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的情境 架设质疑的桥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源于解决问题,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关键,也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自古以来,问题被认为是数学的心脏。从心理学上讲,思维活跃在疑路的交叉点,即思维活跃是在于有了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的一种氛围,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数学的问题情境,使传统的数学走出"课本",走出"课堂"真正做到学生在情境中学数学,做数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所以,应在和谐的气氛下,运用多种方法去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
   一、 问题情境生活化,让学生做中想
   有道是:"问渠哪的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实际问题的简化和模拟。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是《课标》的重要理念,创设和学生生活请情境类似的数学问题,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活"用教材,用"活"的例题,从学的着的事物出发,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来获取知识,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生活实例,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课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那些装东西的盒子,如牙膏盒,茶叶罐,可口可乐罐,粉笔盒,奶盒等,并观察他们有哪些特征及不同之处。学生在生活中认真地找,并有目的地观察带到课堂上来的很多物体。这时我提议﹕"你们能把同小组带来的物体按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每组相同的物体在数学图形中分别叫什么名称吗?"此时同学们情绪高涨,讨论热烈,轻松的学会了知识,也感受到了数学是多么地有趣和有用。
   二、 问题情境故事化,让学生趣中思
   低年级的孩子对故事,动画片非常感兴趣。因此,将教材中通过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变成简短的动画故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例如:教"十几减几时",创设这样的情境:我给孩子们讲猪八戒和孙悟空的故事,有一天,猪八戒和孙悟空在花果山上吃饱了桃子,八戒说:"猴哥,咱俩比赛计算13-7=?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话音刚落,悟空一蹦,大声说道:"得6呗!"这可吓着八戒了,他张着大嘴干瞪眼。当孩子们沉醉在生动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中时,我抓住时机进行挑疑: "同学们有问题要问吗?"于是,同化学们纷纷提出问题:"猴哥是怎么算的?""这么快结果能对吗?""我想要猴哥那样的算法?"这样,学生由兴趣引发质疑,由疑问产生探究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三、 问题情境活动化,让学生玩中学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不仅应是教学工作者的一种理念,更应当采取适应的方式,来落实这一理念。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也是十分有利的。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时候,教材中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小小商店"。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创办"小小商店",并设计小朋友喜欢的富有童趣的柜台名称:"玩具城堡"、"喜羊羊文具"、"哥俩好大全",吸引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以4人为一组进行"买卖"物品活动。如有20元钱,买一辆汽车够不够?不够怎么办?5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根据自己手里的钱确定购物时怎样付款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有了问题情境,质疑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情境,质疑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情境,质疑才有创新。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不但能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努力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孩子探索数学的兴趣,拨动质疑问难的琴弦,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一片数学的绿洲。
其他文献
究竟怎样引导学生学好数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怎样"揭趣、引活、巧练",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目的呢?在此谈谈本人多年来新授课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以"揭趣"为前提,让学生自觉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教学的对象是人,是具有潜在智能,充满着情感和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人,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定要改变"老师改,学生看"的传统观念,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能力,提高作文素质。作文是学生思维外现和思想表达的一种书面形式。任何一篇作文,它的初稿无论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分文章七分改"。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写作训练不仅仅要注重写,而且要注重改。以往小学生作文修改大多是
期刊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如何做到读写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却是众说纷纭,叫法不一。这里以《羚羊木雕》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做到读写结合。   一、充分体验情感。   情感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必然渗透和化合在读者的劳动以及劳动成果之中。当客观事物使作者"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聘其情"|时,作者心中便萌发了不可抑制的写作欲望,并将蕴蓄的情感投射到情节和人物之中,融化到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问题意识的的培养需从低年级开始,尤其要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坚持和追求。   (一)让学生自主问   1、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呈现三种情景:小朋友排成一队,小明前面有5人,后面有6人,这一队共有几人?很多学生的算式:5 6=11
期刊
网上有各兄弟学校的教师上传的很多很有价值的课件、试题,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对提供我们的学科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网上某校期末模拟卷上有这样一道题:   材料一:利比亚,地中海南岸的一个北非国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东石油运往西欧、美国的必经之地。利比亚是非洲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一半以上的石油未经开采。   材料二:2011年3月19日,法、英、美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