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统:儿童通过邮局向圣诞老人要礼物

来源 :考试·新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309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的孩子小时候大多知道,圣诞节前要表现得乖乖的,过节那天晚上圣诞老人就会从烟囱溜进来,悄悄地送来你想要的礼物,还会喝掉给他御寒准备的热乎乎的牛奶。要是老人从烟囱走的时候不小心,还可能掉了一支他抽烟用的陶土烟斗,碎片散落在地上……
  如果从当年荷兰人到北美洲殖民算起,这个来自低地国家的传统,流传到这里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对于美国孩子们来说,则还有一个至今已经持续了九十九年的传统,那就是从1912年开始,邮局会接受他们给圣诞老人写的贺卡和信件,先是在邮局内部由员工“认领”这些信件,后来扩展到社会上,由热心人士、社会团体和慈善组织安排义工以圣诞老人的名义给孩子们回信,寄去孩子们希望得到的圣诞礼物。
  这些孩子们想念多时的礼物,有的是玩具书籍,有的是衣服鞋袜,有的甚至是一只火鸡或一条宠物狗。每到年末,无论是工厂企业还是政府机关,都会有这些热心的个人或社会团体组织圣诞礼物的捐赠活动。遇到经济不好的年头,像现在失业率高达8.6%,很多家庭过节时无力为年幼的子女购买礼物,家长们也会求助于美国邮局的“圣诞老人行动” (USPS Operation Santa Claus)。
  去年全美有24个邮局举办这项活动,今年则有75个邮局加入行动的行列。从11月下旬这些邮局收到寄给圣诞老人的信件开始,邮局就指定专人负责阅读这些来信,在专设的办公室将信件分类,比如“来自孩子的请求”、“需要帮助的母亲”等,那些志愿者可以随时来邮局阅读信件,挑选自己愿意帮助的对象。从2008年开始,为了保护寻求帮助的孩子或家庭的隐私,邮局会将信件编号,同时隐去寄信人的地址。志愿者或团体根据来信提出的要求,从收集来的捐赠当中找到或者去购买对应的物品,写好回信,按照礼品方式包装好送回邮局,支付邮资,由邮局负责寄走。
  住在纽约布鲁克林的劳伦参加了这样一个“圣诞老人行动”的社团。从前年开始,她就通过在家里开派对的方式,邀请朋友们和她一道给孩子们捐赠寄送礼物。去年她动员了自己所住公寓大楼的几乎所有住户,大家分工负责,有的去邮局挑选给圣诞老人的信件,有的去选购礼物,有的负责包装并送往邮局寄走。整个忙完后大家办了一个热热闹闹的节日聚会。
  不但老百姓和慈善团体参加这项活动,很多社会知名人士和大企业也慷慨解囊。像谷歌公司就向宣传这项活动的团体提供网上免费的广告,亚马逊、沃尔玛和塔吉特等公司为参与活动的人们提供奖励。
  今年参加这一活动的邮局最多的州是俄亥俄、佛罗里达、西弗吉尼亚和加利福尼亚等州,分别有23、18、10和7个邮政支局加入。纽约州虽然历来只有一个邮局,即纽约市的中心邮局举办这一活动,但却是收到信件和寄出礼物最多的邮局,单是去年就给向圣诞老人提出请求的孩子和家庭寄送了4万份圣诞礼物。
  与美国邮局举办的“圣诞老人行动”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其中海军陆战队发起的“向孩童捐赠玩具” (Toys for Tots) 迄今也有60多年的历史,联邦政府员工参加捐赠的十分踊跃。
  明天,也就是23日,是“圣诞老人行动”收信的截止期。期望今年有更多的孩子和家庭会收到圣诞老人的节日贺礼。
其他文献
近年来,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国际教育研究所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EE) 有一个得到美国国务院教育文化局资助的研究项目,每年发布一份美国与外国学生交流的统计报告,IIE的2010/11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学生在美国学习的人数为157,558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3.5%,占全部外国学生人数的21.8%,再次超过印度,连续两年占据外国
期刊
In the final part of the series, I want to talk about what I know and learned in the US including some of the tools used in job search.  In the last article I talked about the career service office in
期刊
Jay Walker explains why two billion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re trying to learn English. He shares photos and spine-tingling audio of Chinese students rehearsing English—“the world's second language”—
期刊
导 读  1897年某日,家住纽约曼哈顿上城西侧,时年8岁的小女孩弗吉尼娅?·?欧汉伦 (Virginia O'Hanlon) 问父亲:圣诞老人是否真的存在?父亲告诉她:向《纽约太阳报》写信询问,便会得知真相。于是弗吉尼娅写了一封短信,寄给报社。  编辑弗朗西斯?·?彻奇 (Francis Pharcellus Church) 收到来信后,决定用报纸的社评予以回复。彻奇曾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名战
期刊
Neil Armstrong, who made th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as the first human to set foot on the moon, died on Saturday (Aug. 25, 2012). He was 82.  His family said in a statement that the cause was “compl
期刊
导 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 · 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侃如 (Kenneth Lieberthal) 作为合作者,于2012年3月共同发表了《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应对》报告。报告由两位作者各自叙述本国政府的观点,随后共同撰写后续的分析和建议。  短文摘选就“中国为什么不信任美国”中方观点中的“经济问题”章节。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期刊
I’ve been studying in Texas A&M University for more than a year and I’m getting along very well here. Now I’d like to tell you the procedure of my application process, which might be of a little help
期刊
Romney, McCain, Kerry, Gore—a collection of stories about life after losing the big one.  The Man Who Never Was  Todd Purdum · Vanity Fair · November 2010  “McCain and his wife, Cindy, have been livin
期刊
导 读  面对越来越庞大的海外留学群体,必须考虑如何让他们在走出国内的那一刻就已经准备好了。这种准备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更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而大部分来自亚洲的学生,却只把目光放在考试成绩上,缺乏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实不光中国留学生,无论哪国人来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主要原因之一是,在跨文化环境中“重新认识自己
期刊
一年多以前,华裔美国人蔡美儿以严厉方式教育子女获得成功的话题,在美国与中国引起热烈讨论,蔡美儿也被冠以“虎妈”的头衔,“虎妈”成了美、中教育哲学大相径庭的一个特征。有趣的是,很多人不知道美国也有“虎妈”式教育,而且其严厉程度并不比中式“虎妈”逊色。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美国的家长、老师不但不能体罚孩子、学生,弄得不好还会吃上官司。事实上,在美国的19个州内,学校体罚学生不但是合法的,而且体罚的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