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2O3掺杂对ZnO压敏陶瓷晶粒分布特性的影响

来源 :绝缘材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me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善晶粒分布的均匀性是获得高性能ZnO压敏陶瓷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从平均晶粒尺寸、晶粒分布均匀性以及晶粒形状等角度研究了不同Sb2O3掺杂含量的ZnO压敏陶瓷试样,并应用晶粒尺寸分布不均匀系数ε和形状参数k对晶粒进行量化。结果表明:随着Sb2O3掺杂量的增加,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ε以及k呈现减小的趋势,晶粒尺寸分布均匀性改善,晶粒形状由细长向规整发展,这些结果也可以很好地解释试样电性能得到改善的原因。分析认为Sb2O3掺杂后形成的尖晶石相抑制了晶粒的异向生长,使得晶粒尺寸减小,晶粒分布均匀性以及晶粒形状
其他文献
针对开关柜装配作业、检测以及管理落后、低效的问题,以KYN28型开关柜为例,从产品结构及装配流程入手,运用Gephi对部件零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模块划分,结合人工装配工艺,提炼自动化装配工艺流程。运用QFD明确需求后计算成本、理想节拍、最少工位数及人员分配,归纳关键指标参数及限制条件。设计总布局,计算平衡率及平滑性指数,量化产线性能。用FlexSim进行产线排产仿真,进一步验证各个工序工位利用率、空闲率及堵塞。生产线投产后具备柔性化、信息化、低成本、减员增效的优势,突破了装配环节瓶颈。
针对先导式安全阀工作时压力超调量大的问题,以电站锅炉用AF46Y-25先导式安全阀为例,在分析元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阀仿真模型,仿真分析先导阀阻尼孔面积、主阀弹簧腔容腔体积、主阀弹簧刚度、先导阀弹簧刚度对阀压力超调量等特性的影响。
针对航空器件内部散热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圆柱形相变热沉,以石蜡为相变材料,通过实验和仿真研究肋片结构对热沉内部瞬态熔化和加热面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肋片长度和数目均可使热沉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降低热沉加热面温度,但增加内部阀杆直径影响很小。当临界温度较低时,增加肋片在热沉内的占比可延长工作时间。
以十二烷基苯(DDB)为代表的烷基苯合成绝缘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充油海缆中的液体介质,目前国内受限于充油电缆技术发展的停滞,对于该类型绝缘油的应用与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以十二烷基苯为例,介绍了海底电缆用烷基苯绝缘油在理化、电气、老化以及生物毒性方面的性能特点。
针对盲人出行障碍物感知难、安全系数低、无法识别目的地路径等问题,设计智能导盲拐杖。采用STM3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通过超声波探测系统使盲人无触碰感知障碍物位置。通过陀螺仪姿态解算来判断盲人是否跌倒,当盲人长时间处于跌倒状态时,拐杖能够自主向路人呼救,并通过GPS和SIM800将位置发送给家人。拐杖可以通过蓝牙与手机通信,进行常去地导航。夜晚时能够打开闪灯提示路人及车辆注意。所设计的智能导盲拐杖得到了视力障碍人士的肯定评价。
为实现高硬度复杂曲面齿廓结构的弧齿锥齿轮自动化倒角磨削加工,开发一种带有浮动补偿功能的机器人倒角磨削系统。研究机器人磨削用于弧齿锥齿轮倒角时的加工工艺以及磨削原理,得到适用于弧齿锥齿轮自动化倒角方法并验证可行性。工艺流程包括工具和工件坐标系标定、倒角路径离线编程、自动倒角加工、尺寸检测。该系统加工出的倒角加工面尺寸误差、表面质量、一致性、效率与传统加工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针对车载无人机起降平台,研究车辆在静态和动态时车载无人机的托举升降和全向调平,设计三自由度的车载无人机升降调平装置,利用单动双丝杆滑块作为大行程升降执行机构,运用三自由度平台的俯仰和横滚动作,使底座在任意方位、一定角度倾斜时,3个伺服电动缸控制平台至恒定水平姿态,为车辆在全地形驻车和行驶中起降无人机提供可靠平台.
通过在有机硅改性树脂基体中添加中空聚合物微珠制备了一种复合泡沫材料,并将其作为复合绝缘横担的内填充材料,重点分析了微珠类型及填充量对复合泡沫材料密度、憎水性、介质损耗因数以及电气强度等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填充有机微珠可有效降低复合泡沫材料的密度,其中填充920DET40d25型微珠试样的密度可低至0.5538 g/cm3;微珠中包含较多的疏水基团,使复合泡沫材料的憎水性有所增强;随着复合泡沫材料中微珠含量的增加,其电气强度有下降趋势,但均满足复合横担内填充材料绝缘强度要求。综合
针对车间多源异构装备难以与物联制造系统良好兼容的问题,设计一种装备虚拟化模型架构,将此模型作为连接底层装备与制造系统的纽带,制造系统直接与标准化模型交互,从而屏蔽了底层装备的异构性,通过模型实现对装备的远程控制、信息采集、功能拓展和逻辑优化,使其能够良好融入物联制造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显著简化物联制造系统架构,提升车间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基于排列熵模型,构建一种产品质量熵控制因子,将其应用于自动化测试设备的产品质量管理中。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反推系统排列熵,实现对相关部门绩效结果的评价。该系统投入使用后,企业综合良品率得到了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