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地方性、行业性、基层性等特征,要求高职教育在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高职音乐教育作为高职素质教育的子系统,对于促进全面和谐发展的个体有积极影响作用。本文从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结构特点探讨了高职音乐教育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协同。
关键词:两型社会 高职院校 音乐教育 职业素质 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053-02
爱因斯坦曾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7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与企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高职教育的宗旨。高职院校只有有效利用好各种资源,“内化”出适应企业需要的各种素质,才能“生产”出在文化上与市场“零距离”的“产品”,获得最大限度的社会效益、市场效应。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据调查,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几乎都是在高中文理分科的背景下走进大学的,存在知识面窄、思维单一、文化底蕴浅的通病。一些以工科类高职院校重技能轻人文,重职业技能训练,轻职业素质培养的价值理念,加剧了理工科大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方面存在着的缺陷。在成天的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中,尽管逻辑思维较强,却不善形象思维, 许多学生已形成被动、机械的思维方式,缺乏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善于联想和想象,大部分工科类学生除了专业方面的知识,对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更谈不上怎样去欣赏优秀艺术作品。在工作中只能按部就班,不善独辟蹊径,使人感到呆板、缺少情趣。有的学生专业能力不错,但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人际交往畏惧不前,沟通交流能力欠缺,心胸狭窄、精神脆弱、意志薄弱、好高骛远、贪图舒适。以上这些现象说明,加强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职音乐教育协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意义
1、高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职音乐教育协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对于高职教育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现代企业看重的是“两种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和“两种能力”(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员工即会做人又会做事。高职音乐教育作为高职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强调内化的教育。加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给学生创设轻松、健康、活泼、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有个性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意识与协作关系,无论是合唱还是合奏、独唱与独奏,都有与别人沟通、协作的问题,通过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形成有统一意识和共同感情的团结的学生集体,养成自觉自愿地接受规范纪律的约束。这与职业素质中的企业素质能力、职业沟通能力、职业性格、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能力要求一致。因而从育人的角度来说,它们追求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2、高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关于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问题,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雷默先生认为音乐教育只有通过和其他姐妹艺术的结盟,才能获得发展,才能取得与其他学科平等的地位,即综合艺术教育。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不是专业音乐教育、精英教育,高职音乐教育只有结合高职教育自身特点,以人为本,把教学目标的关注点从“音乐”转向“人”,以优秀音乐艺术作品为载体,从关注和培养体现学生素质的深层次的能力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学生职业人生发展的需要,将教学目标的关注点应从“音乐”转向“人”,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建设高职音乐学科,更多地强调“通过音乐进行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结构。
三、高职音乐教育协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1、审美性与开放性并举
传统的高职音乐教育要么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系统化的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贯穿线,一味“克隆”专业音乐教学模式,未能体现高职特色,脱离了高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要么习惯于把音乐课程看作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点缀或“饭后甜点”,完全漠视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潜能、人格完善、人生美化等方面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高职音乐教育作为高职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作为学院政策决策者要有科学发展的战略眼观,要看到高职音乐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切实提高高职音乐课程在学院教学体系的地位,树立音乐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协同的音乐教育观和人才培养观,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针对学生职业人生发展的需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支持、建设高职音乐学科;作为音乐教学组织者,要将高职音乐课程价值定位于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主动把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主动纳入自己的视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求的确立、教材的编排等方面强调不过分追求系统、全面和整齐划一。充分发挥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加强音乐课程与学校其他课程的联系,使之密切配合,相互渗透、共同发展。
2、教学点与兴趣点协同
音乐教育具有传递音乐文化的作用。传递、保存和延续音乐文化是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经常强调,教师、父母不要认为他们喜欢的就是好的,因为他们的选择、鉴别的能力还未发展健全,为儿童精神食粮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音乐趣味的形成,否则,播下了坏的东西,就将会毒害他们的心灵,直至终生。高职音乐教师的的责任就是要为学生选择能够经受得起考验的真正的音乐食粮。要在开发和运用音乐主题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与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需要的“和谐共存”,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点,找准教学兴奋点,把学生音乐兴趣、需要与音乐学习联系在一起,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有目的习得的音乐行为”习惯。在传递音乐文化,体验音乐文化价值中,融合企业文化、社会文化,融进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人文素质,使学生热爱生活中的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在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培养完美人格,提升精神境界。
3、整合性与发展性同步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合理配置资源的问题,即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党和国家对其空前重视和高度支持下,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非常迅速,但由于其起步较晚,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任重而道远。高职职业素质教育也不例外。高职职业素质教育是一种整体观念的教育,它必须体现合理的课程结构。要提高职业素质教育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就必须优化素质教育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整体功能,作为高职素质教育的子系统的高职音乐教育,要在系统论、协同学的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独特的审美功能,要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作品学习和音乐活动实践中,加大与各个职业素质教育子系统协同合作、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形成协同效应,使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4、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
人际关系,是人文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艺术以沟通交流的方式,起着聚合作用,推动了人际关系取向和谐。在许多情况下音乐艺术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这种相互配合、统一和谐的群体性音乐活动,以音乐为纽带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但增强了人的集体意识和认同倾向,而且也使人的交际活动艺术化和美感化。它有助于养成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规范纪律的约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该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除了在校内课外创设开展各种有益的音乐实践活动的平台,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请社会有关团体或当地知名人士到学校表演展出,也可组织校内艺术团体参加各种对外艺术交流活动。
此外,社会音乐环境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体对学校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很明显的,高职生所拥有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心态使之更易于接受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各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习惯,主动联手社会音乐教育环境,通过校内广播,现代科技成果,互联网等把“音乐文化”与“大众时尚”联系在一起,挖掘其有利于提高学生成长的有力因素。各种健康的课外音乐活动,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职业素质才得到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0
[3]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12
