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拍砖以一当十,
老光棍拍出一段俏姻缘
2005年12月,某网站论坛上,一群铁杆网民因社会上一个特殊的事件观点迥异,引发了一场网络大战。激烈地辩论持续了半个多月,依旧越辩越热。到最后,来自深圳、实名注册ID的蔡晓东成为了几乎唯一的反方辩论者。他以犀利的文字,和颇具分量的“板砖”,使得许多反对者纷纷落荒而逃,敢于应战者越来越少。就在这时,一个网名叫“小样新来的”女孩开始关注起蔡晓东。
“小样新来的”真名叫袁晓露,原籍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她,在重庆一家著名报纸担任新闻记者,业余时间喜欢写特稿。
作为网站的新会员,袁晓露每天下班后都登陆论坛,默默地关注着这场大战。渐渐地,她对蔡晓东的文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搜索出了他的很多文章,才发现他除了写特稿,还写了不少其他作品,并有中篇小说获得过省级文学奖。她又在网络上搜索、查阅蔡晓东的简历,吃惊地发现,这个人竟然初中都没有毕业,却当过深圳某杂志主编,时任深圳一家影视公司的首席编剧;尤其使她惊讶的是,蔡晓东在深圳几起几落,还曾经在深圳流浪过半年,许多媒体都做过报道。这个发现,对于袁晓露来说,惊讶程度不亚于发现新大陆。她决定把蔡晓东作为学习的对象,将网上能搜索到的他的全部文章收集起来,细细阅读。
一天晚上,袁晓露登陆论坛后,发现蔡晓东和网友们的拍砖依旧激烈,她突然想给蔡晓东帮个忙,但是自己这个论坛的“无名小卒”,哪敢轻易得罪那些特稿界的老前辈们啊?她灵机一动,用英文发言,声援蔡晓东。这下,论坛更热闹了,不少懂英文的旁观者纷纷用英文凑热闹,可谁的英文也没有袁晓露的好,这使得袁晓露的发言显得高深莫测。
袁晓露望着自己的发言,心里暗自得意了一会儿,见许多网友纷纷发言询问,突然想起蔡晓东很可能不懂英文。果然,蔡晓东给她发过来一条站内消息询问她的发言内容。两人一来二去了几条信息后,索性互相加了QQ,聊了起来。当得知袁晓露的英文回帖全部是在帮自己说话时,蔡晓东连续发过来几个开心的QQ表情。两人聊的正高兴时,袁晓露问:“你不在论坛拍砖了?”蔡晓东回答:“拍砖已经吸引不了我了。”袁晓露表示不相信,说自己从他的文字中能感觉出他的性格很硬,不会轻易服输的。蔡晓东发了个哈哈大笑的表情,说这场辩论已经无所谓了,他不再和他们辩论了。蔡晓东的回答让袁晓露很开心,总觉得蔡晓东的话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那一夜,她想了很多才迷迷糊糊地睡去。
接下来的几天,袁晓露上线后都接到蔡晓东的信息,连续几天,她工作时老是走神,总是不自觉地去网上查阅蔡晓东的各种信息,当看到蔡晓东曾经的苦难历程和顽强不屈的精神时,心思细腻的她感觉到了自己的这种情愫,她感到不可思议,自己怎么突然对这个“老男人”有着这么大的好感?
