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均质弹性地基Duxseal材料主动隔振研究

来源 :振动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uns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交通、机器运行、爆炸、打桩及其他人类活动会产生地面振动,不可避免地引起环境振动污染。提出一种具有优异阻尼性能的新型隔振减振材料—Duxseal——用于主动隔振以减少环境振动污染。基于二维半解析边界元法,编制计算程序,计算半空间均质弹性地基中Duxseal不同宽度、厚度及顶面距地表深度时地表水平位移振幅、竖向位移振幅和振幅衰减系数。分析了Duxseal参数变化对地表位移振幅的影响,并与WIB主动隔振进行了对比分析。此外,为验证Duxseal在自由场中的隔振性能,在某高速铁路试验段进行了一系列现场实测。计算结果表明,在竖向激振作用下,采用Duxseal材料作为主动隔振屏障能够有效地降低地表位移振幅;与WIB主动隔振不同,Duxseal材料只有在合理的宽度、厚度和较大的埋深条件下,才能达到理想的隔振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增加Duxseal材料的宽度、厚度或埋深,均可有效提高Duxseal材料的隔振效果。
  关键词: 主动隔振; 地基; Duxseal; 地表位移振幅; 振幅衰减系数
  中图分类号: TB535+.1; TU4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4523(2019)04-0701-11
  DOI:10.16385/j.cnki.issn.1004-4523.2019.04.018
  引 言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及渤海湾地区等,多为软土地基。交通荷载、机器运行以及工程施工等人类活动作用在软土地基上常常产生强烈振动,振动波经由土体介质向周边地层表面及基础传播,将不可避免地危及人类正常生产生活,尤其是邻近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因此,研究软土地基中人工振动的隔振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现有的隔振方法根据激振源的不同主要分为被动隔振和主动隔振两类。被动屏障隔振通常设立在重要建筑或精密仪器等周围,通过减小振动能量输入达到隔振减振效果。Kattis等[1]基于三维频域边界元数值模拟,通过参数对比,研究弹性土体中单排圆形和方形桩被动隔振效果。Cai等[2]由弹性土体推广到饱和土体,利用圆柱坐标系统和Graff加法转换定理,分析单排实心桩对全空间均质饱和土体中倾斜入射弹性波的隔离效果。高广运等[3]基于层状半空间薄层法位移基本解答,建立半解析动力边界元法,研究二维黏弹性层状半空间空沟远场被动隔振。被动屏障的隔振对象单一,隔振范围较小。相比之下,主动隔振通常围绕振源设立屏障,减小振动能量输出,从根源解决振动问题。
  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针对多种主动隔振方法,其中包括填充沟、空沟和波阻板等进行了大量研究。Woods[4]首先进行一系列现场全尺寸试验,研究填充沟的隔振效果,并给出衡量屏障隔振效果的参数。Ahmad等[5]在现场试验基础上,提出空沟和填充沟的隔振设计原则。曹志刚等[6]针对高速列车引起的地基振动,建立饱和土地基上隔振沟解析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饱和地基与弹性地基中隔振沟隔振效果的差异。Chouw等[7]和Schmid等[8]提出在地基中人工设置一个有限尺寸的硬夹层,来模拟人工基岩进行隔振,并称其为波阻板 (WIB)。基于此,高广运等[9-11]利用半解析边界元法,对弹性地基及饱和地基中WIB主动隔振进行详细参数研究。此外,基于功能梯度材料,Ma等[12]研究了移动荷载作用下,饱和多孔梯度波阻板的减振效果。
  上述文献中桩、隔振沟、WIB等传统隔振方法表现出良好的隔振效果,但综合施工方法、经济效益等指标,难以达到最佳效益。如何有效减小人工振动环境污染,是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1985年,Coe等[13]引入“吸收边界”的概念,首次在动力离心模型箱内壁使用Duxseal作为边界材料吸收振动反射能,发现Duxseal具有优异的阻尼性能。2011年,Pak等[14]在土体自由场震动的背景下,通过具有Duxseal内壁的大型土工離心机模型容器和箱内振动台系统进行地震模拟,证明Duxseal具有吸收振动能量的特性。
  基于Duxseal优异的阻尼性能,可将其用于主动隔振。采用二维半解析频域边界元法,编制数值计算程序,研究竖向简谐激振作用下Duxseal的主动隔振效果以及半空间均质弹性软土地基中Duxseal宽度、厚度及顶面距地表深度对地表位移振幅的影响,对比分析Duxseal与WIB隔振材料的隔振减振效果。此外,分别对有无埋置Duxseal隔振材料的高速铁路试验段进行现场测振,验证Duxseal材料在自由场中的隔振性能。
其他文献
基于有限积分法的输流直管轴向流固耦合有限積分法数值模拟
期刊
