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以此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构建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历史上,乡村的富庶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在城镇赚钱后回乡置业曾经也是事业成功的标志。
泌阳隶属于驻马店市,历史悠久,古称比阳,春秋属楚,战国归韩。经西汉,历南北朝,止唐代,先后7次置州,8次设郡,15次立县。明洪武十三年(1380)定名泌阳至今。境内人文及自然景观众多,有铜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盘古山和鄂豫边省委旧址焦竹园。
几千年的历史更迭,造就这一地风情、一地人物。时间走到21世纪,王超,这位铜山湖边长大的汉子,像许多70后、80后一样,有着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心里藏着七彩的创业梦。
一
现年41岁的王超,是中共党员,现任泌阳县黄山口乡安庄村党支部书记、康顺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经理。2000年,王超于南阳中医中药专科学校毕业,出了校门,19岁的他便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村医。像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他愿以自己的心力和体力,打拼出一片自己的天地。然而,丰满的理想、骨感的现实让不拘泥于一片小天地的王超再次离开这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2003年的春天,他便在河南南阳开了一家诊所,做了一名医生。
河北安国市,一个富有活力的城市,有无数像王超夫妇这样打拼的年轻人,这里处处充满各种商机。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2007年王超便携妻带子在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市场安营扎寨,经营中药材深加工与销售市场。
初出茅庐,却有一颗打拼世界的雄心。他们最早的本钱就是一辆破自行车,在这座城市,他们咬紧牙关,一天一天地奋斗,一天天地坚持,跑市场、找商机,搜集数据,询问政策。裤子磨烂了,脚也跑肿了,但不喊苦、不抱怨,日子在辛勤的劳作中流淌着。由于他脑瓜子灵活,待人真诚,加之良好的口碑,渐渐地,他们的生意有了转机。
这样有希望的日子持续到2015年,小两口算算,总算攒到几百万元,从苦日子熬过来的夫妻俩,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钱。这是他们创业以来的第一笔“大钱”啊。
生意渐渐顺风顺水,小两口渐渐有了自信,可天有不测风云,家中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命悬一线。作为孝子,王超没有多想,遂与爱人商议,把安国市的生意转给了别人,于2015年再次携妻带子回家乡创业。
比起安国市,故乡还是闭塞,一切都那么熟悉,而变化也是可以看得见的。眼界宽了,格局大了,有市场打拼经验的他望着家乡黄土地上那满山遍野的野生艾草,又发现了新的商机,他们顺势而上,一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
艾叶,早在梁代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曾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悬门户上,以祛毒气”。
艾草,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之一。中医名著《伤寒论》《金匮要略》附方中有两个用艾的处方:胶艾汤和柏叶汤。
艾灸,用于灸法医病的历史同样很早。在《五十二病方》《灵枢经》中都有关于艾灸的记载。
经过多方考察及实地论证,利用自然资源和优势投资建厂势在必行。
建厂,需要资金300多万。投!这时的小两口已颇有底气。对于未来事业的发展,他们有长远的眼光和足够的信心,让当年的创业梦,变为眼前的现实。2016年,泌阳县康顺中药材有限公司成立,主打产品“艾系列产品深加工”。 将漫山遍野的野生艾草加工成寻常百姓家里的宝成为王超夫妇的梦想。
公司成立后,为助力扶贫、回馈社会,让贫困家庭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关怀,王超将村里的11户贫困户20多人安排到公司上班,每人平均月收入达4000多元。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带他们过上好日子的王超在2017年5月被村民推选为安庄村村委主任。
二
安庄,一个离泌阳县城四五十公里的小山村,在本世纪初,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村民多以种地和打工为生,缺乏产业支撑,在地里忙活一年且风调雨顺的前提下,一亩地年收成不到800元,要是遇上干旱基本上就要绝收。
2018年5月,安庄村两委换届,经安庄村党员、群众投票选举,乡党委班子成员全票通过,王超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俗话说,新官上任,“头三脚”难踢。上任伊始,摆在王超面前的是全村高达99户255人未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的窘境。如何使这部分贫困人员脱贫致富,如何实现振兴乡村战略目标,光靠这些传统农业可不行,必须得寻找新的出路。于是,王超踢出的第一脚,便是请来中药材种植专家对安庄村进行实地考察,“把脉问诊,望闻问切”。对该村的土质、光照、水源等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自然资源为依托,走种植艾草、养殖獭兔的发展路子,让浅山丘陵、山林草地变废为宝。
