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春荞麦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5wm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2~2014年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泰兴综合试验站开展春荞麦品比试验及高产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应江苏省春荞麦生产的优良品种是榆荞4号、定甜2号和通辽本地大粒,总结出春荞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轮作、深耕整地、种子处理、适期播种、科学施肥、抗旱防涝、辅助授粉、病虫草防控和及时收获。
  关键词春荞麦;品种选择;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0-046-02
  荞麦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兼用珍贵作物,在发展陕西省特色农业和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陕西省榆林农业学校荞麦育种专家的指导下,2012~2014年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泰兴综合试验站在江苏省泰州市旱地作物研究所试验田开展了春荞麦品比试验及高产栽培试验[1-3]。2012年荞麦春播获得成功,开创了江苏省春荞麦生产的先河。荞麦春播不仅可以提高江苏省荞麦生产复种指数,而且可以完成一年两个世代,从而加快荞麦育种进程,对于推动我国荞麦育种研究及荞麦生产都具有重大的意义[4-5]。
  1 品种选择
  春荞麦优良品种的基本要求是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由于我国不同荞麦产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目前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荞麦品种是否能适应江苏省的生态环境条件,需要通过引进、鉴定、筛选和示范应用来确定。常庆涛、戴永发等于2013~2014年在江苏泰兴进行试验与示范,参试春荞麦品种(系)15个,产量表现优良的3个品种是榆荞4号、定甜2号和通辽本地大粒。
  1.1 榆荞4号
  由陕西省榆林农业学校选育而成,为江苏省春荞麦生产优良品种。全生育期60 d,平均产量1 125~1 650 kg/hm2。
  1.2 定甜2号
  由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为江苏省春荞麦生产优良品种。全生育期61 d,平均产量1 200~1 500 kg/hm2。
  1.3 通辽本地大粒
  由内蒙古通辽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为江苏省春荞麦生产优良品种。全生育期58 d,平均产量1 200~1 575 kg/hm2。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轮作
  轮作也称换茬、倒茬,“倒茬如上粪”,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一项生物学措施,可以调节土壤养分、减少病虫草害的蔓延与危害,实现春荞麦优质高产。春荞麦对茬口选择不严格,无论种植在什么茬口上都可以生长。江苏省比较好的茬口是豆类、花生茬,这些是养地作物,下茬种植荞麦时即使不施肥,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其次是玉米茬,这是用地作物,下茬种植荞麦时只要施用一定数量的有机肥料,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2.2 深耕整地
  深耕有利于晒垡、通气、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春荞麦发芽、出苗、生长发育,同时可减轻病虫草危害,是春荞麦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耕深25~30 cm,畦宽3~5 m。整地时应建立良好的排灌系统,确保“三沟配套”(田内横沟、田内竖沟与田外沟),做到能灌能排。
  2.3 种子处理
  在荞麦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种子质量、保证全苗壮苗、减少病虫害发生,播种前常常需要进行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方法主要有4种,分别是晒种、选种、浸种和药剂拌种。
  2.3.1
  晒种。晒种是种子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成本低、效果好,不仅可以改善种皮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促进种子后熟、提高酶的活力、增强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力、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而且可以借助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一部分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病菌,减少某些病害的发生。播种前7 d选择晴朗天气,将荞麦种子薄薄地摊在向阳干燥的地面或蓆片、塑料布上,连续晒2~3 d,晒种时要不断翻动,使种子晒匀晒到,然后装袋待播。
