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生态校园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建设生态校园,是高校一个急需探讨的课题。生态现代化理论在理解和阐释现代化工业社会如何应付环境危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理论对高校生态校园建设具有重要启示。通过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提出生态校园建设的几点建议: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生态规划,加强生态协调;完善管理制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营造氛围,共同参与。
关键词: 生态现代化 生态校园 校园建设
生态现代化是德国学者约瑟夫·胡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以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改变传统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它是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一种耦合,建设生态现代化,必须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综合起来考虑。生态现代化理论强调构造这样一种追求经济有效、社会公正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新模式,一种经济和环境的双赢模式。这一理论对高校生态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大学校园作为师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校园建设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高校如何建设生态校园,是一个急需探讨的课题。生态校园就是“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与方法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各物种布局、结构合理且环境质量优良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且对环境友好的集学习工作、活动、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1]。生态现代化理论对高校生态校园建设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从根本上说,生态现代化的建设是一个价值观转变的问题。人类不能因为自身的需求,而把自然当做我们征服的对象。要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都必须参与环保行动,保护地球母亲,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因为,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平等的,并不存在谁依附于谁的问题,人与自然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全人类必须树立符合生态原则的价值规范、价值需求及价值取向。
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生态现代化意味着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增长是共赢的。生态现代化反对传统原材料投入及产品产出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而是一种综合考虑资源消耗与废弃物产生等环境因素的经济发展模式,重视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关注环境质量及生态环境保护,强调生态环境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高校进行生态校园建设,不但要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要重视资源的充分综合利用。高校建设节约型生态校园,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生态理念。高校可以广泛开展有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的宣传和教育,使全校师生和员工树立起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实现资源节约。此外,通过师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完善相关制度,建设长效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建设节约型生态校园。
(二)实施生态规划,加强生态协调
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生态规划设计是生态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依据和框架,对实现生态现代化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同样的,建设生态型校园,必须充分利用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校园内部的绿化、道路、河流、建筑物等,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创造和谐美丽、积极向上的环境,使大学校园更加适合师生的学习、生活及工作。
在校园自然环境规划上,学校建筑不管是从教室到办公室的建设,或学生公寓、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都应该尽量满足教育的需要,体现实用美、艺术美。
在校园人文环境规划上,学校应该努力规划、协调,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和育人氛围。
(三)完善管理制度
政府管理原则是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生态现代化意识到传统企业自主污染管理的无效性,强调严格的政府环境管理。这种管理有利于社会生产经济可行的绿色产品,构建一种全新的生产系统。
高校生态校园建设同样要从管理学角度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高校应该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加强生态校园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向管理要生态,适当规范师生员工的日常行为。高校制订和修改学校发展规划时,应该坚持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有关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并且强调科学管理,从而把生态校园建设制度和理念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应该构建生态校园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因为建设生态校园是一个综合又复杂的系统,不同高校依据自身优势和条件,有的学校着重建设景观园林,有的着重研发应用生态技术,有的着重生态理念的教育,有的偏重生态校园的管理,并且各自都有一套评价标准和体系,缺乏一整套科学、完整、具有推广意义的标准作为指导,这样对节约型生态校园构建非常不利。因此,高校建设生态校园必须构建一套生态校园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科学技术进步在生态现代化实现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它的关键,必须鼓励发展低消耗高产出、环保、节能的科学技术。不仅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而且要运用新科技治理受污染的自然环境。工业发展在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应该把重点转移到如何降低单位耗能、如何降低污染指标上,进而减少工业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样的,建设生态校园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采用先进科技进行污水处理,夏季可以用来冲洗厕所,灌溉校园内的植物,冬季可以用于溜冰场。还可以把校园内的污水送入人工湿地系统进行净化处理,此外,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以及采用节能照明设施等措施,推进生态校园建设。
(五)营造氛围,共同参与
生态现代化理论发展了一种合作框架,暗示着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也就是政府、企业、环境工作者及科学家共同合作重建经济。生态现代化理论还为私人部门能够影响政策制定创造了新的机会,政府的政策制定应该将私人部门的观点考虑在内。社会广泛参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保证,要借助于大众媒体,广泛宣传,培育普及,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建设生态校园,需要营造育人氛围;利用校园广播台、宣传栏、板报等,营造建设气氛,创建适合学校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学校将建立学校领导直接抓,各部门紧密配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生态校园建设需要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和所有公民共同参与。每一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态校园建设的具体工作中,不断推动生态校园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同时加强家校联系、社区联合,组织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到生态校园建设的活动中。如围绕一些重要节日组织开展的各类环保知识比赛、环保现状调查、环保制作展示等,注重民主决策,体现师生和家长的有效参与,特别是全校性的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能听取各方意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总之,生态现代化理论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如何利用生态现代化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仍是一个尝试性的工作。运用生态现代化理论来寻求高校生态校园建设之道,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臧树良,陶飞.生态校园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XJK016CGD033)。
