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形式之一。该文在借鉴国外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成功经验和实地调查、咨询、分析寿光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和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寿光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类型、特点、经营模式、绩效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发展对策;山东寿光
中图分类号 F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314-01
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有效载体。寿光市作为我国蔬菜产业的“硅谷”,在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推动下,蔬菜产业逐渐从农业经济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成自己完整的产业链条[1]。
1 寿光市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类型
1.1 龙头企业带动型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把分散的菜农集聚到一起而成立,企业通过蔬菜专业合作社与菜农建立购销关系。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媒介,为菜农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和专业化培训,负责与龙头企业协商,维护菜农的合法权益。
1.2 能人大户创办型
以“大户 合作社 农户”为主要模式,由长期从事蔬菜生产、有较大影响力的蔬菜种植能手带领周边菜农组建而成。这类合作组织主要以从事农产品营销为主,能人大户在引导社员发展生产、进入市场、疏通产销环节等方面发挥较大作用。
1.3 农村支部促进型
在村级组织或村干部的带领下,将村集体经济进行改造或带领全村及附近村专业生产大户共同组建的。合作社主要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作为产权基础[2]。
1.4 特色产业主导型
以“基地 合作社 农户”为主要模式,围绕寿光地区的蔬菜产业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依托基层农技、农机、兽医等涉农部门,组织相关产业领域的种养户、营销户和农技人员共同组建而成。这种合作组织充分利用涉农部门组织协调、技术服务的优势创办,具有先导性和示范性。
1.5 “农超对接”合作社
该销售模式完全甩开中间商的束缚,既能压缩成本,降低售价,又能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寻找农产品的最佳销售渠道,彻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寿光润物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山东省首家跨区从事蔬菜、瓜果种植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已在潍坊、烟台、日照、滨州、青岛等地成立合作社直营店达10家,开辟了合作社的销售新渠道。
2 寿光市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的优劣势
寿光市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几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来看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缺点,需要不断地改进。
(1)龙头企业带动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户资金不足和对当事人构成有效的约束,生产计划性好,易与市场接轨。
(2)能人大户带动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经验丰富,容易带领菜农进行生产,且合作社主要由能人大户操纵,合作社决策效率高[3]。但其缺点是由于合作社的股权主要集中在能人大户,菜农的话语权少、参与性差、积极性不高,且合作社的运营过度依赖个人,容易出现片面、主观的错误。
(3)农村支部促进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主要倡导菜农以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菜农参与到合作社的规划、发展,由农民变股东调动菜农的积极性[4-5]。其缺点是菜农的文化水平不高,不放心将自己的土地所有权转交出来。
(4)特色产业主导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该类合作社以品牌蔬菜生产为主,区域化优势明显,其缺点是过多依赖涉农部分的协调和扶持,且区域化明显,扩展空间小。
(5)“农超对接”合作社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售价,使菜农和消费者均受益,其缺点是进入超市、社区的门槛高,销售渠道的对接较为困难。
3 寿光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政府要积极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相关规定,加强对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监督和资金扶持,创造合作社发展的良好环境。引导和规范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监督合作社各种规章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加大信贷服务,实施优惠税收政策。完善农村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更加规范化、国际化。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向园区农业转型,实行生产标准、技术服务、生资供应、产品销售、质量检测“五统一”管理,实现农户由分散种植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转变,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6]。
4 参考文献
[1] 包景慧,根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以内蒙古奈曼旗为例[J].北方经济,2008(14):68-69.
[2] 王宝菊.新农村建设中诸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3] 陈明星.国外农民专业合作和发展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9,9(6):8.
[4] 崔蒙蒙,李中华.发展蔬菜产业,合作社大有可为——从实践看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功能和发展路径[J].农村经营管理,2011(2):44-45.
[5] 董晓波.政府支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高管团队集体创新的中介作用[J].统计教育,2010(6):33-37.
