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小鼠辅助性T细胞1/2类细胞因子及其转录因子表达变化及胸腺五肽的干预作用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ao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新生小鼠辅助性T细胞(help T cell,Th)1/2类细胞因子及其转录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并探讨胸腺五肽对其产生的干预作用。

方法

120只新生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胸腺五肽组(每组40只)。对照组仅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模型组和胸腺五肽组于生后4~6 h内腹腔注射组织半数细胞感染量(tissue culture infections dose, TCID50)为104.31 U/0.1 ml的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病毒悬液20μl,建立全身播散性感染MCMV模型。胸腺五肽组腹腔注射胸腺五肽0.3 mg/kg,每天1次。生后第3、5、7、10和14天无菌分离脾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脾组织转录因子T–bet(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T–bet) mRNA和转录因子Gata3(Gata–binding protein–3,GATA–3)mRNA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包括LSD法和Dunnett T3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IFN–γ表达:模型组和胸腺五肽组于第3天达高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80.73±14.88)、(286.03±15.44)和(149.42±5.43)pg/ml,F=183.532,P=0.000]。胸腺五肽组第3天后迅速降低,第7天起回升,至第14天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为(252.33±8.33)、(149.07±7.05)和(148.57±4.53)pg/ml,F=385.487,P=0.000]。(2)IL–10表达:模型组感染MCMV后IL–10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第14天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胸腺五肽组[分别为(71.19±1.50)、(36.67±2.55)和(40.01±1.28)pg/ml,F=523.670,P=0.000];胸腺五肽组IL–10表达水平先升高,第7天后下降,至第14天明显低于模型组,但仍高于对照组。(3)T–bet mRNA表达:模型组和胸腺五肽组感染后T–bet mRNA表达迅速增强,第3天达高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0.74±0.02、0.71±0.04和0.30±0.01,F=741.630,P=0.000)。胸腺五肽组第3天后表达水平迅速降低,第5天起逐渐回升,至第14天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为0.45±0.01、0.30±0.01和0.30±0.01,F=257.571,P=0.000)。(4)GATA–3 mRNA表达:模型组和胸腺五肽组第3天GATA–3 mRNA表达强度均增强,且均强于对照组(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0.48±0.02、0.53±0.01和0.33±0.01,F=345.167,P=0.000)。第14天时模型组表达强于胸腺五肽组,胸腺五肽组又强于对照组(分别为0.99±0.02、0.55±0.02和0.34±0.01,F=1 767.505,P=0.000)。

结论

MCMV感染可诱导新生鼠出现Th1/Th2漂移,表现为Th2细胞的优势应答状态,胸腺五肽可改善这一免疫失衡现象。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暴露对新生鼠肺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105只,出生体重5.0~8.0 g,共2批。第1批6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生后第1天起,每日腹腔注射玉米油0.2 ml。第2批45只大鼠作为暴露组,随机分为低、中和
期刊
目的探讨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例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9例患儿中,早发型8例(均为早产儿),晚发型1例(足月儿)。早发型8例均为生后短期发病,其中6例母亲产前有发热史;5例母亲宫颈分泌物或血培养有李斯特菌;5例羊水粪染,其中2例描述有羊水恶臭;4例患儿生后有窒息史;8例患儿外周血白细
目的探讨脐带挤勒对早产儿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产科出生的胎龄≤35周的早产儿,共42例纳入研究,随机分配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研究组出生后留取距脐部20 cm长的脐带,断脐后用双手指夹住脐带,向新生儿方向挤勒3次,速度为10 cm/s,随后结扎脐带。对照组出生后立即于距离新生儿脐根部<5 c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21-三体患儿额外21号染色体亲本来源,探索父母年龄、职业和生育史与21-三体发生的关联。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湖北、湖南和河南省到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就诊、核型分析结果为21-三体的患儿207例和其中60例患儿的120例父母,对21号染色体上D21S1432、D21S11、D21S1435、D21S1442、D21S1809和D21S1412等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起病的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007年至2013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诊断3例新生儿期起病的炎症性肠病患儿。收集这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直接测序法对其中1例患儿进行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nterleukin–10 receptor A,IL10RA)基因突变的检测。复习文献,对早发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进展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儿于生后4~12
期刊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的产科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1 456例单胎妊娠、足月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产妇中,41例(2.80%)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的GDM产妇作为病例组。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同期分娩的200例未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的GDM产妇作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