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静脉注射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疗效及评价治疗成本。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生长抑素,共计29例;一组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以下简称联合组),共计31例。两组均以治疗3 d和停药24 h为一观察期。结果:生长抑素组及联合组治疗后基本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体温、尿量/h以及恶心、头迷、心悸、出汗、口渴等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第24、36、48、72小时和停药后24 h两组呕血次数和呕血量、黑便次数和黑便量均显著减少,组内比较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生长抑素组92.8%,联合组总有效率93.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抑素组为(4238±208)元/例,联合组为(1125±105)元/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与生长抑素相当,但治疗成本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垂体后叶素; 硝酸甘油; 生长抑素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最常见并发症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危及生命,预后差[1]。加之原有肝病,治疗周期长,费用大,某些患者因病致贫或因经济负担重,无钱治病,导致英年早逝。本研究使用生长抑素和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进行疗效对比及费用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0月-2012年10月入住本院的有呕血和/或黑便,且经急诊胃镜检查证实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生长抑素组,共计29例;另一组为联合组,共计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相同的基本治疗(禁食、输液、输血、补液、抑酸、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及防治肝性脑病等对症处理)的基础上,生长抑素组,先静注250 μg生长抑素,继之以250 μg/h微量泵持续静脉滴注;联合组,首先以5 U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缓慢静注,继之以5%葡萄糖500 ml+垂体后叶素72 U+硝酸甘油10 mg维持静滴,两组均维持用药3 d,并禁止合并使用其他降门脉压力药物,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24 h、36 h、48 h、72 h和停药24 h后测定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h,记录呕血量/次数/颜色,黑便量/次数/颜色或在出血情况,记录恶心、头迷、心悸、出汗、口渴、晕厥等出血相关症状;治疗前后分别行血、尿、便常规+潜血等检查;本文仅就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36 h、48 h、72 h和停药24 h后呕血例数、呕血量、呕血次数;黑便例数、次数、黑便量进行比较。
1.3 治疗成本及疗效判断标准 止血显效:治疗72 h后患者呕血、黑便停止或呕血停止24 h以上,基本生命体征平稳;止血有效:治疗3 d内患者呕血、黑便次数或量逐天减少无反复,生命体征平稳;止血无效:不符合上述情况。治疗成本:两组均计算入院后3 d所需生长抑素支数×每只生长抑素费用和垂体后叶素支数×每只垂体后叶素费用+硝酸甘油支数×每只硝酸甘油费用。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24 h、36 h、48 h、72 h后,呕血次数和量及黑便次数和量均显著减少,组内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生长抑素组止血显效和有效人数26例,总有效率92.8%;联合组显效和有效人数共29例,总有效率93.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用药后呕血、黑便相关数据见表2。
2.2 治疗成本 生长抑素组为(4238±208)元/例,联合组为(1125±105)元/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法很多,其中内科保守治疗中以应用生长抑素为著,不良反应小,但费用昂贵,其止血主要机制为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而胰高血糖素被认为是造成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重要介质[2];间接阻断血管扩张,使内脏血管收缩,血流量下降,降低门脉压力;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刺激胃液分泌,减少毒素对胃黏膜细胞和肝细胞的损害,保护血凝块作用[3];其基本不引起体循环动脉血压的显著变化。
垂体后叶素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经典药物,其止血主要机制为收缩脾静脉,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门静脉血流量,止血效果肯定,但不良反应大,主要引起全身小动脉收缩,对于年龄大者特别是患有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有可能产生致命并发症[4-5]。另外,垂体后叶素间接引起的血压升高可加重出血;硝酸甘油可扩张小静脉,从而降低门脉压力以及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供血[6]。本研究结果表明,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与生长抑素相当,且将两者副作用降至最低,而治疗成本明显低于生长抑素组,不失为一种经济实用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5.
[2] 刘志娟,张艳华.国产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6例疗效观察[J].内科危急重症杂志,2011,17(5):289.
[3] Jenkins S A, Berein A. Review aticle: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somatostatin and octreotide therapy in pancreatic disease[J]. Aliment Pharmacol,1995,9(4):349-361.
