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是由学生内在动机而激发的一种行为,主动是自主学习的应有之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须有饱满的热情、执着的精神、强烈的欲望、鲜明的个性和强大的内驱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渐渐认识到要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高效课堂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把学生当成完全被动接收的对象,不注重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学生把学习当成了负担,当成了苦差事。要想让学生摆脱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相应的改变,在课堂上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应像演员那样,善于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多种因素,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引导学生自主复述知识要点,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主动寻求记忆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另外,引导他们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在历史教学中,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不高。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总而言之,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以此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最终提高他们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能力。
创设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自觉主动地完成课堂学习内容。
二、创设问题情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趣味性
学生不喜欢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是讲过去的事情,时间相隔太远,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氛围,也无法体会当时历史人物的感受。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镜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你该如何收复新疆?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就某一个专题的分组开展辩论赛,编排和表演历史短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学唱历史歌曲,编写家庭史、社会史,举办故事会,撰写学生小论文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知识自主比较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将知识学实学活,促使他们并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历史。在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对隐性知识深入挖掘,进行知识的迁移。如讲述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法律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从时间上看,罗马共和国、帝国分别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时期?西欧在西罗马灭亡的尘烟中开始了封建社会,比较一下中国封建社会是何时开始的?二者相隔多长时间?教材中这类隐性知识不少,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的重要资源。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也是近年来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和方向。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当下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他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如学习到美国西部开发问题,可以联系到中国西部大开发这一热点问题,同时还可以对中、美两国西部的地理环境因素进行比较,从而对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区别和联系形成正确的认识。
四、 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使学生乐学、愿学很重要,而使学生会学更是关键。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真正地“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发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如采用歌谣法、谐音法记忆等。 2.探索概要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如记忆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可让学生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进行记忆等。3.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如指导学生整理编写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4.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加深对当今种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做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 ,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高效课堂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把学生当成完全被动接收的对象,不注重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学生把学习当成了负担,当成了苦差事。要想让学生摆脱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相应的改变,在课堂上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应像演员那样,善于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多种因素,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引导学生自主复述知识要点,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主动寻求记忆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另外,引导他们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在历史教学中,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不高。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总而言之,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以此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最终提高他们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能力。
创设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自觉主动地完成课堂学习内容。
二、创设问题情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趣味性
学生不喜欢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是讲过去的事情,时间相隔太远,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氛围,也无法体会当时历史人物的感受。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镜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你该如何收复新疆?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就某一个专题的分组开展辩论赛,编排和表演历史短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学唱历史歌曲,编写家庭史、社会史,举办故事会,撰写学生小论文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知识自主比较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将知识学实学活,促使他们并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历史。在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对隐性知识深入挖掘,进行知识的迁移。如讲述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法律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从时间上看,罗马共和国、帝国分别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时期?西欧在西罗马灭亡的尘烟中开始了封建社会,比较一下中国封建社会是何时开始的?二者相隔多长时间?教材中这类隐性知识不少,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的重要资源。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也是近年来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和方向。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当下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他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如学习到美国西部开发问题,可以联系到中国西部大开发这一热点问题,同时还可以对中、美两国西部的地理环境因素进行比较,从而对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区别和联系形成正确的认识。
四、 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使学生乐学、愿学很重要,而使学生会学更是关键。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真正地“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发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如采用歌谣法、谐音法记忆等。 2.探索概要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如记忆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可让学生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进行记忆等。3.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如指导学生整理编写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4.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加深对当今种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做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 ,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