“相爱相杀”中崛起的菲律宾电影业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ky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亚洲电影业,特别是东盟国家的电影,很多人的认知及接触仅止于泰国。其实,东盟国家中,菲律宾电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泰国电影排第一的话,菲律宾则可以当仁不让地紧随其后。
  作为亚洲最早拥有电影的国家之一,菲律宾电影产片数量和质量在亚洲都曾一度遥遥领先。经过几十年的起起伏伏,以及各种因素的“相爱相杀”,近年来菲律宾独立电影在困境中异军突起,为本土电影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和无限的可能。
  带着曾经的辉煌,菲律宾电影业前路如何,能否走向复兴?菲律宾电影人在思考,世界电影业也在翘首静待。
  起起伏伏电影史
  要想对菲律宾电影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或许可以从其电影发展史中一窥端倪。
  在19世纪末,马尼拉已有人放映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20世纪初,美国人曾到菲律宾拍片;1917年,菲律宾第一个电影公司——马来亚电影公司成立。到了20世纪70年代,当许多亚洲国家的电影还处于初始阶段时菲律宾电影已经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年产500多部电影并不稀奇,如此规模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位列世界第三。而且,这一时期菲律宾电影业出现了不少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区域称得上是高质量的影片,《Kandelerong Pilak》《Ifugao》《Anak Dalita》《Badjao》《Anakng Dagat》等影片囊括了柬埔寨、亚洲和柏林等电影节的大奖。
  令人惋惜的是,菲律宾电影上世纪70年代的辉煌没能一路延续。到了21世纪初,菲律宾电影业开始进入低迷状态。据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菲律宾国产影片在164部左右,2003年生产和上映的影片仅为82部,2004年则不到60部。而且,这些影片中只有少数几部能赚钱,可以做到保本的也是寥寥无几,其余的连收回投资成本都成问题。
  不过,这期间也不是没有亮点。创办于1975年的大马尼拉电影节一直是菲律宾电影业的一个亮点,几十年来,该电影节不仅是票房收入的催化剂,也成为了菲律宾佳片的发源地。2003年,电影节期间的票房收入就达到了3.5亿比索,2004年由于入选影片的强大阵容和吸引力,票房收入更上一个台阶。
  此后,菲律宾电影每年只有几十部左右的产量,虽然数量上有所减少,但在口碑以及国际影响力上,这个时期的菲律宾电影则处于快速上升阶段。这一时期的菲律宾电影更关注菲律宾人现实的生活背景、梦想以及价值观,以独立电影为代表的菲律宾电影开始进入国际视野,赢得了诸多殊荣。
  优劣式“相爱相杀”
  纵观近现代菲律宾电影的发展,可以看到各种影响菲律宾电影业发展的因素相互纠缠在一起,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促进也阻碍着该国电影业发展,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相爱相杀”模式。
  早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菲律宾电影业进入黄金时代,电影院也蓬勃发展,看电影逐渐成为菲律宾人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有数据显示,菲律宾全国有电影院超过1200家,每天观众约165万。电影院可以说是菲律宾人最喜欢的娱乐场No无论是在首都马尼拉的购物中心,还是全国各省市或城镇的大中型购物中心,一般都设有电影院,而且每个购物中心的电影院至少有4~7个放映厅'每个放映厅都可容纳300~400人,部分购物中心还设有豪华影院、IMAX等。
  不过,在菲律宾电影院播放最多且最受欢迎的,多为进口片。对于进口电影,菲律宾政府采取了严格控制的相关措施,但即便如此,进口影片的数量仍然比国产片多。而且与不少国家—样,在外国片中,菲律宾人对好莱坞大片情有独钟,菲律宾国家统计协调会电影报告指出,在2011年,菲律宾上映的200多部电影中只有不到1/3是国产片,其他基本都是好莱坞大片。
  在寻求自身电影业发展的阶段,引进和借鉴国外大片对于给本土电影业来说可以汲取丰富的营养,但在国际顶级电影好莱坞大片面前,菲律宾本土电影显得毫无还手之力,受到冲击可想而知。
  阻碍菲律宾本土电影发展的,还有盗版以及高昂的税款问题。
  在菲律宾,一场电影的票价约为120比索,而一张盗版碟价格仅为40比索,时任菲律宾电影学院院长马丁纳斯曾表示,菲律宾的盗版现象很猖獗,新片在电影院上映后就会立刻出现盗版DVD。菲律宾电影学院则估计,近年来,盗版使该行业每年损失至少4亿比索。
  另外,高昂的税款也让本土电影发展不堪重负,甚至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菲律宾电影业的疲软状态。20世纪90年代,菲律宾政府就规定电影收益的30%要作为税款上交国库,此外还有12%的增值税。这意味着,在过去20多年里,在菲律宾拍一部电影要交纳高达42%的税。一位菲律宾著名导演就曾表示,“税款谋杀了导演的创意和制片人的胆量。”
  独立电影展露锋芒
  如此一来,受限于“相爱相杀”的各种社会因素,在过去十年里,菲律宾本土电影产量大幅下滑,平均每年只有70部左右的本土制作电影,还不到其电影全盛时代的一半。而且,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菲律宾基本没有称得上大制作的电影。较大规模的特效、超高片酬的演员、巨额的投资等,这些现代商业电影常见的元素基本不见诸他们的影片中。
  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些受限因素倒逼了菲律宾独立电影的快速发展,进而为菲律宾电影业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和气象。
  过去三年中,菲律宾上映的本土电影,有半数属于独立电影。数量可观的同时,影片质量也获得了国际的认可,近年来更是在国际上斩获诸多殊荣。拉夫·达兹的《离开的女人》以及保罗·维拉拉纳导演的《三轮浮生》是其中的有力代表。这两部影片分别获得了2016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金狮奖,以及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
