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重庆贫困山区种植业用地模式调整为题,首先对贫困山区种植业用地调整原则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对山区粮食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多个方面对山区粮食生产发展措施进行阐述,旨在为促进重庆贫困山区种植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种植业;用地模式;重庆贫困山区
中图分类号:S157.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08.04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种植业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尤其是山区种植业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民生建设然而受到特殊地理因素的影响,山区粮食种植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了保障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我们必须根据山区的自身条件,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粮食种植方案,这是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1]。本文则以重庆贫困山区为例,对种植业用地模式调整与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1 贫困山区种植业用地调整原则
第一,市场导向性原则。这意味着,贫困山区农作物种植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整。第二,资源优势原则[2]。这意味着贫困山区在培养农作物时,必须根据自身地区条件,种植适合生长的优势农作物,进而实现对土地的充分利用。第三,最佳效益原则。用地调整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不断提高土地效益。第四,可持续原则,土地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现有土地的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重庆贫困山区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2.1 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粮食产量不高
在重庆贫困山区种植业结构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当地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在不断缩减。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积极相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贫困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在重庆地区,很多农村在种植经营过程中逐渐向多种化经营道路发展,在重庆的某些农村地区已经初见成效[3]。但不可否认,很多贫困山区粮食种植面积在不断缩减,如在重庆某农村在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号召下,在其生活的山区开始大量种植食用菌,通过食用菌种植,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但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当地农作物单一,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全面利用,甚至造成严重浪费,这都是种植业用地调整不当导致的结果。
2.2 粮食生产科技含量低
调查发现,在重庆很多贫困山区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程度非常低,这也是当地农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很多贫困山区的农民知识水平非常有限,而且山区农作物用地面积较小,不适合现代农用机械的作业,所以,农作物种植生产新技术很难在贫困山区得到推广和普及。
2.3 基本农田建设放松,耕地质量大幅下降
在重庆市的很多贫困山区,由于种植业用地调整工作不完善,导致山区基本农田建设不完善,耕地质量在不断下降。调查表明,在一些贫困山区,由于当地农民放松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致使当地山区耕地质量在不断下滑。在加上当地政府缺乏对农民的科学引导,导致当地种植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3 重庆贫困山区粮食生产发展措施研究
3.1 政府部门切实提供政策保障
国家政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在种植业用地调整中,要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作用。为此,重庆市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当地贫困山区的农业用地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当地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能够得到切实的利益保障。此外,地方政府还应该对国家政府的宏观政策进行贯彻落实,对贫困山区农田进行科学保护和利用。同时,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建立专门的农民培训机构,通过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当地农民的生产效率,进而不断提高贫困山区农田利用率,不断优化当地种植业用地结构。
3.2 因地制宜以提高农民种粮相对经济效益为目标,努力提高保障水平
首先,应该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4]。山区耕地是进行粮食生产的基础,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其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所以为了保证山区粮食的生产,当地政府应该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通过制度来保障生产,针对那些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进行严厉惩治,尽可能减少对基本农田的损害,进而使山区耕地的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其次,要加大山区农田基本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地加强山区粮田机耕路和水利设施建设,而且要加强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扩大旱涝保收面积。当地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资金募集,进而获得更多机构和单位对山区农田事业支持。农机部门要研发出适应山区的小块小型农机具。受到山区地理因素的影响,其农田大多面积较小,所以,如果加大小型农机具的研发力度,将会显著提升山区农地的生产力,如小型机动打谷机、小型耕地机,小型全自动喷雾器等,这些机具将会显著改善农民的生产方式,进而有效地提高山区农田的生产力。
3.3 针对山区耕地开展粮食项目推广
为了实现贫困山区种植业用地结构优化的目的,进行山区耕地粮食项目推广则显得意义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粮食项目推广过程中,必须对当地贫困山区的农民进行科学引导,而且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必须符合当地农民的意愿[5]。例如,在很对贫困山区种植业发展过程中,抛秧项目无法为当地农民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且不利于耕地结构调整和优化。因此,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鼓励农民减少抛秧项目的用地面积,转而进行再生稻,因为此农作物生产成本较低,而且可以为农民带来相对较高的收益,所以,可以进行推广,适当地扩大再生稻的种植面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对贫困地区种植业用地的结构调整,而且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益,这对于当地农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贫困山区种植业用地调整关乎到当地农民生活,也关系到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针对重庆贫困山区粮食生产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政府部门首先要从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其次,要通过技术培训和推广不断提高农民的劳动效率;最后,要注重对粮食项目的推广,不断优化种植业用地结构,不断提高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沂喆.中国农户借贷行为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45-49.
[2]阚先学.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经济师,2010(7):20-21.
[3]刘纯彬,刘俊威.中部较发达地区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经纬,2009(5):33.
