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看《水浒传》,不自觉就被武松打虎那段精彩情节所吸引,这时会惊叹于二郎的胆量和武艺,沉浸在战胜自然的豪情中。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然而反过来想想,武松又何需冒如此巨大的风险呢?多人劝阻无效,官方文书被无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从某种角度来说,勇气可嘉,但如果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否应当属于不遵守社会规则与秩序呢?
前段时间发生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老虎伤人事件,就可以归结为不遵守规则与秩序造成的恶果。因为那辆自驾轿车不仅在猛兽区停车,车上是游客还擅自下车,最终悲剧发生。无论怎样,一条生命的代价终究是令人惋惜的。但这样的后果又该由谁负责?让老虎负责?让动物园负责?若游客遵守游园规则与秩序,老虎又哪有机会伤人呢?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生命的可贵。除了看病治病之外,工作中也有相当大的精力是在维持医院的规则与秩序,而正是这样的规则与秩序,为挽救生命提供了最大的保障。医院到底有哪些重要的规则与秩序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扒一扒。
到底谁该先看病?
场景考题:在医院的急诊外科,同时来了两位病人:一位20岁的小伙子,突发的肚子痛,疼痛难忍,几乎快要满地打滚了;另一位是70岁的老大爷,一瘸一拐走来的,突发的膝盖疼痛。如果两个人是同时来院挂号的,医生应该先给谁看病呢?如果70岁的老大爷要求遵照“老人优先”道德规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应该先给谁看病呢?如果20岁小伙子的家属不同意老人优先看病,要求按照“危重病人优先”的原则,那么这时候应该先给谁看病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医院门诊和急诊的功能。门诊主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急诊则要针对危急重病。简单来说就是门诊医生诊治的疾病不是马上就会威胁到生命的,疾病的治疗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奏效,几分钟甚至几小时的时间可以被忽略;而急诊医生面对的疾病需要分秒必争地去处理,要积极挽救生命,毫不夸张地说,时间就是生命。
各地三甲医院的门诊几乎都是爆满状态,这就意味着想要看病,就需要排队,也自然需要等待。然而,很多人并不习惯于排队和等待,电子叫号的推出确实很大程度改善了就诊秩序。分时预约制的推行也让看病的时间尽可能地精确到小时,极大地缩短了等待时间。但门诊毕竟还是有那么多人,这得耽误多长时间啊!所以,很多人希望能走捷径,而急诊就成了节省时间的“捷径”。当大量的门诊病人占用急诊的医疗资源时,危重病人可供使用的医疗资源就大大减少了。捷径被人走得多了,救命的路也就越绕越远了。
到底谁该先住院?
这也是我们临床医生经常要面临的问题之一,这就涉及如何分配紧缺的医疗资源的问题了。
场景考题:还是上面那位20岁的小伙子,急诊医生对他进行初步检查,现高度怀疑是急性胃穿孔,需要住院手术;另一位是70岁的老大爷,门诊确诊为结肠癌,也需要住院手术。但是非常不巧的是,目前病房只剩下了一张空床,请问该先考虑安排哪个患者住院呢?
前边简单介绍了医院门诊和急诊的功能,当一个病人在门诊或急诊就诊后,该患者后续会有两种治疗计划:一种是回家,继续自行服药等治疗;另一种是住院,在医护人员观察下治疗。前者属于相对自由状态,后者则属于部分自由状态,因为患者将受到医院秩序及医疗护理方面的联合约束,以至于很多患者更是戏称住院就像坐牢一样。从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床位数2000张以上的巨无霸医院超过了50家,但相对于更为巨大的人口基数,住院一床难求的情况在这些医院还是非常普遍的。
既然住院床位这么紧缺,该怎样公平合理地安排患者的住院呢?住院病人来源于门诊和急诊医生的收治,急诊病人将优先收治,原因前边已经解释过了,而门诊病人则需要按照排队先后顺序来安排住院。因此,床位分配原则是:第一是病情,第二是顺序。可能有人会有疑问,门诊病人在等待住院的过程中如果病情加重了怎么办呢?对照原则:病情>顺序,病情加重的患者要尽早安排住院。
再回头看看场景题,要说出答案就非常容易了。急性胃穿孔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该病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需要尽快接受治疗,如果延误诊治将危及生命。外科的急腹症好比战场上的遭遇战,而结肠癌虽然也需要手术治疗,但却是需要提前布局、精心谋划的阵地战。此时,一项艰巨的工作还需要完成——该如何说服70岁的老大爷和他的家属把住院时间往后推一点。这是一场难度巨大、压力山大的谈话。
到底谁该先手术?
