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内容,需要针对其特点,根据原则,通过有效途径加强建筑工程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内容和特点;途径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建筑业的生产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就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的整体来讲,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系统,若在施工中没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其中涉及到的所有人、物、材料、机械以及施工技术等进行合理的管理,就会使建筑工程施工成为混乱而无法调解的局面。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保证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基于以上情况,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提高重视,创新管理观念,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手段,以促进工程管理效率的提升,为建筑工程综合效益的提升奠定管理基础。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建筑工程管理的目的内容是研究如何在高质高效地实现项目目标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组织计划和协调控制等,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内外部环境。同时组织进行高效率的工作,使各生产要素之间优化组合并合理地配置,在确保生产均衡性的基础上,合理地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及手段等来实现项目目标以及企业的综合效益。工程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质量、进度及成本而进行的一项全方位、全过程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协调,其对象是项目工程。由于项目具有一次性,因此工程管理需要应用系统工程的理念和方法来进行管理,因而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程序性。
二、建筑工程管理实施原则
想要实行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组织、协调、控制,工程管理实施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下列原则。分级管理,优势互补:在建筑工程管理执行过程中要按照施工管理责任划分管理内容做到分级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建立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全面实现安全、质量、工期、效益目标。整合资源,合理投入:目前建筑企业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庞大,但是生产要素严重不足,设备不足、人员缺乏、经验不丰富。要想进行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就合理有效整合人力资源,加强专业化能力投入,达到技术先进适用、人员相互配合、效能最高、成本最低。防范风险,化解危机。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始终谨慎小心,建立风险预防和危机管理机制,确保不发生大问题。
三、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1、制定工程管理制度
制定详细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为管理工作创造便利条件遵循工程管理原则中的超前谋势,强化预防原则,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置。首先,设计施工现场布置图,根据施工阶段不同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整;安排施工设备、材料堆放地点,不允许出现乱堆乱放现象;施工现场道路要畅通无阻、整洁平坦;施工场地要平整做好排水设施;施工现场水、电线路妥当;在有要求时要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墙;施工现场卫生及生活区卫生要有专门人员负责,保证清洁卫生;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火防盗措施合理可靠;现场模板、钢材、配件分类堆放,做好防腐保护;木质材料要做好防雨防火措施。对于工程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明确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责任所在,并与考核制度挂钩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2、加强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的根本,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目标。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质量管理的重视,并有效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从而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如,对工程材料的管理,需要派专人负责运输与管理。在采购过程中,选择信用度较高的厂商,并对采购的工程材料质量进行科学检测,以便保证工程材料的质量。同时,负责人对工程材料出入库也需要进行详细的登记,这不仅为工程质量提供保证,同时也是为工程成本控制提供条件;对于机械设备,也需要有专人进行操作,并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运作时间,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养护,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以避免机械设备故障的不良影响扩大,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另外,施工人员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主体,需要工程管理人员加强对他们的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树立质量第一的施工观念,从而积极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以便降低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
3、加强进度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除了要保质、安全、经济之外,还要保证工程施工按时、有序完工,这就需要工程管理人员加强进度管理,在全面考虑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因素、充分明确工程量和施工工序之后,编制科学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并选择适宜的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与新材料,在施工过程中,随时监控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情况,以便避免进度偏差,延误工期,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基于我国传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工程管理人员还应该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突出“以人文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将薪酬激励制度、岗位责任制、小组管理制度、能力培训制度等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以激发全体人员参与到施工管理工作中,为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供制度基础与人力基础。另外,工程管理人员在全程跟踪施工管理过程中,不能仅以一种管理模式或者管理手段进行,应该在创新管理观念的同时创新管理手段,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方法,以此来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4、工程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所有的管理,从投标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合同任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事先预测,认真的计算和监控。一个项目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有现场成本,通过现场管理降低成本;机械和设备成本,通过提高效率,缩短周期,节省材料成本,通过控制材料的质的区别,差异等方式进行管理控制,劳动力成本方面,通过有效地使用劳动力,而不是搞人海战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无效劳动,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调动积极性。还有运输成本,财务管理费用,安全生产费用。工期的项目,以满足要求实现的前提下,按照合同文件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动性,寻求更经济,更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5、安全管理
在項目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做到无重大伤亡事故、机械事故、中毒及火灾等事故。应坚持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确保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管理应做到预防为主,施工过程进行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动态的安全管理。
6、加强各专业之间的相互配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转变管理观念,对工程管理工作从思想上给予重视,认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在学科合理的管理模式下对整个项目建设进行管理,就要求管理者做好施工中的协调工作,使各部门各专业间相互配合有效的顺利的完成施工任务,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节省施工时间保证施工质量。首先要进行技术协调也就是图纸会审,在会审图纸时一定要严密完整,将不同专业间交叉点作为重点,找出问题及时解决,这样保证了各专业施工分工不清,工序混乱,减少问题或是沟通不及时发生的施工质量问题。
结束语
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要求着工程管理人员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优化新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途径,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将施工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中。
参考文献
[1]林魏明.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J].广东建材,2011(06):169-170.
[2]蔡姗.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学之友,2010(12):84-85.
