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窦-乙状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proxy_c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4-2007年我们连续治疗了19例横窦-乙状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患者,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9~60岁,平均43.4岁.18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自愈.临床症状:颅内杂音9例,头痛4例,视力下降4例,球结膜水肿1例.根据Cognard分型:Ⅰ型3例,Ⅱa型9例,Ⅱb型2例,Ⅲ型2例,Ⅳ型2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软化灶切除联合多处软膜下横切治疗局限性非外伤性脑软化灶相关癫痫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28例非外伤性脑软化灶相关癫痫患者根据发作时症状、MRI、发作间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和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确定致痫灶,进行全软化灶切除,软化灶周边辅以多处软膜下横切.术后随访1年以上,按Engel标准分级评价癫痫控制情况.结果 术后1年,患者达到Engle Ⅰ级6例,Ⅱ级11例,Ⅲ
患者男,55岁.因"枕部肿块7个月"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尚可,顶枕部正中有一4 cm×5 cm大小肿块,质地中等,固定,轻微压痛,无溃破,皮温、皮色及毛发分布正常.头颅CT示:顶枕部正中皮下有一2.5 cm×4.0 cm ×5.0 cm大小略高密度肿块影,局部颅骨侵蚀缺损,缺损边缘略增厚。
期刊
由王忠诚院士、王正国院士、周良辅院士、周定标教授、John Povlishock教授、DaveHovda教授和AndrewMaas教授任名誉主席,江基尧教授任大会主席的第十届国际神经创伤大会将于2011年5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际神经创伤协会(International Neurotrauma Society)是世界上权威的专业学术组织。大会每2—3年举办一届,
期刊
目的 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导致脑干静脉性充血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2例CCF导致脑干静脉性充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得出正确诊断.1例患者弹簧圈栓塞CCF,术后痊愈;1例患者球囊闭塞CCF,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结论 脑干静脉性充血是颈动脉海绵窦瘘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正确的诊断与及时、适当的治疗可改善预后。
目的 总结累及眶内肿瘤的伽玛刀治疗效果.方法 共治疗累及眶内的肿瘤患者35例,随访25例(脑膜瘤16例,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3例,神经鞘瘤2例,腺样囊性癌2例,转移癌1例,血管纤维瘤1例),采取1.5T PHILIPS或3.0T GE磁共振2 mm薄层扫描定位,Kula或GammaPlan剂量计划系统.肿瘤平均体积2.91 cm3(0.17~19.50 cm3),平均周边剂量12.4 Gy(8~15
目的 采用术中皮层下刺激定位技术(ISM),验证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显示锥体束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11例运动皮层和(或)皮层下邻近锥体束的脑肿瘤.采用基于DTI锥体束成像的功能神经导航,引导手术切除肿瘤.术中以ISM记录靶肌群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比较DTI锥体束成像与ISM的符合率,验证DTI锥体束成像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DTI锥体束成像与ISM定位锥体束的符合率为86%
患者男,17岁.2年前开始反复出现睡觉前左颞枕部隐痛,仰卧后加重,无明显规律性.2个月前因车祸致外伤后行头颅CT时发现颅内占位,遂入院治疗.查体:左鼻唇沟变浅,口角稍向右偏,余无阳性发现.CT示:左侧中颅窝内见"菜花样"团块状高密度灶约5.0 cm×5.0 cm×4.0 cm(图1a),肿块与蝶骨嵴关系较密切。
期刊
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主办,南京军区总医院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11年4月15—18日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召开。
期刊
目的 通过对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CEICH)病例的总结,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将本组37例CEI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总结分析,提出诊断此病的主要依据和有效治疗方法 .结果 本病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多为单发,多发少见;本组术前24例误诊(65%),37例均经手术治疗,13例术后病理报告为血管畸形,随访结果 29例正常工作生活,7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死于对
自发性小脑出血(spontaneous cerebellar hemorrhage,SCH)具有与大脑半球出血不同的特点,其病因较多,诊断与治疗较为复杂.现将我院2001年1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SCH 94例,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