[6] 韩俊,秦中莽,张云华,等.我国农民合作经济在组织的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J].广东合作经济,2006(4):18-23.
关键词 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发展对策;山东寿光
中图分类号 F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314-01
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有效载体。寿光市作为我国蔬菜产业的“硅谷”,在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推动下,蔬菜产业逐渐从农业经济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成自己完整的产业链条[1]。
1 寿光市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类型
1.1 龙头企业带动型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把分散的菜农集聚到一起而成立,企业通过蔬菜专业合作社与菜农建立购销关系。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媒介,为菜农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和专业化培训,负责与龙头企业协商,维护菜农的合法权益。
1.2 能人大户创办型
以“大户 合作社 农户”为主要模式,由长期从事蔬菜生产、有较大影响力的蔬菜种植能手带领周边菜农组建而成。这类合作组织主要以从事农产品营销为主,能人大户在引导社员发展生产、进入市场、疏通产销环节等方面发挥较大作用。
1.3 农村支部促进型
在村级组织或村干部的带领下,将村集体经济进行改造或带领全村及附近村专业生产大户共同组建的。合作社主要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作为产权基础[2]。
1.4 特色产业主导型
以“基地 合作社 农户”为主要模式,围绕寿光地区的蔬菜产业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依托基层农技、农机、兽医等涉农部门,组织相关产业领域的种养户、营销户和农技人员共同组建而成。这种合作组织充分利用涉农部门组织协调、技术服务的优势创办,具有先导性和示范性。
1.5 “农超对接”合作社
该销售模式完全甩开中间商的束缚,既能压缩成本,降低售价,又能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寻找农产品的最佳销售渠道,彻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寿光润物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山东省首家跨区从事蔬菜、瓜果种植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已在潍坊、烟台、日照、滨州、青岛等地成立合作社直营店达10家,开辟了合作社的销售新渠道。
2 寿光市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的优劣势
寿光市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几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来看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缺点,需要不断地改进。
(1)龙头企业带动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户资金不足和对当事人构成有效的约束,生产计划性好,易与市场接轨。
(2)能人大户带动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经验丰富,容易带领菜农进行生产,且合作社主要由能人大户操纵,合作社决策效率高[3]。但其缺点是由于合作社的股权主要集中在能人大户,菜农的话语权少、参与性差、积极性不高,且合作社的运营过度依赖个人,容易出现片面、主观的错误。
(3)农村支部促进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主要倡导菜农以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菜农参与到合作社的规划、发展,由农民变股东调动菜农的积极性[4-5]。其缺点是菜农的文化水平不高,不放心将自己的土地所有权转交出来。
(4)特色产业主导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该类合作社以品牌蔬菜生产为主,区域化优势明显,其缺点是过多依赖涉农部分的协调和扶持,且区域化明显,扩展空间小。
(5)“农超对接”合作社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售价,使菜农和消费者均受益,其缺点是进入超市、社区的门槛高,销售渠道的对接较为困难。
3 寿光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政府要积极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相关规定,加强对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监督和资金扶持,创造合作社发展的良好环境。引导和规范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监督合作社各种规章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加大信贷服务,实施优惠税收政策。完善农村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更加规范化、国际化。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向园区农业转型,实行生产标准、技术服务、生资供应、产品销售、质量检测“五统一”管理,实现农户由分散种植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转变,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6]。
4 参考文献
[1] 包景慧,根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以内蒙古奈曼旗为例[J].北方经济,2008(14):68-69.
[2] 王宝菊.新农村建设中诸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3] 陈明星.国外农民专业合作和发展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9,9(6):8.
[4] 崔蒙蒙,李中华.发展蔬菜产业,合作社大有可为——从实践看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功能和发展路径[J].农村经营管理,2011(2):44-45.
[5] 董晓波.政府支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高管团队集体创新的中介作用[J].统计教育,2010(6):33-37.
[6] 韩俊,秦中莽,张云华,等.我国农民合作经济在组织的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J].广东合作经济,2006(4):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