偏巧在这期间,袁晓露突然病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一个夜晚也不退。接下来的几天,袁晓露除了吃药外,就是安静地躺着。
正在她因病伤感时,放在枕头边的手机响了起来,她拿起来看了看,是一个陌生号码,便懒得接电话。可是,这个号码却一遍遍地顽强地打过来,她只得按下了接听键。让她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个电话竟然是蔡晓东打来的电话。她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号码的?便觉得没有力气再说话了。蔡晓东在电话里告诉她,这些天在网上见不到她,便通过重庆文化圈的朋友联系上她工作的报纸,以新闻爆料人的名义要到了她的手机号码。
蔡晓东洋洋得意地说着,袁晓露却突然哭了起来。蔡晓东连忙追问她这是怎么了?袁晓露哭得更加厉害了,后来索性放声大哭,全然不顾蔡晓东在电话的另一头急得根本插不上话。
袁晓露哭够了,才发现手机早就没电自行关机了。她突然感到,病情好像好了许多。
袁晓露一觉睡到第二天的中午。起来后,感到病情基本上好了,便给报社打了个电话,梳洗打扮了一番去上班。报社离家不远,一路上,她几次想打开手机,又觉得心跳得厉害,便把手机放回包里,继续往报社走。快到报社大门口时,突然看见蔡晓东站在大门口,一脸坏笑地看着自己。她顿时惊讶得张大了嘴巴,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蔡晓东告诉她,昨天晚上在电话里见她哭成那个样子,又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便连夜订了今天早上的头班机票,一大早就赶了过来,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袁晓露顿时又哭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与欣慰。
为了爱情赌一把,
我就是要嫁给你这个穷鬼
袁晓露将蔡晓东安排在报社的招待所住下,每天上班之余便陪着他到处走走。
这天,两人去重庆解放碑游览,袁晓露发现,蔡晓东对时髦的东西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对各种历史遗迹却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到一处,都细细地观摩、阅读,神情极其专注投入。于是,她便在休息时有意识的和蔡晓东聊起了古文化的话题,发现蔡晓东对历史、地理知识有着极其深刻的了解,并不乏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个发现使得袁晓露对蔡晓东又增加了几分欣赏。她很想知道蔡晓东到底是因为什么从一个初中生成为作家、编剧的。
蔡晓东告诉袁晓露,自己从小就特别的调皮捣蛋,上学起就是著名的坏小子,经常写检查,被老师们亲切地称呼为“检查大王”。袁晓露感到不解,问他这和他的作家身份有什么关系?蔡晓东没有回答袁晓露的问题,而是给她说了几个自己与写检查有关的笑话,说自己有一次在班里刚念完检查,老师问同学们将来的理想是什么,同学们回答的理想五花八门,只有蔡晓东扬着手里的检查说,将来的理想是当作家。老师被气急了,恨恨地说,你小子要是能当作家,老子把眼珠子抠出来当泡踩。
袁晓露笑得实在受不了了,可蔡晓东却一本正经地说,他的写作基础就是当年总是写检查锻炼出来的,因此在若干年后,一不小心成了作家。当袁晓露问起蔡晓东心里是不是仇恨老师时,蔡晓东严肃地说,当兵那年,部队的接兵干部到学校调查、政审自己的情况,自己虽然因不爱学习离开学校两年了,但是老师们都在部队干部面前说好话,还特别强调,他虽然调皮但是很聪明,身体素质好,是个当兵的好苗子。自己知道这些后深受感动,专门去学校感谢过老师。蔡晓东说,他毕业是骂着老师离开学校的,当兵前去学校却是哭着走的。他现在最尊重的就是老师。
