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要在客观措施上百密无疏,也要管理好居民的信心与想法,未来一年的调控压力可想而知。
全年CPl3.3%,GDP增速10.3%,一个看似堪称完美的数据,为过去的2010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叙述完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严峻的自然灾害等挑战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
从GDP与CPI的数据来看,可以说基本达成预期目标,然而走过马建堂局长口中的“极不平凡”和“极其复杂”的2010年,却处处是挑战。
基本实现的目标
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的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细化经济增长的方方面面,又是一张炫目的成绩单: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连续七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连续七年增产;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增速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
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热点商品销售旺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
市场物价同比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贸易顺差有所减少。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
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比上年增长11.5%;
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人民币存贷款增量减少。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增幅同比回落8.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26.7万亿元,增长21.2%,回落11.2个百分点;
流通中货币(M0)4.5万亿元,增长16.7%,加快4.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9万亿元,比上年少增1.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71.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0万亿元,少增1.1万亿元。
综观以上数据,除却市场物价同比上涨之外,均为积极向好的态势。
防通胀成首务
对于2010全年的关键数据,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认为,对照一季度的2.4%和二季度的2.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3.3%符合预期。10.3%的GDP增速,也不意外。但左晓蕾亦称,10.3%的GDP增速仍处于潜在增长率的范围。
“我更担心的是未来,尤其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左晓蕾认为,目前地方政府过高的增长预期不利于控制通胀。她建议2011年GDP增速控制在9.5—10%之间,不需要加大投入推动过高的增长,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
左晓蕾的建议契合中科院的数据预测。在1月23日发布的数据中,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认为今年的GDP增速将在9.8%左右,增速较2010年略低,全年CPI涨幅将达3.7%左右,不会发生严重通胀。
事实上,GDP和CPI的增速,都已经超出预期,经济过热与通胀的迹象已经出现,如果不加以调控,未来还有可能加剧。年初时,GDP增长目标为8%,CPI则是希望控制在3%以内,形诸文字则将目标定在“3%左右”。字面上看,目标基本实现,但也给未来一年增添了调控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虽然年度GDP与CPI数据均高于年初目标,但这都在市场预期之内,并不表示现在经济过热。早在2010年10月份,易宪容就曾发表言论认为,我国经济增速将逐渐稳定,全年的经济增速可能将是在10%以上。
对于2011年宏观经济的调控,易宪容认为关键是要调控好房价和物价。“如果2011年房价调控不下来,CPI还保持在5%左右的增长速度的话,那经济就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CPI同比增长4.6%,比11月CPI增速5.1%稍有回落。对此,易宪容认为,这是政府管制的结果,并不是物价真的有所回落。如果长期依赖政府管制,会形成习惯,不利于经济发展。而针对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加息预期不断加强,易宪容预测,2011年有可能加息100个基点。
渤海证券研究所所长程文卫则直言2010年GDP增速超出了预期。对于2010年全年CPI数据,程文卫分析,可能是去年最后几个月调控的结果,但是他认为年底的数据偏高将会产生翘尾影响。“GDP增速超出预期,会给今年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得压力,GDP主要还是投资和进出口、消费带动结果。”程文卫说。
审慎的观点同样出自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对于全年的GDP增长大大超过年初8%的目标,她认为“不能太高兴”,这是全年的投资、信贷投放刺激的结果。二期高速增长对政府的控制力驾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是调结构,现在是既要调结构又要控制政策,谭雅玲认为,这实际上是“难上加难”。
12月份CPI同比增长4.6%,较11月份5.1%的涨幅有所回落,“这说明前一段时期上调准备金率等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谭雅玲表示,调控政策相当一部分是行政命令手段,政府调控政策应该多采用市场手段、放弃行政性干预。
12月份的回落是否意味着CPI开始从高位逐步回落呢谭雅玲并不这么认为,她表示,回落仅仅是间歇性的,除了调控政策起到的作用外,也因为到了年底信贷投放受全年额度约束,有所减少,投资也有所回落。而进入新年后,信贷投放、投资增速又会再度起来,CPI可能重新上探。
谭雅玲预测,2011年全年CPI涨幅可能达到7%之高,但各月之间会呈现大起大落的状态,通胀将成贯穿2011年全年的问题。
对于2011年的GDP,谭雅玲认为,政府肯定会采取政策让增速有所下降,因为速度和质量往往不可兼得,而眼下增长质量更加重要。
压力与调控
在解读未来物价走势时,马建堂亦表示,尽管各级政府调控物价的努力在12月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对于2011年的物价走势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2011年消费物价既存在着上涨的压力,也存在着可以调控的有利的条件。
马建堂认为,从2011年物价上涨的压力来看,压力确实存在。若干发达经济体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两年来累积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也比较多,再加上2010年对2叭1年带来的翘尾因素有2.6个百分点左右。加之,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成本的上升等因素,使得2011年中国物价确实有上涨的压力。
在马建堂看来,粮食连续七年的丰收、工业制成品供大于求、以及尤为重要的2011年底稳健货币政策,都是把今年物价上涨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有利的条件。
此外,马建堂也对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问题做出了解读。在他看来,管理通胀预期和控制物价的上涨,是从不同的角度讲的,这两个提法并不矛盾。通货膨胀的预期、物价上涨的预期是指当时人们对未来价格走势的判断,控制物价上涨是指控制目前的物价变动。
“把2011年的物价上涨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或者预期目标左右,既需要采取增加供给、调控需求、疏通生产流通、调控市场这些措施,还要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通俗地讲,要管理好大家对未来物价变动的信心和想法。”马建堂说。