话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怎么种、怎么销售都是未知数。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村民牛群成打响了第一枪。因为一家人生活困难,他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是贫困户,牛群成总想在家里发展点产业,既然有了门路,何不试一把,于是便答应在自家的土地上试种艾草。可是种出来怎么销售?牛群成有了顾虑,得知这一情况,王超给他出主意,并与他签订购销合同。当年种植,当年收益。随后,他流转了10亩土地作为基地,开始大规模种植。经过辛勤劳动,一年下来,牛群成种植艾草收入3万元,并于2017年脱了贫。
在安庄村,记者走进村民张保华的家里,他是养獭兔专业户,进到院来,张保华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他指着棚内1万多只獭兔喜滋滋地算了一笔账,“去年光獭兔收入就是这个数!”说着,他朝记者伸出了一勾子九的手指头,很得意地说道,“等疫情过去,我准备扩大经营规模,让更多的百姓都尝到甜头!”
“如今,村民王金胜养殖1万多只獭兔,张玉西养殖5000只獭兔,张书照养殖5000只獭兔……”说起村里的养殖户,王超如数家珍:“目前,村里有十几户村民参与,共计五六万只的规模。下一步,我准备鼓励大养殖户集中流转土地,起好带头示范作用,把村里所有养殖户集中起来管理,成立獭兔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科学化经营,同时积极開展獭兔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没有哪儿不满意的,路修了、房盖了、按月还能领工资,王书记恁好……”在安庄艾条厂打工的村民陈红霞,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与记者聊起了家常。她今年38岁,两个孩子,在艾条厂上班已两年,平均月收入4000多元,丈夫在外打工,每月也能挣个万儿八千的。说起眼下的日子,她脸上笑开了花。
千方百计让富民的产业兴起来,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是王超给自己的加压任务。
如今,安庄村成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獭兔养殖产业,带领村民走上生态经济、绿色经济致富之路。贫困户未脱贫户仅剩1户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8%。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多万元,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在王超的带动下,从严从实抓班子。在村党支部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党员亮一片,一个能人带一帮”的倡议,建立完善了“双培一推”机制,把优秀青年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能人党员推选进入村班子。近三年先后有11名致富能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70%的党员都成了致富能手,党员人数由2000年的30人增加到现在的45人。41名代表性强、常在家居住的村民经过民主选举成为村民代表,村代会成了安庄村的“最高议事机构”。
做实做细服务群众,帮助群众发家致富,一直是王超上任以来工作的“主旋律”。他始终坚持以“村民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
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他从不轻易承诺,而一旦作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兑现。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村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红色堡垒,堡垒无言,凝聚则力量强大;旗帜无声,鼓舞则斗志磅礴。
四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英雄精神的凝炼概括。
“疫情当前,责任在肩;身佩党徽,冲锋在前!”这铿锵有力的宣言代表着安庄村43名党员干部的真诚之心。
2020年春节,新冠病毒肆虐,全国人民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位位白衣战士逆向而行,用生命守护患者;一位位党员干部奋战在平凡的岗位,有的甚至牺牲在抗“疫”一线,他们用忠诚坚守奉献担当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2020年农历正月初二一大早,王超第一时间打开手机浏览疫情实时动态,看到确诊人数仍在不断攀升,他心中五味杂陈。披衣起来,打开村室的大喇叭开始一天的防疫宣传,并带领村干部、党员走村入户进行排查。在村内设卡点,对每一位进村的村民测体温、消毒、宣传、排查隔离,做到岗在人在,不留空档,不漏查一人。为解决在外人员的后顾之忧,王超还跟全村外出务工的300多人通电话讲解疫情防控知识,让他们打消急于返乡的念头,同时为村里的孤寡老人及时送去了米面粮油及党的温暖。