袁晓露再次被感动了,同时也感到心里有些乱,她预感到蔡晓东来重庆绝不是看看自己那么简单。果然,接下来的时间里,蔡晓东的话题开始往感情方面转移。袁晓露想拒绝这种话题,却怎么也拒绝不了,好像冥冥中有一根绳子牵着自己,好奇而又克制不住地往某个方向走。她心里感到麻烦了,这是爱一个人的表现。她时常羞涩的表情,已经将心事摆在了脸上。终于,蔡晓东问她,是不是可以在朋友的基础上再发展一下关系,见袁晓露不回答,便竹筒倒豆子一样将自己的过去和盘托出,然后,满怀期望地望着袁晓露,等待她的回答。
袁晓露考虑到蔡晓东比自己大16岁,又有过婚史,心里一时感到接受不了。于是,她婉转地对蔡晓东说,自己还不满25岁,暂时还没有想到要恋爱,结婚,希望过两年再说。没想到蔡晓东马上接话说没关系,他还真需要过两年再考虑结婚。不等袁晓露开口,蔡晓东又说,他因为和朋友合伙开广告公司倒闭了,至今还欠着七、八万元的外债,每个月八千元的薪水,固定还五千元,是个标准的穷鬼。尽管自己年纪不小了,但是不希望在这种情况下谈婚论嫁,完全能等她两年。
蔡晓东的真诚再次打动了袁晓露,做新闻记者的她,见识了社会上太多的虚假面具,感触颇深。此刻,望着高大魁梧的蔡晓东那厚实的肩膀,她觉得这是一个可以依赖的人。
蔡晓东走后,袁晓露接到了一个系列采访的专题,她打电话对蔡晓东说,暂时不要联系了,自己要集中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可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她对自己说,完了,我是无可救药地爱上这个家伙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又不敢告诉远在新疆的父母和姐妹们,便拨通了一个外地同学的电话,将这一切告诉了她。同学对她说,男人,要么有才,要么有财,前者是才能的才,后者是财产的财,这两个“才(财)”只要具备一个,或者是某个方面的潜力股,都值得爱。同学的话给了袁晓露很大的勇气,于是,她拨通了蔡晓东的手机,俩人几乎聊到天亮,终于确定了恋爱关系。
后来,蔡晓东再次来到重庆,俩人的感情突飞猛进,发展到了如胶似漆的地步。10天后,蔡晓东离开了重庆。没多久,袁晓露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把这事分别告诉了蔡晓东和她的父母。没想到,父母极力反对她和蔡晓东在一起。
没办法,袁晓露害怕父母来重庆,就快速办理了辞职手续,将简单的行李整理好发往深圳,买了去广州的车票离开了重庆。
走过艰难岁月,幸福家庭
像花儿一样绚丽多彩
袁晓露来到深圳后,蔡晓东不得不面对一些具体的问题,他很真诚地给准岳父母打去了电话,坦白了自己对袁晓露的爱情。由于袁晓露的户籍还在新疆,他希望老人能成全自己,老岳父气急败坏地教训他说:“我告诉你,别叫我看见你,否则我非拿锄头砸死你……”不等蔡晓东回话,老岳父就挂断了电话,再打过去,老人怎么也不接电话了。袁晓露只得用自己的手机打过去,得到的是母亲和姐姐们的训斥,纷纷表示和她断绝了来往。她木然地放下电话,默默地哭了。
连续几天,袁晓露的心情都很低落。蔡晓东正忙于公司接手的某省台的一个系列剧,身为首席编剧的他,除了自己出样本外还要指导其他编剧的创作,每天早出晚归的很辛苦,但只要下班回来,就带她一起下去在小区内散散步,回来后更加勤奋地写各种稿子四处投稿。
