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第二单元是文言文,三篇课文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数量少而内容精。然而,高一的新生第一次接触篇幅这么长、情节这么丰富的文言文,可能在学习之前就已经产生了“畏难”情绪。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境:老师在课堂上用大量时间讲解字意和句式,学生埋头记笔记。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就失去兴趣。教师如何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让课堂变得生动,便成了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经过反复思考,我尝试对文言文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我准备让同学们把文言文课文改编成现代课本剧进行表演,因为在初中他们对课本剧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让学生在舞台上表演课本剧,通过表演让同学们对文言课文产生兴趣,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在体验中进行思索,在表演中发展。
在教学之前我就告诉同学们学完之后要把文言课文改编成现代课本剧,以小组为单位,在全年级表演还要评奖。这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一改文言文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气氛非常活跃,上课特别认真,积极思考,主动问题。在弄清古今词义的不同、一词多义的运用、词类活用、课文的背诵、内容翻译、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同学们都把握得比较好;他们还要求我把剧本的选材范围扩大到课外的文言文资料。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复习了初中的文言知识,并联系课内知识,自学了课外的文言文选段。做好了前面的工作后,我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同学们编写课本剧,提出改编课本剧的做法和基本要求:由一个学生执笔,小组集体创作。改编课本剧的具体步骤是:①弄懂文言课文的内容,抓住课文的中心,把握人物形象;②选定合适改编表演的文言文,对文言文进行改编,可以增减人物、情节,但要符合历史的真实。我把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作样板,给同学们作扼要的讲述。如屈原在雷电交加的时候的长篇独白,这一情节在历史上未必真有其事,但这一情节是符合屈原的性格和精神的,也就是符合历史的真实。再如剧中貂蝉这个人物,在史实记载中并无这个人物,但为了剧情的需要,郭沫若塑造貂蝉这个形象是很成功的,也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③分组进行剧本的交流和讨论,选好演出剧本,确定导演、演员和剧务人员,反复进行排练。④准备简单的服装、道具,分组进行彩排。彩排表演时指导同学们不必太拘泥于台词,在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觉得这个人物该怎样表演就怎么表演,尽量演得自然、合情合理,贴近生活。
在正式表演的时候,我邀请了学校领导、全校师生一起观看节目,并聘请了评委打分。同学们的表演异彩纷呈:有的表演《鸿门宴》,刻画了项羽自矜功伐、沽名钓誉和刚愎自用的悲剧性格;也有表演《荆轲刺秦王》,通过荆轲的“把”“斟”“逐”“引”“提”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荆轲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处事不惊、临危不变的英雄豪气,但也反映出荆轲个人英雄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还有同学选取《荆轲刺秦王》中的某些情节:易水送别的悲壮、金戈铁马的雄浑,虽免不了受武侠影片的影响,却写得很有创意。
演出结束后,同学们说,在初中是一见文言课文就头疼,一上文言课厌恶,而现在通过自编课本剧的写作和表演,大家对文言文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文言课文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同时,参加演出的同学的个人特长得到了培养和发展。我组织的这次活动收到了学校领导、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年级,乃至学校得到了推广。
在文言课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同学们读懂文言课文,改编为课本剧,并进行演出,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充分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文言课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同学们的阅读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语文教学改革是多方面的,活动的空间是非常宽广的,怎样有助于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怎样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写作能力?只要不违背教学原则的方式都可以采用并创新,在实践中检验,进行教学改革。
在教学之前我就告诉同学们学完之后要把文言课文改编成现代课本剧,以小组为单位,在全年级表演还要评奖。这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一改文言文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气氛非常活跃,上课特别认真,积极思考,主动问题。在弄清古今词义的不同、一词多义的运用、词类活用、课文的背诵、内容翻译、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同学们都把握得比较好;他们还要求我把剧本的选材范围扩大到课外的文言文资料。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复习了初中的文言知识,并联系课内知识,自学了课外的文言文选段。做好了前面的工作后,我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同学们编写课本剧,提出改编课本剧的做法和基本要求:由一个学生执笔,小组集体创作。改编课本剧的具体步骤是:①弄懂文言课文的内容,抓住课文的中心,把握人物形象;②选定合适改编表演的文言文,对文言文进行改编,可以增减人物、情节,但要符合历史的真实。我把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作样板,给同学们作扼要的讲述。如屈原在雷电交加的时候的长篇独白,这一情节在历史上未必真有其事,但这一情节是符合屈原的性格和精神的,也就是符合历史的真实。再如剧中貂蝉这个人物,在史实记载中并无这个人物,但为了剧情的需要,郭沫若塑造貂蝉这个形象是很成功的,也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③分组进行剧本的交流和讨论,选好演出剧本,确定导演、演员和剧务人员,反复进行排练。④准备简单的服装、道具,分组进行彩排。彩排表演时指导同学们不必太拘泥于台词,在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觉得这个人物该怎样表演就怎么表演,尽量演得自然、合情合理,贴近生活。
在正式表演的时候,我邀请了学校领导、全校师生一起观看节目,并聘请了评委打分。同学们的表演异彩纷呈:有的表演《鸿门宴》,刻画了项羽自矜功伐、沽名钓誉和刚愎自用的悲剧性格;也有表演《荆轲刺秦王》,通过荆轲的“把”“斟”“逐”“引”“提”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荆轲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处事不惊、临危不变的英雄豪气,但也反映出荆轲个人英雄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还有同学选取《荆轲刺秦王》中的某些情节:易水送别的悲壮、金戈铁马的雄浑,虽免不了受武侠影片的影响,却写得很有创意。
演出结束后,同学们说,在初中是一见文言课文就头疼,一上文言课厌恶,而现在通过自编课本剧的写作和表演,大家对文言文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文言课文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同时,参加演出的同学的个人特长得到了培养和发展。我组织的这次活动收到了学校领导、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年级,乃至学校得到了推广。
在文言课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同学们读懂文言课文,改编为课本剧,并进行演出,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充分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文言课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同学们的阅读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语文教学改革是多方面的,活动的空间是非常宽广的,怎样有助于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怎样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写作能力?只要不违背教学原则的方式都可以采用并创新,在实践中检验,进行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