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重庆,400011)
【引 言】所谓“水下混凝土”,顾名思义是指在水面以下灌注的混凝土,本文主要阐述了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措施、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保证混凝土顺利通过导管灌注,较好的保持混凝土的性能。
【关键词】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
重庆港主城港区寸滩作业区三期工程6#、7#码头泊位工程长226m,宽30m,下游侧与一期相接,码头平台设计为桩基础,上部为柱、梁框架结构以及平台面板、面层。平台桩基础分别为φ2300mm和φ2000mm的钢筋混凝土嵌岩灌注桩,由长江河道向岸边方向分A、B、C、D四轴线,沿长江方向29排,共计116根,其中A排桩设计为φ2300mm,共计29根,B、C、D排均为φ2000mm,共计87根。桩基施工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桩基的混凝土浇筑又是桩基施工最关键也是变数较多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桩基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1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
1.1 施工时,水下混凝土由7.5m3混凝土运输罐车送到现场,为保证首批混凝土的浇筑数量,等两车混凝土到达现场后方可进行浇筑。另外为了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和浇筑效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准备采用汽车泵进行混凝土泵送。浇筑时先将混凝土泵送至漏斗内,当漏斗即将装满时,开始将球塞拔起,同时将集料斗内的混凝土放入漏斗内。首批混凝土封底完成后连续灌注,在灌注过程中经常测定混凝土面标高,掌握导管埋设深度,便于提开导管,导管在混凝土内的埋置深度不得大于6m。在灌注末期应保证漏斗底口高出孔口水面4-6m。
1.2 商品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宜过长,混凝土的灌注必须连续进行,尽量缩短上料、吊运、提管、拆管的时间,严禁中途停工待料。
1.3 每次拔管前要探测一次管内混凝土面的高度,使混凝土埋管的深度不超过8m,但也不少于2m,并做好记录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表。
1.4 当灌注混凝土接近设计桩顶标高时,应注意浇注的混凝土面,使桩基标高符合设计要求,且要提前做好计划,确定最终商品混凝土需用量,避免造成浪费或不足。
1.5 每根桩要按规范要求在现场取样制作混凝土试压块,以作为桩身强度检测的依据之一。
1.6 拔管速度要慢,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拆卸下的导管应立即冲洗干净,内外壁不得残留泥浆和水泥砂浆。灌注完毕后,必须冲洗漏斗、导管和其他专用设备与工具。
1.7 为防止临时出现机械故障和其它故障,在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当护筒内泥浆全部流出孔口,露出新鲜混凝土时停止浇注。
2 水下混凝土灌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2.1 导管漏水
导管进水的主要原因:
a、首批混凝土储量不够,或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设导管底口,以致水从底口进入。
b、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内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
c、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错误,导致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水从底口涌入。
处理方法:
若是A种原因引起,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空气吸泥机清出,然后重新灌注;若是B、C两种原因引起,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原管重下新管或修理导管插入续灌。将导管插入混凝土中1m深以上,吸起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继续灌注混凝土,续灌一定的较高稠度混凝土。以后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
2.2 卡管
由于机械故障或其它原因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久,或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的混凝土已初凝,混凝土面“翻拱”困难。其预防方法是“加速灌注速度,启用备用拌和站。
出现卡管事故,孔内混凝土又近初凝,此时将导管上下抽插破坏表层“假凝”混凝土,并加大混凝土供应量“混凝土灌注正常。
2.3 坍孔
若坍孔,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继续坍孔。若出现坍孔情况,用吸泥机吸出坍入孔中的泥土,若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如坍孔不停止,灌入稠泥浆,待坍塌稳定后,继续浇注混凝土。
2.4 埋管
发生埋管原因: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导管外混凝土已初凝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阻力过大,或提管过猛将导管拉断。控制导管埋深不得超过6m,或在导管上端装设附着式振捣器,隔一定时间振捣一次,使导管周围混凝土不致过早初凝。另导管接头螺纹事先应检查是否稳妥。提升导管不可过猛,若埋管事故发生,初时可用倒链滑车、千斤顶试拨,若仍拨不出,已灌的表层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可另下一根导管,按漏水事故的处理方法处理,如初凝,新管插不下去,则按断桩处理。
2.5 断桩、夹层
由于清孔不彻底,或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流动性降低而续灌的混凝土冲破顶层而上升,因而在两层混凝土中夹有泥浆渣土,形成断桩或夹层,断桩处理可采用压入水泥浆补强的方法。
3 结语
水下混凝土浇注作业主要表现有五大特点:①施工环境复杂多变;②混凝土供应连续性要求高;③混凝土输送垂直落差大;④大坍落度泵送。实践证明,只要采取有效、合理的技术措施,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好,不分层、不离析、不泌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保持能力,水下混凝土灌注是可以顺利完成并保证混凝土成型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在于:首先得到参建各方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指挥得当;混凝土公司与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完善,混凝土供应方案具体、详细,符合技术要求,可操作性强;混凝土公司和施工单位均对各自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工作交底,作业过程配合默契;其次,混凝土公司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试验,所生产的混凝土性能优良;最后,參建各方工作安排、分工合理,岗位职责、技术要求贯彻到位;人员、机械、设备等施工准备工作充分。