袁晓露毕竟年轻,心中向往的爱情并没有叫自己失望,再加上蔡晓东天生乐观,说话风趣幽默,也就暂时忘记了不愉快的事,安心孕育腹中的孩子。同时,她还经常和蔡晓东讨论特稿的选题和写作方式,在蔡晓东上班不在家时练习写作。
2006年11月底,袁晓露已经接近了预产期。由于没有结婚证,又没有钱,娘家又不能回去,经过再三权衡,她打算独自去陕西婆家生孩子。可蔡晓东却怎么也不同意。袁晓露很奇怪他为什么会不同意?蔡晓东告诉她,他已经多年没有回家了,在所有的亲戚中,他是自己这一辈中唯一一个初中毕业的,所以,大家都对他颇有微词。当年下岗后,在大城市的亲戚们都不愿意给他帮忙找工作,认定他没出息,连老父亲都是这样认为的,他来深圳前曾经发誓,不混出个人样永远不踏进家门一步。也因此,这些年再苦再难,也从不告诉家里。蔡晓东说完这些,眼泪汪汪地哭了。袁晓露心里复杂极了,她深知男儿有泪不轻弹。她试图劝阻蔡晓东,可他却说:“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哭过了,当年在深圳流浪半年我都没有掉一滴眼泪。可现在,面对你、还有快出生的孩子,我感到自己太失败了,我竟然担当不起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那天,蔡晓东哭得昏天黑地。袁晓露也在泪水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2006年12月1日,袁晓露终于做通了蔡晓东的工作,带着他借来的一千块钱,挺着大肚子独自坐上了开往陕西的火车。开车前,这对无人喝彩的夫妻久久地拥抱着,哭成了泪人。
儿子多年没有回家,却突然回来一个带着身孕的儿媳妇,蔡晓东的父母接到袁晓露后,一连几天高兴得合不拢嘴,老俩口精心照顾着袁晓露,将她的一切料理的井井有条。这使远在深圳、和父母隔阂了多年的蔡晓东感到了无比的欣慰,工作得更加勤奋了。
2007年1月26日,腊八节的这天早晨,袁晓露比预产期早了18天生下了他们的女儿。蔡晓东刚在公司熬了一个通宵,接到母亲的电话后,高兴得满脸泪水,疯了一样在公司手舞足蹈的大喊大叫:“我当爸爸了,老子终于当爸爸了……”同事们纷纷向他表示祝贺,鉴于他一向在工作中努力负责,公司老板当场拿出三千元作为给孩子的红包,并让他赶紧回老家。
孩子出生后,袁晓露的父母家人终于接纳了蔡晓东这个女婿,双方恢复了正常的亲人间的来往。
孩子满月后,蔡晓东又赶回深圳工作。不久,袁晓露将孩子托付给了公婆,来到深圳,在香港一家驻深圳媒体找到了一份网络编辑的工作,夫妻两齐心协力,支撑着这个困难重重的家庭。
一次,夫妻俩聊天时,蔡晓东无意中说起自己的作品运气不好,一个小说6年中卖了两次影视剧改编权,却都没有出成剧本。袁晓露做网络编辑一段时间后,深知网络的力量。她对蔡晓东的过于低调,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的习惯进行了深刻地分析,指出他一定要学会推销自己。她翻出前面的两份合同,查阅了一下日期,确定已经是过期合同后,就帮蔡晓东在几个网站上炒作这个小说,没几天,就被南京一家影视公司看中,再次卖了出去。紧接着,南京方面又和蔡晓东签订了数十万的编辑合同,请他去南京100天,担任第二编剧。袁晓露这个漂亮的举措,使得他们一举还清了外债。
接下来,蔡晓东乘飞机前往南京写电视剧剧本。做编剧多年,终于有大剧本做了,在南京期间,蔡晓东以极度的创作激情,保质保量地快速完成了剧本。完成工作后,他干脆叫袁晓露辞去工作,回家将孩子带回来,一家三口去新疆看望了亲人,再一起前往济南创作另一个电视剧本。回到深圳后,又接二连三的有制片人和客户联系蔡晓东,请他写剧本、传记等各种文字。由于蔡晓东在写作上是野路子出身,更符合老百姓的胃口,因此,总是不愁没活干。到年底一结算,整整进账48万。袁晓露开始盘算着到底在哪里买房子,而蔡晓东则笑眯眯地逗着女儿,反复教她说一句话:我妈妈有旺夫相!
