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儋州市是海南西部的经济、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经济总量在海南排名靠前,西环高铁、西线高速公路、粤海铁路、海榆西线贯穿境内,机场正在规划建设。文化底蕴丰厚,素有“诗乡歌海”之称。地属热带季风海洋气候,濒临北部湾,有海岸线267公里,可开发海滩涂3300多公顷,发展养殖业和渔业优势巨大。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藏有10多种。旅游资源有“山、海、江、河、湖、泉”。境内有洋浦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人口104万,在全省市县中土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
一、貧困人口基本情况
儋州市2015年有贫困人口15057户66604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1.3%,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2.2%,是海南省贫困人口第二多的市县。儋州市贫困人口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在北部火山岩干旱地区、中部黄泥沟贫瘠地区、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和垦区退场队村庄4个地区,共计贫困人口56524人,占全市现有贫困人口的84.9%。
二、主要做法
2013年以来,儋州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探索符合市情、顺应民意、具有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确立“大扶贫”的理念,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文化和素质、培育群众稳定增收的当家产业为重点,坚持整合资金,整村推进,加大投入,综合开发,变以往小规模分散扶贫为综合性扶贫开发。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长期”与“短期”结合,“自力更生”与政府扶持并举,基础设施建设与扶持特色产业两手抓,党建扶贫、智力扶贫、观念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同步推进,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落脚点放在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长远致富上。2014年贫困人口减少1.04万人,2015年再减少1.0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6%。
(一)以强有力的各级党组织建设带动扶贫工作
一是开展领导干部“入农户、帮增收”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高度重视区域扶贫任务,他们和106个市机关、企事业单位311名省管市管干部,通过“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模式,建立定点扶贫工作机制,推动和示范扶贫工作。二是选优配强村级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扶贫工作中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坚持把党性强,作风好放在首位,重点在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打工、退伍军人和大学生村官中选能人,着力解决优秀村干部难选和村干部“老人化”等问题。目前有61%的支部书记是当地“双带”能人。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让一批思想解放、作风正派、有能力、文化程度高、乐于为民服务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依靠有力的村党支部带领全村致富。三是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提升工作能力。2015年,市财政投入170多万元举办7期培训班,对全市869名包括农村在内的各领域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
(二)“思想观念和智力能力脱贫”先行
一是“观念脱贫”先行。儋州市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强化干部牢固树立抓扶贫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稳定、抓和谐的思想,增强领导干部抓扶贫的责任感,培育贫困人口勤劳致富的新风尚和不甘贫困、不甘落后、积极追求新思想、新生活的动力,提振他们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2013年以来,先后组织贫困村“两委”干部8批300多人外出考察学习,促进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二是扶贫重在“扶智”、“扶能”。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扎实提高农民职业转移能力;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让每一户贫困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2013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70期,培训农民7760人次。
(三)多渠道破解资金匮乏难题
一是抓资金整合,真正把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群众最急需、最迫切、最盼望的项目上,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2015年,整合民宗、交通、扶贫等部门资金4795万元,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最后一公里”项目,硬化93个民族地区村庄出口路76.3公里,建设桥梁140米,直接受益人口2.1万人,从根本上解决了民族地区群众的行路难和生产运输难问题。二是在干部包户帮扶工作中,按照“重生产、促增收、可持续、见长效”的要求,采取“扶贫部门扶持一点,机关单位支持一点,领导干部捐赠一点,贫困农户投入一点”的办法,全市机关单位调整结余经费1181万元、领导干部个人捐款32.6万元,帮助包点村建设基础设施,扶持帮扶户发展生产。三是抓信贷扶贫。2013年以来,全市共向贫困户、农村妇女、一般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农民小额贷款15441笔,贷款金额79956万元,为农民发展生产、加工和流通提供了资金保障,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四)以基础设施建设、“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创造脱贫条件