[4] 杨东华,陈溧湖.消化系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2.
[5] 李希凯,樊薇.生长抑素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比较[J].新医学,1998,29(2):20.
[6] 汪明性.新编实用药物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87.
(收稿日期:2012-11-15) (本文编辑:王宇)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垂体后叶素; 硝酸甘油; 生长抑素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最常见并发症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危及生命,预后差[1]。加之原有肝病,治疗周期长,费用大,某些患者因病致贫或因经济负担重,无钱治病,导致英年早逝。本研究使用生长抑素和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进行疗效对比及费用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0月-2012年10月入住本院的有呕血和/或黑便,且经急诊胃镜检查证实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生长抑素组,共计29例;另一组为联合组,共计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相同的基本治疗(禁食、输液、输血、补液、抑酸、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及防治肝性脑病等对症处理)的基础上,生长抑素组,先静注250 μg生长抑素,继之以250 μg/h微量泵持续静脉滴注;联合组,首先以5 U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缓慢静注,继之以5%葡萄糖500 ml+垂体后叶素72 U+硝酸甘油10 mg维持静滴,两组均维持用药3 d,并禁止合并使用其他降门脉压力药物,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24 h、36 h、48 h、72 h和停药24 h后测定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h,记录呕血量/次数/颜色,黑便量/次数/颜色或在出血情况,记录恶心、头迷、心悸、出汗、口渴、晕厥等出血相关症状;治疗前后分别行血、尿、便常规+潜血等检查;本文仅就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36 h、48 h、72 h和停药24 h后呕血例数、呕血量、呕血次数;黑便例数、次数、黑便量进行比较。
1.3 治疗成本及疗效判断标准 止血显效:治疗72 h后患者呕血、黑便停止或呕血停止24 h以上,基本生命体征平稳;止血有效:治疗3 d内患者呕血、黑便次数或量逐天减少无反复,生命体征平稳;止血无效:不符合上述情况。治疗成本:两组均计算入院后3 d所需生长抑素支数×每只生长抑素费用和垂体后叶素支数×每只垂体后叶素费用+硝酸甘油支数×每只硝酸甘油费用。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24 h、36 h、48 h、72 h后,呕血次数和量及黑便次数和量均显著减少,组内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生长抑素组止血显效和有效人数26例,总有效率92.8%;联合组显效和有效人数共29例,总有效率93.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用药后呕血、黑便相关数据见表2。
2.2 治疗成本 生长抑素组为(4238±208)元/例,联合组为(1125±105)元/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法很多,其中内科保守治疗中以应用生长抑素为著,不良反应小,但费用昂贵,其止血主要机制为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而胰高血糖素被认为是造成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重要介质[2];间接阻断血管扩张,使内脏血管收缩,血流量下降,降低门脉压力;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刺激胃液分泌,减少毒素对胃黏膜细胞和肝细胞的损害,保护血凝块作用[3];其基本不引起体循环动脉血压的显著变化。
垂体后叶素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经典药物,其止血主要机制为收缩脾静脉,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门静脉血流量,止血效果肯定,但不良反应大,主要引起全身小动脉收缩,对于年龄大者特别是患有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有可能产生致命并发症[4-5]。另外,垂体后叶素间接引起的血压升高可加重出血;硝酸甘油可扩张小静脉,从而降低门脉压力以及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供血[6]。本研究结果表明,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与生长抑素相当,且将两者副作用降至最低,而治疗成本明显低于生长抑素组,不失为一种经济实用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5.
[2] 刘志娟,张艳华.国产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6例疗效观察[J].内科危急重症杂志,2011,17(5):289.
[3] Jenkins S A, Berein A. Review aticle: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somatostatin and octreotide therapy in pancreatic disease[J]. Aliment Pharmacol,1995,9(4):349-361.
[4] 杨东华,陈溧湖.消化系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2.
[5] 李希凯,樊薇.生长抑素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比较[J].新医学,1998,29(2):20.
[6] 汪明性.新编实用药物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87.
(收稿日期:2012-11-15) (本文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