进入2009年,蔡晓东的事业一直很稳定,彻底做起了文字自由人;袁晓露则安心在家带孩子,悉心照料他们父女的生活起居。蔡晓东多年来收集了多达数千万字的各种台词,大到政治民生、小到民间的各种儿歌,在继续等待厚积薄发的那一天。袁晓露也把给蔡晓东收集、整理台词当成了自己的工作,夫妻俩每天入睡前,都要进行一番关于文学、关于剧本的探讨。平日里,一家三口总是其乐融融。
当蔡晓东对袁晓露说,自己的长篇小说《八千里路云和月》写了7年,因生活所迫,还没有全部完成。袁晓露笑呵呵地鼓励道:那就什么也不做了,继续写完这个小说,大不了我们再穷一回。
但蔡晓东知道,苦尽甘来,千般磨砺终成才的他,他人生的苦难之土,已经结出甜蜜果实了。
责 编:熊正红
老光棍拍出一段俏姻缘
2005年12月,某网站论坛上,一群铁杆网民因社会上一个特殊的事件观点迥异,引发了一场网络大战。激烈地辩论持续了半个多月,依旧越辩越热。到最后,来自深圳、实名注册ID的蔡晓东成为了几乎唯一的反方辩论者。他以犀利的文字,和颇具分量的“板砖”,使得许多反对者纷纷落荒而逃,敢于应战者越来越少。就在这时,一个网名叫“小样新来的”女孩开始关注起蔡晓东。
“小样新来的”真名叫袁晓露,原籍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她,在重庆一家著名报纸担任新闻记者,业余时间喜欢写特稿。
作为网站的新会员,袁晓露每天下班后都登陆论坛,默默地关注着这场大战。渐渐地,她对蔡晓东的文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搜索出了他的很多文章,才发现他除了写特稿,还写了不少其他作品,并有中篇小说获得过省级文学奖。她又在网络上搜索、查阅蔡晓东的简历,吃惊地发现,这个人竟然初中都没有毕业,却当过深圳某杂志主编,时任深圳一家影视公司的首席编剧;尤其使她惊讶的是,蔡晓东在深圳几起几落,还曾经在深圳流浪过半年,许多媒体都做过报道。这个发现,对于袁晓露来说,惊讶程度不亚于发现新大陆。她决定把蔡晓东作为学习的对象,将网上能搜索到的他的全部文章收集起来,细细阅读。
一天晚上,袁晓露登陆论坛后,发现蔡晓东和网友们的拍砖依旧激烈,她突然想给蔡晓东帮个忙,但是自己这个论坛的“无名小卒”,哪敢轻易得罪那些特稿界的老前辈们啊?她灵机一动,用英文发言,声援蔡晓东。这下,论坛更热闹了,不少懂英文的旁观者纷纷用英文凑热闹,可谁的英文也没有袁晓露的好,这使得袁晓露的发言显得高深莫测。
袁晓露望着自己的发言,心里暗自得意了一会儿,见许多网友纷纷发言询问,突然想起蔡晓东很可能不懂英文。果然,蔡晓东给她发过来一条站内消息询问她的发言内容。两人一来二去了几条信息后,索性互相加了QQ,聊了起来。当得知袁晓露的英文回帖全部是在帮自己说话时,蔡晓东连续发过来几个开心的QQ表情。两人聊的正高兴时,袁晓露问:“你不在论坛拍砖了?”蔡晓东回答:“拍砖已经吸引不了我了。”袁晓露表示不相信,说自己从他的文字中能感觉出他的性格很硬,不会轻易服输的。蔡晓东发了个哈哈大笑的表情,说这场辩论已经无所谓了,他不再和他们辩论了。蔡晓东的回答让袁晓露很开心,总觉得蔡晓东的话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那一夜,她想了很多才迷迷糊糊地睡去。
接下来的几天,袁晓露上线后都接到蔡晓东的信息,连续几天,她工作时老是走神,总是不自觉地去网上查阅蔡晓东的各种信息,当看到蔡晓东曾经的苦难历程和顽强不屈的精神时,心思细腻的她感觉到了自己的这种情愫,她感到不可思议,自己怎么突然对这个“老男人”有着这么大的好感?