2013年以来,儋州市硬化农村公路357公里,其中贫困村126公里,解决363个自然村13.8万人行路难问题,其中贫困村131个5.6万人。在农村地区投放41辆公交车,涉及206个村庄,惠及12.6万人。投入6473万元在北部干旱贫困地区防渗硬化渠道53.3公里,维修加固山塘15宗,受益人口11.9万人。在贫困地区建设3个水厂和45宗村级饮水工程,解决79个贫困村4.3万人饮水难问题。改造农村危房7550户、移民危房3280户。对因年老失去劳动能力且无赡养人群,儋州市通过实施农村养老保险等政策,实行政府兜底。加强基础教育,既具有为贫困家庭解决当前困难的现实意义,也有培养未来接班人的长期意义。深化“教育扶贫移民”工程,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加大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五)牢牢抓住产业发展龙头
针对贫困村地处边远、缺乏特色优势产业的实际,儋州市在巩固贫困地区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以畜禽养殖、特色林果种植等产业为突破口,着力培育农民稳定增收的地方特色产业。一是着力提升生产效率。采取向贫困地区技术倾斜的措施,向贫困地区推广良种良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以及果树栽培、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实用技术。二是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开展“百名党员专家联百村”,邀请科研专家进村指导,建立“专家—农民指导员—示范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贫困地区培育450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其他农户应用新技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着力扶持贫困户增强“造血”能力。2015年,扶持贫困户种植常年瓜菜和反季节瓜菜2000亩,种植橡胶1000亩,受益800户4050人;重点发展黑皮冬瓜、有机蔬菜、优质地瓜、花卉苗木、南药、食用菌等,如冬季种植黑皮冬瓜5万多亩,给农民增加收入1亿多元。四是着力推广新型合作模式。以“公司+农户”模式,发展百千头规模养猪户1240户,规模养禽户1078户,农民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六)积极探索整村扶贫路径
2013年以来,儋州市整合涉农资金6496万元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设了12个贫困行政村78个自然村的道路、饮水、危房改造及卫生室、文化室、篮球场等一批基础设施,扶持一批橡胶苗、桑树苗、果树苗、黄花梨苗、山鸡苗、黑猪苗、山羊苗、绿壳蛋鸡苗等给贫困户发展生产,培训贫困农民500多人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780户3549人全部脱贫,解决了整体脱贫和发展问题,实现了推进一个、脱贫一个、发展一个的目标。
三、启示和建议
儋州市的扶贫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表现为“党的领导、政府推动,顶层设计、整体规划,项目引领、创新推进”;在具体工作上,表现为“任务明确、责任清晰、考核严格、重在实效”。儋州市的扶贫工作,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同时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更高层面重视才能有效解决。
(一)坚持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是适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新特征的扶贫方式。儋州市从致贫原因对贫困人群进行分类并采取措施:因年老或生病失去劳动能力的极端贫困户,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虽有劳动能力,但家庭负担重、教育和医疗等支出很大的群体,通过合作医疗、扶持学费等措施减轻经济压力,并通过产业发展提升其经济实力;虽有劳动能力,但所处客观条件非常不利于改善生计的群体,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等,增强“造血”能力;极个别因个人好逸恶劳而贫困的人,通过思想教育、村干部帮扶、群众监督等,促其劳动脱贫。一系列“组合拳”措施的实施,儋州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较大幅度提高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将逐步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不让一个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二)坚持依靠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儋州市把扶贫工作的重要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通过召开党委会,听取工作目标、工作方案、重要项目汇报、深入调查研究等方式,在抓细抓实抓好上下工夫。一是市四大班子成员身体力行,以身示范,每人包乡包村包户,带动和促进工作。二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群众中有威信、愿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人选拔进“两委”班子,并由他们牵头组建合作社或其他经济实体。三是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在增强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责任感、自觉性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四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要求,邀请热作两院、海南大学的党员专家,参加“百名党员专家联百村”活动,为扶贫工作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招商,引入了一批专业化种植、养殖企业和第三产业公司,大大增加了贫困人口就业机会。