  2.3.2
  选种。选种的目的是剔除空粒、瘪粒、破粒、草籽和杂质。选种方法有风选、水选、筛选、机选和泥选等,以清水和泥水选种的方法比较好。选用大而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其养分多、生活力强,生根多而迅速,出苗快,幼苗健壮,有提高产量的作用。
  2.3.3
  浸种。温汤浸种有提高种子发芽率的作用。生产实践表明,用40 ℃温水浸种10 min,可以减少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还可以消除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和提前成熟。播种前用0.5%的硼酸溶液或10%的草木灰浸出液浸种,均能获得较理想的效果。种子经过浸种、闷种,要摊在地上晾干。同时,可采用微量元素溶液进行浸种,0.1%高锰酸钾和0.03%硼砂浸种也可促进春荞麦幼苗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2.3.4
  药剂拌种。药剂拌种是防治春荞麦病害和地下害虫极其有效的措施,采用种子量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防治荞麦病害,采用3%辛硫磷颗粒剂20 g拌1 kg种子或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0 ml+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 ml+水150 g拌2.5 kg种子防治荞麦地下害虫,也可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同时拌种。具体拌种方法是先用少量水将种子表面喷湿润后加入适量农药粉剂均匀混合,也可取适量农药用水稀释后均匀喷于种子表面。
  2.4 适期播种
  春荞麦喜温暖湿润气候,畏晚霜,怕酷暑。播种适期不仅可以保证春荞麦发芽出苗所需的各种条件,而且使各个生育时期处于最佳的生育环境,使春荞麦生长发育良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应根据江苏省的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和品种的生育期来确定,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春荞麦霜后种,开花结实期避开高温”。春季播种太早,幼苗容易遭受霜害,容易诱发猝倒病的发生;播种太迟,植株生长发育花期和种子发育时期易受高温影响,导致花药发育不正常、结实率低、种子发育不良,甚至败空瘪。一般而言,春荞麦最佳播期为春分前后,常庆涛及刘荣甫等于2014年在江苏泰兴试验,供试品种为榆荞4号, 3月21日播种产量最高,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均优于其他播期处理;4月18日、4月25日播种太晚而不能正常成熟。可见,播种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春荞麦的产量。   2.4.1
  播种方式。根据江苏省的气候、土壤、种植制度,生产上主要有撒播、条播等。条播的优点是下种均匀,深浅易于掌握,抗倒伏;植株和地下根系在田间均匀分布,能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增强田间通风透光能力,个体和群体协调生长;便于追肥。撒播的优点是节工省本,劳动强度较小,播种效率较高;缺点是播种量大、撒子不匀且浅,易遭鸟雀危害,出苗不整齐、无株行距之分、密度难以控制,田间群体结构不合理、通风透光不良、田间管理不便。
  2.4.2
  播种量。根据土壤地力、品种、种子发芽率、播种期、播种方式和群体密度等来确定播种量。播种量过少,苗稀,个体发育良好,单株粒数多,单株生产力高,但由于株数的限制,群体产量不会高;反之,播种量过多,苗稠,个体发育受限,容易倒伏,单株粒数明显减少,单株生产力低,不利于群体优势的发挥,也达不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在生产上,适当加大播种量以提高密度,往往可有效地抑制杂草。适宜播种量,可以获得合理密度,有效地利于光、水、气、热和养分,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在群体最大限度发展的前提下,保证个体健壮地生长发育,使单位面积上的有效株数、单株粒数和千粒重得到协调发育最终获得高产。常庆涛与刘荣甫等于2013年在江苏泰兴试验,春荞麦适宜播种量60~90 kg/hm2,适宜密度120万~180万株/hm2。
  2.4.3
  播种深度。由于荞麦种子破土能力较差,播种深难以出苗,播种浅又易风干,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出苗率,是全苗的关键措施。掌握播种深度看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充足要浅播,土壤水分欠缺时宜深播。江苏省春荞麦播种深度3~4 cm,不影响出苗的情况下,尽量深播,增加植株抗倒能力。
  2.5 科学施肥
