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历史课堂充满艺术色彩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历史教学问题情景的创设要突出形象性。问题情景的创设要生动,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成为启发学生思维的导火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上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久久不散。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
  
  一、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在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让学生懂得: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二、历史课堂教学要重视习题训练
  
  及时进行习题训练是历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习题训练不仅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而且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提高掌握知识的准确性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单纯靠记忆掌握的知识往往是死知识,只有通过习题训练过程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有些同学认为,历史考试只要背过,不做习题照样得高分,这种观点大谬不然。只有通过习题训练才能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错误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不做习题怎么发现错误呢?只有通过习题训练,才能领悟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查漏补缺,在反复练习中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完整,知识掌握更准确更熟练,做到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三、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形式
  
  一节好的历史课,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课堂检测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的形式列出,供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让学生解答,或学生提问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学生对具体交战国的参战性质不能区分。我就这样提问:“塞尔维亚参战是否也是非正义的性质呢?”大家讨论交流统一了认识:塞尔维亚参战带有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性质,是正义的,但从交战范围、参战人数来说,影响小,不改变整个战争性质,这样,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总之,一节成功的历史课,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更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
  (作者联通:445400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之后,多媒体以其强劲、猛烈的势头走进了农村中学。欣喜之余,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怎样让多媒体走进我们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    一、用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激活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苏州园林》、《游恒山记》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文中所描绘或介绍的地方是我们农村大多数孩子未曾见
期刊
“朽木不可雕也”,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评价宰予的一句话,可现在看来笔者认为是极不妥当的。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过去被人们当作废物的锯末、木屑,现在都被人们用科学的方法派上了大用场。这就充分说明,只要方法得当,任何废物都能变废为宝,更何况我们这些充满可塑性的学生呢?他们就像一块干的海绵,能吸很多很多的水分。因此,对于每个学生,每个教师都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尤其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期刊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呼唤,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本文结合儿童小学期间的心理特点谈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    一、创设小组合作的教学环境    很多体育项目都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体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因此,
期刊
近年来农民工进城打工越来越多,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子女就读问题。我校的打工子女也是越来越多,已经快要成一所专门接收打工子女就读的学校了。  新课程的核心是理念的落实──教师行为的转化。尤其是对我校物理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农村的初中学生具有的学习基础较差、知识面较狭窄、反应能力较低、厌学情绪较严重等特征。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的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
期刊
未来世界是孩子的世界,因而持之以恒地抓好德育工作可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为学生成为一个守法公民奠定基础。不断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可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那么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创造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呢?     一、上好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精神品质的重要阵地。学习课本内容时,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涉入事件之中,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培养情感。比如:
期刊
简简单单教语文,平平实实也精彩。支玉恒老师执教《匆匆》这一课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演练,没有精美课件的渲染衬托,更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问答,他只是凭借引导孩子反反复复地读——这一最“原始”、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便深深激起了全体听课孩子和教师们的心灵共振。支玉恒整堂课的设计思路是“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他着眼整体,思路清晰,依次渐进。纵观支老师的整堂课,轻预设,重生成,教法简单却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学习目标,又是一种学习方式。而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一般来说科学探究应经历四个环节,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在新教材中,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巧妙地渗透了这一模式,强调了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体验经历和情感。  作为一名物理学科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引导,使这一教学目
期刊
【摘 要】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特别是地理科目发展到今天,地理不再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地位不是很高,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学习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  【关键词】兴趣 设计 思维
期刊
学生在解物理习题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解题的必要条件,题中并未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出这些隐含条件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一些约定俗成的提法的含义     课本上经常用一些固定的提法来说明某些现象,这些提法中的某些词语由于已经约定俗成,所以具有确定不变的含义,知道了这些提法的含义,就等于知道了隐含条件。 如“一物
期刊
许多数学题的条件被隐藏于题设中,含而不露,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受知识经验的局限,思维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弱点,致使许多数学问题得不到完整的解答。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些具有隐形条件的数学题,让学生尝试失败,从错误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能力。    一.隐含判别式    例1.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若方程的两实根之积等于,求的值。(2006年南通市中考)  解析:有些学生是这样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