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童心”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J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孙女名叫园园,今年9岁了,长得聪明乖巧、活泼可爱。从出生起。她就和我们生活在一个城市,节假日、寒暑假都在我们身边度过,我给她讲故事、念唐诗宋词。陪她玩游戏、捉迷藏……可最近一段时间,我突然发现她似乎长大了,很少再缠着我。我给她讲故事,她说不听,要她陪我散步,她说不去,就连带她去商场买吃的,也不感兴趣了。她有了自己的小伙伴,几个孩子躲在房间里叽叽喳喳地闹着,有时我厚着脸皮去掺和,她会不高兴地说:“爷爷别来捣乱了。”我很无奈。显然,我已不再是她玩乐中的主角。
  我像过了气的“明星”,心中难免有些失落。她有时会很认真地对我说:“如果爷爷有一颗‘童心’就好了。”童心?我顿时醒悟,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她已经把自己当作“小大人”了。对事物的认知处于似懂非懂的时期,如果大人能有一颗与她平等交流的“童心”,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小孩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于是,我放下当爷爷的架子,努力找回久违的“童心”。
  为找回我的“童心”。我采用了“四招”。
  一是“拜师学艺,回味童心”。小孙女的拼音字母学得不错,普通话也讲得好。我则满口乡音,经常把“岛”念成“朵”,把“缸”念成“光”,把“船”念成“床”,把“支”念成“机”,老让她笑话。我就拜她为“师”,跟她学拼音,纠正自己的读音。她很乐意,也很认真地当我的“老师”,还经常检查我的“作业”呢。由此,我们爷孙俩的“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她也从中获得了自豪与满足感。
  二是“跟踪侦察,窥视童心”。为了走进孙女的内心,我当起了“侦察兵”。孙女有画画的爱好,经常以画代言。她的一些想法。往往通过画画表达出来。发现这个“秘密”后,我就跟踪侦察,看她把画放在什么地方。其实她藏画的地方很容易被我找到。有一次,她在一张纸上画了4幅连环画:一棵大树底下,一群小鸟在自由自在地觅食;一张大网从天而降,网住了小鸟;一个阳台上放着鸟笼子,里面关着小鸟;笼门大开,小鸟飞走了。我看明了画意后。把鸟笼里自己养了多年的小鸟放飞了,鸟笼子也撤了。她放学回来,感到很奇怪。我说:“我把小鸟放飞了。”她说:“还是爷爷懂我,老师讲了,我们要让小鸟自由飞翔。”
  三是“投其所好,分享童心”。玩电脑游戏也是小孙女的爱好。由于担心她视力下降,我平时不让她上网,星期天才允许她玩一会。那是对她的奖励。当然,奖励也是有条件的。她必须在玩游戏之前,给我讲一两件学校里新鲜、有趣的事情。为了能玩游戏,她很乐意地答应了。她讲得绘声绘色,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让我回忆起童年时发生在学校的许多趣事。我也同样将我儿时的趣事讲给她听,她也欢笑不止。我们爷孙俩共同分享着童心的快乐。
  四是“采访密友,探索童心”。为揣摩孙女的心思,我当起了“记者”,进行特殊采访。小孙女有一个玩得很好的小朋友。名字叫方方。她俩经常在一起,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有一次,我悄悄地对方方说:“你们两人一个叫园园,一个叫方方,方方园园是天生的好朋友。你们在一起的时候,园园有没有提到爷爷啊?”方方想了一下,说:“有啊,园园说爷爷有时有点严肃,批评她上课不发言。其实老师课堂上提的问题,她能答出来,只是不想在大家面前吹牛。”了解情况后。我就对症下药。有一次,她们两个人又在一起讨论课堂发言问题,我顺势引导说:“老师的课堂提问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对学生而言,是学习交流的好机会。爷爷相信你们都很聪明,但是,你们如果不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你们即使懂得,老师又怎么能知道呢?何况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与吹牛是两回事。”为了加深她们的感性认识,我组织她们做了一个游戏,要她们轮流扮演老师和学生,相互提问和回答对方的问题。她们很乐意玩这种游戏,在后来的学习中也起了积极作用。
  责编/文邦
其他文献
懒宅时代,想看本杂志还要出去买?这也太……太OUT了吧!微刊时代,这都不是事儿!只需要轻松一点,知性优雅的知心就能飞到您手机里哦!这可是小编马不停蹄寻访高人才争取来的福利呢,要不要鼓个掌表示一下!这微刊的好处呢,一是完全不用打开电脑那么费劲,二是便携,只需带上手机就可以一饱眼福!亲们是不是都忍不住想去试试了?  嗨!快过来!咱们好好研究一下在手机上怎么看知心!  没什么说明书,你只要打开咱们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