【引 言】所谓“水下混凝土”,顾名思义是指在水面以下灌注的混凝土,本文主要阐述了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措施、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保证混凝土顺利通过导管灌注,较好的保持混凝土的性能。
【关键词】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
重庆港主城港区寸滩作业区三期工程6#、7#码头泊位工程长226m,宽30m,下游侧与一期相接,码头平台设计为桩基础,上部为柱、梁框架结构以及平台面板、面层。平台桩基础分别为φ2300mm和φ2000mm的钢筋混凝土嵌岩灌注桩,由长江河道向岸边方向分A、B、C、D四轴线,沿长江方向29排,共计116根,其中A排桩设计为φ2300mm,共计29根,B、C、D排均为φ2000mm,共计87根。桩基施工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桩基的混凝土浇筑又是桩基施工最关键也是变数较多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桩基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1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
1.1 施工时,水下混凝土由7.5m3混凝土运输罐车送到现场,为保证首批混凝土的浇筑数量,等两车混凝土到达现场后方可进行浇筑。另外为了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和浇筑效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准备采用汽车泵进行混凝土泵送。浇筑时先将混凝土泵送至漏斗内,当漏斗即将装满时,开始将球塞拔起,同时将集料斗内的混凝土放入漏斗内。首批混凝土封底完成后连续灌注,在灌注过程中经常测定混凝土面标高,掌握导管埋设深度,便于提开导管,导管在混凝土内的埋置深度不得大于6m。在灌注末期应保证漏斗底口高出孔口水面4-6m。
1.2 商品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宜过长,混凝土的灌注必须连续进行,尽量缩短上料、吊运、提管、拆管的时间,严禁中途停工待料。
1.3 每次拔管前要探测一次管内混凝土面的高度,使混凝土埋管的深度不超过8m,但也不少于2m,并做好记录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表。
1.4 当灌注混凝土接近设计桩顶标高时,应注意浇注的混凝土面,使桩基标高符合设计要求,且要提前做好计划,确定最终商品混凝土需用量,避免造成浪费或不足。
1.5 每根桩要按规范要求在现场取样制作混凝土试压块,以作为桩身强度检测的依据之一。
1.6 拔管速度要慢,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拆卸下的导管应立即冲洗干净,内外壁不得残留泥浆和水泥砂浆。灌注完毕后,必须冲洗漏斗、导管和其他专用设备与工具。
1.7 为防止临时出现机械故障和其它故障,在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当护筒内泥浆全部流出孔口,露出新鲜混凝土时停止浇注。
2 水下混凝土灌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2.1 导管漏水
导管进水的主要原因:
a、首批混凝土储量不够,或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设导管底口,以致水从底口进入。
b、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内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
c、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错误,导致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水从底口涌入。
处理方法:
若是A种原因引起,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空气吸泥机清出,然后重新灌注;若是B、C两种原因引起,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原管重下新管或修理导管插入续灌。将导管插入混凝土中1m深以上,吸起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继续灌注混凝土,续灌一定的较高稠度混凝土。以后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
2.2 卡管
由于机械故障或其它原因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久,或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的混凝土已初凝,混凝土面“翻拱”困难。其预防方法是“加速灌注速度,启用备用拌和站。
出现卡管事故,孔内混凝土又近初凝,此时将导管上下抽插破坏表层“假凝”混凝土,并加大混凝土供应量“混凝土灌注正常。
2.3 坍孔
若坍孔,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继续坍孔。若出现坍孔情况,用吸泥机吸出坍入孔中的泥土,若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如坍孔不停止,灌入稠泥浆,待坍塌稳定后,继续浇注混凝土。
2.4 埋管
发生埋管原因: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导管外混凝土已初凝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阻力过大,或提管过猛将导管拉断。控制导管埋深不得超过6m,或在导管上端装设附着式振捣器,隔一定时间振捣一次,使导管周围混凝土不致过早初凝。另导管接头螺纹事先应检查是否稳妥。提升导管不可过猛,若埋管事故发生,初时可用倒链滑车、千斤顶试拨,若仍拨不出,已灌的表层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可另下一根导管,按漏水事故的处理方法处理,如初凝,新管插不下去,则按断桩处理。
2.5 断桩、夹层
由于清孔不彻底,或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流动性降低而续灌的混凝土冲破顶层而上升,因而在两层混凝土中夹有泥浆渣土,形成断桩或夹层,断桩处理可采用压入水泥浆补强的方法。
3 结语
水下混凝土浇注作业主要表现有五大特点:①施工环境复杂多变;②混凝土供应连续性要求高;③混凝土输送垂直落差大;④大坍落度泵送。实践证明,只要采取有效、合理的技术措施,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好,不分层、不离析、不泌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保持能力,水下混凝土灌注是可以顺利完成并保证混凝土成型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在于:首先得到参建各方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指挥得当;混凝土公司与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完善,混凝土供应方案具体、详细,符合技术要求,可操作性强;混凝土公司和施工单位均对各自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工作交底,作业过程配合默契;其次,混凝土公司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试验,所生产的混凝土性能优良;最后,參建各方工作安排、分工合理,岗位职责、技术要求贯彻到位;人员、机械、设备等施工准备工作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