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结合国内外物流专业的教育现状,提出适合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建议。本文以培养物流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作为主要培养目标,主要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和培养评价四个方面对高等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现状
近几年来,大量的民营物流企业迅速崛起,外资物流企业也加快了进军国内市场的步伐,这些因素促使我国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在量上表现为日趋扩大的人才缺口,在质上表现为国际化和结构化等特征“物流人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从专业结构上可分为医药物流人才,食品物流人才,航运物流人才等等。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全面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特征就越来越突出。其次,物流企业对中层的物流实际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属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范畴。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物流基础知识,物流管理理念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英语等综合知识和能力;最后,市场对物流操作人员的需求是最大的,此类人才应熟练掌握物流操作流程和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专业知识“在专业结构上,随着市场进一步细分和物流企业不断追求专业化的推动下,物流人才的行业需求特征更加明显。另外,随着汽车物流!连锁商业物流和农业物流的不断发展,这些行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二、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在高校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构建新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而形成的。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更新,是适应物流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模式中的决定因素,应在参考国内外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本着人才培养具有超前性的要求,充分考虑物流教育资源的现状,兼顾未来物流业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确定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总体上讲,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物流运作与管理发展对物流人才的新需求的物流管理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学校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使毕业生能够成为中、外专业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系统的业务主管、部门经理等职位的后备人才。
(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开设核心竞争力拓展课程。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做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视角 因此,加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拓展对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核心能力拓展课程的开设,将是对专业教育的一次重大突破。国际通识课程使学生不仅学习了国际经济贸易法规、准则、有关惯例和国际金融、国际证券的有关知识,又了解一些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可持续发展类课程可以从多角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持续发展的潜能。创业类课程可以使学生获得与创业密切相关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市场经济的特点、规律以及应对方法。增加实践课程。加强物流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实验室在物流教育中的功能,以具有实际意义的、操作性强的物流实务为目标,将物流理念和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应用理论、发展理论。高校应积极探索,把握新形势下创业实践的特征规律,使其在内容、方式上以及深度、广度上不断发展,建立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种模式循序渐进、递次上升趋势的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创业模拟基地、创业园等。
(3)完善教学方式,体现能力培养。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教学时应把单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是启发者和设疑者。教师在教学时应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概念及时地融入到教学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开放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客观物质世界,引导他们去探索新的知识,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自由的空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第一,采用双语教学。通过双语教学法,可使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实用能力,另一方面可满足当今国际化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通过派遣教师到物流公司挂职锻炼、出国进修,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物流一线从业专家兼课,从而保证教师能够跟上知识更新和物流技术发展的步伐,适应课程教学发展的要求。同时,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从而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实验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以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第三,建立一套高效的、科学的培养评价机制。适应新时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倡导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那种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质量的知识质量观,通过书面答卷、科研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对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
王丽丽,女,1982年2月生,籍贯:黑龙江省伊春市。硕士,讲师。
鄢章华,男,1983年1月生,籍贯:四川省绵阳市。博士,讲师。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2012010300。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现状
近几年来,大量的民营物流企业迅速崛起,外资物流企业也加快了进军国内市场的步伐,这些因素促使我国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在量上表现为日趋扩大的人才缺口,在质上表现为国际化和结构化等特征“物流人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从专业结构上可分为医药物流人才,食品物流人才,航运物流人才等等。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全面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特征就越来越突出。其次,物流企业对中层的物流实际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属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范畴。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物流基础知识,物流管理理念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英语等综合知识和能力;最后,市场对物流操作人员的需求是最大的,此类人才应熟练掌握物流操作流程和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专业知识“在专业结构上,随着市场进一步细分和物流企业不断追求专业化的推动下,物流人才的行业需求特征更加明显。另外,随着汽车物流!连锁商业物流和农业物流的不断发展,这些行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二、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在高校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构建新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而形成的。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更新,是适应物流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模式中的决定因素,应在参考国内外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本着人才培养具有超前性的要求,充分考虑物流教育资源的现状,兼顾未来物流业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确定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总体上讲,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物流运作与管理发展对物流人才的新需求的物流管理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学校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使毕业生能够成为中、外专业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系统的业务主管、部门经理等职位的后备人才。
(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开设核心竞争力拓展课程。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做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视角 因此,加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拓展对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核心能力拓展课程的开设,将是对专业教育的一次重大突破。国际通识课程使学生不仅学习了国际经济贸易法规、准则、有关惯例和国际金融、国际证券的有关知识,又了解一些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可持续发展类课程可以从多角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持续发展的潜能。创业类课程可以使学生获得与创业密切相关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市场经济的特点、规律以及应对方法。增加实践课程。加强物流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实验室在物流教育中的功能,以具有实际意义的、操作性强的物流实务为目标,将物流理念和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应用理论、发展理论。高校应积极探索,把握新形势下创业实践的特征规律,使其在内容、方式上以及深度、广度上不断发展,建立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种模式循序渐进、递次上升趋势的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创业模拟基地、创业园等。
(3)完善教学方式,体现能力培养。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教学时应把单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是启发者和设疑者。教师在教学时应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概念及时地融入到教学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开放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客观物质世界,引导他们去探索新的知识,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自由的空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第一,采用双语教学。通过双语教学法,可使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实用能力,另一方面可满足当今国际化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通过派遣教师到物流公司挂职锻炼、出国进修,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物流一线从业专家兼课,从而保证教师能够跟上知识更新和物流技术发展的步伐,适应课程教学发展的要求。同时,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从而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实验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以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第三,建立一套高效的、科学的培养评价机制。适应新时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倡导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那种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质量的知识质量观,通过书面答卷、科研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对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
王丽丽,女,1982年2月生,籍贯:黑龙江省伊春市。硕士,讲师。
鄢章华,男,1983年1月生,籍贯:四川省绵阳市。博士,讲师。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20120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