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儿及发育性髋脱位患儿保守治疗后股骨Alsberg角的演变规律研究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_C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正常儿童及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保守治疗后,Alsberg角随年龄的变化规律,及其是否可以早期预测Kalamchi-MacEwen Ⅱ型股骨头坏死。

方法

在标准的骨盆正位片上,测量1~10岁正常儿的股骨近端Alsberg角,每个年龄段测量100例,共1000例;同时,测量112例行保守治疗(Pavlik支具或闭合复位)DDH患儿术前的Alsberg角,并与年龄匹配的正常儿比较。对随访至骨成熟期,获得成功复位(同心复位,无股骨头坏死发生)的42例(64髋)患儿,及24例(28髋)发生Kalamchi-MacEwen Ⅱ型股骨头坏死的患儿,回顾性分析复位后Alsberg角随年龄的演变规律。

结果

正常儿Alsberg角随年龄呈下降趋势,1岁时左侧平均为76.5°±3.4°,右侧为76.7°±4.6°;10岁时降至左侧65.2°±4.1°,右侧64.7°±4.3°。左右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不同性别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左侧P=0.072,右侧P=0.342)。DDH患儿组,治疗前Alsberg角平均为81.5°±3.9°,年龄匹配的正常儿为74.9°±4.5°(P<0.001)。获得成功复位的患儿,复位后Alsberg角逐年下降,最后随访时平均为68.4°±6.0°(56°~88°),接近同龄正常儿。在Ⅱ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治疗前Alsberg角平均为80.4°±4.6°(74°~86°),最后随访时为86.2°±5.5°(70°~97°)。

结论

正常儿童股骨近端的Alsberg角随生长发育逐年减小,DDH患儿的Alsberg角较同龄正常儿明显增大,但获得成功复位后,Alsberg角逐渐恢复正常发育。但在发生Ⅱ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儿,治疗后Alsberg角不随年龄减小,反而增大。因此,Alsberg角可能是DDH保守治疗后发生Kalamchi-MacEwen Ⅱ型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预测指标。

其他文献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步提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本文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阐述。早产、机械通气及吸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动脉导管未闭、贫血及输血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
期刊
@@
目的评估儿童早发性脊柱侧弯非融合性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2002~2014年,42例早发性脊柱侧弯儿童进行非融合性可延长脊柱内固定矫正技术治疗,其中男17例,女25例,开始手术年龄平均6.45岁(2~10岁),平均随访5.29年(2~11年)。按手术方式可分为三组:Luque Trolley技术为7例,生长棒技术为13例,VETRE技术为22例。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