[4]张凯.音乐心里[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5](美)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5
关键词:两型社会 高职院校 音乐教育 职业素质 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053-02
爱因斯坦曾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7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与企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高职教育的宗旨。高职院校只有有效利用好各种资源,“内化”出适应企业需要的各种素质,才能“生产”出在文化上与市场“零距离”的“产品”,获得最大限度的社会效益、市场效应。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据调查,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几乎都是在高中文理分科的背景下走进大学的,存在知识面窄、思维单一、文化底蕴浅的通病。一些以工科类高职院校重技能轻人文,重职业技能训练,轻职业素质培养的价值理念,加剧了理工科大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方面存在着的缺陷。在成天的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中,尽管逻辑思维较强,却不善形象思维, 许多学生已形成被动、机械的思维方式,缺乏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善于联想和想象,大部分工科类学生除了专业方面的知识,对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更谈不上怎样去欣赏优秀艺术作品。在工作中只能按部就班,不善独辟蹊径,使人感到呆板、缺少情趣。有的学生专业能力不错,但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人际交往畏惧不前,沟通交流能力欠缺,心胸狭窄、精神脆弱、意志薄弱、好高骛远、贪图舒适。以上这些现象说明,加强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职音乐教育协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意义
1、高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职音乐教育协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对于高职教育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现代企业看重的是“两种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和“两种能力”(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员工即会做人又会做事。高职音乐教育作为高职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强调内化的教育。加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给学生创设轻松、健康、活泼、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有个性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意识与协作关系,无论是合唱还是合奏、独唱与独奏,都有与别人沟通、协作的问题,通过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形成有统一意识和共同感情的团结的学生集体,养成自觉自愿地接受规范纪律的约束。这与职业素质中的企业素质能力、职业沟通能力、职业性格、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能力要求一致。因而从育人的角度来说,它们追求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2、高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关于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问题,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雷默先生认为音乐教育只有通过和其他姐妹艺术的结盟,才能获得发展,才能取得与其他学科平等的地位,即综合艺术教育。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不是专业音乐教育、精英教育,高职音乐教育只有结合高职教育自身特点,以人为本,把教学目标的关注点从“音乐”转向“人”,以优秀音乐艺术作品为载体,从关注和培养体现学生素质的深层次的能力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学生职业人生发展的需要,将教学目标的关注点应从“音乐”转向“人”,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建设高职音乐学科,更多地强调“通过音乐进行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结构。
三、高职音乐教育协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1、审美性与开放性并举
传统的高职音乐教育要么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系统化的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贯穿线,一味“克隆”专业音乐教学模式,未能体现高职特色,脱离了高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要么习惯于把音乐课程看作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点缀或“饭后甜点”,完全漠视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潜能、人格完善、人生美化等方面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高职音乐教育作为高职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作为学院政策决策者要有科学发展的战略眼观,要看到高职音乐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切实提高高职音乐课程在学院教学体系的地位,树立音乐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协同的音乐教育观和人才培养观,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针对学生职业人生发展的需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支持、建设高职音乐学科;作为音乐教学组织者,要将高职音乐课程价值定位于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主动把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主动纳入自己的视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求的确立、教材的编排等方面强调不过分追求系统、全面和整齐划一。充分发挥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加强音乐课程与学校其他课程的联系,使之密切配合,相互渗透、共同发展。
2、教学点与兴趣点协同
音乐教育具有传递音乐文化的作用。传递、保存和延续音乐文化是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经常强调,教师、父母不要认为他们喜欢的就是好的,因为他们的选择、鉴别的能力还未发展健全,为儿童精神食粮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音乐趣味的形成,否则,播下了坏的东西,就将会毒害他们的心灵,直至终生。高职音乐教师的的责任就是要为学生选择能够经受得起考验的真正的音乐食粮。要在开发和运用音乐主题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与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需要的“和谐共存”,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点,找准教学兴奋点,把学生音乐兴趣、需要与音乐学习联系在一起,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有目的习得的音乐行为”习惯。在传递音乐文化,体验音乐文化价值中,融合企业文化、社会文化,融进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人文素质,使学生热爱生活中的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在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培养完美人格,提升精神境界。
3、整合性与发展性同步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合理配置资源的问题,即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党和国家对其空前重视和高度支持下,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非常迅速,但由于其起步较晚,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任重而道远。高职职业素质教育也不例外。高职职业素质教育是一种整体观念的教育,它必须体现合理的课程结构。要提高职业素质教育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就必须优化素质教育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整体功能,作为高职素质教育的子系统的高职音乐教育,要在系统论、协同学的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独特的审美功能,要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作品学习和音乐活动实践中,加大与各个职业素质教育子系统协同合作、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形成协同效应,使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4、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
人际关系,是人文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艺术以沟通交流的方式,起着聚合作用,推动了人际关系取向和谐。在许多情况下音乐艺术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这种相互配合、统一和谐的群体性音乐活动,以音乐为纽带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但增强了人的集体意识和认同倾向,而且也使人的交际活动艺术化和美感化。它有助于养成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规范纪律的约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该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除了在校内课外创设开展各种有益的音乐实践活动的平台,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请社会有关团体或当地知名人士到学校表演展出,也可组织校内艺术团体参加各种对外艺术交流活动。
此外,社会音乐环境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体对学校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很明显的,高职生所拥有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心态使之更易于接受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各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习惯,主动联手社会音乐教育环境,通过校内广播,现代科技成果,互联网等把“音乐文化”与“大众时尚”联系在一起,挖掘其有利于提高学生成长的有力因素。各种健康的课外音乐活动,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职业素质才得到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0
[3]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12
[4]张凯.音乐心里[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5](美)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