既要在客观措施上百密无疏,也要管理好居民的信心与想法,未来一年的调控压力可想而知。
全年CPl3.3%,GDP增速10.3%,一个看似堪称完美的数据,为过去的2010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叙述完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严峻的自然灾害等挑战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
从GDP与CPI的数据来看,可以说基本达成预期目标,然而走过马建堂局长口中的“极不平凡”和“极其复杂”的2010年,却处处是挑战。
基本实现的目标
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的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细化经济增长的方方面面,又是一张炫目的成绩单: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连续七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连续七年增产;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增速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
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热点商品销售旺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
市场物价同比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贸易顺差有所减少。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
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比上年增长11.5%;
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人民币存贷款增量减少。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增幅同比回落8.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26.7万亿元,增长21.2%,回落11.2个百分点;
流通中货币(M0)4.5万亿元,增长16.7%,加快4.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9万亿元,比上年少增1.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71.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0万亿元,少增1.1万亿元。
综观以上数据,除却市场物价同比上涨之外,均为积极向好的态势。
防通胀成首务
对于2010全年的关键数据,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认为,对照一季度的2.4%和二季度的2.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3.3%符合预期。10.3%的GDP增速,也不意外。但左晓蕾亦称,10.3%的GDP增速仍处于潜在增长率的范围。
“我更担心的是未来,尤其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左晓蕾认为,目前地方政府过高的增长预期不利于控制通胀。她建议2011年GDP增速控制在9.5—10%之间,不需要加大投入推动过高的增长,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
左晓蕾的建议契合中科院的数据预测。在1月23日发布的数据中,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认为今年的GDP增速将在9.8%左右,增速较2010年略低,全年CPI涨幅将达3.7%左右,不会发生严重通胀。
事实上,GDP和CPI的增速,都已经超出预期,经济过热与通胀的迹象已经出现,如果不加以调控,未来还有可能加剧。年初时,GDP增长目标为8%,CPI则是希望控制在3%以内,形诸文字则将目标定在“3%左右”。字面上看,目标基本实现,但也给未来一年增添了调控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虽然年度GDP与CPI数据均高于年初目标,但这都在市场预期之内,并不表示现在经济过热。早在2010年10月份,易宪容就曾发表言论认为,我国经济增速将逐渐稳定,全年的经济增速可能将是在10%以上。
对于2011年宏观经济的调控,易宪容认为关键是要调控好房价和物价。“如果2011年房价调控不下来,CPI还保持在5%左右的增长速度的话,那经济就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CPI同比增长4.6%,比11月CPI增速5.1%稍有回落。对此,易宪容认为,这是政府管制的结果,并不是物价真的有所回落。如果长期依赖政府管制,会形成习惯,不利于经济发展。而针对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加息预期不断加强,易宪容预测,2011年有可能加息100个基点。
渤海证券研究所所长程文卫则直言2010年GDP增速超出了预期。对于2010年全年CPI数据,程文卫分析,可能是去年最后几个月调控的结果,但是他认为年底的数据偏高将会产生翘尾影响。“GDP增速超出预期,会给今年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得压力,GDP主要还是投资和进出口、消费带动结果。”程文卫说。
审慎的观点同样出自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对于全年的GDP增长大大超过年初8%的目标,她认为“不能太高兴”,这是全年的投资、信贷投放刺激的结果。二期高速增长对政府的控制力驾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是调结构,现在是既要调结构又要控制政策,谭雅玲认为,这实际上是“难上加难”。
12月份CPI同比增长4.6%,较11月份5.1%的涨幅有所回落,“这说明前一段时期上调准备金率等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谭雅玲表示,调控政策相当一部分是行政命令手段,政府调控政策应该多采用市场手段、放弃行政性干预。
12月份的回落是否意味着CPI开始从高位逐步回落呢谭雅玲并不这么认为,她表示,回落仅仅是间歇性的,除了调控政策起到的作用外,也因为到了年底信贷投放受全年额度约束,有所减少,投资也有所回落。而进入新年后,信贷投放、投资增速又会再度起来,CPI可能重新上探。
谭雅玲预测,2011年全年CPI涨幅可能达到7%之高,但各月之间会呈现大起大落的状态,通胀将成贯穿2011年全年的问题。
对于2011年的GDP,谭雅玲认为,政府肯定会采取政策让增速有所下降,因为速度和质量往往不可兼得,而眼下增长质量更加重要。
压力与调控
在解读未来物价走势时,马建堂亦表示,尽管各级政府调控物价的努力在12月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对于2011年的物价走势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2011年消费物价既存在着上涨的压力,也存在着可以调控的有利的条件。
马建堂认为,从2011年物价上涨的压力来看,压力确实存在。若干发达经济体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两年来累积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也比较多,再加上2010年对2叭1年带来的翘尾因素有2.6个百分点左右。加之,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成本的上升等因素,使得2011年中国物价确实有上涨的压力。
在马建堂看来,粮食连续七年的丰收、工业制成品供大于求、以及尤为重要的2011年底稳健货币政策,都是把今年物价上涨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有利的条件。
此外,马建堂也对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问题做出了解读。在他看来,管理通胀预期和控制物价的上涨,是从不同的角度讲的,这两个提法并不矛盾。通货膨胀的预期、物价上涨的预期是指当时人们对未来价格走势的判断,控制物价上涨是指控制目前的物价变动。
“把2011年的物价上涨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或者预期目标左右,既需要采取增加供给、调控需求、疏通生产流通、调控市场这些措施,还要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通俗地讲,要管理好大家对未来物价变动的信心和想法。”马建堂说。
既要在客观措施上百密无疏,也要管理好居民的信心与想法,未来一年的调控压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