摘要:考虑相邻叶冠之间的接触摩擦作用,将扭形带冠叶片简化为自由端带有集中质量的悬臂梁,冠间接触采用带有迟滞特性的宏观滑移模型模拟,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和库仑摩擦定理,提出了一种干摩擦扭形带冠叶片动力学响应的数值求解方法。基于所提方法,分析了叶片安装角和扭角对干摩擦叶片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有限元方法验证了求解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安装角和扭角的增加,会削弱冠间接触表面的减振效果,但并
期刊
摘要: 声像诊断技术把声诊断问题转化为了图像识别问题,改善了传统的基于单点测试的声诊断鲁棒性,但由于单个声像忽略了三维声场的空间变化信息,在弱故障工况下诊断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声场三维特性和信息融合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面声像模式识别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基于近场声全息技术构建融合源面声像、全息面声像和两者差值声像的双面声像模型,然后提取Gabor小波纹理特征,并基于随机森林特征选择算法进行特征
期刊
摘要: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斜直交替群桩-土-结构特性,采用El Centro地震波作为动荷载,FLAC3D软件为研究工具,分别针对黏土-砂土、黏土-砂土-黏土中建立了数值模型并对这两种工况下土层加速度、桩基受力与位移、上部结构位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砂土层对加速度峰值的放大作用比黏土层大,砂土层中加速度峰值比动力荷载峰值的出现时刻明显滞后;弯矩最大值均出现在桩与承台交界处;三层土模型的斜桩最
期刊
城市轻轨低地板列车通过道岔区脱轨安全性評价研究
期刊
摘要:为研究传统风格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枋-柱节点及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传统风格建筑的力学性能,设计了2组共计6个试件,包括4个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传统风格建筑枋-柱试件及2个未附设黏滞阻尼器的对比试件,对其在正弦波动力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恢复力特征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及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延性性能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传统风格建筑抗震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的传统风格建筑;
期刊
摘要: 结构参数不可避免存在不确定性,参数不确定性必然会导致结构动力特性具有不确定性。 量化动力特性不确定性能为结构分析与设计提供准确的动力信息,因此发展快速有效的不确定性量化方法非常必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混沌展开和最大熵原理的不确定性量化方法,用于定量参数不确定性传递到结构动力特性不确定性的大小。具体是,多项式混沌展开替代模型用来取代耗时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实现解析地计算出结构动力特性的高阶
期刊
摘要: 以超低频柔性负载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的地面试验方法为研究对象,设计半物理试验系统,其中柔性负载为数学模型,驱动装置及其控制器为执行机构,控制软件为试验对象。具体以空间站对日跟踪装置的地面驱动控制系统调试为需求牵引,设计半物理实时闭环加载试验系统,推导大柔性太阳电池翼动力学模型,依据实时采集的对日跟踪装置运动信息,作为动力学模型输入,实时输出加载力矩值;控制闭环加载系统作用在对日跟踪装置输出端,
期刊
摘要: 轮轨动态接触力对车辆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考虑到在实际运行条件下,轮轨力很难测量的难题,基于离散时间和动力学状态空间方程,提出了一种逆结构滤波的时域载荷识别方法。该方法以结构响应参数为输入,可实现对非最小相、非并置结构的载荷预测,解决了由于非并置逆系统的不稳定性带来的载荷识别困难。以某轨道车辆为研究对象,以轴箱位置加速度为输入条件,分别建立了10自由度的垂向振动模型和17自由度的横向
期刊
摘要: 准确从安装TMD后的结构-TMD耦合系统中识别结构被控模态和TMD参数是TMD现场调试的必需条件。针对TMD现场调试中参数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结构-TMD耦合系统自由振动试验识别结构被控模态的模态质量、频率和阻尼比以及TMD频率和阻尼比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随机子空间算法评估耦合系统的离散状态空间模型,然后将其减缩和转化为结构被控模态和TMD耦合的两自由系统连续状态空间模型;最后,利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