艾草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艾薰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作为一名医学专科毕业的村支部书记,王超深知自家生产的艾条对此次疫情防控将起着怎样的作用。可春节加之疫情期间,工厂停工,工人放假,怎么办?王超召集工人回厂,发双倍的工资,同时带领家人加班加点生产艾条。眼晴熬红了,眼袋更大,直至夜半时分他才就地在生产车间打了个盹儿。
2020年2月3日,王超以普通村民的身份把价值30000元的艾绒艾条捐赠给乡疫情防控指挥部,由乡党委书记徐德合及政府工作人员,立即组织各村责任组长、包村干部把艾绒条分发到全乡252名从武汉返乡隔离人员家中和一线各卡点工作人员的手中,让他们进行消毒防控。
2020年2月5日,王超又以民营企业法人的身份向泌阳县委一线工作者捐赠300盒艾条,用于消毒杀菌;同时又与驻村第一书记廖翀一同驱车前往泌阳县中医院,向医务人员捐赠500盒艾条和400斤艾绒,预防交叉感染。
2020年2月7日,王超组织全村党员、企业代表进行捐款捐物共计6万多元。后又带领党员代表、企业代表将所捐的款、物送到乡政府,由乡政府禹乡长等领导接收捐赠。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2020年3月4日,在驻马店市泌阳县黄山口乡政府院内,王超把一年的工作报酬24000元捐赠给乡里。
随即,王超捐一年工资抗“疫”这条新闻迅速在网络“走红”,先后被人民日报App、腾讯网、今日头条、网易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
五
群众的事无小事。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邻里纠纷、婆媳不和、兄弟分家、婚丧嫁娶、油盐酱醋茶,事大事小,清官难断,若一碗水端不平说不定会闹出人命。村民陈某与吴某,因为“出路”,两家都发誓老死不相往来。远亲不如近邻,为此事,王超没少去做工作,一趟趟沟通协调,茶没喝一口,饭没吃一顿,最终两家握手言和。
青丝变白发,改不了心中的爱。结婚十几年,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爱人金娟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聊起王超,她几度声音哽咽,除了心疼还有“埋怨”,说他不按点吃饭,怨他每天起得太早,说他操心太多,怨他满脑子装的都是群众。孩子的事、婆婆的事、厂子里的事都由她一肩挑起。末了话锋一转,说王超干的事尽管是小事但都是正事、为民的事,她没有理由不支持。既然帮不了他的忙,也决不能拖他的后腿。操持好家务,照顾好老人、孩子也是对他工作的支持。
安庄,因为有了超前的规划及独到的眼光,提出“先栽艾草后修路,以艾定路、以艾定规划”的乡村振兴思路,使艾草成了乡村振兴的灵魂。当艾草在房前屋后、漫山遍野铺天盖地长起来时,村子里的路、路边的灯及其他产业接踵而至。再后来,又有了70%的村民发了家致了富。辛勤努力与付出,伴随着安庄村的发展壮大,一年又一年春花秋实,渐渐地,安庄村变了,小小的村庄满眼都是景观;满目的都是特色,不仅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搁置了多年的戏班子也搭建起来了,年轻人跳起了广场舞,地方戏唱得有滋味。紧接着,王超又自掏腰包购置了道具,组建了安庄村文化娱乐宣传队,让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此外,村里还通过村头大喇叭、村民公共服务微信群发布道德讲堂内容,让“德”入脑走心,并开展“道德模范”“好公婆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弘扬好风尚,让老百姓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如今,过上了好日子的安庄村村民,也像城里人一样走出家门,组团出去旅游了。
有汗水浇灌就会硕果累累,2016至2019年,安庄村委在信访及其他工作中,获得泌阳县委、县政府颁发的“先进村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四星级村居”“县级文明村”“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称号。
去年,安庄村组织了七一、十一文化广场活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专门前来观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党员应该做的事,从回乡创业的那一天,我的根、我的魂、我的血脉已与这片黄土地融为一体。”说起村里的变化与未来的发展,王超对记者娓娓道来。听着他朴拙的话,望着与他年龄不匹配的华发,记者心头一颤,突然动容。
人生,总是五味俱全。前些年,他走出家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梦想成真。如今,他回乡创业反哺家乡,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打开另一片新天地,用勤劳、勇敢、創新续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泌阳隶属于驻马店市,历史悠久,古称比阳,春秋属楚,战国归韩。经西汉,历南北朝,止唐代,先后7次置州,8次设郡,15次立县。明洪武十三年(1380)定名泌阳至今。境内人文及自然景观众多,有铜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盘古山和鄂豫边省委旧址焦竹园。
几千年的历史更迭,造就这一地风情、一地人物。时间走到21世纪,王超,这位铜山湖边长大的汉子,像许多70后、80后一样,有着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心里藏着七彩的创业梦。
一
