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积累,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任何意义的运用。教师要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必须从积累语言开始,在诵读中积累;要扩大视野,在阅读中积累;要训练口语,在交流中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加以点拨,使积累真正“落地生根”,学以致用。
关键词:小学生;语言;积累;指导;策略
指导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言积累很重要。积累是学习语文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积累,才能写出精彩的作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积累,因为积累是运用的基础,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任何意义的运用。下面,笔者浅谈在实践中指导小学生语言积累的几点策略。
一、熟读成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下笔有神”,来自于平时丰富的语言素材的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二、开阔视野,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书到用时方知少”。语言积累少,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平时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同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安排课前美文品读
学生读多了也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因此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准备一篇优美的诗歌或散文,在讲台前朗读,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然后让一位学生复述美文中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由此生发出一篇口头作文,这样既训练了口语,又提高了作文水平和对美文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
语文课外阅读刊物繁多,鱼龙混杂,而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较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推荐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
3.留心生活中的语文
叶圣陶曾说:“唯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只有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
三、训练口语,在交流中积累语言
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利用复述进行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我在日常的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复述环节,鼓励学生多用课文中的优美生动的词语、典型的句式来复述课文的内容,达到在说话中积累语言的目的。
2.创设情境,激发语言创造
情趣激发乐学,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情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在情境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
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
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利用休息日尝试一日家长工作,在节假日深入农村体验生活,组织参观、访问,调查厂矿企业……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
五、在班级活动中积累语言
知识的积累有赖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处于智力开发期的少年儿童尤其如此。积累是一个科学的、渐进的系统工程,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方面应机智、灵活,有意义地去开掘。阅读活动课可以将思想教育与语言积累融为一体,推出“新闻播报”、“校园要闻”、“奇闻趣谈”、“好书推荐”、“成长的烦恼”……这一系列学生乐于接受的栏目,并天天轮转,由学生自己主持,号召全员参与,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便是展示语言、积累语言的绝妙机会。在班级活动中举行朗诵、演讲等比赛,学生积极准备的过程即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欣赏他人表演,学习他人所长当然更是一次语言的积累。如果说进行一次自编小报活动,那么,學生搜集素材,自己写文章来点缀更是有利于运用语言,强化语言的积累。
语言文字的积累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任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或一蹴而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拓展更多的渠道帮助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使他们养成乐于积累的习惯,逐步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字库存,为日后的“厚积薄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积累需要长效性,它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功夫,只有熟读、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才能学会读写。教师要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加以策略点拨,使积累真正“落地生根”,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栾德尚.积累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石——小学生语言积累的调查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1,11.
[2]陈振玲.浅谈提升小学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
[3]曹丙娟.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积累[J].中国校外教育,2012,09.
[4]李梦.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6).
[5]袁爱军.关于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关键词:小学生;语言;积累;指导;策略
指导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言积累很重要。积累是学习语文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积累,才能写出精彩的作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积累,因为积累是运用的基础,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任何意义的运用。下面,笔者浅谈在实践中指导小学生语言积累的几点策略。
一、熟读成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下笔有神”,来自于平时丰富的语言素材的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二、开阔视野,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书到用时方知少”。语言积累少,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平时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同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安排课前美文品读
学生读多了也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因此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准备一篇优美的诗歌或散文,在讲台前朗读,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然后让一位学生复述美文中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由此生发出一篇口头作文,这样既训练了口语,又提高了作文水平和对美文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
语文课外阅读刊物繁多,鱼龙混杂,而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较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推荐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
3.留心生活中的语文
叶圣陶曾说:“唯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只有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
三、训练口语,在交流中积累语言
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利用复述进行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我在日常的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复述环节,鼓励学生多用课文中的优美生动的词语、典型的句式来复述课文的内容,达到在说话中积累语言的目的。
2.创设情境,激发语言创造
情趣激发乐学,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情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在情境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
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
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利用休息日尝试一日家长工作,在节假日深入农村体验生活,组织参观、访问,调查厂矿企业……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
五、在班级活动中积累语言
知识的积累有赖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处于智力开发期的少年儿童尤其如此。积累是一个科学的、渐进的系统工程,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方面应机智、灵活,有意义地去开掘。阅读活动课可以将思想教育与语言积累融为一体,推出“新闻播报”、“校园要闻”、“奇闻趣谈”、“好书推荐”、“成长的烦恼”……这一系列学生乐于接受的栏目,并天天轮转,由学生自己主持,号召全员参与,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便是展示语言、积累语言的绝妙机会。在班级活动中举行朗诵、演讲等比赛,学生积极准备的过程即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欣赏他人表演,学习他人所长当然更是一次语言的积累。如果说进行一次自编小报活动,那么,學生搜集素材,自己写文章来点缀更是有利于运用语言,强化语言的积累。
语言文字的积累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任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或一蹴而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拓展更多的渠道帮助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使他们养成乐于积累的习惯,逐步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字库存,为日后的“厚积薄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积累需要长效性,它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功夫,只有熟读、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才能学会读写。教师要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加以策略点拨,使积累真正“落地生根”,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栾德尚.积累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石——小学生语言积累的调查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1,11.
[2]陈振玲.浅谈提升小学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
[3]曹丙娟.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积累[J].中国校外教育,2012,09.
[4]李梦.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6).
[5]袁爱军.关于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