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我认为最基本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它可以解决学习如何学习的问题。下面就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谈谈个人浅见。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自学能力
一、 咬文嚼字,学会品味文章的精华。
文学作品的阅读,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没兴趣。因此,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品味精华部分。
1、学会弄清文义。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排除词语障碍,联系上
下句理解句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发现文章的精华之处。
一要注意那些发人深思,令人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之处,如
《背影》第六段描写父亲为“我”买橘子,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子之情,令人感动不已,这地方就需要仔细品味,分析对父亲的描写,体会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句子。
二是借助课文“预习提示”或课后练习得到启示。如《社戏》的“预习提示”中“这篇小说,最有诗意的地方,是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这些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画面。”这就告诉我们,这些地方是文章重要部分,它生动描绘了一群天真活泼,机灵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农家少年形象,而那些洋溢着豆麦蕴藻之香的乡间夜景,又为烘托人物形象,抒发感情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就体会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文章的中心也就把握了。另外,课文中的“训练重点”也可以指引学生自学课文,把握训练重点,避免偏差。
学生在品味文章精华部分的时候,自学能力中理解能力、评点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敢于放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章数不胜数,在学校听教师讲解的文章只占其微乎其微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文章要靠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如果总依赖教师,势必缺乏自信心,即使看完文章,也浮光掠影,仅得其皮毛。就算读了许多书,阅读和写作能力都甚少得到提高。朱熹说:“书要自己去熟读,道理要自己去探究。”因此,教师要抛开学生什么都不行的顾虑,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独力思考的习惯,并从旁指导,让学生探索阅读规律,提高阅读技巧,同时要及时小结方法、规律,积累起来,可指导日后的阅读或应用于写作,这样随着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就可以脱离教师和现成的参考资料,自己分析文章,求得理解。
除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人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想象力也很丰富。试画一个图案给幼儿园的小朋友,问他们由此想到什么,答案一定多彩多样。但是,如果人的思维受到限制,久而久之,就丧失想象力,想问题也按固定方向思考,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指导学生脚踏实地阅读。只有对文章有了实实在在的深入了解,才会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异议。
2、 要善于比较。可以新旧知识联系,深入巩固提高。可以同类文章比较。例如,《孔乙己》和《范进中举》的比较。同是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但主人公的结局不同,作者对其态度亦不同,鲁迅对孔乙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吴敬梓对范进则是毫不留情的嘲讽。写法也不同,《孔乙己》运用环境的烘托,插叙的方法,孔乙己几次出现也不是严格按时间编排。《范进中举》则按情节发展顺序写,通过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刻画人物。通过比较,学生更清楚同一内容可以用不同技法、角度去表现,培养他们求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发现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培养质疑精神。
(1)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或文章出现差错的例子,让学生感觉书并非圣经,差错或局限是在所难免的,慢慢学生就不会只拘泥于书本,甚至会提出不同于作者的意见来。
(2)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例如,对文章中心的争论。《藤野先生》是表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还是表现其爱国主义精神?又或者是两者兼之?可以组织小型辩论会,让学生搜集论据互相争辩,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又如《愚公移山》,我让学生评价愚公,较多学生并不赞同愚公移山,他们认为移山耗时长,耗人力、物力大,倒不如搬家省事,有的还说结局靠神的帮助才得以完成,可见人之微力是难以完成。对待学生的意见,教师要充分肯定其新意,同时也要恰当给予指引,如上述评议愚公,要结合寓言的特点、寓意等解释结局及愚公形象,特别学生出现意见偏激,教师更要疏导,避免学生脱离实际,追求怪异。
(3)多对学生进行文章补充、延伸、改换的训练。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最终结局是含蓄的,可让学生续写,有的学生联系主题写孔乙己凄惨死去,有的写孔乙己冲破束缚,得到新生……学生的想像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又如,《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到贫穷的于勒,课文有一连串生动的描写,引致独特的结局。可让学生设想,如果他们遇上一个很像于勒的富翁,他们有什么表现,你会设想怎样的结局?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积极思考,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也得到培养。
三、增加阅读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课文仅仅是个例子,要有丰富的知识,必须扩大阅读面,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巩固旧知识,补充新知识,所谓开卷有益。但现在的书籍琳琅满目,学生难以选择。教师应适当推荐,可分为必读篇目和自选篇目,推介一些名篇或适合学生的书籍、报刊杂志。另外,为了让学生读而有获,还指导他们写阅读笔记,既可摘录好词佳句,也可写心得体会,并为写作积累素材。如此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便会提高,自学能力自然也得到提高。
