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赛尔和他的双胞胎爬梯实验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实验结果让那些还在纠结着“要不要让孩子累趴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很是欣慰。
  格赛尔选择了一对双胞胎,他们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让哥哥在出生后第48周大时开始学习爬楼梯,48周的小孩刚学会站立,或者仅会摇摇晃晃勉强走,格赛尔每天训练这个孩子15分钟,中间经历了许多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终于,艰苦训练6周后,也就是到了孩子54周时,他终于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了。
  双胞胎中的弟弟,基础情况跟哥哥完全一样,不过格赛尔让他在52周时才开始练习爬楼梯,这时的孩子走路姿势已比较稳定,腿部肌肉力量也比哥哥刚开始练时更加有力,并且他每天看着哥哥训练,自己也一直跃跃欲试,结果,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他只用了2周就能独立地爬楼梯了,并且还总想跟哥哥比个高低。
  一个从48周开始,练了6周,到54周才学会爬楼梯;另一个从52周开始,练了2周,也在54周时学会了。后学的尽管用时短,但效果不差,而且更乐意继续学。
  格赛尔害怕这只是偶然现象,于是他就换了另一对双胞胎,结果类似;又换了一对,仍然如此。如此反复地做了上百个对比试验,最终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即孩子在52周左右,学习爬楼梯的效果最佳,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训练效果。
  爬楼梯是这样,有个学习的最佳时期,那别的呢?
  此后的几年,格赛尔又对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在其它学习领域进行实验,比如,识字、穿衣、使用刀叉,甚至将实验领域扩展到成人的学习过程,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任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对于受训人来说,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
  看来,所谓“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不太对呢。孩子有他自己的成长规律,咱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试图通过训练人为地加速孩子的发展了。耐心地观察和等待吧,这样,孩子们轻松,咱也轻松啊。
  
其他文献
小编唠叨:  要看到孩子负面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帮助孩子用好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儿子快9岁了,上三年级,脾气特别倔强,特别难管,平时喜欢打斗、喜欢冒险,精力特旺盛,还我行我素的,一点都不怕大人。我被他闹腾得力不从心,我们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一点用都没有。有时打得狠了,他也会认错,可是一转身又成了老样子。前天,他把班上一个同学的眼睛打肿了,不由分说,回到家我丈夫又把他狠狠打了一顿,本以
期刊
不止一位读者来电话问我们:我孩子是早产儿,他(她)胆子小、平衡感不太好这篇文章也许能帮到你。    儿子早产,身体很弱  潘女士带着儿子一起来咨询。男孩中等身材,很白很瘦,看上去十分虚弱,神态有些怯生生的。  母亲开始介绍情况,语速很快,充满焦虑。她儿子叫端端,出生在端午节,比预产期提前了三个月。端端早产,先天不足,从小就比别的孩子虚弱些。特别容易生病,腹泻、发烧、哮喘等,是家常便饭,除了家,就数
期刊
从短缺经济时代过来的我们,常常把物质看得比情感更重要。  六月,儿子期末考试结束,我们同一天出发,奔赴不同的目的地。  离开的前一晚,儿子决定第二天一早做意大利面,于是,我们到超市买了备料、新鲜的大虾和鱿鱼。他做的意大利面非常好吃,我期待着品尝他做的美食。  所有的原料都备齐了,儿子却迟迟不开工,坐在电脑前打游戏。他11点就要出发到机场,我反复催了几次:“儿子,开工了吧!要不来不及了啊!”他还是没
期刊
预习需要耐得住寂寞  预习分为小预习和大预习。大部分人做过小预习,而做大预习的人很少。小预习是把明天或下个星期甚至是下一个月老师要讲的内容看一下,大预习是把下个学期、下个学年甚至是下下个学年的内容看一下。预习还分为浅度预习和深度预习,浅度预习只是看一下,有一个大致了解,深度预习则是把绝大部分内容学会,做一些习题,一些重点、难点要重复学习。  假期里更适合大预习和深度预习。  预习就是自学以前从未学
期刊
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是那个平凡的阿宝,但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功夫熊猫。不是,也没关系。    (一)  这学期一开始,儿子就变成了一个大麻烦。  对于我来说,以前的乖娃娃,在你眼皮底下,一夜之间,就变成了问题少年。一时很难相信,也很难接受。  开学不久,我就接到儿子班主任告状的电话,说他从上学期开始,人变得极其自我。开学的时候,同学人人都争当班干部,他连申请都不写,跟刚入中学的时候,判若两人。儿子上学
期刊
提问的第一个“黄金定律”就是脸皮要厚,因为从来没有什么问题是愚蠢的。    我可在四个大前提下给学生们建议一些实用的读书方法。若能习惯运用,不但可以减轻考试的压力,而且对更重要的知识投资会是事半功倍的。    一、以理解代替记忆  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课程比较容易记得。道理很简单,明白了的东西就不用死记。理解愈深愈准确,记忆就愈清楚,而应用起来就愈能得心应手。所以读书要贯通——理论上的不同重点的
期刊
周末,我要看书、做饭、睡觉,所以打发老公和女儿出去玩。  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写逛公园。公园倒是去过无数回,可还是得去,女儿说“小时候的事都忘光了”。我特意不去,让他们两个单独约会,也是在彼此的记忆里多种下几朵玫瑰。   傍晚,他们回家。开门,看见我们家的大男孩,手里捧着一大束玫瑰花。我正诧异,没人过生日啊,也不是什么节日纪念日。更何况就算是这些日子,也不见他买过花。就算偶尔买过花,也从没如此隆
期刊
一位年轻女友,很能干也很享受自己的工作,她隐约担心家庭和孩子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天一起午餐,她问我:“我看你每天工作很忙,也有家庭和孩子,你怎么应付得了啊?传授一下秘密?”  想想,觉得没有秘密,可能有一些方法:   和孩子搞好关系——抓轻重缓急。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轻重缓急的事情,把最重要和次重要的事情抓好。通常,重要的事情每半年就应该梳理一下。孩子年幼时,与孩子相处,建立
期刊
婴儿“阅读”对学说话很有帮助  说起亲子阅读,美国人有一句经典的话: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在美国各个儿科诊所,都有一个小书架,上面摆着各类图书公司及个人捐赠的儿童书籍,方便小孩子候诊时消磨时间。在宝儿刚出生时,每次带他检查身体,我都看到候诊室里的孩子们坐在小桌边安静地翻阅绘本。至于更小的、不到一岁的孩子,通常是妈妈把他们抱在怀里,轻声念书给他们听。他们可能更享受妈妈的怀抱,而不是妈妈手里的书。不过妈
期刊
这不仅有助于写作,还能让孩子释放他们的快乐或悲伤。    有一件好的事情,只要把它讲述完整和清楚,就会成为一篇好的文章。  好事情的特点一般都是真实、感人或者有趣,它们甚至不需要讲究什么结构和形式。让我们来看看《凡卡写给爷爷的信》:  “亲爱的爷爷,”九岁的男孩凡卡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圣诞节前夜,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都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