  春荞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必需元素,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一般每生产 100 kg荞麦籽粒,大约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3.3 kg,五氧化二磷1.5 kg,氧化钾4.3 kg。一般而言,春荞麦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原则。在播种前结合深耕整地施入腐熟有机肥15 000 kg/hm2和过磷酸钙150 kg/hm2左右作基肥,苗期追施尿素45 kg/hm2左右,开花期追施硫酸钾120 kg/hm2左右,追肥要选择在阴雨天气进行。春荞麦由于生育期很短,为了节约用工,也可一次性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常庆涛与刘荣甫等于2013年在江苏泰兴试验,即一次性基施含硫的氮磷钾复合肥43% (13-10-20)375 kg/hm2时产量最高,比不施肥对照处理平均增产29.6%。在春荞麦的生产中,单一的肥料供应往往不能满足正常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特别是在大面积生产过程中,土壤中养分的供应往往难以均衡。因此,合理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对春荞麦大面积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2.6 抗旱防涝
  春荞麦抗旱能力较弱,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水分缺乏会导致严重减产。研究表明,每形成1 g干物质需要消耗363~646 g水。在播种期如果缺水,会导致发芽率低,出苗不整齐,甚至幼苗死亡。为了确保出苗整齐,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播种前进行灌溉。在不是太干旱的情况下,可以在播种前先浸种过夜,让种子吸够水分,再播种和盖种,这样容易齐苗。播种后若遇大雨造成地表板结,引起缺苗断垄,要注意破除地表板结,在雨后地面稍干时浅耙,以不损伤幼苗为度。幼苗期由于有较庞大的根系,所以能忍受一定程度的水分不足,但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左右才有利于植株生长。开花结实期荞麦对水分的需求最高,此时要求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80%。在有灌溉的地方,干旱时应及时灌水,以畦灌或沟灌为好。在大多数荞麦地,通常不具备灌溉条件,只能靠自然降水,干旱常常时影响荞麦产量的重要因子。在低洼和多雨地方,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涝,确保雨止田干。
  2.7 辅助授粉
  荞麦(这里是指甜荞,不是苦荞)是虫媒异花授粉作物,主要通过蜜蜂传粉,也可以通过风力传粉。荞麦花蜜非常丰富,可以收获蜂蜜60~105 kg/hm2,是主要的蜜源作物之一。在荞麦地里放养一些蜜蜂,不仅可以帮助传粉,大大提高结实率,还可以帮助获得蜂蜜额外收入。春荞麦初花期,每2~3 hm2地,安放15箱蜜蜂,可以使单株粒数增加30%以上,产量增加80%以上,无蜂源的地方可以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具体做法:在盛花期选择晴天上午09:00~11:00,下午16:00~18:00,用长20 m左右的绳子,系一条狭窄的布条,两人拉着绳子的两头,沿地的两边从这头走到那头,来回行走时让布条接触荞麦的花部,使其摇晃抖动,每2~3 d授粉1次,授粉2~3次即可明显提高产量。常庆涛等于2014年在江苏泰兴试验,在春荞麦开花初期和开花后10 d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连喷2次,喷施0.04%~0.06%锰离子,比不喷对照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结实率,平均增产33.5%~38.2%。
  2.8 病虫草防控
  春荞麦病虫草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生产上,春荞麦病虫害一般不需要化学防治,尽可能利用农业防治措施,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病虫害较重的地方,可进行药剂拌种,效果良好,有兼防鸟雀危害之效。对于常年杂草基数较大的田块,播后芽前使用96%金都尔(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 500 ml/hm2兑水900 kg喷雾,进行土壤封闭,杂草平均防效90%以上。
  2.9 及时收获
  当有70%的荞麦籽粒变为成熟颜色时的植株为成熟期植株,50%以上植株为成熟期植株时,即为成熟期。每年成熟期在5月底至6月初,宜选在早晨露水未干时收获。
  3 结论与讨论
  江苏省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总积温高、水分充足,农业生产以“水稻-小麦”两熟制为主,多熟制为辅[6]。荞麦作为药食兼用的珍贵特色作物,生产上以秋季种植为主,一直没有春播种植成功的记录,主要原因是地方荞麦品种生育期偏长,成熟期受到高温威胁,春播只开花而不能正常结实。
  2012年泰兴综合试验站和陕西省榆林农业学校加强荞
  麦科技联合,在江苏省泰州市旱地作物研究所试验田采用
  榆荞4号开展了春荞麦播种试验获得初步成功,2013~2014年开展了春荞麦品比试验及高产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应江苏省春荞麦生产的3个荞麦优良品种,总结出春荞麦高产栽培技术9个要点,填补了江苏省春荞麦生产的多项空白。
  “十三五” 期间,泰兴综合试验站在“十二五”春荞麦试验与示范的基础上,将在江苏全省推广应用春荞麦新品种新技术,同时对春荞麦生产新模式及无公害生产、有机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进行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林汝法.中国荞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 王迎春,叶爱莲,郭金平.南方地区秋荞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1998(1): 35-36.