(三)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工作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主体。但在扶贫工作中,政府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为企业经营创造条件,为贫困人口通过就业或依托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一是为农民创造工作机会。海花岛旅游综合体项目,是恒大集团拟投资1600亿打造的一个“休闲运动、海洋娱乐、商务会议、健康养生、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世界级人工岛旅游项目”。在项目启动之初,地方政府就组织附近三镇的相关“两委”,与项目部对接,承担土石方、绿化、道路等工程;目前正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为未来就业进行准备。二是“一手托两家”,营造多赢环境。如在现有“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社等经营形式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如相对公司农户话语权较弱;合作社实力有限,信息不灵,抗风险能力较低;个别农户“超标准维权”,影响公司和基地效能的发挥;基地建设还局限一村、一乡范围内,规模受到限制等。政府积极推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政府”的发展模式,平衡各方、制衡各方,有效化解上述矛盾。三是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专业化公司,建设信息港,帮助公司和农民规避信息不灵的风险,避免农民因市场信息不灵通曾经出现的砍了柚子种橡胶、砍了橡胶种木瓜的悲剧;积极发展物流产业,防止增产不增收的风险;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畅通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发展政策性农业风险保险,规避自然灾害导致的返贫现象;推进科技服务,提升农产品质量。四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建设儋州品牌,推广儋州品牌,提升农产品价值。
(四)坚持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带动脱贫工作
发展是硬道理。经过近些年的工作,贫困人口脱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难度更大,应当把脱贫工作融入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之中,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有效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强贫困人口自身发展内生动力,实现既脱贫又致富。一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通过引入大公司建设大基地,鼓励农民自己创办合作社,扶持“一村一品”发展等方式,拓宽农民脱贫致富路径。在选择项目时,注重结合区域自然状况。如儋州市以“公司+农户”形式发展的养蛇项目,就贴合了一些村镇土地资源少、农户初期财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差、急需“短平快”回本的实际。二是对头脑灵活、经营能力较强、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通过保证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的同时,维护好其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鼓励其进城入镇,举家进城落户。三是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長效机制,加强农村水电路厕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脱贫和发展各种产业创造条件。四是针对资金短缺的实际,政府集中各类资金,打“歼灭战”“攻坚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本文为中央党校第39期中青一班四支部二组调研报告。调研组成员李宁为云南省检察院检察长,兰玉杰为安徽省科技厅厅长,左惟为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宋连春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崔涛为中国安全生产报社党委书记)
一、貧困人口基本情况
儋州市2015年有贫困人口15057户66604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1.3%,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2.2%,是海南省贫困人口第二多的市县。儋州市贫困人口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在北部火山岩干旱地区、中部黄泥沟贫瘠地区、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和垦区退场队村庄4个地区,共计贫困人口56524人,占全市现有贫困人口的84.9%。
二、主要做法
2013年以来,儋州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探索符合市情、顺应民意、具有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确立“大扶贫”的理念,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文化和素质、培育群众稳定增收的当家产业为重点,坚持整合资金,整村推进,加大投入,综合开发,变以往小规模分散扶贫为综合性扶贫开发。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长期”与“短期”结合,“自力更生”与政府扶持并举,基础设施建设与扶持特色产业两手抓,党建扶贫、智力扶贫、观念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同步推进,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落脚点放在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长远致富上。2014年贫困人口减少1.04万人,2015年再减少1.0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6%。
(一)以强有力的各级党组织建设带动扶贫工作
一是开展领导干部“入农户、帮增收”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高度重视区域扶贫任务,他们和106个市机关、企事业单位311名省管市管干部,通过“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模式,建立定点扶贫工作机制,推动和示范扶贫工作。二是选优配强村级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扶贫工作中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坚持把党性强,作风好放在首位,重点在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打工、退伍军人和大学生村官中选能人,着力解决优秀村干部难选和村干部“老人化”等问题。目前有61%的支部书记是当地“双带”能人。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让一批思想解放、作风正派、有能力、文化程度高、乐于为民服务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依靠有力的村党支部带领全村致富。三是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提升工作能力。2015年,市财政投入170多万元举办7期培训班,对全市869名包括农村在内的各领域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
