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有效性互动评价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还要看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现代教学要求于教师首先不是提供信息,而是组织学生学习,是让学生真正实践和体验学习的活动过程,今依据我的教育经验,简单谈谈一点粗浅体会。
一、教学有效性理论依据
首先,在这里我们要提到,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还需具备一定的反思意思,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其次,要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计划及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只有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主次,以确保学生能掌握并会运用这些知识,才能有效的选择所学内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二、和谐的氛围,机智的评价
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平等公正的对话及评价。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更主要的是通过心灵进行平等的沟通。例如教师教学过程运用这样的方式与学生沟通:老师也有个想法,可以说一说吗?你愿意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想的吗?老师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你可以再说一遍吗?
所以教师只有用最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学生引发与学生的共鸣, 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想、去问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不要轻易否定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方式去想象,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时间一久我们不难从中发现,课堂中学生爱发言的多了,参与讨论的人多了,实现了课堂上互动共鸣。 但是我们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下,不能单单只是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其的情感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中的发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即使学生答不对问题,教师也不需全盘否定,而是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体验进步。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课堂上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对于接受能力慢的学生,要多鼓励与多表扬。教师用一个简单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对学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对于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就不要轻易表扬,通过评价来拓展学习思路,帮助他们提升学习经验。评价不仅仅是一种判断、一种认可、,也是一种引领、一种开启。通过这种评价教学打开学生运用语言、开动脑筋的思路。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所以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中,不但学会了知识也培养了良好的合作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全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喜悦,它既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37 + 8”,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的加法,在教学进位加法中,就需要让学生先独立做一做,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进行交流,再次展现自己不同的见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但让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表现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而在过去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口头讲解,不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创新,不断的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所以这需要让学生经常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所在。通过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做了一个“测算”的实践活动:拿一个圆柱形杯子,量一量它的底面积和高,再算出它的表面积。那该如何测量它的直径呢?这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和实践机会,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于是出现了以下的操作:(1)用一根线绕杯子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用线的长度除以π就是直径。(2)先把杯子的底面描画在白纸上,剪下这个圆对折,量出折线的长,就是直径。(3)把直尺上的零刻度线固定在杯子底面边缘的一点,慢慢转动直尺,测量出的最长的距离就是直径。(4)让杯子上做好记号后滚动一周,再测量出距离(底面周长)便可求出直径。这样自由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其培养了合作的能力也体验成功乐趣。
四、在反思中提高教学
任何一堂课结束后,当我们课后静下来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遗憾,而遗憾在下一节课得到解决的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学生学习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由于数学对象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才可能理解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例如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数学日记,可以写对某一个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记述他们在课堂上探究的经历,还可以畅谈他们的新发现,更主要的是反思学习方法。学生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与提高的过程。这样经过教与学的不断反思,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以上仅仅是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永远共同追求的目标。让我们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下,研究教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有效性互动评价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还要看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现代教学要求于教师首先不是提供信息,而是组织学生学习,是让学生真正实践和体验学习的活动过程,今依据我的教育经验,简单谈谈一点粗浅体会。
一、教学有效性理论依据
首先,在这里我们要提到,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还需具备一定的反思意思,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其次,要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计划及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只有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主次,以确保学生能掌握并会运用这些知识,才能有效的选择所学内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二、和谐的氛围,机智的评价
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平等公正的对话及评价。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更主要的是通过心灵进行平等的沟通。例如教师教学过程运用这样的方式与学生沟通:老师也有个想法,可以说一说吗?你愿意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想的吗?老师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你可以再说一遍吗?
所以教师只有用最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学生引发与学生的共鸣, 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想、去问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不要轻易否定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方式去想象,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时间一久我们不难从中发现,课堂中学生爱发言的多了,参与讨论的人多了,实现了课堂上互动共鸣。 但是我们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下,不能单单只是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其的情感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中的发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即使学生答不对问题,教师也不需全盘否定,而是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体验进步。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课堂上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对于接受能力慢的学生,要多鼓励与多表扬。教师用一个简单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对学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对于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就不要轻易表扬,通过评价来拓展学习思路,帮助他们提升学习经验。评价不仅仅是一种判断、一种认可、,也是一种引领、一种开启。通过这种评价教学打开学生运用语言、开动脑筋的思路。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所以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中,不但学会了知识也培养了良好的合作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全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喜悦,它既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37 + 8”,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的加法,在教学进位加法中,就需要让学生先独立做一做,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进行交流,再次展现自己不同的见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但让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表现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而在过去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口头讲解,不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创新,不断的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所以这需要让学生经常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所在。通过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做了一个“测算”的实践活动:拿一个圆柱形杯子,量一量它的底面积和高,再算出它的表面积。那该如何测量它的直径呢?这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和实践机会,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于是出现了以下的操作:(1)用一根线绕杯子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用线的长度除以π就是直径。(2)先把杯子的底面描画在白纸上,剪下这个圆对折,量出折线的长,就是直径。(3)把直尺上的零刻度线固定在杯子底面边缘的一点,慢慢转动直尺,测量出的最长的距离就是直径。(4)让杯子上做好记号后滚动一周,再测量出距离(底面周长)便可求出直径。这样自由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其培养了合作的能力也体验成功乐趣。
四、在反思中提高教学
任何一堂课结束后,当我们课后静下来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遗憾,而遗憾在下一节课得到解决的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学生学习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由于数学对象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才可能理解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例如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数学日记,可以写对某一个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记述他们在课堂上探究的经历,还可以畅谈他们的新发现,更主要的是反思学习方法。学生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与提高的过程。这样经过教与学的不断反思,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以上仅仅是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永远共同追求的目标。让我们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下,研究教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