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营企业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影响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浙江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产生着巨大影响。文章论述了浙江民营企业人次的学历及企业对人才的管理现状;民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高职院校面对浙江民营企业人才需求应作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人才需求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动力。在浙江省,民营企业在全国各省(市、区)的发展中位居前列。最近几年来,在全国500强民营企业中,浙江民营企业多达200个以上,总量居全国第一位。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各类高职院校大专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各类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上,民营企业提供了87%的就业岗位。2009年,浙江50%以上的高职毕业生在民营企业中实现了就业。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浙江民营企业也存在着人才资源匮乏,供需矛盾失衡,以及各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失调的突出问题。因此,就民营企业对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两者的关系作论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浙江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策略的探讨,以加速各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合理化进程。
  一、浙江民营企业人才的学历及管理现状
  根据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的调查数据,以及浙江省各级政府机关、人才交流中心提供的材料,当前浙江省民营企业人才队伍总体状况如下。
  (一)浙江民营企业员工的学历结构
  学历是反映企业人才结构的要素之一。浙江各类民营企业员工及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偏低。据2002年7-8月份浙江师范大学课题组对浙江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嘉兴、湖州等六个地区三千多家民营企业中十万六千多名员工的调查,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员工仅占0.94%;本科学历的员工占7.16%;大专学历占12.23%;高中及中专学历占38.37%;小学学历占4.30%;无学历者占0.43%。在高新技术产生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这种低学历结构的民营企业在人才招聘上,逐渐提高了对应聘者学历的要求。从全省分析,民营企业员工低学历的现状近年来已有了逐步好转。据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的调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5.7%,其中拥有硕士学位的员工为4.63%,而高中以下学历者高达50%,初中文化的员工人数占19.81%。
  (二)浙江民营企业对人才的管理及培训现状
  首先,从人才招聘分析,当前,浙江民营企业面临招聘人才成本昂贵的难题。招聘成本高,主要表现在广告费及人才招聘会的开支上。有些企业反映,一个岗位的招聘成本约为1500元人民币。
  其次,不少民营企业由于仍处于劳动力密集性产业,对员工的技术要求不高,又由于部分民营企业家具有急功近利的经营理念,因此,对招进企业的员工缺少专业技术培训。大部分民营企业没有明确对现员工职业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导致50%以上的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仍以事务性管理工作为主。据不完全统计,仅有45.1%的民营企业制定有普通员工及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规划。这既不能满足员工对于自身技术发展的需求,又不利于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
  最后,民营企业中人才流动性强。基于工资、住房、医疗多方面的待遇不兑现和改善,浙江民营企业人员及优秀人才的稳定性欠佳。据浙江工业大学的调查,民营企业人才的流失率在25—50%之间,平均率为25%。究其原因,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原因,而将其归结于企业之间人才竞争激烈和大学生对民营企业的眼高手低。
  二、浙江民营企业对人才需求趋势
  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学历及专业要求。
  (一)浙江民营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素质要求表现有品德、技术能力、责任心、工作经验、吃苦精神、纪律观念、团队精神等多种方面。据调查,民营企业看重的是人才的品德(占17.07%),其次为技术能力(占16.91%)、工作责任心(占15.72%)、工作经验(占10.50%)、吃苦精神(占10.32%)。在技术能力方面,91.2%的企业希望能招聘掌握和运用多种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其中,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需求的是既能掌握工程技术,又会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大专生的职业道德也是民营企业家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一个重要表现。浙江众多民营企业家要求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之前,先要懂得做人。如果职业道德不好,将来在企业中的管理或生产必会发生重大失误。浙江民营企业知名人士沈国军、南存辉等人把企业用人的标准定为“德才兼备”。许多民营企业在招聘和使用人才上,把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爱岗责任心等素质放在首位,而不把知识水平、文凭与专业技能放在第一位。
  高职毕业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也是浙江民营企业家普遍看重的素质要求之一。民营企业能够成功,绝不是一两个人才奋斗的结果,靠的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团队力量与合作精神。目前,高职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缺少与人协调、组织合作能力。因此,高职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当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协调能力。
  (二)浙江民营企业对人才的专业要求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未来高科技对人才的专业知识要求逐年增加。因此,浙江民营企业对人才需求,在专业方面,50%的企业对经济管理、销售专业的人才较为注重。此外,对机械自动化、法律、生物、药品、化工、电子、建筑等23个专业门类的大学生具有各种程度的社会需求。
  (三)浙江民营企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
  各种调查及统计数据表明,未来五十年,浙江民营企业对人才学历的要求仍以本科、大专为主,占需求人数的89.5%。大型民营企业对应届大学生学历要去仍在本科以上,部分企业从复合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希望本科生具有双学位。此外,由于跨国贸易和新技术对民营企业提出了新的高要求,不少民办大企业对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均为9%。在经济国际化的当今,高中以下学历在未来的择业中需求量将大幅度下降。从浙江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上分析,除一线工人外,对人才以“工程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为最多。
  二、高职院校对浙江民营企业人才需求在专业设置上的对策与建设
  国内各类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专业的开置,应当争取迎合国内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适合民营企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以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进一步强化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虽属一个综合性概念,但具体落实到专业建设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通过确定富有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生质量标准、用人单位要求的一致。其次,专业特色还可以通过课程的调节与设置,来构建高职学生基本职业知识、基本职业技能、职业实训等课程的特色。再次,专业特色体现在师资队伍上,高职院校要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开拓进取型的师资团队。高职教师应具备“双证多能”。既有优秀的课堂教学经验,又具备丰富的企业实践阅历的教学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从民营企业中聘请一批精通企业实践程序,符合讲课条件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校,共同参与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建设。最后,富有特色的专业,在校内还应具备富有特色的实验与实训室,在设施设备上能显示该专业的特色及亮点。在校外,拥有专业特色的企业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的落户实践来打造专业的优势。
