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画面是构成电视最基本的语言元素,也是电视的根本。电视画面由电视镜头来表述,从普遍意义上讲电视镜头的成败决定了电视节目的成败。不同的节目其电视镜头的表达方法会有所不同。正像用文字去写作,会分成不同的文体,同样,摄影的镜头语言也有叙事、抒情、说理和寄意之分。
《新闻视点》是长治电视台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报道的栏目,属于一个新闻性栏目。该栏目是由点题新闻和演播室访谈两部分组成。点题新闻的电视画面有8~12分钟左右,无论是长是短,这段画面都力求向观众提供新闻事件全貌,有时加些背景材料用以说明,以新闻性为原则反映新闻事件瞬间的运动和变化。
在《新闻视点》栏目的众多观众来信里都只讲新闻事件本身,对节目内容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和问题,几乎不涉及画面的拍摄质量、节目编辑手法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说明看这类电视节目的观众只对新闻事件感兴趣,他们沉浸在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之中。基于这样的情况,在新闻类电视节目的镜头拍摄过程中应突出镜头的写实性,也就是摄影语言的叙事性,在电视画面内充分体现新闻特征。总结出来就是“直”、“白”、“露”的拍摄方法。
直:就是电视镜头直接揭示新闻事件主脉、直入主题,让观众尽快知道这条新闻是关于哪个方面的,力争把直接的新闻现场展示给观众,让他感觉到是置身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之中。
例如拍一个会议,首先把写有会议名称的横幅拍下来放在片头,相信观众马上就知道这个会有什么内容了。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2002年元旦开播的《南京零距离》,对新闻的报道不是在事件结束后再编辑新闻画面、配上解说向观众播出,而是直播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把摄像机镜头对着将要发生新闻事件的方向不停机地向观众播出,根本看不出电视节目是由一个一个镜头组接成的,也不存在对电视画面进行艺术性加工,只要曝光能满足要求,色彩正常还原就行。这里体现的是对新闻事件毫不刻意修饰的真实展现。
白:就是电视画面语言简洁明了,如同文学里的白描手法,类似大白话。按电视媒体的定位,新闻节目的解说词要口语化,那么电视新闻的镜头也该基于这个出发点去拍摄。这类画面不该有故意的“艺术创作”。
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看叙利亚内战或日本福岛地震的新闻时,会有很多晃动厉害的镜头,但观众对此并不反感。他们会调节自己的收视情绪去适应画面,他们是在捕捉事件发生的每个细节。此时摄影记者越是用朴素的拍摄手法获取画面越是能更紧密地抓住观众。观众在了解事件中思考、判断事件的影响,这就是新闻的魅力。用平铺直叙、简单的拍摄手法获取画面才是尊重这类观众的欣赏习惯。
露:就是把与一个新闻事件内容有联系的任何可拍得到的镜头都拍摄下来。
只要能表现这一事件的就是有价值的,所以要尽可能多地把事件细节在镜头里展现出来,用有内容的镜头描绘一个饱满的新闻事件。
新闻事件如同一棵大树,它有主干、有枝杈、有树叶,粗粗细细相互交错。一个人有兴趣去看一棵未见过的树,他的视线会沿着树干看到顶端,他游离的目光是探索和求知。也许树枝上还挂着不知名的果子,人们透过树叶的遮挡看清这果子的外貌,要了解更多的东西。从实际效果看,对于一个新闻事件的有关细节在报道时“露”得越多越吸引观众。要把一个事件说明、说透就该从立体感、多侧面下手,顺应观众的窥视心理,满足他们的参与欲。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地球、首届“唱响长治”大型歌唱综艺节目等,人们围着电视新闻不放松,时时盯着电视屏幕,关注事情的发展,充分显示新闻事件的内容“露”得越多越获观众喜爱。
在新媒体势如破竹袭来的大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阻力,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电视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障碍,作为电视媒体面临着发展模式的全新思考。如今的电视观众注意力远没有以前集中了,第二屏幕争夺了原本支配给电视的时间,电视媒体若想巩固自身、应对挑战,除了在镜头语言等要素上下足功夫外,还得主动融入新媒体,打破媒介界限。(作者单位:长治广播电视台)