  其实,这并非菲律宾独立电影首次荣获国际A级电影节殊荣。早在2008年,拉夫·达兹就曾凭借《忧郁症》获得过第65届威尼斯電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而其另一部电影,《悲伤秘密的摇篮曲》在2016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银熊奖”。另外,由布里兰特·曼多萨导演的《祖母》获得了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提名。
  这些获得国际殊荣的独立电影依靠现代化的数字设备,降低了电影拍摄成本,更加重视故事的讲述和情感的抒发,故事的主角基本是一些小人物甚至是社会边缘人。这是以往的菲律宾主流商业电影所缺乏的。
  与此同时,独立电影在发行方面摒弃了传统电影的单一发行方式,向好莱坞等国际电影放映模式取经,采取了网络下载、DVD发行、院线上映三管齐下的方式,这最大限度为观众提供观影机会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市场效应。
  所有这些,都让许多人看到了菲律宾电影发展的无限可能。而趁着这股势头,菲律宾电影能否一鼓作气,成为下一个泰国传奇?就目前来看,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菲律宾电影业仍然面临着制作技术落伍、经费不足以及电视剧快速发展对电影业产生冲击的问题。另一种观点则表示,曾一度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菲律宾电影业,正以独特而积极的姿态走在复兴之路上。而且,独立电影的成功,为菲律宾的电影业发展或者说复兴,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值得思考的另一种可能。
其他文献
近日,英国著名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中国海外投资指数2017》报告,该报告对中国近年来整体对外直接投资情况、投资目的地排名变化、6大产业投资目的地排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报告指出,东盟等新兴市场对中国投资者的吸引力显著提升。其中,新加坡超越美国排名第一;马来西亚跃升至第4位;泰国排名第18位;同时,印尼、菲律宾、越南等新兴经济体也表现出巨大的投资潜力。  成熟经济体的优越环境更为吸引人  在东盟,
期刊
画面由远及近,火红的灯笼高挂在老南宁的街巷、一曲桂剧悠悠唱响、身着越南奥黛的美丽姑娘明眸善睐……这一组融合了中国与越南元素的镜头,其实来自一部由中越两国合拍的网络电影《爱也有阿禾》。2018年春节期间,这部影片的越南语版正式在越南国家数字电视台(VTC)、越南之声电视台(VOV)播映,成为中外合拍电影“走出去”的又一成功案例。  近年来,因为中外合拍片在分账、海外发行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不少国内外
期刊
2018年初,两辆“中国警车”现身马来西亚街头,引起该国网民关注:“为什么马来西亚街头有中国警车?”“它们要做什么?”不过在当地警方、官员了解情况后,发现真相是:拍电影呢!这两辆警车只是电影的拍摄道具。马来西亚议员达赫兰还在社交媒体上解释说:“马来西亚依斯干达经济特区有个专门负责电影特效的工作室,在这里拍电影总比去好莱坞便宜吧!”  话说回来,马来西亚的电影市场都有哪些门道呢?该国观众更青睐什么类
期刊
“两国双园”作为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合作创新的典范,近年来紧紧围绕“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马中关丹产业园区打造成为中马投资合作旗舰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园区”的规划定位,抓紧园区开发与建设,并逐步收获成果。2017~2018年辞旧迎新之际,“两国双园”捷报频传,建设进展再上新阶,积极带动起双方国家当地的经济增长及贸易往来。  马中关丹产业园:“港—产—园”联动发展出新绩  2017年底,伴随着
期刊
2月3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菲律宾—中国了解协会主办、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和中国—东盟中心协办的2018“北京‘一带一路’文化之旅”艺术团抵达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在马尼拉亚洲商场举办展演活动。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李异,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秘书长于舟,菲律宾—中国了解协会董事会成员、会长加布里埃尔·洛佩斯和中国—东盟中心代表张立伟与菲律宾—中国了解协会成员、马尼拉民众、
期刊
200多年前,产自中国广西贺州黄姚的杨晋记豆豉作为地方特产,畅销两广。打响品牌后,它不仅北上进京成为朝廷贡品,也南下由广州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一方“杨晋记”的豆豉拓印,一门传统的加工技艺,一传就是7代人。  200多年后的今天,杨晋记豆豉加工技艺作为黄姚豆豉的代表,已被列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也是世界长寿市——贺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尽管杨晋记做的还是老味道,由“一带一路”互联互
期刊
说到中国广西崇左市宁明县,许多人都对其花山岩画印象深刻。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广西世界文化遗产“零突破”,同时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遗产的空白。宁明花山岩画作为左江花山岩画的代表,受到世人关注。不仅如此,地处广西西南边陲的宁明县,与越南两省四县交界接壤,边境线长达212公里,是广西陆地边境线最长的县份,有国家一类口岸1个和边民贸易互市点3个。国门口岸的优
期刊
As a significant
期刊
On July 15
期刊
在世界文化遗产厦门鼓浪屿,有一座名叫“桂圆度假别墅”的三层红砖建筑,是被尊称为“詹杉哥”的詹孟杉于1928年建造的。别墅名字“桂圆”取的是“富贵圆满”之意。目前,这座别墅被列入了鼓浪屿重点历史风貌建筑。  铁业大亨  1891年,詹孟杉出生于泉州市永宁镇港边村。他读过3年私塾,后来辍学帮助父亲经营小商品以糊口。在19岁那年,他赴菲律宾马尼拉谋生。一年后,他办起了自己的小商店。  明清以来,大批福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