然而,自学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短期内效果可能不会明显,如果因此而放弃,提高自学能力只是纸上谈兵。这需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边马乡中学)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自学能力
一、 咬文嚼字,学会品味文章的精华。
文学作品的阅读,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没兴趣。因此,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品味精华部分。
1、学会弄清文义。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排除词语障碍,联系上
下句理解句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发现文章的精华之处。
一要注意那些发人深思,令人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之处,如
《背影》第六段描写父亲为“我”买橘子,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子之情,令人感动不已,这地方就需要仔细品味,分析对父亲的描写,体会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句子。
二是借助课文“预习提示”或课后练习得到启示。如《社戏》的“预习提示”中“这篇小说,最有诗意的地方,是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这些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画面。”这就告诉我们,这些地方是文章重要部分,它生动描绘了一群天真活泼,机灵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农家少年形象,而那些洋溢着豆麦蕴藻之香的乡间夜景,又为烘托人物形象,抒发感情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就体会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文章的中心也就把握了。另外,课文中的“训练重点”也可以指引学生自学课文,把握训练重点,避免偏差。
学生在品味文章精华部分的时候,自学能力中理解能力、评点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敢于放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章数不胜数,在学校听教师讲解的文章只占其微乎其微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文章要靠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如果总依赖教师,势必缺乏自信心,即使看完文章,也浮光掠影,仅得其皮毛。就算读了许多书,阅读和写作能力都甚少得到提高。朱熹说:“书要自己去熟读,道理要自己去探究。”因此,教师要抛开学生什么都不行的顾虑,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独力思考的习惯,并从旁指导,让学生探索阅读规律,提高阅读技巧,同时要及时小结方法、规律,积累起来,可指导日后的阅读或应用于写作,这样随着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就可以脱离教师和现成的参考资料,自己分析文章,求得理解。
除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人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想象力也很丰富。试画一个图案给幼儿园的小朋友,问他们由此想到什么,答案一定多彩多样。但是,如果人的思维受到限制,久而久之,就丧失想象力,想问题也按固定方向思考,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指导学生脚踏实地阅读。只有对文章有了实实在在的深入了解,才会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异议。
2、 要善于比较。可以新旧知识联系,深入巩固提高。可以同类文章比较。例如,《孔乙己》和《范进中举》的比较。同是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但主人公的结局不同,作者对其态度亦不同,鲁迅对孔乙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吴敬梓对范进则是毫不留情的嘲讽。写法也不同,《孔乙己》运用环境的烘托,插叙的方法,孔乙己几次出现也不是严格按时间编排。《范进中举》则按情节发展顺序写,通过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刻画人物。通过比较,学生更清楚同一内容可以用不同技法、角度去表现,培养他们求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发现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培养质疑精神。
(1)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或文章出现差错的例子,让学生感觉书并非圣经,差错或局限是在所难免的,慢慢学生就不会只拘泥于书本,甚至会提出不同于作者的意见来。
(2)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例如,对文章中心的争论。《藤野先生》是表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还是表现其爱国主义精神?又或者是两者兼之?可以组织小型辩论会,让学生搜集论据互相争辩,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又如《愚公移山》,我让学生评价愚公,较多学生并不赞同愚公移山,他们认为移山耗时长,耗人力、物力大,倒不如搬家省事,有的还说结局靠神的帮助才得以完成,可见人之微力是难以完成。对待学生的意见,教师要充分肯定其新意,同时也要恰当给予指引,如上述评议愚公,要结合寓言的特点、寓意等解释结局及愚公形象,特别学生出现意见偏激,教师更要疏导,避免学生脱离实际,追求怪异。
(3)多对学生进行文章补充、延伸、改换的训练。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最终结局是含蓄的,可让学生续写,有的学生联系主题写孔乙己凄惨死去,有的写孔乙己冲破束缚,得到新生……学生的想像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又如,《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到贫穷的于勒,课文有一连串生动的描写,引致独特的结局。可让学生设想,如果他们遇上一个很像于勒的富翁,他们有什么表现,你会设想怎样的结局?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积极思考,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也得到培养。
三、增加阅读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课文仅仅是个例子,要有丰富的知识,必须扩大阅读面,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巩固旧知识,补充新知识,所谓开卷有益。但现在的书籍琳琅满目,学生难以选择。教师应适当推荐,可分为必读篇目和自选篇目,推介一些名篇或适合学生的书籍、报刊杂志。另外,为了让学生读而有获,还指导他们写阅读笔记,既可摘录好词佳句,也可写心得体会,并为写作积累素材。如此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便会提高,自学能力自然也得到提高。
然而,自学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短期内效果可能不会明显,如果因此而放弃,提高自学能力只是纸上谈兵。这需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边马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