  [3] 林汝法.中国小杂粮[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冯佰利,姚爱华,高金峰,等. 中国荞麦优势区域布局与发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 375-377.
  [5] 常庆涛,谢吉先.优质小杂粮[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6] 常庆涛,刘荣甫,戴永发,等.氮磷钾复合肥不同用量对春荞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1-32.
其他文献
摘要  结合安徽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基础与改革进展,针对该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目标及思路,并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硬件与软件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内容及措施。  关键词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5-364-03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了适应
期刊
摘要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高等植物的核基因中广泛存在胞嘧啶碱基的甲基化,与内源基因的沉默存在密切的联系。对甲基化的分布、建立、维护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DNA甲基化;基因表达;植物  中图分类号S18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0-029-02  AbstractDNA methylati
期刊
摘要[目的] 为辣椒红色素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考察了辣椒红色素的含量与色价之间的关系,并且研究了温度、光照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考察和比较了天然抗氧化剂没食子酸、迷迭香酸、茶多酚、天然VC和化学合成抗氧化剂BHT、TBHQ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辣椒红色素色价和辣椒红素含量相关性很好。温度超过80 ℃对辣椒红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在避光条件下辣椒红较稳定,强光条件下极不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解LED光质对石蒜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3组不同大小的石蒜鳞茎为材料,研究了在5种LED光源光照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蓝光、红+蓝混合光有利于提高鳞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红光有利于提高可溶性糖含量;与红+蓝混合光相比,红光和蓝光都有利于鳞茎中的淀粉合成。鳞茎各种生理指标增量的热图分析说明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增加量分为一组,彼此之间联动性较好。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和掌握野生地被植物的耐寒性,为以后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逐级降温程序模拟冰冻处理技术,测定蛇含委陵菜、蔓茎堇菜、点腺过路黄、虎耳草、红马蹄草、梗花龙头草、地黄、大叶金腰、竹根七、血盆草等10种野生地被植物离体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并用Logistic方程计算它们的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 10种野生地被植物的耐寒性强弱依次为大叶金腰(-13.621 4 ℃)> 地
期刊
摘要  针对现代农业大发展背景下植保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福建省各市县农业局以及农业类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入访谈调研,提出根据农业发展趋势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联系、改进课程教学等对策,以期探究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农业行业的发展存在的差距。  关键词 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植物保护专业;访谈法;农业行业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目的]筛选适合桉树皮栽培的秀珍菇品种。[方法]该试验利用桉树皮栽培9个秀珍菇品种,测定各品种在母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在桉树皮培养基里的菌丝生长速率、部分生物特性以及生物学转化率。[结果]筛选出了品质与台湾秀珍菇媲美、适合利用桉树皮栽培的秀珍菇品种:秀珍195、秀珍菇18、秀珍菇163。[结论]秀珍195、秀珍菇18、秀珍菇163、台秀这4个品种适合利用桉树皮栽培,且菌丝生长势强。 
期刊
摘要绵渝紫11系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从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甘薯研究中心引进的314384×44259(浙薯13×浙薯78)杂交组合实生种子,经实生苗鉴定、复选、品比等逐级试验选育而成的一个优质食用紫色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萌芽性好、薯型好、皮色美观、食味品质优、耐贮藏、抗黑斑病等特点,201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薯2014 004。主要介绍了绵渝紫11的选
期刊
摘要 休闲农业以其特有的“体验和学习”优势,成为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人们追求回归自然、寓教于乐首选的旅游方式。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休闲农业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科技、生态和文化优势。该研究以河南现代农业研发基地为例,在分析其休闲农业开发背景、存在问题及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发展休闲农业的经营理念定位和注重度假化、体验化、科技化、健康化的经营思路,为农业科技园区的休闲农业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现代农业
期刊
摘要[目的]四川酿酒葡萄产业起步较晚,针对该区域酿酒葡萄基础研究还是空白,与葡萄和葡萄酒质量密切相关的气候、土壤等研究严重滞后。[方法]通过对研究区域基础数据的收集,建立科学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目前酿酒葡萄主产区金沙江、大渡河、岷江3个流域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酿酒葡萄栽培的光、热、水适宜性指数均是大渡河>金沙江>岷江。综合考虑光、热、水3个子系统中10个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