(二)“思想观念和智力能力脱贫”先行
一是“观念脱贫”先行。儋州市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强化干部牢固树立抓扶贫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稳定、抓和谐的思想,增强领导干部抓扶贫的责任感,培育贫困人口勤劳致富的新风尚和不甘贫困、不甘落后、积极追求新思想、新生活的动力,提振他们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2013年以来,先后组织贫困村“两委”干部8批300多人外出考察学习,促进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二是扶贫重在“扶智”、“扶能”。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扎实提高农民职业转移能力;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让每一户贫困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2013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70期,培训农民7760人次。
(三)多渠道破解资金匮乏难题
一是抓资金整合,真正把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群众最急需、最迫切、最盼望的项目上,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2015年,整合民宗、交通、扶贫等部门资金4795万元,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最后一公里”项目,硬化93个民族地区村庄出口路76.3公里,建设桥梁140米,直接受益人口2.1万人,从根本上解决了民族地区群众的行路难和生产运输难问题。二是在干部包户帮扶工作中,按照“重生产、促增收、可持续、见长效”的要求,采取“扶贫部门扶持一点,机关单位支持一点,领导干部捐赠一点,贫困农户投入一点”的办法,全市机关单位调整结余经费1181万元、领导干部个人捐款32.6万元,帮助包点村建设基础设施,扶持帮扶户发展生产。三是抓信贷扶贫。2013年以来,全市共向贫困户、农村妇女、一般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农民小额贷款15441笔,贷款金额79956万元,为农民发展生产、加工和流通提供了资金保障,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四)以基础设施建设、“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创造脱贫条件
2013年以来,儋州市硬化农村公路357公里,其中贫困村126公里,解决363个自然村13.8万人行路难问题,其中贫困村131个5.6万人。在农村地区投放41辆公交车,涉及206个村庄,惠及12.6万人。投入6473万元在北部干旱贫困地区防渗硬化渠道53.3公里,维修加固山塘15宗,受益人口11.9万人。在贫困地区建设3个水厂和45宗村级饮水工程,解决79个贫困村4.3万人饮水难问题。改造农村危房7550户、移民危房3280户。对因年老失去劳动能力且无赡养人群,儋州市通过实施农村养老保险等政策,实行政府兜底。加强基础教育,既具有为贫困家庭解决当前困难的现实意义,也有培养未来接班人的长期意义。深化“教育扶贫移民”工程,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加大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五)牢牢抓住产业发展龙头
针对贫困村地处边远、缺乏特色优势产业的实际,儋州市在巩固贫困地区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以畜禽养殖、特色林果种植等产业为突破口,着力培育农民稳定增收的地方特色产业。一是着力提升生产效率。采取向贫困地区技术倾斜的措施,向贫困地区推广良种良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以及果树栽培、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实用技术。二是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开展“百名党员专家联百村”,邀请科研专家进村指导,建立“专家—农民指导员—示范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贫困地区培育450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其他农户应用新技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着力扶持贫困户增强“造血”能力。2015年,扶持贫困户种植常年瓜菜和反季节瓜菜2000亩,种植橡胶1000亩,受益800户4050人;重点发展黑皮冬瓜、有机蔬菜、优质地瓜、花卉苗木、南药、食用菌等,如冬季种植黑皮冬瓜5万多亩,给农民增加收入1亿多元。四是着力推广新型合作模式。以“公司+农户”模式,发展百千头规模养猪户1240户,规模养禽户1078户,农民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六)积极探索整村扶贫路径
2013年以来,儋州市整合涉农资金6496万元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设了12个贫困行政村78个自然村的道路、饮水、危房改造及卫生室、文化室、篮球场等一批基础设施,扶持一批橡胶苗、桑树苗、果树苗、黄花梨苗、山鸡苗、黑猪苗、山羊苗、绿壳蛋鸡苗等给贫困户发展生产,培训贫困农民500多人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780户3549人全部脱贫,解决了整体脱贫和发展问题,实现了推进一个、脱贫一个、发展一个的目标。
三、启示和建议
儋州市的扶贫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表现为“党的领导、政府推动,顶层设计、整体规划,项目引领、创新推进”;在具体工作上,表现为“任务明确、责任清晰、考核严格、重在实效”。儋州市的扶贫工作,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同时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更高层面重视才能有效解决。