经过了上述过程,我们已经把看病和住院的过程科普清楚了,似乎可以稍稍松口气了。且慢,最后一道场景考题马上就要上场了,请大家仔细想想该怎样作答:
场景考题:上面提到过的那位20岁的小伙子,已经从急诊住院了,并完成了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但却没有空闲的手术室了。急诊手术间在进行一台很大的手术,车祸外伤造成的肝脾破裂,肚子里有大出血,预计手术时间很长。其他手术间的手术也都在进行中,几个小时之内很难结束。只有一个手术即将结束,但这个手术的后边已经事前安排了一个70岁老大爷的疝气手术。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是20岁的小伙子该先做手术,还是70岁老大爷先做手术呢?
在回答考题之前,我们先科普一下外科手术的分类。通常,外科手术被分为三类:①急症手术:比如胃穿孔等急腹症,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必要的准备后立即手术。②限期手术:比如结肠癌等恶性肿瘤手术,手术时间可以选择,但不能延迟过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善手术准备并进行手术。③择期手术:比如良性肿瘤手术及疝气手术等,可以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时间来进、行手术。
看完上述的分类,大家应该就明白了,从优先权上来说,急症手术是最高的,择期手术是最低的。这也就意味着,20岁的小伙子必须先做手术。但是,在我们实际的临床医疗工作中,20岁的小伙子是否能先做手术,还得取决于另一个条件,那就是70岁老大爷和他的家属是否同意自己的手术被延后。这就好比说法律上规定马路上的私家车必须要避让救护车,但实际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不遵守法规的车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医院里的那些规矩,还是希望大家伙多多理解并遵守。虽然在医院里不遵守规矩不会像在野生动物园里一样被大老虎叼走,但当我们损害别人利益的同时,其实也在损害自己的利益,因为很可能在下次你就是需要急诊手术的那个病人。助人亦助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前段时间发生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老虎伤人事件,就可以归结为不遵守规则与秩序造成的恶果。因为那辆自驾轿车不仅在猛兽区停车,车上是游客还擅自下车,最终悲剧发生。无论怎样,一条生命的代价终究是令人惋惜的。但这样的后果又该由谁负责?让老虎负责?让动物园负责?若游客遵守游园规则与秩序,老虎又哪有机会伤人呢?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生命的可贵。除了看病治病之外,工作中也有相当大的精力是在维持医院的规则与秩序,而正是这样的规则与秩序,为挽救生命提供了最大的保障。医院到底有哪些重要的规则与秩序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扒一扒。
到底谁该先看病?
场景考题:在医院的急诊外科,同时来了两位病人:一位20岁的小伙子,突发的肚子痛,疼痛难忍,几乎快要满地打滚了;另一位是70岁的老大爷,一瘸一拐走来的,突发的膝盖疼痛。如果两个人是同时来院挂号的,医生应该先给谁看病呢?如果70岁的老大爷要求遵照“老人优先”道德规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应该先给谁看病呢?如果20岁小伙子的家属不同意老人优先看病,要求按照“危重病人优先”的原则,那么这时候应该先给谁看病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医院门诊和急诊的功能。门诊主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急诊则要针对危急重病。简单来说就是门诊医生诊治的疾病不是马上就会威胁到生命的,疾病的治疗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奏效,几分钟甚至几小时的时间可以被忽略;而急诊医生面对的疾病需要分秒必争地去处理,要积极挽救生命,毫不夸张地说,时间就是生命。
各地三甲医院的门诊几乎都是爆满状态,这就意味着想要看病,就需要排队,也自然需要等待。然而,很多人并不习惯于排队和等待,电子叫号的推出确实很大程度改善了就诊秩序。分时预约制的推行也让看病的时间尽可能地精确到小时,极大地缩短了等待时间。但门诊毕竟还是有那么多人,这得耽误多长时间啊!所以,很多人希望能走捷径,而急诊就成了节省时间的“捷径”。当大量的门诊病人占用急诊的医疗资源时,危重病人可供使用的医疗资源就大大减少了。捷径被人走得多了,救命的路也就越绕越远了。
到底谁该先住院?