现年41岁的王超,是中共党员,现任泌阳县黄山口乡安庄村党支部书记、康顺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经理。2000年,王超于南阳中医中药专科学校毕业,出了校门,19岁的他便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村医。像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他愿以自己的心力和体力,打拼出一片自己的天地。然而,丰满的理想、骨感的现实让不拘泥于一片小天地的王超再次离开这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2003年的春天,他便在河南南阳开了一家诊所,做了一名医生。
河北安国市,一个富有活力的城市,有无数像王超夫妇这样打拼的年轻人,这里处处充满各种商机。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2007年王超便携妻带子在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市场安营扎寨,经营中药材深加工与销售市场。
初出茅庐,却有一颗打拼世界的雄心。他们最早的本钱就是一辆破自行车,在这座城市,他们咬紧牙关,一天一天地奋斗,一天天地坚持,跑市场、找商机,搜集数据,询问政策。裤子磨烂了,脚也跑肿了,但不喊苦、不抱怨,日子在辛勤的劳作中流淌着。由于他脑瓜子灵活,待人真诚,加之良好的口碑,渐渐地,他们的生意有了转机。
这样有希望的日子持续到2015年,小两口算算,总算攒到几百万元,从苦日子熬过来的夫妻俩,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钱。这是他们创业以来的第一笔“大钱”啊。
生意渐渐顺风顺水,小两口渐渐有了自信,可天有不测风云,家中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命悬一线。作为孝子,王超没有多想,遂与爱人商议,把安国市的生意转给了别人,于2015年再次携妻带子回家乡创业。
比起安国市,故乡还是闭塞,一切都那么熟悉,而变化也是可以看得见的。眼界宽了,格局大了,有市场打拼经验的他望着家乡黄土地上那满山遍野的野生艾草,又发现了新的商机,他们顺势而上,一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
艾叶,早在梁代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曾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悬门户上,以祛毒气”。
艾草,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之一。中医名著《伤寒论》《金匮要略》附方中有两个用艾的处方:胶艾汤和柏叶汤。
艾灸,用于灸法医病的历史同样很早。在《五十二病方》《灵枢经》中都有关于艾灸的记载。
经过多方考察及实地论证,利用自然资源和优势投资建厂势在必行。
建厂,需要资金300多万。投!这时的小两口已颇有底气。对于未来事业的发展,他们有长远的眼光和足够的信心,让当年的创业梦,变为眼前的现实。2016年,泌阳县康顺中药材有限公司成立,主打产品“艾系列产品深加工”。 将漫山遍野的野生艾草加工成寻常百姓家里的宝成为王超夫妇的梦想。
公司成立后,为助力扶贫、回馈社会,让贫困家庭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关怀,王超将村里的11户贫困户20多人安排到公司上班,每人平均月收入达4000多元。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带他们过上好日子的王超在2017年5月被村民推选为安庄村村委主任。
二
安庄,一个离泌阳县城四五十公里的小山村,在本世纪初,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村民多以种地和打工为生,缺乏产业支撑,在地里忙活一年且风调雨顺的前提下,一亩地年收成不到800元,要是遇上干旱基本上就要绝收。
2018年5月,安庄村两委换届,经安庄村党员、群众投票选举,乡党委班子成员全票通过,王超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俗话说,新官上任,“头三脚”难踢。上任伊始,摆在王超面前的是全村高达99户255人未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的窘境。如何使这部分贫困人员脱贫致富,如何实现振兴乡村战略目标,光靠这些传统农业可不行,必须得寻找新的出路。于是,王超踢出的第一脚,便是请来中药材种植专家对安庄村进行实地考察,“把脉问诊,望闻问切”。对该村的土质、光照、水源等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自然资源为依托,走种植艾草、养殖獭兔的发展路子,让浅山丘陵、山林草地变废为宝。
话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怎么种、怎么销售都是未知数。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村民牛群成打响了第一枪。因为一家人生活困难,他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是贫困户,牛群成总想在家里发展点产业,既然有了门路,何不试一把,于是便答应在自家的土地上试种艾草。可是种出来怎么销售?牛群成有了顾虑,得知这一情况,王超给他出主意,并与他签订购销合同。当年种植,当年收益。随后,他流转了10亩土地作为基地,开始大规模种植。经过辛勤劳动,一年下来,牛群成种植艾草收入3万元,并于2017年脱了贫。
在安庄村,记者走进村民张保华的家里,他是养獭兔专业户,进到院来,张保华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他指着棚内1万多只獭兔喜滋滋地算了一笔账,“去年光獭兔收入就是这个数!”说着,他朝记者伸出了一勾子九的手指头,很得意地说道,“等疫情过去,我准备扩大经营规模,让更多的百姓都尝到甜头!”