(一)坚持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是适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新特征的扶贫方式。儋州市从致贫原因对贫困人群进行分类并采取措施:因年老或生病失去劳动能力的极端贫困户,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虽有劳动能力,但家庭负担重、教育和医疗等支出很大的群体,通过合作医疗、扶持学费等措施减轻经济压力,并通过产业发展提升其经济实力;虽有劳动能力,但所处客观条件非常不利于改善生计的群体,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等,增强“造血”能力;极个别因个人好逸恶劳而贫困的人,通过思想教育、村干部帮扶、群众监督等,促其劳动脱贫。一系列“组合拳”措施的实施,儋州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较大幅度提高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将逐步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不让一个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二)坚持依靠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儋州市把扶贫工作的重要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通过召开党委会,听取工作目标、工作方案、重要项目汇报、深入调查研究等方式,在抓细抓实抓好上下工夫。一是市四大班子成员身体力行,以身示范,每人包乡包村包户,带动和促进工作。二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群众中有威信、愿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人选拔进“两委”班子,并由他们牵头组建合作社或其他经济实体。三是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在增强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责任感、自觉性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四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要求,邀请热作两院、海南大学的党员专家,参加“百名党员专家联百村”活动,为扶贫工作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招商,引入了一批专业化种植、养殖企业和第三产业公司,大大增加了贫困人口就业机会。
(三)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工作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主体。但在扶贫工作中,政府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为企业经营创造条件,为贫困人口通过就业或依托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一是为农民创造工作机会。海花岛旅游综合体项目,是恒大集团拟投资1600亿打造的一个“休闲运动、海洋娱乐、商务会议、健康养生、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世界级人工岛旅游项目”。在项目启动之初,地方政府就组织附近三镇的相关“两委”,与项目部对接,承担土石方、绿化、道路等工程;目前正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为未来就业进行准备。二是“一手托两家”,营造多赢环境。如在现有“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社等经营形式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如相对公司农户话语权较弱;合作社实力有限,信息不灵,抗风险能力较低;个别农户“超标准维权”,影响公司和基地效能的发挥;基地建设还局限一村、一乡范围内,规模受到限制等。政府积极推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政府”的发展模式,平衡各方、制衡各方,有效化解上述矛盾。三是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专业化公司,建设信息港,帮助公司和农民规避信息不灵的风险,避免农民因市场信息不灵通曾经出现的砍了柚子种橡胶、砍了橡胶种木瓜的悲剧;积极发展物流产业,防止增产不增收的风险;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畅通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发展政策性农业风险保险,规避自然灾害导致的返贫现象;推进科技服务,提升农产品质量。四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建设儋州品牌,推广儋州品牌,提升农产品价值。
(四)坚持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带动脱贫工作
发展是硬道理。经过近些年的工作,贫困人口脱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难度更大,应当把脱贫工作融入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之中,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有效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强贫困人口自身发展内生动力,实现既脱贫又致富。一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通过引入大公司建设大基地,鼓励农民自己创办合作社,扶持“一村一品”发展等方式,拓宽农民脱贫致富路径。在选择项目时,注重结合区域自然状况。如儋州市以“公司+农户”形式发展的养蛇项目,就贴合了一些村镇土地资源少、农户初期财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差、急需“短平快”回本的实际。二是对头脑灵活、经营能力较强、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通过保证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的同时,维护好其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鼓励其进城入镇,举家进城落户。三是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長效机制,加强农村水电路厕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脱贫和发展各种产业创造条件。四是针对资金短缺的实际,政府集中各类资金,打“歼灭战”“攻坚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本文为中央党校第39期中青一班四支部二组调研报告。调研组成员李宁为云南省检察院检察长,兰玉杰为安徽省科技厅厅长,左惟为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宋连春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崔涛为中国安全生产报社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