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习的重要时期,提高学习兴趣是增加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学生缺乏兴趣导致教学质量的不高。本文从尊重学生独立性、鼓励学生创造性、提高教学有效性、增加教学广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初中 语文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074-0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教学时不仅仅要使学生懂得使用语文这一工具,更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初中生对语文课程兴趣索然,课堂上死气沉沉,课下应付了事。教师们教学时感到学生们学习动力不足,学生们觉得教师内容死板,毫无乐趣。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有许多,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的,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人也讲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师的吸引力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放”着点,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标》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发育的高峰期,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叛逆心严重。因此,在教学时必须要针对初中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不妨放开些、自由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主性,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是改变满堂灌的模式,增加学生参与程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改变传统的方式,将以往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模式做一改变,适当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其从被动的动脑向主动的思考转变,改变传统中学生是看客的模式。二是转变角色,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讲台不仅仅是教师的阵地,更应当成为学生的舞台。教师要敢于走下讲台,将学生请上讲台,使其在舞台上尽情表演,教师在旁作为指导者和引领者,使学生从观众变为演员。三是区别对待,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教师教学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基础的差别,造成了吃不饱和吃不了问题的发生,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因此,必须在教学时有目的地区分不同层次,使不同群体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从而满足其不同的需要。
2 “宠”着点,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有着宽容的心态,对学生“宠”着点,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姿态,始终得到教师、家长的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保持对学生给予正确、适时、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心理反应,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励其不断的几部,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一是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轻松融洽的环境能够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放松,从而更能使其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在教学时要营造百花齐放的良好气息,改变教师唯我独尊的观念,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张扬学生的个性,阐述自己的思想,允许学生的“离经叛道”。二是采取多样的思维锻炼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通过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荒岛余生》一课时,就可以学生假设自身所处在荒岛上,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获得生存的机会,从而既能达到学习的效果,也能锻炼其思考能力。三是采取多种积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通过交流讨论,质疑问难等形式,让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培养其创造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随时进行提问,争辩,提出自身的观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辩论讨论,在争论中激发学生思考,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鼓励其主动探求、自主学习。
3 “细”着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对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从难从严要求自己,精细雕刻教学计划,认真实施教学方案,改变传统的粗线条的教学方式,对自身的素质从细处入手。一是全面提升自身素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类新生事物的出现,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叛逆心理相对突出,因此,也需要教师能够更为细致的了解学生的需要,除了不仅要知道如何教学,更要学会如何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二是注重对学生心理需求的了解。要加强对心理学的学习,特别是要懂得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通过心理的沟通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消除学生对教师,对学习的抵触,从而产生对学习的认同。三是关注教材内容的挖掘。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的认识和使用,不仅仅要充分利用教材和教辅资料,更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帮助学生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增进认同感,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文中,不仅仅要使学生能够了解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也让学生观看《红旗渠》等影片,加深对文章的了解,真实感受到愚公精神的真谛。
4 “帮”着点,拓展课堂的广度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一是注重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便于理解等优势,加之网络资源的特点,更能够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加入视频、图像等元素,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在讲授《沁园春·雪》一文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配乐诗朗诵等形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感染力,真正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内涵。二是拓展课堂范围。语文是一个工具,因此,可以利用博物馆、艺术馆等场地,将语文课堂的范围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语文,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到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到课堂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崔立红.以兴趣为先导,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22):54.
[2] 张丽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华少年,2012(20).
[3] 姚君.浅谈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6):40.
关键词:初中 语文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074-0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教学时不仅仅要使学生懂得使用语文这一工具,更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初中生对语文课程兴趣索然,课堂上死气沉沉,课下应付了事。教师们教学时感到学生们学习动力不足,学生们觉得教师内容死板,毫无乐趣。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有许多,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的,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人也讲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师的吸引力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放”着点,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标》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发育的高峰期,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叛逆心严重。因此,在教学时必须要针对初中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不妨放开些、自由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主性,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是改变满堂灌的模式,增加学生参与程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改变传统的方式,将以往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模式做一改变,适当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其从被动的动脑向主动的思考转变,改变传统中学生是看客的模式。二是转变角色,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讲台不仅仅是教师的阵地,更应当成为学生的舞台。教师要敢于走下讲台,将学生请上讲台,使其在舞台上尽情表演,教师在旁作为指导者和引领者,使学生从观众变为演员。三是区别对待,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教师教学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基础的差别,造成了吃不饱和吃不了问题的发生,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因此,必须在教学时有目的地区分不同层次,使不同群体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从而满足其不同的需要。
2 “宠”着点,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有着宽容的心态,对学生“宠”着点,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姿态,始终得到教师、家长的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保持对学生给予正确、适时、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心理反应,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励其不断的几部,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一是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轻松融洽的环境能够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放松,从而更能使其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在教学时要营造百花齐放的良好气息,改变教师唯我独尊的观念,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张扬学生的个性,阐述自己的思想,允许学生的“离经叛道”。二是采取多样的思维锻炼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通过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荒岛余生》一课时,就可以学生假设自身所处在荒岛上,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获得生存的机会,从而既能达到学习的效果,也能锻炼其思考能力。三是采取多种积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通过交流讨论,质疑问难等形式,让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培养其创造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随时进行提问,争辩,提出自身的观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辩论讨论,在争论中激发学生思考,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鼓励其主动探求、自主学习。
3 “细”着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对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从难从严要求自己,精细雕刻教学计划,认真实施教学方案,改变传统的粗线条的教学方式,对自身的素质从细处入手。一是全面提升自身素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类新生事物的出现,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叛逆心理相对突出,因此,也需要教师能够更为细致的了解学生的需要,除了不仅要知道如何教学,更要学会如何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二是注重对学生心理需求的了解。要加强对心理学的学习,特别是要懂得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通过心理的沟通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消除学生对教师,对学习的抵触,从而产生对学习的认同。三是关注教材内容的挖掘。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的认识和使用,不仅仅要充分利用教材和教辅资料,更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帮助学生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增进认同感,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文中,不仅仅要使学生能够了解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也让学生观看《红旗渠》等影片,加深对文章的了解,真实感受到愚公精神的真谛。
4 “帮”着点,拓展课堂的广度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一是注重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便于理解等优势,加之网络资源的特点,更能够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加入视频、图像等元素,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在讲授《沁园春·雪》一文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配乐诗朗诵等形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感染力,真正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内涵。二是拓展课堂范围。语文是一个工具,因此,可以利用博物馆、艺术馆等场地,将语文课堂的范围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语文,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到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到课堂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崔立红.以兴趣为先导,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22):54.
[2] 张丽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华少年,2012(20).
[3] 姚君.浅谈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