“如今,村民王金胜养殖1万多只獭兔,张玉西养殖5000只獭兔,张书照养殖5000只獭兔……”说起村里的养殖户,王超如数家珍:“目前,村里有十几户村民参与,共计五六万只的规模。下一步,我准备鼓励大养殖户集中流转土地,起好带头示范作用,把村里所有养殖户集中起来管理,成立獭兔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科学化经营,同时积极開展獭兔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没有哪儿不满意的,路修了、房盖了、按月还能领工资,王书记恁好……”在安庄艾条厂打工的村民陈红霞,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与记者聊起了家常。她今年38岁,两个孩子,在艾条厂上班已两年,平均月收入4000多元,丈夫在外打工,每月也能挣个万儿八千的。说起眼下的日子,她脸上笑开了花。
千方百计让富民的产业兴起来,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是王超给自己的加压任务。
如今,安庄村成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獭兔养殖产业,带领村民走上生态经济、绿色经济致富之路。贫困户未脱贫户仅剩1户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8%。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多万元,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在王超的带动下,从严从实抓班子。在村党支部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党员亮一片,一个能人带一帮”的倡议,建立完善了“双培一推”机制,把优秀青年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能人党员推选进入村班子。近三年先后有11名致富能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70%的党员都成了致富能手,党员人数由2000年的30人增加到现在的45人。41名代表性强、常在家居住的村民经过民主选举成为村民代表,村代会成了安庄村的“最高议事机构”。
做实做细服务群众,帮助群众发家致富,一直是王超上任以来工作的“主旋律”。他始终坚持以“村民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
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他从不轻易承诺,而一旦作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兑现。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村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红色堡垒,堡垒无言,凝聚则力量强大;旗帜无声,鼓舞则斗志磅礴。
四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英雄精神的凝炼概括。
“疫情当前,责任在肩;身佩党徽,冲锋在前!”这铿锵有力的宣言代表着安庄村43名党员干部的真诚之心。
2020年春节,新冠病毒肆虐,全国人民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位位白衣战士逆向而行,用生命守护患者;一位位党员干部奋战在平凡的岗位,有的甚至牺牲在抗“疫”一线,他们用忠诚坚守奉献担当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2020年农历正月初二一大早,王超第一时间打开手机浏览疫情实时动态,看到确诊人数仍在不断攀升,他心中五味杂陈。披衣起来,打开村室的大喇叭开始一天的防疫宣传,并带领村干部、党员走村入户进行排查。在村内设卡点,对每一位进村的村民测体温、消毒、宣传、排查隔离,做到岗在人在,不留空档,不漏查一人。为解决在外人员的后顾之忧,王超还跟全村外出务工的300多人通电话讲解疫情防控知识,让他们打消急于返乡的念头,同时为村里的孤寡老人及时送去了米面粮油及党的温暖。
艾草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艾薰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作为一名医学专科毕业的村支部书记,王超深知自家生产的艾条对此次疫情防控将起着怎样的作用。可春节加之疫情期间,工厂停工,工人放假,怎么办?王超召集工人回厂,发双倍的工资,同时带领家人加班加点生产艾条。眼晴熬红了,眼袋更大,直至夜半时分他才就地在生产车间打了个盹儿。