偏巧在这期间,袁晓露突然病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一个夜晚也不退。接下来的几天,袁晓露除了吃药外,就是安静地躺着。
正在她因病伤感时,放在枕头边的手机响了起来,她拿起来看了看,是一个陌生号码,便懒得接电话。可是,这个号码却一遍遍地顽强地打过来,她只得按下了接听键。让她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个电话竟然是蔡晓东打来的电话。她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号码的?便觉得没有力气再说话了。蔡晓东在电话里告诉她,这些天在网上见不到她,便通过重庆文化圈的朋友联系上她工作的报纸,以新闻爆料人的名义要到了她的手机号码。
蔡晓东洋洋得意地说着,袁晓露却突然哭了起来。蔡晓东连忙追问她这是怎么了?袁晓露哭得更加厉害了,后来索性放声大哭,全然不顾蔡晓东在电话的另一头急得根本插不上话。
袁晓露哭够了,才发现手机早就没电自行关机了。她突然感到,病情好像好了许多。
袁晓露一觉睡到第二天的中午。起来后,感到病情基本上好了,便给报社打了个电话,梳洗打扮了一番去上班。报社离家不远,一路上,她几次想打开手机,又觉得心跳得厉害,便把手机放回包里,继续往报社走。快到报社大门口时,突然看见蔡晓东站在大门口,一脸坏笑地看着自己。她顿时惊讶得张大了嘴巴,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蔡晓东告诉她,昨天晚上在电话里见她哭成那个样子,又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便连夜订了今天早上的头班机票,一大早就赶了过来,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袁晓露顿时又哭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与欣慰。
为了爱情赌一把,
我就是要嫁给你这个穷鬼
袁晓露将蔡晓东安排在报社的招待所住下,每天上班之余便陪着他到处走走。
这天,两人去重庆解放碑游览,袁晓露发现,蔡晓东对时髦的东西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对各种历史遗迹却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到一处,都细细地观摩、阅读,神情极其专注投入。于是,她便在休息时有意识的和蔡晓东聊起了古文化的话题,发现蔡晓东对历史、地理知识有着极其深刻的了解,并不乏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个发现使得袁晓露对蔡晓东又增加了几分欣赏。她很想知道蔡晓东到底是因为什么从一个初中生成为作家、编剧的。
蔡晓东告诉袁晓露,自己从小就特别的调皮捣蛋,上学起就是著名的坏小子,经常写检查,被老师们亲切地称呼为“检查大王”。袁晓露感到不解,问他这和他的作家身份有什么关系?蔡晓东没有回答袁晓露的问题,而是给她说了几个自己与写检查有关的笑话,说自己有一次在班里刚念完检查,老师问同学们将来的理想是什么,同学们回答的理想五花八门,只有蔡晓东扬着手里的检查说,将来的理想是当作家。老师被气急了,恨恨地说,你小子要是能当作家,老子把眼珠子抠出来当泡踩。
袁晓露笑得实在受不了了,可蔡晓东却一本正经地说,他的写作基础就是当年总是写检查锻炼出来的,因此在若干年后,一不小心成了作家。当袁晓露问起蔡晓东心里是不是仇恨老师时,蔡晓东严肃地说,当兵那年,部队的接兵干部到学校调查、政审自己的情况,自己虽然因不爱学习离开学校两年了,但是老师们都在部队干部面前说好话,还特别强调,他虽然调皮但是很聪明,身体素质好,是个当兵的好苗子。自己知道这些后深受感动,专门去学校感谢过老师。蔡晓东说,他毕业是骂着老师离开学校的,当兵前去学校却是哭着走的。他现在最尊重的就是老师。