这也是我们临床医生经常要面临的问题之一,这就涉及如何分配紧缺的医疗资源的问题了。
场景考题:还是上面那位20岁的小伙子,急诊医生对他进行初步检查,现高度怀疑是急性胃穿孔,需要住院手术;另一位是70岁的老大爷,门诊确诊为结肠癌,也需要住院手术。但是非常不巧的是,目前病房只剩下了一张空床,请问该先考虑安排哪个患者住院呢?
前边简单介绍了医院门诊和急诊的功能,当一个病人在门诊或急诊就诊后,该患者后续会有两种治疗计划:一种是回家,继续自行服药等治疗;另一种是住院,在医护人员观察下治疗。前者属于相对自由状态,后者则属于部分自由状态,因为患者将受到医院秩序及医疗护理方面的联合约束,以至于很多患者更是戏称住院就像坐牢一样。从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床位数2000张以上的巨无霸医院超过了50家,但相对于更为巨大的人口基数,住院一床难求的情况在这些医院还是非常普遍的。
既然住院床位这么紧缺,该怎样公平合理地安排患者的住院呢?住院病人来源于门诊和急诊医生的收治,急诊病人将优先收治,原因前边已经解释过了,而门诊病人则需要按照排队先后顺序来安排住院。因此,床位分配原则是:第一是病情,第二是顺序。可能有人会有疑问,门诊病人在等待住院的过程中如果病情加重了怎么办呢?对照原则:病情>顺序,病情加重的患者要尽早安排住院。
再回头看看场景题,要说出答案就非常容易了。急性胃穿孔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该病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需要尽快接受治疗,如果延误诊治将危及生命。外科的急腹症好比战场上的遭遇战,而结肠癌虽然也需要手术治疗,但却是需要提前布局、精心谋划的阵地战。此时,一项艰巨的工作还需要完成——该如何说服70岁的老大爷和他的家属把住院时间往后推一点。这是一场难度巨大、压力山大的谈话。
到底谁该先手术?
经过了上述过程,我们已经把看病和住院的过程科普清楚了,似乎可以稍稍松口气了。且慢,最后一道场景考题马上就要上场了,请大家仔细想想该怎样作答:
场景考题:上面提到过的那位20岁的小伙子,已经从急诊住院了,并完成了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但却没有空闲的手术室了。急诊手术间在进行一台很大的手术,车祸外伤造成的肝脾破裂,肚子里有大出血,预计手术时间很长。其他手术间的手术也都在进行中,几个小时之内很难结束。只有一个手术即将结束,但这个手术的后边已经事前安排了一个70岁老大爷的疝气手术。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是20岁的小伙子该先做手术,还是70岁老大爷先做手术呢?
在回答考题之前,我们先科普一下外科手术的分类。通常,外科手术被分为三类:①急症手术:比如胃穿孔等急腹症,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必要的准备后立即手术。②限期手术:比如结肠癌等恶性肿瘤手术,手术时间可以选择,但不能延迟过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善手术准备并进行手术。③择期手术:比如良性肿瘤手术及疝气手术等,可以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时间来进、行手术。
看完上述的分类,大家应该就明白了,从优先权上来说,急症手术是最高的,择期手术是最低的。这也就意味着,20岁的小伙子必须先做手术。但是,在我们实际的临床医疗工作中,20岁的小伙子是否能先做手术,还得取决于另一个条件,那就是70岁老大爷和他的家属是否同意自己的手术被延后。这就好比说法律上规定马路上的私家车必须要避让救护车,但实际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不遵守法规的车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医院里的那些规矩,还是希望大家伙多多理解并遵守。虽然在医院里不遵守规矩不会像在野生动物园里一样被大老虎叼走,但当我们损害别人利益的同时,其实也在损害自己的利益,因为很可能在下次你就是需要急诊手术的那个病人。助人亦助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