关键词: 生态现代化 生态校园 校园建设
生态现代化是德国学者约瑟夫·胡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以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改变传统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它是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一种耦合,建设生态现代化,必须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综合起来考虑。生态现代化理论强调构造这样一种追求经济有效、社会公正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新模式,一种经济和环境的双赢模式。这一理论对高校生态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大学校园作为师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校园建设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高校如何建设生态校园,是一个急需探讨的课题。生态校园就是“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与方法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各物种布局、结构合理且环境质量优良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且对环境友好的集学习工作、活动、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1]。生态现代化理论对高校生态校园建设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从根本上说,生态现代化的建设是一个价值观转变的问题。人类不能因为自身的需求,而把自然当做我们征服的对象。要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都必须参与环保行动,保护地球母亲,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因为,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平等的,并不存在谁依附于谁的问题,人与自然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全人类必须树立符合生态原则的价值规范、价值需求及价值取向。
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生态现代化意味着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增长是共赢的。生态现代化反对传统原材料投入及产品产出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而是一种综合考虑资源消耗与废弃物产生等环境因素的经济发展模式,重视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关注环境质量及生态环境保护,强调生态环境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高校进行生态校园建设,不但要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要重视资源的充分综合利用。高校建设节约型生态校园,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生态理念。高校可以广泛开展有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的宣传和教育,使全校师生和员工树立起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实现资源节约。此外,通过师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完善相关制度,建设长效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建设节约型生态校园。
(二)实施生态规划,加强生态协调
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生态规划设计是生态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依据和框架,对实现生态现代化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同样的,建设生态型校园,必须充分利用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校园内部的绿化、道路、河流、建筑物等,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创造和谐美丽、积极向上的环境,使大学校园更加适合师生的学习、生活及工作。
在校园自然环境规划上,学校建筑不管是从教室到办公室的建设,或学生公寓、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都应该尽量满足教育的需要,体现实用美、艺术美。
在校园人文环境规划上,学校应该努力规划、协调,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和育人氛围。
(三)完善管理制度
政府管理原则是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生态现代化意识到传统企业自主污染管理的无效性,强调严格的政府环境管理。这种管理有利于社会生产经济可行的绿色产品,构建一种全新的生产系统。
高校生态校园建设同样要从管理学角度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高校应该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加强生态校园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向管理要生态,适当规范师生员工的日常行为。高校制订和修改学校发展规划时,应该坚持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有关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并且强调科学管理,从而把生态校园建设制度和理念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应该构建生态校园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因为建设生态校园是一个综合又复杂的系统,不同高校依据自身优势和条件,有的学校着重建设景观园林,有的着重研发应用生态技术,有的着重生态理念的教育,有的偏重生态校园的管理,并且各自都有一套评价标准和体系,缺乏一整套科学、完整、具有推广意义的标准作为指导,这样对节约型生态校园构建非常不利。因此,高校建设生态校园必须构建一套生态校园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科学技术进步在生态现代化实现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它的关键,必须鼓励发展低消耗高产出、环保、节能的科学技术。不仅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而且要运用新科技治理受污染的自然环境。工业发展在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应该把重点转移到如何降低单位耗能、如何降低污染指标上,进而减少工业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样的,建设生态校园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采用先进科技进行污水处理,夏季可以用来冲洗厕所,灌溉校园内的植物,冬季可以用于溜冰场。还可以把校园内的污水送入人工湿地系统进行净化处理,此外,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以及采用节能照明设施等措施,推进生态校园建设。
(五)营造氛围,共同参与
生态现代化理论发展了一种合作框架,暗示着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也就是政府、企业、环境工作者及科学家共同合作重建经济。生态现代化理论还为私人部门能够影响政策制定创造了新的机会,政府的政策制定应该将私人部门的观点考虑在内。社会广泛参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保证,要借助于大众媒体,广泛宣传,培育普及,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建设生态校园,需要营造育人氛围;利用校园广播台、宣传栏、板报等,营造建设气氛,创建适合学校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学校将建立学校领导直接抓,各部门紧密配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生态校园建设需要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和所有公民共同参与。每一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态校园建设的具体工作中,不断推动生态校园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同时加强家校联系、社区联合,组织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到生态校园建设的活动中。如围绕一些重要节日组织开展的各类环保知识比赛、环保现状调查、环保制作展示等,注重民主决策,体现师生和家长的有效参与,特别是全校性的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能听取各方意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总之,生态现代化理论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如何利用生态现代化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仍是一个尝试性的工作。运用生态现代化理论来寻求高校生态校园建设之道,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臧树良,陶飞.生态校园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XJK016CGD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