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的“三个一”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l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是要推动制度创新,重点是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方向是要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和发展质量
  
  中国的城镇化在今后一段时间将进入加快发展的阶段。
  1975年,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对世界上多个国家城镇化人口比重的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规律。诺瑟姆把城镇化分为几个阶段,他认为,当城镇化率在50%上下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城镇化发展最快,而且有一种加快发展的趋势,这种加快趋势一直要等到城市人口超过70%以后才会趋缓。
  仅以1999年到2003年这段时间分析,世界城镇人口年均递增2.1%,其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年均递增2.0%。同一时期,这个数字在中国是4.6%,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城镇化水平提高了5.75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水平的提高幅度高2.75个百分点。
  到2007年的时候,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已达到45%左右,进入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
  推进城镇化成为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城镇化此次得到强调,有三个背景:
  第一,着眼于“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村农业发展活力”。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还是要通过城镇化的发展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际上,这是一个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双轮推动、协调推进的过程。
  第二,从当前来考虑,中国需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较快平稳发展。城镇化推进有利于调整城乡结构,优化区域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第三,中国需要城镇化提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转移人口、发展县域经济、农村居民进城后扩大消费等方面来看,城镇化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城镇化可能年年都在讲,不同时期重点不同。
  今年讲的城镇化,需要把握几个要点,我总结为:一个关键、一个重点、一个方向。关键是要推动制度创新,重点是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方向是要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和发展质量。
  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城市的发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这些不与体制、机制创新结合,实际上缺乏发展后劲,是不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中央“一号文件”列出的土地制度、就业制度、社保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等都需要创新,来满足城镇化的要求。
  制度创新方面有很多具体的内容,比如“户籍制度改革要深化,主要是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的落户条件”;“多渠道、多形式改造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一代农民工的问题”;“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体制配套政策改革,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继续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等等。
  为什么要将重点放在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上呢?可以说,至少在“十二五”期间,政府的工作重心是优化城市结构,加快中小城镇发展。城市的协调发展是大、中、小配套。目前,中国的大城市并不少,仅以西部为例,像成都、兰州等大城市发展很快,而中小城市、小城镇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从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看,中小城市的作用也在增强。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分析,特别是2009年农村新增外出劳动力转移情况来看,大中城市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在下降,而中小城市在上升,对就业和收入的贡献在提高。
  城镇化的方向是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无论中小城市还是小城镇都是如此。首先要加强规划引导,在一个区域,要有布局规划。同时,对每个城市来讲,要有功能规划。比如四川几个不同的城市,有些是旅游为主的,有些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有些是以某个产业为主的,它们的发展路径就完全不同。
  其次,要依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集中、产业集聚。一个城市真正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企业,有产业。在这个环节中,农村土地问题备受关注。在土地利用上,“一号文件”强调两点:“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在县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用,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主要用于产业集聚发展,方便农民就近转移”。
  再次,要推进全城镇化,不要搞“半”城镇化。不能让农民工老是像候鸟一样在城镇与农村之间“飞来飞去”。促进农民变市民的就业和社保政策要尽快建立起来,实现真正的全城镇化,让农民变为市民,实现稳定居住、稳定就业。
  
  (宋洪远,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从1998年起连续十二年参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的起草,连续七年参与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本文为《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禹志明根据采访记录整理)
其他文献
物业税空转了六年多,到底转了些什么?公众所看到的,只是一些媒体在“空炒”    自从传出“物业税空转范围将扩大、步幅将加快”的消息后,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话题再次引发各方热议。耐人寻味的是,在某些试点城市,甚至地方财税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空转”了多年。  物业税改革被各方寄予诸多期望:学术界希望以其为契机,推动财税制度、土地管理、政府职能等诸多方面的改革;老百姓也希望知道不同的制度安
期刊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时,在纽约再次与顾毓琇畅谈,一时传为佳话    顾毓琇是江泽民在上海交大读书时教授微积分课的老师,是朱镕基在清华大学就读的电机系的首任系主任。  顾毓琇是我国老一代著名教育家,是国际公认的电机权威,他兼好文学艺术,多年来出版小说、传记、戏剧、诗词集及音乐作品数十种,还是冰心夫妇的密友,后来长期旅居海外。  1997年10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
期刊
不仅要对企业加大约束,也要对地方政府进行约束    1月13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例行发布会,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期间,“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增加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提高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效率”成为核心问答话题。  在以“增加供给”为重要调控
期刊
央企要严守资本纪律,切实做到“自身不能掌控的高风险领域坚决不投,损毁股东价值的项目坚决不上”    1月11日,本刊以《央企考核深度“变法”》为题,对央企考核转向进行了深度报道。报道指出,国资委即将实行的经济增加值(EVA)考核新方法,旨在推动价值考核,督促央企突出主业、发展主业、做强主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部分央企已成泛滥之势的非主业投资。  1月21日,国资委正式发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
期刊
中国相当数量的企业是要亏损的,中国大多数企业尚不具备在较低增长速度的背景下盈利的能力。为了避免将来中低速增长阶段到来时陷入困境,从“十二五”时期开始,就应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商业模式的调整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同时面临的制约条件也在增加。应当把推动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作为“十二五”期间发展战
期刊
一系列标志性事件表明,中国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新经济战略已经形成,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规模转移势所必然    “在城镇化这个重大战略目标上,中央和地方在决策平台上取得了一致。”1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  2009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频繁发出一个明晰的信号: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中
期刊
以改善民生、破解制约发展深层次矛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依归,通过经济、环境、社会再调整,寻找最佳路径去实现经济绿色发展与包容性增长    1月19日,在国家发改委联合亚洲开发银行举行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方向和政策国际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对外宣布,中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围绕这一规划,中国政府将数百个课题面向全球公开招标,首度就五年发展规划联手国际机构开展课题研
期刊
至今为止,电网公司还是希望将送变电等核心辅业资产留下来;这些关键的资产能否剥离成为主辅分离改革最大的难题    2010年初,关于在电力行业实施主辅分离的改革方案再次摆上主管部门负责人的案头。  此时,距决策层对央企主辅分离的原定期限——2008年12月31日——已一年有余。而在电力行业内部,关于新改革方案的讨论依然“没有达成一致”。  “方案出台的时间表还没有最后确定。”国务院国资委的一位相关负
期刊
摘 要:企业的高质量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引入财务指标作为高质量创新绩效衡量指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企业高质量创新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均能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但只有财政补贴能提升企业的高质量创新绩效,税收优惠却抑制了企业的高质量创新绩效,这种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从而说明财政补贴作为一种“强监管”手段能更有效地激励企业的高质量创新
期刊
用当地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只有身处海南岛,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人们喜欢用“疯狂”来形容失去理智的炒作    以对土地项目“停供”、“停工”为主旨的海南房地产“双停”政策近日引发争议。其背后是海南省政府对骤热的房地产形势掩饰不住的焦虑。  伴随《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炒房团大举进军,房价节节攀升,既得利益者欢欣鼓舞……然而,暂时还没有人能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