袁晓露再次被感动了,同时也感到心里有些乱,她预感到蔡晓东来重庆绝不是看看自己那么简单。果然,接下来的时间里,蔡晓东的话题开始往感情方面转移。袁晓露想拒绝这种话题,却怎么也拒绝不了,好像冥冥中有一根绳子牵着自己,好奇而又克制不住地往某个方向走。她心里感到麻烦了,这是爱一个人的表现。她时常羞涩的表情,已经将心事摆在了脸上。终于,蔡晓东问她,是不是可以在朋友的基础上再发展一下关系,见袁晓露不回答,便竹筒倒豆子一样将自己的过去和盘托出,然后,满怀期望地望着袁晓露,等待她的回答。
袁晓露考虑到蔡晓东比自己大16岁,又有过婚史,心里一时感到接受不了。于是,她婉转地对蔡晓东说,自己还不满25岁,暂时还没有想到要恋爱,结婚,希望过两年再说。没想到蔡晓东马上接话说没关系,他还真需要过两年再考虑结婚。不等袁晓露开口,蔡晓东又说,他因为和朋友合伙开广告公司倒闭了,至今还欠着七、八万元的外债,每个月八千元的薪水,固定还五千元,是个标准的穷鬼。尽管自己年纪不小了,但是不希望在这种情况下谈婚论嫁,完全能等她两年。
蔡晓东的真诚再次打动了袁晓露,做新闻记者的她,见识了社会上太多的虚假面具,感触颇深。此刻,望着高大魁梧的蔡晓东那厚实的肩膀,她觉得这是一个可以依赖的人。
蔡晓东走后,袁晓露接到了一个系列采访的专题,她打电话对蔡晓东说,暂时不要联系了,自己要集中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可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她对自己说,完了,我是无可救药地爱上这个家伙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又不敢告诉远在新疆的父母和姐妹们,便拨通了一个外地同学的电话,将这一切告诉了她。同学对她说,男人,要么有才,要么有财,前者是才能的才,后者是财产的财,这两个“才(财)”只要具备一个,或者是某个方面的潜力股,都值得爱。同学的话给了袁晓露很大的勇气,于是,她拨通了蔡晓东的手机,俩人几乎聊到天亮,终于确定了恋爱关系。
后来,蔡晓东再次来到重庆,俩人的感情突飞猛进,发展到了如胶似漆的地步。10天后,蔡晓东离开了重庆。没多久,袁晓露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把这事分别告诉了蔡晓东和她的父母。没想到,父母极力反对她和蔡晓东在一起。
没办法,袁晓露害怕父母来重庆,就快速办理了辞职手续,将简单的行李整理好发往深圳,买了去广州的车票离开了重庆。
走过艰难岁月,幸福家庭
像花儿一样绚丽多彩
袁晓露来到深圳后,蔡晓东不得不面对一些具体的问题,他很真诚地给准岳父母打去了电话,坦白了自己对袁晓露的爱情。由于袁晓露的户籍还在新疆,他希望老人能成全自己,老岳父气急败坏地教训他说:“我告诉你,别叫我看见你,否则我非拿锄头砸死你……”不等蔡晓东回话,老岳父就挂断了电话,再打过去,老人怎么也不接电话了。袁晓露只得用自己的手机打过去,得到的是母亲和姐姐们的训斥,纷纷表示和她断绝了来往。她木然地放下电话,默默地哭了。
连续几天,袁晓露的心情都很低落。蔡晓东正忙于公司接手的某省台的一个系列剧,身为首席编剧的他,除了自己出样本外还要指导其他编剧的创作,每天早出晚归的很辛苦,但只要下班回来,就带她一起下去在小区内散散步,回来后更加勤奋地写各种稿子四处投稿。
袁晓露毕竟年轻,心中向往的爱情并没有叫自己失望,再加上蔡晓东天生乐观,说话风趣幽默,也就暂时忘记了不愉快的事,安心孕育腹中的孩子。同时,她还经常和蔡晓东讨论特稿的选题和写作方式,在蔡晓东上班不在家时练习写作。