  (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符合民营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调查数据表明,80%以上的民营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员工分工缺少明确规定,经常是一人干几个人的活,一身兼多职。目的是让民营企业在人才的使用上力求降低成本,同时也增加员工的月薪收入。这就要求高职大学生毕业后能“一专多能”,具有多证多能的专业技能,成为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加大改革力度,以适应民营企业这一要求。例如,高职院校可随着社会变化,灵活开设新的专业。在已有专业上,容许高职学生跨企业学习,让他们在毕业后能拿到两个以上专业的毕业证。另外,还要注意国际经济的新动态,设置交叉专业、具备多种技能的综合性新专业,强调专业的交叉融合性。同时,在教学改革上,努力向“多证多能”的方向发展并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在以某一专业为主的前提下,持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证、营销师证、律师证、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证、营养师证、拍卖师证、导游证及各种机动车辆驾驶证等。
  (三)加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社会实用性
  从专业设置的外涵上分析,高职院校专业的开设可以多样化、灵活化。在内涵上分析,则应注重专业的融合和实用性。
  首先,谈融合专业。以法律专业为例。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和教育的国际化,法律专业应开设外语、外贸、物流等企业的课程,使外语专业人才具备与外商洽谈业务、外贸营销、涉外物流等专业知识结构。这就要将法律、外贸、物流三个专业部分地融合在一个专业里。
  以目前国际上众多的国家旅游业为例。高职院校可以将中文专业、历史专业、外语(以英语为主)专业适当地融合为一个专业,让高职或者本科大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民营的国际旅游公司就业。
  其次,讨论高职专业的实用性。一方面,专业本身要符合浙江民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毕业生有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从专业建设内涵分析,就是在专业设置上,要反对过专过精、专业面狭窄的做法。高职院校应按照浙江民营企业职业岗位要求进行专业调整,要将部分动手能力强、社会实践性强的专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专业建设的硬指标。具体措施有:其一,依据民营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在专业教学计划设计中,加重职业能力实践与训练的比例;其二,把不同类型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为高职大学生的必修学分,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之中,让大部分学生都具备就业的实际能力。
  最后,在高职院校各专业中,进一步加大学生社会、企业实习、实训的时间比重,注重将部分专业的课程,融合在民营企业的顶岗实习、毕业实践中完成。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
  (四)加强高职院校人文专业的建设
  据浙江不少高校的调查,大量的民营企业对高职毕业生中存在的缺少“吃苦精神”感到极不满意(在一项调查中,有企业对此反感比重数为20.18%)。众多浙江民营企业对“有才无德”的大学生拒之门外。这一现象表明,民营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文化素养有严格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注重人文素质专业的建设,反对一味偏重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的办学及专业结构倾向。在理科、工科专业中,应融入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人文专业及课程的内容。如果缺少人文专业的构建,高职毕业生的文化素养将大大下降。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吃苦精神是当今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多元化社会里,高职毕业生所不可缺乏的人文素养。没有优秀的人文修养,高职学生在民营企业中就不会主动创业、创新,获得老总的信任和重用。
  总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设置要适应民营企业人才的需求。除专业设置必须有改革之外,在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学校定位等诸多方面也应与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相吻合,才能使高职院校为民营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进而为加速浙江民营企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婉芳.适应浙江民营企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全国商情,2009,(4).
  [2]刘青,傅剑.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及其评价[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8,(4).
  [3]赵浩兴.浙江民营企业人才供需矛盾及解决对策[J].人才与教育,2005,(7).
  
  基金项目: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教科研项目“中小民营人才需求对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影响研究”(Z20100103)课题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简述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理论的基础上,采用1982—2010年的年度数据,对FDI与我国经常项目差额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FDI对我国国际贸易具有贸易互补效应,FDI与经常项目差额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对经常项目差额影响显著,是经常项目差额扩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FDI;经常项目;国际收支
目的探讨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后,患牙龈沟液(GCF)的质量及GCF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以评价钴铬合金作为烤瓷冠内冠材料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经患者知情同
目的比较3种镍钛机用根管预备器械ProTaper、Hero642、Mtwo扭转折断的差异。方法通过建立体外模型,比较3种镍钛锉在尖端被束缚时发生扭转折断的时间差异,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3
公司资本是指在公司成立时由章程所确定的、由股东出资构成的公司财产总额.<公司法>第23、25、78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实缴的出资
全社会关注参与特殊教育工作是当今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而特殊教育中的美术课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由于自身的建设尚不太完善,影响到聋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提出要在
摘 要: 当前,道德标准已经成为继能力认证后企业招聘中的第二大考核标准。鉴于此,大学生不仅要注意掌握技能、习得知识,而且要注意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本文从分析当前大学生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几点有益于大学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道德因素 道德修养    近些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除了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有所差异外,大学生本身的道德素养也是影响之一。《上海青年
"问题教学"是有效解决思想政治课走进大学生心中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问题教学"就是通过问题抓住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的放矢地学习。"问题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和问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