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尝试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a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第二单元是文言文,三篇课文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数量少而内容精。然而,高一的新生第一次接触篇幅这么长、情节这么丰富的文言文,可能在学习之前就已经产生了“畏难”情绪。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境:老师在课堂上用大量时间讲解字意和句式,学生埋头记笔记。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就失去兴趣。教师如何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让课堂变得生动,便成了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经过反复思考,我尝试对文言文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我准备让同学们把文言文课文改编成现代课本剧进行表演,因为在初中他们对课本剧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让学生在舞台上表演课本剧,通过表演让同学们对文言课文产生兴趣,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在体验中进行思索,在表演中发展。
   在教学之前我就告诉同学们学完之后要把文言课文改编成现代课本剧,以小组为单位,在全年级表演还要评奖。这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一改文言文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气氛非常活跃,上课特别认真,积极思考,主动问题。在弄清古今词义的不同、一词多义的运用、词类活用、课文的背诵、内容翻译、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同学们都把握得比较好;他们还要求我把剧本的选材范围扩大到课外的文言文资料。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复习了初中的文言知识,并联系课内知识,自学了课外的文言文选段。做好了前面的工作后,我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同学们编写课本剧,提出改编课本剧的做法和基本要求:由一个学生执笔,小组集体创作。改编课本剧的具体步骤是:①弄懂文言课文的内容,抓住课文的中心,把握人物形象;②选定合适改编表演的文言文,对文言文进行改编,可以增减人物、情节,但要符合历史的真实。我把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作样板,给同学们作扼要的讲述。如屈原在雷电交加的时候的长篇独白,这一情节在历史上未必真有其事,但这一情节是符合屈原的性格和精神的,也就是符合历史的真实。再如剧中貂蝉这个人物,在史实记载中并无这个人物,但为了剧情的需要,郭沫若塑造貂蝉这个形象是很成功的,也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③分组进行剧本的交流和讨论,选好演出剧本,确定导演、演员和剧务人员,反复进行排练。④准备简单的服装、道具,分组进行彩排。彩排表演时指导同学们不必太拘泥于台词,在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觉得这个人物该怎样表演就怎么表演,尽量演得自然、合情合理,贴近生活。
   在正式表演的时候,我邀请了学校领导、全校师生一起观看节目,并聘请了评委打分。同学们的表演异彩纷呈:有的表演《鸿门宴》,刻画了项羽自矜功伐、沽名钓誉和刚愎自用的悲剧性格;也有表演《荆轲刺秦王》,通过荆轲的“把”“斟”“逐”“引”“提”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荆轲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处事不惊、临危不变的英雄豪气,但也反映出荆轲个人英雄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还有同学选取《荆轲刺秦王》中的某些情节:易水送别的悲壮、金戈铁马的雄浑,虽免不了受武侠影片的影响,却写得很有创意。
   演出结束后,同学们说,在初中是一见文言课文就头疼,一上文言课厌恶,而现在通过自编课本剧的写作和表演,大家对文言文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文言课文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同时,参加演出的同学的个人特长得到了培养和发展。我组织的这次活动收到了学校领导、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年级,乃至学校得到了推广。
   在文言课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同学们读懂文言课文,改编为课本剧,并进行演出,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充分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文言课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同学们的阅读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语文教学改革是多方面的,活动的空间是非常宽广的,怎样有助于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怎样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写作能力?只要不违背教学原则的方式都可以采用并创新,在实践中检验,进行教学改革。
其他文献
如果说思想是一篇记叙文的灵魂,那么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则可以说是记叙文血肉丰满、立体可感的关键了。   1.细节描写有细微才有血肉   细节,犹如人体之血肉,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那么细节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送来枫叶蝶。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眼神、语言等,只要细细咂摸都有丰富的意蕴存在。   在唐代诗人孟郊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一句
期刊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评价?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阅读教学所瞄准的是考试的得分点,两眼盯住的是死读课本,即使是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也被视为不务正业。受旧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课外阅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总是把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课外阅读则被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外活动”,甚至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正课
期刊
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常常使老师和同学们费思伤神。怎样才能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让老师乐教,让学生乐学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认为“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可见,“快乐”教育是捷径。   一、快乐从听说开始。学会聆听,学会说话,是语文学习的两大突破口。教师应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有序的听说教育,使学生轻松地形成各种语文能力。由记叙、描写到说明议论这样有步骤的强化
期刊
现实教学中,常常有很多问题被师生简单处理,未能深入探讨,学生对课文理解不深入,探究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时间固然有限,任务固然艰巨,但这不能成为师生不深入探究的理由。大胆有效探究,学生收获才更大,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   一、大胆质疑,培养问题意识   一位老师在教《登高》时,抓出了一个问题:“诗人在写猿时,为什么要用‘啸’而不用‘鸣’或‘啼’?”学生一时说不出来,老师于是启发学生比较这几个词的
期刊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它刷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教研观念和方式,刷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也刷新了教师的培训方式。展望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应当坚定地改革刻板化的统考制度、改革学校行政管理体制、优化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从而使语文新课程在课堂上生根开花。   刷新之一: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实验区语文课上,那种教师独演主角、学生作冷漠看客的现象少见了,那种贯穿课堂始终的滔滔不绝的“讲风”显
期刊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避免学生片面地、孤立地、绝对地看问题,语文教学要配合政治课教学,教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结合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课本所选课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体现了作者高层次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世界观。通过对这些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挖掘,逐步向学生渗透辩证的思维意识。例如讲授《义理、考据和
期刊
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偶得几点浅显认识与各位同仁切磋。   一、后进生的成因   1.逆反心理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从小就受到家庭专断式的教育。学生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   2.自由散漫型   一些特殊生由于家庭破裂或是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
期刊
高考中议论文历来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也最容易得高分,而议论文中学生最爱用的论证方法就是举例论证,但实践证明,即使是举例论证,学生用得也不符要求,不尽如人意,常常是:只详述事例,不进行分析。摆上几个事例,只是为了凑足篇幅。观点和论据两张皮,相脱节。其实议论文中的事实好像砌墙用的砖,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了这“泥”墙就不牢固。   况且,议论文中的叙述和记叙文中的叙述,其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期刊
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  无名氏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   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鲙新鲈,斟美酒,起悲歌。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   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边尘千里,不用挽天河。   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此词作于南宋初年,据曾敏行《独
期刊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好多年了,教学模式也不断的推陈出新,但自主高效的核心理念却是一致的。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不管采用哪种模式,要达到自主高效的目的,学生的课堂讨论都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小组合作交流更具实效呢?本人有几点经验可以与同行交流。   一、讨论问题的设计要合理明晰   问题是否设计合理明晰是讨论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题干简练,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