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冈方圆不过里许。冈上的丛林里,祠连同小院不过一亩地,在暮色里迎着晚风,傲然屹立在古镇东流,菊江之滨。山下,一条宽阔的土路擦过半边灰蒙蒙的小街,穿过东流大闸,绕过电灌站,没入一马平川的七里湖。
祠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没有门楼,更无骚人墨客的题咏,孤零零地站在绿树丛中,默默注视着周遭几十里人境和眼前奔流不息的长江。
祠为纪念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而建。信步沿阶而上,但见四周绿树森森,浓阴匝地。门前浅草萋萋,阶上苔痕斑驳。兴许是取“门虽设而常关”的诗意,院门紧闭着。好一个脱尘绝俗的去处!这就是陶公当年饮酒赋诗之处吗?伫立门前,静听大江涛声,不觉凝想诗人当年“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情景来:有酒,有菊,有诗,有知己一二,对此暮春时节,对此茫茫楚天,诗人当把酒以凌虚,对菊而忘怀。想必只有此刻,你那颗带着一份忧伤、一份追悔的心才暂且摆脱了惆怅,摆脱了尘网,获得了片刻的欢欣与慰藉。
移步前院,一门洞开。穿过后厅,便是陶公祠的正堂。堂上设置简朴而萧疏,一如诗人淡泊自守,知交零落。是的,无需多余的点缀。从采菊到解印不正是你告别官场、归隐田园的集中写照吗!记得有人说过:世上多少人,嘴里虽然不言官,却无时不在营营以求。“真个不要官者,只有一个陶渊明”。
院的一角,倚墙斜躺着半截石碑,为这座孤祠增添了一点文采。这碑莫非是最初那位授意建祠的达人所立?也许,它在风雨中已寂寞地站立了千百余年,相伴着陶公祠,看长江潮起潮落……千百年來,士农工商,官绅淑女,长袍短袖,行人车马,来去匆匆地忙着找饭吃,找衣穿,找官做,找财发。谁顾得上来这里看一眼,坐一会儿呢?茫然四顾,菊江波声依然与往古同韵,晚风在林间喁喁低徊,仿佛在依依追寻着诗人的踪迹……
清风徐来,江波微荡。黄昏里,老人在菜园里躬身锄地,牧童把牛赶入暮色。夕阳落下去,渔舟漂过去,暮鸦飞过去,江水流过去……一切都是那么恬适而漠然。但见远处的长堤上,一对席地而坐的情侣依偎着仰首苍穹,似在凝神聆听大江涛声。他们在思索什么呢?来寄存理想吗?来寻访史迹吗?或许是观赏长河落日,平畴夕照?或静思田野,幻想星空……
历史应该感谢最初那位授意建祠的达人,为这座古镇留住一处史迹,一处洗涤心灵的圣境。
或许,会在某一个早晨,这片清冷之地变得喧闹起来。沉寂的山林忽然镶嵌出一座碑林,历历刻写着人们凭吊的诗章。诗人的雕像矗立在碑林间,那看破沧桑的双眸里,闪射着冷峻的目光,凝望着南来北往的游人。
(作者胡传栋,选自《池州日报》2014年3月21日,有删节)
祠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没有门楼,更无骚人墨客的题咏,孤零零地站在绿树丛中,默默注视着周遭几十里人境和眼前奔流不息的长江。
祠为纪念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而建。信步沿阶而上,但见四周绿树森森,浓阴匝地。门前浅草萋萋,阶上苔痕斑驳。兴许是取“门虽设而常关”的诗意,院门紧闭着。好一个脱尘绝俗的去处!这就是陶公当年饮酒赋诗之处吗?伫立门前,静听大江涛声,不觉凝想诗人当年“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情景来:有酒,有菊,有诗,有知己一二,对此暮春时节,对此茫茫楚天,诗人当把酒以凌虚,对菊而忘怀。想必只有此刻,你那颗带着一份忧伤、一份追悔的心才暂且摆脱了惆怅,摆脱了尘网,获得了片刻的欢欣与慰藉。
移步前院,一门洞开。穿过后厅,便是陶公祠的正堂。堂上设置简朴而萧疏,一如诗人淡泊自守,知交零落。是的,无需多余的点缀。从采菊到解印不正是你告别官场、归隐田园的集中写照吗!记得有人说过:世上多少人,嘴里虽然不言官,却无时不在营营以求。“真个不要官者,只有一个陶渊明”。
院的一角,倚墙斜躺着半截石碑,为这座孤祠增添了一点文采。这碑莫非是最初那位授意建祠的达人所立?也许,它在风雨中已寂寞地站立了千百余年,相伴着陶公祠,看长江潮起潮落……千百年來,士农工商,官绅淑女,长袍短袖,行人车马,来去匆匆地忙着找饭吃,找衣穿,找官做,找财发。谁顾得上来这里看一眼,坐一会儿呢?茫然四顾,菊江波声依然与往古同韵,晚风在林间喁喁低徊,仿佛在依依追寻着诗人的踪迹……
清风徐来,江波微荡。黄昏里,老人在菜园里躬身锄地,牧童把牛赶入暮色。夕阳落下去,渔舟漂过去,暮鸦飞过去,江水流过去……一切都是那么恬适而漠然。但见远处的长堤上,一对席地而坐的情侣依偎着仰首苍穹,似在凝神聆听大江涛声。他们在思索什么呢?来寄存理想吗?来寻访史迹吗?或许是观赏长河落日,平畴夕照?或静思田野,幻想星空……
历史应该感谢最初那位授意建祠的达人,为这座古镇留住一处史迹,一处洗涤心灵的圣境。
或许,会在某一个早晨,这片清冷之地变得喧闹起来。沉寂的山林忽然镶嵌出一座碑林,历历刻写着人们凭吊的诗章。诗人的雕像矗立在碑林间,那看破沧桑的双眸里,闪射着冷峻的目光,凝望着南来北往的游人。
(作者胡传栋,选自《池州日报》2014年3月21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