《新闻视点》是长治电视台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报道的栏目,属于一个新闻性栏目。该栏目是由点题新闻和演播室访谈两部分组成。点题新闻的电视画面有8~12分钟左右,无论是长是短,这段画面都力求向观众提供新闻事件全貌,有时加些背景材料用以说明,以新闻性为原则反映新闻事件瞬间的运动和变化。
在《新闻视点》栏目的众多观众来信里都只讲新闻事件本身,对节目内容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和问题,几乎不涉及画面的拍摄质量、节目编辑手法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说明看这类电视节目的观众只对新闻事件感兴趣,他们沉浸在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之中。基于这样的情况,在新闻类电视节目的镜头拍摄过程中应突出镜头的写实性,也就是摄影语言的叙事性,在电视画面内充分体现新闻特征。总结出来就是“直”、“白”、“露”的拍摄方法。
直:就是电视镜头直接揭示新闻事件主脉、直入主题,让观众尽快知道这条新闻是关于哪个方面的,力争把直接的新闻现场展示给观众,让他感觉到是置身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之中。
例如拍一个会议,首先把写有会议名称的横幅拍下来放在片头,相信观众马上就知道这个会有什么内容了。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2002年元旦开播的《南京零距离》,对新闻的报道不是在事件结束后再编辑新闻画面、配上解说向观众播出,而是直播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把摄像机镜头对着将要发生新闻事件的方向不停机地向观众播出,根本看不出电视节目是由一个一个镜头组接成的,也不存在对电视画面进行艺术性加工,只要曝光能满足要求,色彩正常还原就行。这里体现的是对新闻事件毫不刻意修饰的真实展现。
白:就是电视画面语言简洁明了,如同文学里的白描手法,类似大白话。按电视媒体的定位,新闻节目的解说词要口语化,那么电视新闻的镜头也该基于这个出发点去拍摄。这类画面不该有故意的“艺术创作”。
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看叙利亚内战或日本福岛地震的新闻时,会有很多晃动厉害的镜头,但观众对此并不反感。他们会调节自己的收视情绪去适应画面,他们是在捕捉事件发生的每个细节。此时摄影记者越是用朴素的拍摄手法获取画面越是能更紧密地抓住观众。观众在了解事件中思考、判断事件的影响,这就是新闻的魅力。用平铺直叙、简单的拍摄手法获取画面才是尊重这类观众的欣赏习惯。
露:就是把与一个新闻事件内容有联系的任何可拍得到的镜头都拍摄下来。
只要能表现这一事件的就是有价值的,所以要尽可能多地把事件细节在镜头里展现出来,用有内容的镜头描绘一个饱满的新闻事件。
新闻事件如同一棵大树,它有主干、有枝杈、有树叶,粗粗细细相互交错。一个人有兴趣去看一棵未见过的树,他的视线会沿着树干看到顶端,他游离的目光是探索和求知。也许树枝上还挂着不知名的果子,人们透过树叶的遮挡看清这果子的外貌,要了解更多的东西。从实际效果看,对于一个新闻事件的有关细节在报道时“露”得越多越吸引观众。要把一个事件说明、说透就该从立体感、多侧面下手,顺应观众的窥视心理,满足他们的参与欲。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地球、首届“唱响长治”大型歌唱综艺节目等,人们围着电视新闻不放松,时时盯着电视屏幕,关注事情的发展,充分显示新闻事件的内容“露”得越多越获观众喜爱。
在新媒体势如破竹袭来的大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阻力,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电视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障碍,作为电视媒体面临着发展模式的全新思考。如今的电视观众注意力远没有以前集中了,第二屏幕争夺了原本支配给电视的时间,电视媒体若想巩固自身、应对挑战,除了在镜头语言等要素上下足功夫外,还得主动融入新媒体,打破媒介界限。(作者单位:长治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