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池塘水体溶氧的成因,分析影响水体溶氧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定期注水、改良底泥、适量追肥、设备增氧等调控措施,以期为大面积生产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鱼塘溶氧;影响因素;调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9-0 文献标识码:A
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是关系到水产养殖的命脉。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鱼类“浮头”和“泛池”等缺氧现象,是造成养殖户损失的主要原因。通过了解池塘水体中溶氧的有关知识及变化规律,以及科学掌握养殖鱼类缺氧的成因及调控技术,从而有效防止鱼塘出现“浮头”、“泛池”等情况的出现。
1水体溶氧的成因
养鱼池塘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氧,其占到总量的90%以上。池塘中溶氧的消耗主要由鱼类的呼吸、水中微生物的呼吸、池塘底泥的耗氧、水中氧气的逸出等构成,其中养殖水体底泥(含有各种有机质及各生物类群),它们是消耗水中的溶氧主要消耗者。另外,浮游植物在白天是最大的氧量生产者,但晚上却是继底泥微生物之后的第二大氧消耗者。因此,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变化及底质的状况是引起池塘溶氧变化的主要原因。
2影响水体溶氧变化的因素
2.1风向风力影响
池塘溶解氧的多少,易受风向(风力)呈不均匀分布。实践证明,上下风处溶氧差别与风力及池水浮游生物量、有机物质的多少相关。在不同的风向(风力)作用下,在下风处的池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往往比上风处多。故白天下风处浮游植物产氧量和从空气中溶入的氧量都比上风处多。风力越大,上下风处的溶氧含量的差别就越大。而夜间溶氧的水平分布恰与白天相反,上风处溶氧大于下风处,这是由于集中在下风处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较多,造成夜间的耗氧量较大。故清晨鱼类浮头时一般集中在池塘的下风处。
2.2光照强度的影响
池塘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白天池塘由于上层水体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烈,促成池塘溶氧多呈饱和状态。而下层因光照强度减弱,加上热阻力影响上下层不易对流,造成溶氧低;尤其表现在夏季的大伏天,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在昼夜间变化较大,夜间上层水温随气温的下降逐渐下降,密度增大,从而产生密度流,中、下层溶氧逐渐补充。而夜间上层溶氧成明显下降,至清晨5时左右,上层水溶氧下降到最低点。此时,上下层溶氧差基本消失,整个池水溶氧条件最差,鱼虾类的浮头多出现在这个时刻。另外,从一年四季的季节来看,梅雨季节由于雨水多,光照强度弱,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差,也容易引起水体缺氧。
2.3渔业投入品的影响
主要是高密度、高产量的放养以及投喂的饲料过多等影响,造成水体溶氧量低。如在鱼池中一次性施放过多的未经发酵的有机肥料,在鱼池中自行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并放出有毒气体,造成水质恶化,引起水体缺氧。
3调控技术
3.1定期注入新水
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浮游植物长时期生长,会呈老化状态,造成水质浑浊、光合作用能力大为降低、氨氮等有害的代谢产物增多,因而出现产氧量大幅度减少。定期注入新水,增加池水深度,增大鱼类的活动空间,增加水体透明度、增强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给鱼池带进较多的氧气和老水中缺乏的某些营养元素,冲淡水中耗氧的有机质以及一些有毒的代谢物。尤其是夏秋高温季节,养殖池塘5~7天必须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cm。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3.2定期改良塘底
定期改良塘底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间接控制水质变化。由于养殖水体深层水通常含氧量较低,大量的残饵、有机肥料以及生物的排泄物等无法及时分解而不断沉积,与泥砂混合,形成底质淤泥,而淤泥的潜在耗氧量很大,所以淤泥过多,在夏季容易造成鱼类缺氧浮头。因此,定期改良底泥,从而达到增加水中溶氧的效果。另外,对于过厚的底泥,必须每隔1~2年及时清除。
3.3适量追施肥料
浮游植物主要是指悬浮在水中的细小藻类,能使水带有绿色、褐色等颜色,它们的光合作用是池塘溶氧的主要来源。适量追施肥料,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生长密度,除部分供鱼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养分,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一般在水质清瘦的池塘中,可每隔10天追施一次有机肥或无机肥。每公顷每次施尿素37.5kg或过磷酸钙75kg,若要施有机肥,必须充分发酵后再泼洒,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以保持池水透明度30cm左右,水色为豆绿为最好。
3.4巧用增氧机增氧
开动增氧机,可促进池水流动,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散发水中的有毒气体。每公顷水面应配备3kw增氧机二台,每天下午及清晨各开增氧机一次,每次2~3h,高温季节每次3~4h。闷热或阴雨天气及傍晚下雷阵雨,要提早开机。鱼类浮头应及时开机,中途切不可停机,傍晚不宜开机。
3.5化学物质增氧。
在高温季节和水质不好时,可用光合细菌、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在鱼池泛塘时,可洒入过氧化钙或其他增氧药物进行急救。施用沸石粉、麦饭石等吸附悬浮物质能净化水质,减少“水呼吸”耗氧。