2006年11月底,袁晓露已经接近了预产期。由于没有结婚证,又没有钱,娘家又不能回去,经过再三权衡,她打算独自去陕西婆家生孩子。可蔡晓东却怎么也不同意。袁晓露很奇怪他为什么会不同意?蔡晓东告诉她,他已经多年没有回家了,在所有的亲戚中,他是自己这一辈中唯一一个初中毕业的,所以,大家都对他颇有微词。当年下岗后,在大城市的亲戚们都不愿意给他帮忙找工作,认定他没出息,连老父亲都是这样认为的,他来深圳前曾经发誓,不混出个人样永远不踏进家门一步。也因此,这些年再苦再难,也从不告诉家里。蔡晓东说完这些,眼泪汪汪地哭了。袁晓露心里复杂极了,她深知男儿有泪不轻弹。她试图劝阻蔡晓东,可他却说:“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哭过了,当年在深圳流浪半年我都没有掉一滴眼泪。可现在,面对你、还有快出生的孩子,我感到自己太失败了,我竟然担当不起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那天,蔡晓东哭得昏天黑地。袁晓露也在泪水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2006年12月1日,袁晓露终于做通了蔡晓东的工作,带着他借来的一千块钱,挺着大肚子独自坐上了开往陕西的火车。开车前,这对无人喝彩的夫妻久久地拥抱着,哭成了泪人。
儿子多年没有回家,却突然回来一个带着身孕的儿媳妇,蔡晓东的父母接到袁晓露后,一连几天高兴得合不拢嘴,老俩口精心照顾着袁晓露,将她的一切料理的井井有条。这使远在深圳、和父母隔阂了多年的蔡晓东感到了无比的欣慰,工作得更加勤奋了。
2007年1月26日,腊八节的这天早晨,袁晓露比预产期早了18天生下了他们的女儿。蔡晓东刚在公司熬了一个通宵,接到母亲的电话后,高兴得满脸泪水,疯了一样在公司手舞足蹈的大喊大叫:“我当爸爸了,老子终于当爸爸了……”同事们纷纷向他表示祝贺,鉴于他一向在工作中努力负责,公司老板当场拿出三千元作为给孩子的红包,并让他赶紧回老家。
孩子出生后,袁晓露的父母家人终于接纳了蔡晓东这个女婿,双方恢复了正常的亲人间的来往。
孩子满月后,蔡晓东又赶回深圳工作。不久,袁晓露将孩子托付给了公婆,来到深圳,在香港一家驻深圳媒体找到了一份网络编辑的工作,夫妻两齐心协力,支撑着这个困难重重的家庭。
一次,夫妻俩聊天时,蔡晓东无意中说起自己的作品运气不好,一个小说6年中卖了两次影视剧改编权,却都没有出成剧本。袁晓露做网络编辑一段时间后,深知网络的力量。她对蔡晓东的过于低调,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的习惯进行了深刻地分析,指出他一定要学会推销自己。她翻出前面的两份合同,查阅了一下日期,确定已经是过期合同后,就帮蔡晓东在几个网站上炒作这个小说,没几天,就被南京一家影视公司看中,再次卖了出去。紧接着,南京方面又和蔡晓东签订了数十万的编辑合同,请他去南京100天,担任第二编剧。袁晓露这个漂亮的举措,使得他们一举还清了外债。
接下来,蔡晓东乘飞机前往南京写电视剧剧本。做编剧多年,终于有大剧本做了,在南京期间,蔡晓东以极度的创作激情,保质保量地快速完成了剧本。完成工作后,他干脆叫袁晓露辞去工作,回家将孩子带回来,一家三口去新疆看望了亲人,再一起前往济南创作另一个电视剧本。回到深圳后,又接二连三的有制片人和客户联系蔡晓东,请他写剧本、传记等各种文字。由于蔡晓东在写作上是野路子出身,更符合老百姓的胃口,因此,总是不愁没活干。到年底一结算,整整进账48万。袁晓露开始盘算着到底在哪里买房子,而蔡晓东则笑眯眯地逗着女儿,反复教她说一句话:我妈妈有旺夫相!
进入2009年,蔡晓东的事业一直很稳定,彻底做起了文字自由人;袁晓露则安心在家带孩子,悉心照料他们父女的生活起居。蔡晓东多年来收集了多达数千万字的各种台词,大到政治民生、小到民间的各种儿歌,在继续等待厚积薄发的那一天。袁晓露也把给蔡晓东收集、整理台词当成了自己的工作,夫妻俩每天入睡前,都要进行一番关于文学、关于剧本的探讨。平日里,一家三口总是其乐融融。
当蔡晓东对袁晓露说,自己的长篇小说《八千里路云和月》写了7年,因生活所迫,还没有全部完成。袁晓露笑呵呵地鼓励道:那就什么也不做了,继续写完这个小说,大不了我们再穷一回。
但蔡晓东知道,苦尽甘来,千般磨砺终成才的他,他人生的苦难之土,已经结出甜蜜果实了。
责 编:熊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