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注重情感交流,营造和谐、融洽而又富有凝聚力的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积极的心态和迫切的求知欲非常重要。
1. 以形传情,营造佳境
教师的衣着打扮的确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響。教师的衣着朴素之中体现出高雅情趣,整洁得体之中显示内涵,衣着打扮要与职业特点、年龄、性别及身材相适应,与教育对象相适应。衣着合体、色彩和谐、朴素大方、仪表端庄,会给人以美感。教师应以美观大方、健康优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本身就寓示着教师爱岗敬业、有气魄,使学生受到健康美的教育,并产生愉悦健康的心理。学生的这种第一印象,往往使他们“爱屋及乌”,而喜欢这门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配合融洽,气氛活跃,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情态谦和,感染学生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讲x、y时才是对学生的影响,你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其实都对学生有影响,它的教育功效甚至比知识的传递更为重要。”的确,从教师走进课堂,就预示着教学活动的开始。情态是感情和姿态的综合,是人内在情感的外部反映。教师的喜怒等方面的情感,通过面部表情、眼神和姿势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学生领会和理解教师的意图。
情态的核心是神态。神态主要由眼神来体现,眼睛是最灵活、最富有表现力的外部器官,它具有无与伦比的心理接受能力和非同寻常的表现力。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感情线索,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让学生能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如教学《火箭总设计师速写像》时,教师运用面部表情,把老总火箭发射前冷峻的神情、火箭发射时“两眼紧盯计时器”、“眉微蹙,嘴微抿”,这凝固了一般的表情,火箭发射后,红光满面,“嘿嘿”地笑个不停等一系列表情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真切地再现了老总紧张、兴奋的内心世界,冷静、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及最后无法抑制的喜悦与激动的心情,从而更加全面、真实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动作和体态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情达意、交流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有时一个小小的手势能省去千言万语,课堂手势不宜多,要得体,自然大方,端庄从容。教师讲课时在关键处配合一个新颖别致的手势或体态,常常会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
3. 以声传情,吸引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教师的语言尤为重要。教师知识水平相仿、教学内容相同、教学对象一样,可往往教学效果不同。一者,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一者索然寡味,学生沉闷欲睡。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学语言。所以教师应不断加强语言艺术修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善于运用准确、精练、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吃透教材,抓住重点,这样才能运用自如,有的放矢得到新境界。
就语文教学而言,朗读是教师经常使用的诱发学生情感的一种手段。教师朗读时,要把握好语调、节奏,以声传情,对于诗词来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吟咏的时候,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性成为读者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景随声出,朗读者首先要进行形象思维,使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具体清晰的形象,再运用朗读技巧,启发、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如朗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大江”、“陶尽”、“千古”等词应重读。这些词体现了长江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浩荡气势。此处重读,使学生由滚滚的长江之水自然联想到历史长河,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借眼前之景,抒怀古之情的写作手法。
4. 赞美学生,激发情趣
赞美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它具有极强的教育功能,因为如此,教师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惜赞美之词,适时鼓励,这样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学效果会更佳。如在一次题为《一张照片》的片段作文中,一个平时马虎、作文较差的学生写了自己的一副得意之照:七岁时,奶奶给他买了一副拳击手拳,他喜欢地戴在手上,对着爸爸作出很吓人的拳击姿势,爸爸可能被他这纸老虎的样子吓住了,忙举起双手连连求饶,妈妈正好下班回家看到这一幕,及时拍了下来。文章虽是片段,却充满情趣。我在班上读了他的作文,还表扬了他。总之,亲切热情的话语可以创造轻松的气氛,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热情一旦被激发,求知欲就会出现高峰,教师讲授的内容就会被学生当作礼物接受,否则,师生关系近在咫尺,感情却远离天涯,学生求知欲会滑向低谷,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就教师而言,对教学艺术的探索与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可以这样说,讲课深入浅出,态度真诚和蔼,语言风趣幽默,风度幽雅不俗,衣着充满个性,你就是学生心中的偶像。
