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十年后,若不幸遭遇车祸或疾病,人们不需要再等待器官捐献者的出现,而只需要从“人体器官商店”订购备用器官就可以了。纳米技术的发展,正在让这一愿景逐步实现。
日前,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纳米技术和再生医学系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培养出多种人体器官,如鼻子、耳朵、气管、动脉等。专家认为,实验室培养人造器官必将能够应用于临床实践,取代器官移植。本刊记者采访到了该研究室的负责人亚历山大·塞法利安教授,一探究竟。
3万人民币可以再造一个鼻子
几十年后,若不幸遭遇车祸或疾病,人们不需要再等待器官捐献者的出现,而只需要从“人体器官商店”订购备用器官就可以了。几个月之后,订购的器官就会被移植到你的身上。你不用担心,这些器官完全是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来的,你的身体不会对这个外来者产生任何排异反应,所以也不需要吃排异反应药物,而这是目前器官移植手术无法比拟的。
这不是梦想,有可能在几十年后就会成为现实。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实验室里尝试培养人体器官,这可能成为未来“人体器官工厂”的雏形。
在全世界再生医学研究领域,美国、英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亚历山大·塞法利安领导的这一实验室,就如同一家人体备用“零件”商店,摆放着利用患者自身细胞培育出的耳朵、鼻子、气管和心脏瓣膜等组织和器官。
当你走进这间实验室,看到这些泡在培养皿中的人体器官,千万不要惊慌,这些鼻子、耳朵并不是真正的人体器官,它们是培养出来的人造器官。
“我们这里有一个为一名患者培育的‘鼻子’,下个月就要进行移植手术,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鼻子。”塞法利安说。在实验室的一个培养皿中,一个非常逼真的鼻子漂浮于红色液体中,附近还有一个培养皿,其中盛放着一只“耳朵”。
此前,世界上第一个人造膀胱和第一根人造气管已经培育成功,第一个人造肝脏也将在不远的将来出现。
谈到这种人工培养出来的鼻子的价格,塞法利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强调,这种鼻子的造价没有想象的那么昂贵,大概只需要3000英镑(约合3万人民币),而且这一价格包括了原料费和人工费。
塞法利安还谈到,像皮肤、骨头这些器官很容易培育,但是血管、心脏瓣膜比较困难,而肝脏、肾脏、肺极难被培育出来,至于大脑,目前就他的研究看来是不可能在实验室培育出来的。
人造鼻子使用纳米材料
“在人造动脉方面,我们是世界上首家拥有此技术的机构。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每20秒生产1米长的动脉。”塞法利安说。
在再生医学这个尖端研究领域,塞法利安和他的研究小组将目光聚焦于利用患者自身细胞培育替代组织和器官。如果采用这种治疗手段,患者无需等待合适捐献者的出现或者复杂的再造过程。简单地说,他们要做的就是提供细胞,耐心等待,而后接受移植。
此前也有其他团队试图完成人造鼻子移植手术,但是他们的人造鼻子在移植后发生变形,使用的材料是关键问题。而塞法利安的人造鼻子使用的是聚合材料,其厚度极薄,外形好似胶乳橡胶,由数十亿个分子构成,每个分子的直径只有1纳米,还不及人头发直径的1/40000。在分子层面进行操作允许聚合材料拥有错综复杂的结构。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陈海峰表示,使用纳米材料再造人体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引人关注的研究领域。“我们正在实验室用纳米材料再生人工牙釉质。”
“纳米材料与其他材料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他材料只是从外形和功能上模拟人体器官,而纳米材料是从根本上模拟。”陈海峰说。这是因为,我们人体内包括牙齿、鼻子、耳朵在内的器官都有细胞外基质,其基本单元都是纳米级别的,纳米材料构建的支架材料能够很好地模拟人体器官的细胞外基质结构,为再造人体器官提供一个支撑作用,然后让细胞在这个支架材料上生长。
“就像盖房子一样,纳米材料是从一砖一瓦上力求与原来建筑一模一样,而不是简单地从外形上模仿,这样才能保证房子建成后,不仅外形相似,在质量上也力求相似。”陈海峰说。
塞法利安还告诉记者,人造鼻子并不是直接嫁接到患者面部,而是植入一个充气囊,充气囊被植入患者手臂的皮肤下面。4周后,人造鼻子才被移植到患者面部。在这4周时间内,人造鼻子生长出皮肤和血管,研究人员将对整个过程进行监视。
人体工厂破解器官移植难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性器官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英国,每年有数百名病人在等待合适的肝脏源,也有许多人在等待中死去。仅2004年,就有72名病人因没能等来合适的捐赠人而死亡。
在我国,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1993年至今,中国在器官移植临床数量的排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每年有150多万人需要进行器官移植,器官缺口巨大,但由于移植器官供体短缺,每年能做成的不超过1万例。在器官供求严重失衡之下,一些等不到器官的患者不惜通过黑市购买器官,导致地下器官买卖利益链的形成。
现在国内外器官移植普遍采用的是异体移植。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不管采用的是什么组织代用品,对人体来说都属于外来物,极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同时还存在着供体来源有限的问题。而人体工厂的出现是否能代替器官移植呢?
“这就是全世界科学家正在努力的一个方向,用人造器官取代器官移植。”陈海峰告诉记者。从理论上说,利用患者自身细胞培育器官,患者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主任吴国盛教授也认为,从医学伦理学上讲,和克隆人等技术不同,利用自体细胞培育人造器官不像移植他人或者动物的器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患者知情同意,没有什么伦理问题。
谈到未来,陈海峰告诉记者,可能在几年之后,你到医院补牙的时候就不用使用昂贵的陶瓷和树脂材料,而是用廉价的一种纳米材料在你的牙齿上面再生一层和你的天然牙釉质组成、结构、性质一样的人工合成牙釉质,费用也就由一颗牙几百块钱降为几十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