[4]游碧蓉.福建省农户借贷需求调查与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1-45.
[5]罗芳,李平.新疆兵团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9(3):87-95.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种植业;用地模式;重庆贫困山区
中图分类号:S157.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08.04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种植业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尤其是山区种植业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民生建设然而受到特殊地理因素的影响,山区粮食种植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了保障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我们必须根据山区的自身条件,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粮食种植方案,这是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1]。本文则以重庆贫困山区为例,对种植业用地模式调整与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1 贫困山区种植业用地调整原则
第一,市场导向性原则。这意味着,贫困山区农作物种植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整。第二,资源优势原则[2]。这意味着贫困山区在培养农作物时,必须根据自身地区条件,种植适合生长的优势农作物,进而实现对土地的充分利用。第三,最佳效益原则。用地调整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不断提高土地效益。第四,可持续原则,土地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现有土地的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重庆贫困山区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2.1 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粮食产量不高
在重庆贫困山区种植业结构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当地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在不断缩减。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积极相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贫困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在重庆地区,很多农村在种植经营过程中逐渐向多种化经营道路发展,在重庆的某些农村地区已经初见成效[3]。但不可否认,很多贫困山区粮食种植面积在不断缩减,如在重庆某农村在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号召下,在其生活的山区开始大量种植食用菌,通过食用菌种植,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但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当地农作物单一,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全面利用,甚至造成严重浪费,这都是种植业用地调整不当导致的结果。
2.2 粮食生产科技含量低
调查发现,在重庆很多贫困山区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程度非常低,这也是当地农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很多贫困山区的农民知识水平非常有限,而且山区农作物用地面积较小,不适合现代农用机械的作业,所以,农作物种植生产新技术很难在贫困山区得到推广和普及。
2.3 基本农田建设放松,耕地质量大幅下降
在重庆市的很多贫困山区,由于种植业用地调整工作不完善,导致山区基本农田建设不完善,耕地质量在不断下降。调查表明,在一些贫困山区,由于当地农民放松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致使当地山区耕地质量在不断下滑。在加上当地政府缺乏对农民的科学引导,导致当地种植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3 重庆贫困山区粮食生产发展措施研究
3.1 政府部门切实提供政策保障
国家政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在种植业用地调整中,要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作用。为此,重庆市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当地贫困山区的农业用地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当地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能够得到切实的利益保障。此外,地方政府还应该对国家政府的宏观政策进行贯彻落实,对贫困山区农田进行科学保护和利用。同时,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建立专门的农民培训机构,通过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当地农民的生产效率,进而不断提高贫困山区农田利用率,不断优化当地种植业用地结构。
3.2 因地制宜以提高农民种粮相对经济效益为目标,努力提高保障水平
首先,应该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4]。山区耕地是进行粮食生产的基础,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其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所以为了保证山区粮食的生产,当地政府应该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通过制度来保障生产,针对那些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进行严厉惩治,尽可能减少对基本农田的损害,进而使山区耕地的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其次,要加大山区农田基本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地加强山区粮田机耕路和水利设施建设,而且要加强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扩大旱涝保收面积。当地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资金募集,进而获得更多机构和单位对山区农田事业支持。农机部门要研发出适应山区的小块小型农机具。受到山区地理因素的影响,其农田大多面积较小,所以,如果加大小型农机具的研发力度,将会显著提升山区农地的生产力,如小型机动打谷机、小型耕地机,小型全自动喷雾器等,这些机具将会显著改善农民的生产方式,进而有效地提高山区农田的生产力。
3.3 针对山区耕地开展粮食项目推广
为了实现贫困山区种植业用地结构优化的目的,进行山区耕地粮食项目推广则显得意义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粮食项目推广过程中,必须对当地贫困山区的农民进行科学引导,而且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必须符合当地农民的意愿[5]。例如,在很对贫困山区种植业发展过程中,抛秧项目无法为当地农民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且不利于耕地结构调整和优化。因此,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鼓励农民减少抛秧项目的用地面积,转而进行再生稻,因为此农作物生产成本较低,而且可以为农民带来相对较高的收益,所以,可以进行推广,适当地扩大再生稻的种植面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对贫困地区种植业用地的结构调整,而且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益,这对于当地农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贫困山区种植业用地调整关乎到当地农民生活,也关系到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针对重庆贫困山区粮食生产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政府部门首先要从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其次,要通过技术培训和推广不断提高农民的劳动效率;最后,要注重对粮食项目的推广,不断优化种植业用地结构,不断提高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沂喆.中国农户借贷行为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45-49.
[2]阚先学.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经济师,2010(7):20-21.
[3]刘纯彬,刘俊威.中部较发达地区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经纬,2009(5):33.
[4]游碧蓉.福建省农户借贷需求调查与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1-45.
[5]罗芳,李平.新疆兵团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9(3):87-95.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