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式大楼不一定是未来城市的唯一出路,在把居住地向高空延伸的同时,向海洋扩展也是一个可能性极高的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建造巨大的漂浮城市,它能解决现代文明存在的诸多难题。
解决空间紧张问题
地球人口不断增长及其导致的城市和聚居地扩张,所产生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土地价值飙升。我们所谈论的不仅是货币价值,还有其作为自然资源存在的内在价值。
在未来,找到可以建筑房屋的土地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难,特别是在人口继续飞速增长的情况下。
农业和食品生产将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地球生态系统已经异常脆弱,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在把每一块土地变成混凝土丛林之前先考虑一下,这种行为对“地球飞船”的可持续性有多大的影响。
既然我们需要珍贵的土地来进行工农业生产、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和保护自然资源,那么,我们该到哪儿去修建家园呢?其实,现代人对高楼大厦的喜好为这个问题提供了部分解决方案,可是不是所有结果都符合我们的预期。塔式大楼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既然天空是我们扩张居住空间的一个方向,那我们也可以向海洋进军,通过构建巨大的漂浮城市来达到这个目标。
尽管这个想法起初也许会让你觉得有些不切实际,但是比起空中城市、水下城市、殖民月球和排干地中海这些科幻点子,建漂浮城市还是相当靠谱的。
其实,漂浮城市设计起来非常简单,就是利用浮力原理保证城市漂浮起来。这些城市还具有额外的优点:潜在的移动能力、较强的抗震能力(但仍然无法抵御海啸)、易于隔离以便抵御流行疫情、便于获取水下资源(比如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在潮汐区及河口——进行水力发电的能力。
当然,建造漂浮城市的缺点也有很多,包括后勤与补给问题和城内交通问题,但是把我们的城市建在海中肯定会帮助我们释放出更多的土地,从而满足我们至关重要的生态和农业需求。
移动城市
漂浮城市所呈现的最不可思议的可能性之一,便是它们也许能够在海洋中四处移动。尽管这样的城市听起来更像是一艘无比巨大的巡洋舰,为了娱乐住户而巡游世界,但是它可能还有一种更加实际的用途。
在1964年,英国建筑师朗?赫伦提出建造具有智慧的大型可移动机器人建筑结构,它们可以在世界各地自由移动,到达需要它们自身资源和制造能力的地方。他把这种建筑结构称为“行走城市”。不同的行走城市可以根据需要,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更大的“行走都会”。行走都会亦可根据需要进行解体。
尽管可移动的大规模自动化海上工厂有点遥不可及,但是专注于特定产业或服务,并根据需要移动到某些地点以实现自身功能的漂浮城市却不难设计,这有些类似于现在的某些石油钻探平台。
当然,这不是说,漂浮城市不能只为满足其居民的需求而存在。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人们已经见识到这个想法以“自由舰”的形式初现端倪,自由舰的概念来源于可容纳5万人进行奢华航行的舰船,它庞大得拥有自己的国际机场,即它的顶层甲板。只需在挂靠港停留几次,自由舰便可完成环球航行。
“百合花瓣”
另一种漂浮城市概念的现实例证是文森特?考伯特设计的“百合花瓣”。这种完全自给自足的漂浮城市设计方案,旨在为未来气候灾变的难民提供庇护。
“百合花瓣”这个惊人的设计杰出之处还体现在贯彻始终的环境可持续性。除了可供5万人生活于此(利用太阳风和潮汐力产生能量,在城中种植新鲜农产品),这座城市能够通过产生氧气和减少二氧化碳来有效改善地球大气。
解决空间紧张问题
地球人口不断增长及其导致的城市和聚居地扩张,所产生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土地价值飙升。我们所谈论的不仅是货币价值,还有其作为自然资源存在的内在价值。
在未来,找到可以建筑房屋的土地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难,特别是在人口继续飞速增长的情况下。
农业和食品生产将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地球生态系统已经异常脆弱,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在把每一块土地变成混凝土丛林之前先考虑一下,这种行为对“地球飞船”的可持续性有多大的影响。
既然我们需要珍贵的土地来进行工农业生产、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和保护自然资源,那么,我们该到哪儿去修建家园呢?其实,现代人对高楼大厦的喜好为这个问题提供了部分解决方案,可是不是所有结果都符合我们的预期。塔式大楼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既然天空是我们扩张居住空间的一个方向,那我们也可以向海洋进军,通过构建巨大的漂浮城市来达到这个目标。
尽管这个想法起初也许会让你觉得有些不切实际,但是比起空中城市、水下城市、殖民月球和排干地中海这些科幻点子,建漂浮城市还是相当靠谱的。
其实,漂浮城市设计起来非常简单,就是利用浮力原理保证城市漂浮起来。这些城市还具有额外的优点:潜在的移动能力、较强的抗震能力(但仍然无法抵御海啸)、易于隔离以便抵御流行疫情、便于获取水下资源(比如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在潮汐区及河口——进行水力发电的能力。
当然,建造漂浮城市的缺点也有很多,包括后勤与补给问题和城内交通问题,但是把我们的城市建在海中肯定会帮助我们释放出更多的土地,从而满足我们至关重要的生态和农业需求。
移动城市
漂浮城市所呈现的最不可思议的可能性之一,便是它们也许能够在海洋中四处移动。尽管这样的城市听起来更像是一艘无比巨大的巡洋舰,为了娱乐住户而巡游世界,但是它可能还有一种更加实际的用途。
在1964年,英国建筑师朗?赫伦提出建造具有智慧的大型可移动机器人建筑结构,它们可以在世界各地自由移动,到达需要它们自身资源和制造能力的地方。他把这种建筑结构称为“行走城市”。不同的行走城市可以根据需要,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更大的“行走都会”。行走都会亦可根据需要进行解体。
尽管可移动的大规模自动化海上工厂有点遥不可及,但是专注于特定产业或服务,并根据需要移动到某些地点以实现自身功能的漂浮城市却不难设计,这有些类似于现在的某些石油钻探平台。
当然,这不是说,漂浮城市不能只为满足其居民的需求而存在。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人们已经见识到这个想法以“自由舰”的形式初现端倪,自由舰的概念来源于可容纳5万人进行奢华航行的舰船,它庞大得拥有自己的国际机场,即它的顶层甲板。只需在挂靠港停留几次,自由舰便可完成环球航行。
“百合花瓣”
另一种漂浮城市概念的现实例证是文森特?考伯特设计的“百合花瓣”。这种完全自给自足的漂浮城市设计方案,旨在为未来气候灾变的难民提供庇护。
“百合花瓣”这个惊人的设计杰出之处还体现在贯彻始终的环境可持续性。除了可供5万人生活于此(利用太阳风和潮汐力产生能量,在城中种植新鲜农产品),这座城市能够通过产生氧气和减少二氧化碳来有效改善地球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