2020年2月3日,王超以普通村民的身份把价值30000元的艾绒艾条捐赠给乡疫情防控指挥部,由乡党委书记徐德合及政府工作人员,立即组织各村责任组长、包村干部把艾绒条分发到全乡252名从武汉返乡隔离人员家中和一线各卡点工作人员的手中,让他们进行消毒防控。
2020年2月5日,王超又以民营企业法人的身份向泌阳县委一线工作者捐赠300盒艾条,用于消毒杀菌;同时又与驻村第一书记廖翀一同驱车前往泌阳县中医院,向医务人员捐赠500盒艾条和400斤艾绒,预防交叉感染。
2020年2月7日,王超组织全村党员、企业代表进行捐款捐物共计6万多元。后又带领党员代表、企业代表将所捐的款、物送到乡政府,由乡政府禹乡长等领导接收捐赠。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2020年3月4日,在驻马店市泌阳县黄山口乡政府院内,王超把一年的工作报酬24000元捐赠给乡里。
随即,王超捐一年工资抗“疫”这条新闻迅速在网络“走红”,先后被人民日报App、腾讯网、今日头条、网易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
五
群众的事无小事。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邻里纠纷、婆媳不和、兄弟分家、婚丧嫁娶、油盐酱醋茶,事大事小,清官难断,若一碗水端不平说不定会闹出人命。村民陈某与吴某,因为“出路”,两家都发誓老死不相往来。远亲不如近邻,为此事,王超没少去做工作,一趟趟沟通协调,茶没喝一口,饭没吃一顿,最终两家握手言和。
青丝变白发,改不了心中的爱。结婚十几年,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爱人金娟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聊起王超,她几度声音哽咽,除了心疼还有“埋怨”,说他不按点吃饭,怨他每天起得太早,说他操心太多,怨他满脑子装的都是群众。孩子的事、婆婆的事、厂子里的事都由她一肩挑起。末了话锋一转,说王超干的事尽管是小事但都是正事、为民的事,她没有理由不支持。既然帮不了他的忙,也决不能拖他的后腿。操持好家务,照顾好老人、孩子也是对他工作的支持。
安庄,因为有了超前的规划及独到的眼光,提出“先栽艾草后修路,以艾定路、以艾定规划”的乡村振兴思路,使艾草成了乡村振兴的灵魂。当艾草在房前屋后、漫山遍野铺天盖地长起来时,村子里的路、路边的灯及其他产业接踵而至。再后来,又有了70%的村民发了家致了富。辛勤努力与付出,伴随着安庄村的发展壮大,一年又一年春花秋实,渐渐地,安庄村变了,小小的村庄满眼都是景观;满目的都是特色,不仅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搁置了多年的戏班子也搭建起来了,年轻人跳起了广场舞,地方戏唱得有滋味。紧接着,王超又自掏腰包购置了道具,组建了安庄村文化娱乐宣传队,让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此外,村里还通过村头大喇叭、村民公共服务微信群发布道德讲堂内容,让“德”入脑走心,并开展“道德模范”“好公婆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弘扬好风尚,让老百姓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如今,过上了好日子的安庄村村民,也像城里人一样走出家门,组团出去旅游了。
有汗水浇灌就会硕果累累,2016至2019年,安庄村委在信访及其他工作中,获得泌阳县委、县政府颁发的“先进村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四星级村居”“县级文明村”“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称号。
去年,安庄村组织了七一、十一文化广场活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专门前来观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党员应该做的事,从回乡创业的那一天,我的根、我的魂、我的血脉已与这片黄土地融为一体。”说起村里的变化与未来的发展,王超对记者娓娓道来。听着他朴拙的话,望着与他年龄不匹配的华发,记者心头一颤,突然动容。
人生,总是五味俱全。前些年,他走出家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梦想成真。如今,他回乡创业反哺家乡,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打开另一片新天地,用勤劳、勇敢、創新续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