[3]张宇辉,张世宽,刘念豫,等.浅析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0,(15):695,710.DOI:10.3969/j.issn.1001-9960.2010.15.550.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内容和特点;途径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建筑业的生产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就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的整体来讲,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系统,若在施工中没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其中涉及到的所有人、物、材料、机械以及施工技术等进行合理的管理,就会使建筑工程施工成为混乱而无法调解的局面。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保证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基于以上情况,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提高重视,创新管理观念,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手段,以促进工程管理效率的提升,为建筑工程综合效益的提升奠定管理基础。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建筑工程管理的目的内容是研究如何在高质高效地实现项目目标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组织计划和协调控制等,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内外部环境。同时组织进行高效率的工作,使各生产要素之间优化组合并合理地配置,在确保生产均衡性的基础上,合理地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及手段等来实现项目目标以及企业的综合效益。工程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质量、进度及成本而进行的一项全方位、全过程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协调,其对象是项目工程。由于项目具有一次性,因此工程管理需要应用系统工程的理念和方法来进行管理,因而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程序性。
二、建筑工程管理实施原则
想要实行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组织、协调、控制,工程管理实施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下列原则。分级管理,优势互补:在建筑工程管理执行过程中要按照施工管理责任划分管理内容做到分级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建立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全面实现安全、质量、工期、效益目标。整合资源,合理投入:目前建筑企业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庞大,但是生产要素严重不足,设备不足、人员缺乏、经验不丰富。要想进行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就合理有效整合人力资源,加强专业化能力投入,达到技术先进适用、人员相互配合、效能最高、成本最低。防范风险,化解危机。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始终谨慎小心,建立风险预防和危机管理机制,确保不发生大问题。
三、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1、制定工程管理制度
制定详细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为管理工作创造便利条件遵循工程管理原则中的超前谋势,强化预防原则,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置。首先,设计施工现场布置图,根据施工阶段不同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整;安排施工设备、材料堆放地点,不允许出现乱堆乱放现象;施工现场道路要畅通无阻、整洁平坦;施工场地要平整做好排水设施;施工现场水、电线路妥当;在有要求时要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墙;施工现场卫生及生活区卫生要有专门人员负责,保证清洁卫生;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火防盗措施合理可靠;现场模板、钢材、配件分类堆放,做好防腐保护;木质材料要做好防雨防火措施。对于工程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明确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责任所在,并与考核制度挂钩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2、加强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的根本,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目标。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质量管理的重视,并有效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从而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如,对工程材料的管理,需要派专人负责运输与管理。在采购过程中,选择信用度较高的厂商,并对采购的工程材料质量进行科学检测,以便保证工程材料的质量。同时,负责人对工程材料出入库也需要进行详细的登记,这不仅为工程质量提供保证,同时也是为工程成本控制提供条件;对于机械设备,也需要有专人进行操作,并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运作时间,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养护,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以避免机械设备故障的不良影响扩大,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另外,施工人员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主体,需要工程管理人员加强对他们的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树立质量第一的施工观念,从而积极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以便降低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
3、加强进度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除了要保质、安全、经济之外,还要保证工程施工按时、有序完工,这就需要工程管理人员加强进度管理,在全面考虑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因素、充分明确工程量和施工工序之后,编制科学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并选择适宜的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与新材料,在施工过程中,随时监控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情况,以便避免进度偏差,延误工期,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基于我国传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工程管理人员还应该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突出“以人文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将薪酬激励制度、岗位责任制、小组管理制度、能力培训制度等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以激发全体人员参与到施工管理工作中,为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供制度基础与人力基础。另外,工程管理人员在全程跟踪施工管理过程中,不能仅以一种管理模式或者管理手段进行,应该在创新管理观念的同时创新管理手段,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方法,以此来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4、工程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所有的管理,从投标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合同任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事先预测,认真的计算和监控。一个项目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有现场成本,通过现场管理降低成本;机械和设备成本,通过提高效率,缩短周期,节省材料成本,通过控制材料的质的区别,差异等方式进行管理控制,劳动力成本方面,通过有效地使用劳动力,而不是搞人海战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无效劳动,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调动积极性。还有运输成本,财务管理费用,安全生产费用。工期的项目,以满足要求实现的前提下,按照合同文件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动性,寻求更经济,更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5、安全管理
在項目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做到无重大伤亡事故、机械事故、中毒及火灾等事故。应坚持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确保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管理应做到预防为主,施工过程进行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动态的安全管理。
6、加强各专业之间的相互配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转变管理观念,对工程管理工作从思想上给予重视,认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在学科合理的管理模式下对整个项目建设进行管理,就要求管理者做好施工中的协调工作,使各部门各专业间相互配合有效的顺利的完成施工任务,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节省施工时间保证施工质量。首先要进行技术协调也就是图纸会审,在会审图纸时一定要严密完整,将不同专业间交叉点作为重点,找出问题及时解决,这样保证了各专业施工分工不清,工序混乱,减少问题或是沟通不及时发生的施工质量问题。
结束语
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要求着工程管理人员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优化新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途径,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将施工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中。
参考文献
[1]林魏明.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J].广东建材,2011(06):169-170.
[2]蔡姗.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学之友,2010(12):84-85.
[3]张宇辉,张世宽,刘念豫,等.浅析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0,(15):695,710.DOI:10.3969/j.issn.1001-9960.2010.1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