收稿日期:2013-08-20
1. 以形传情,营造佳境
教师的衣着打扮的确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響。教师的衣着朴素之中体现出高雅情趣,整洁得体之中显示内涵,衣着打扮要与职业特点、年龄、性别及身材相适应,与教育对象相适应。衣着合体、色彩和谐、朴素大方、仪表端庄,会给人以美感。教师应以美观大方、健康优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本身就寓示着教师爱岗敬业、有气魄,使学生受到健康美的教育,并产生愉悦健康的心理。学生的这种第一印象,往往使他们“爱屋及乌”,而喜欢这门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配合融洽,气氛活跃,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情态谦和,感染学生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讲x、y时才是对学生的影响,你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其实都对学生有影响,它的教育功效甚至比知识的传递更为重要。”的确,从教师走进课堂,就预示着教学活动的开始。情态是感情和姿态的综合,是人内在情感的外部反映。教师的喜怒等方面的情感,通过面部表情、眼神和姿势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学生领会和理解教师的意图。
情态的核心是神态。神态主要由眼神来体现,眼睛是最灵活、最富有表现力的外部器官,它具有无与伦比的心理接受能力和非同寻常的表现力。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感情线索,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让学生能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如教学《火箭总设计师速写像》时,教师运用面部表情,把老总火箭发射前冷峻的神情、火箭发射时“两眼紧盯计时器”、“眉微蹙,嘴微抿”,这凝固了一般的表情,火箭发射后,红光满面,“嘿嘿”地笑个不停等一系列表情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真切地再现了老总紧张、兴奋的内心世界,冷静、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及最后无法抑制的喜悦与激动的心情,从而更加全面、真实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动作和体态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情达意、交流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有时一个小小的手势能省去千言万语,课堂手势不宜多,要得体,自然大方,端庄从容。教师讲课时在关键处配合一个新颖别致的手势或体态,常常会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
3. 以声传情,吸引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教师的语言尤为重要。教师知识水平相仿、教学内容相同、教学对象一样,可往往教学效果不同。一者,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一者索然寡味,学生沉闷欲睡。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学语言。所以教师应不断加强语言艺术修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善于运用准确、精练、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吃透教材,抓住重点,这样才能运用自如,有的放矢得到新境界。
就语文教学而言,朗读是教师经常使用的诱发学生情感的一种手段。教师朗读时,要把握好语调、节奏,以声传情,对于诗词来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吟咏的时候,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性成为读者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景随声出,朗读者首先要进行形象思维,使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具体清晰的形象,再运用朗读技巧,启发、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如朗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大江”、“陶尽”、“千古”等词应重读。这些词体现了长江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浩荡气势。此处重读,使学生由滚滚的长江之水自然联想到历史长河,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借眼前之景,抒怀古之情的写作手法。
4. 赞美学生,激发情趣
赞美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它具有极强的教育功能,因为如此,教师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惜赞美之词,适时鼓励,这样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学效果会更佳。如在一次题为《一张照片》的片段作文中,一个平时马虎、作文较差的学生写了自己的一副得意之照:七岁时,奶奶给他买了一副拳击手拳,他喜欢地戴在手上,对着爸爸作出很吓人的拳击姿势,爸爸可能被他这纸老虎的样子吓住了,忙举起双手连连求饶,妈妈正好下班回家看到这一幕,及时拍了下来。文章虽是片段,却充满情趣。我在班上读了他的作文,还表扬了他。总之,亲切热情的话语可以创造轻松的气氛,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热情一旦被激发,求知欲就会出现高峰,教师讲授的内容就会被学生当作礼物接受,否则,师生关系近在咫尺,感情却远离天涯,学生求知欲会滑向低谷,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就教师而言,对教学艺术的探索与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可以这样说,讲课深入浅出,态度真诚和蔼,语言风趣幽默,风度幽雅不俗,衣着充满个性,你就是学生心中的偶像。
收稿日期:201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