作者简介:郭艳(1975-),女,江苏六合人,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助理工程师,现从事水产技术推广与渔政管理工作。
关键词:鱼塘溶氧;影响因素;调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9-0 文献标识码:A
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是关系到水产养殖的命脉。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鱼类“浮头”和“泛池”等缺氧现象,是造成养殖户损失的主要原因。通过了解池塘水体中溶氧的有关知识及变化规律,以及科学掌握养殖鱼类缺氧的成因及调控技术,从而有效防止鱼塘出现“浮头”、“泛池”等情况的出现。
1水体溶氧的成因
养鱼池塘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氧,其占到总量的90%以上。池塘中溶氧的消耗主要由鱼类的呼吸、水中微生物的呼吸、池塘底泥的耗氧、水中氧气的逸出等构成,其中养殖水体底泥(含有各种有机质及各生物类群),它们是消耗水中的溶氧主要消耗者。另外,浮游植物在白天是最大的氧量生产者,但晚上却是继底泥微生物之后的第二大氧消耗者。因此,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变化及底质的状况是引起池塘溶氧变化的主要原因。
2影响水体溶氧变化的因素
2.1风向风力影响
池塘溶解氧的多少,易受风向(风力)呈不均匀分布。实践证明,上下风处溶氧差别与风力及池水浮游生物量、有机物质的多少相关。在不同的风向(风力)作用下,在下风处的池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往往比上风处多。故白天下风处浮游植物产氧量和从空气中溶入的氧量都比上风处多。风力越大,上下风处的溶氧含量的差别就越大。而夜间溶氧的水平分布恰与白天相反,上风处溶氧大于下风处,这是由于集中在下风处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较多,造成夜间的耗氧量较大。故清晨鱼类浮头时一般集中在池塘的下风处。
2.2光照强度的影响
池塘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白天池塘由于上层水体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烈,促成池塘溶氧多呈饱和状态。而下层因光照强度减弱,加上热阻力影响上下层不易对流,造成溶氧低;尤其表现在夏季的大伏天,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在昼夜间变化较大,夜间上层水温随气温的下降逐渐下降,密度增大,从而产生密度流,中、下层溶氧逐渐补充。而夜间上层溶氧成明显下降,至清晨5时左右,上层水溶氧下降到最低点。此时,上下层溶氧差基本消失,整个池水溶氧条件最差,鱼虾类的浮头多出现在这个时刻。另外,从一年四季的季节来看,梅雨季节由于雨水多,光照强度弱,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差,也容易引起水体缺氧。
2.3渔业投入品的影响
主要是高密度、高产量的放养以及投喂的饲料过多等影响,造成水体溶氧量低。如在鱼池中一次性施放过多的未经发酵的有机肥料,在鱼池中自行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并放出有毒气体,造成水质恶化,引起水体缺氧。
3调控技术
3.1定期注入新水
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浮游植物长时期生长,会呈老化状态,造成水质浑浊、光合作用能力大为降低、氨氮等有害的代谢产物增多,因而出现产氧量大幅度减少。定期注入新水,增加池水深度,增大鱼类的活动空间,增加水体透明度、增强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给鱼池带进较多的氧气和老水中缺乏的某些营养元素,冲淡水中耗氧的有机质以及一些有毒的代谢物。尤其是夏秋高温季节,养殖池塘5~7天必须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cm。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3.2定期改良塘底
定期改良塘底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间接控制水质变化。由于养殖水体深层水通常含氧量较低,大量的残饵、有机肥料以及生物的排泄物等无法及时分解而不断沉积,与泥砂混合,形成底质淤泥,而淤泥的潜在耗氧量很大,所以淤泥过多,在夏季容易造成鱼类缺氧浮头。因此,定期改良底泥,从而达到增加水中溶氧的效果。另外,对于过厚的底泥,必须每隔1~2年及时清除。
3.3适量追施肥料
浮游植物主要是指悬浮在水中的细小藻类,能使水带有绿色、褐色等颜色,它们的光合作用是池塘溶氧的主要来源。适量追施肥料,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生长密度,除部分供鱼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养分,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一般在水质清瘦的池塘中,可每隔10天追施一次有机肥或无机肥。每公顷每次施尿素37.5kg或过磷酸钙75kg,若要施有机肥,必须充分发酵后再泼洒,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以保持池水透明度30cm左右,水色为豆绿为最好。
3.4巧用增氧机增氧
开动增氧机,可促进池水流动,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散发水中的有毒气体。每公顷水面应配备3kw增氧机二台,每天下午及清晨各开增氧机一次,每次2~3h,高温季节每次3~4h。闷热或阴雨天气及傍晚下雷阵雨,要提早开机。鱼类浮头应及时开机,中途切不可停机,傍晚不宜开机。
3.5化学物质增氧。
在高温季节和水质不好时,可用光合细菌、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在鱼池泛塘时,可洒入过氧化钙或其他增氧药物进行急救。施用沸石粉、麦饭石等吸附悬浮物质能净化水质,减少“水呼吸”耗氧。
作者简介:郭艳(1975-),女,江苏六合人,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助理工程师,现从事水产技术推广与渔政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