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國古典园林的对联之隽永,书法之美妙,令人一唱三叹,徘徊不已,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现虽无荷风,人临其境,仍觉得风在其中,发人暇思。苏州园林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都有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地位。本文将分析其建园手法,并阐述如何将其运用在城市绿地的设计之中。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美;城市绿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苏州和天堂联系起来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苏州那庞大的封建古典园林的存在。苏州园林艺术之久远,数量之庞大,造园艺术之高超都在全国首屈一指。据考证已有1500多年的治园历史,至今保持完好的有69处之多。现在,苏州园林的含义已不仅仅是位于苏州的园林,更是作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代称。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是人类文化艺术水平的良好传承,它包含了人文艺术,建筑艺术,诗词画作,以及中国古典哲学思维。从平面来看,苏州园林就是一副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从立体来看,虽非迷幻莫测的空中阁楼,却倒有一番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在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自然博物馆。在此,依据苏州园林的造园特点和根据我所了解的资料,重点介绍苏州园林艺术中的两朵奇葩——拙政园和留园,分析园中运用的设计手法。
据明朝文征明所作《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图》的记载,明中叶建院之始,园内建筑物稀少,而茂树曲池,水木明瑟旷远,赋予自然情趣。清初吴三桂婿王永宁据园时,大兴土木,堆置丘壑,原状大为改变。此园位于住宅北侧,原有园门是住宅间夹弄的巷门,中经曲折小巷而入腰门,内有黄石假山一座作屏障,使人不能一眼看到全园景物。山后有小池,循廊绕山转入远香堂前,顿觉豁然开朗。这是古典园林常用的大小空间对比手法。
远香堂周围环境开阔,采取四面厅做法,四周长窗透空,可环视四面景物,犹如观赏长幅卷画。堂南假山叠石尚称自然,不失为黄石山中较好的作品之一。堂北临池设宽敞的平台,池中累土石成东西二山,二山之间隔以小溪,但在组合上则连为一组,起着划分池面和分隔南北空间的作用。西山山巅建长方形平面的雪香云蔚亭,东山山上建六角形待霜亭,两者有所变化。两山结构以土为主,以石为辅,土多而石少。阳向一面黄石池岸起伏自然,背面原有土坡苇丛,野趣横生,前后景色又有变化。满山遍植林丛,品种以落叶为主,间植常绿树种,使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西与南轩相接,池水在此分出一支向南展延,直至界墙,这一代水面以幽曲取胜。廊桥小飞虹与水阁小沧浪横跨水上,与两侧亭廊组成水院,环境幽深恬静。由小沧浪凭槛北望,透过小飞虹桥,遥见荷风四面亭,以见山楼作远处背景,空间层次深远,景面如画。远香堂东望,另有土山一座,上建绣绮亭。山南侧枇杷园一区建筑不多,院内布置简洁,东与听雨轩及海棠春坞二小院相邻,并用短廊相接,在不大的面积内分隔成几个空间,通过漏窗门洞又可连成一气,似隔非隔,增加了景面层次,处理很成功。
而留园则在苏州阊门外,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徐泰时的东园。假山为叠山名手周秉忠所筑。清朝嘉庆年间园归刘恕所有,予以改造,称为寒碧庄。光绪初,归官僚豪富盛康,更加扩大,增添建筑,改名为“留园”。全园大致分为四部分:中部是徐氏东园和寒碧庄的原有基础,经营时间最久,是全园精华所在。山池一区大体西北两面为山,中央为池,东、南为建筑。这种布置方法,使山池主景置于受阳一面,是大型园林的常用手法。池东曲溪楼一带重楼杰出,池南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等建筑,其高低错落,虚实相间,造型富于变化,白墙灰瓦配以门窗装修,色调温和雅致,构图优美,可称为江南园林建筑的代表作品。西部土山上有云墙起伏,墙外更有茂密的枫林作为远景,层次丰富,效果很好。自此东去,是一组以冠云峰为观赏中心的建筑群。石峰南隔小池,有奇石寿太古——池南有临泉耆硕之馆。石峰以北有冠云楼作为衬托和屏障,登楼可以远眺虎丘,是借景的一例。
此园建筑空间处理最为突出,无论从鹤所进园,经五峰仙馆一区,至清风池馆、曲溪楼达到中部山池;或经园门曲折而入,过曲溪楼、五峰仙馆而进东园,空间大小、明暗、开合、高低参差对比,形成有节奏的空间关系,衬托了各庭院的特色,使全园富于变化和层次。通过以上一段小空间“序幕”,绕至绿荫而豁然开朗,山池景物显得格外开阔明亮,这是小中见大的处理手法。在主要山池周围,另有若干小空间或隔或联,作为呼应与陪衬。由此往东,经曲溪楼等曲折紧凑的室内空间到达主厅五峰仙馆,顿觉宏敞开阔,也是一种对比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一些建园手法渐渐流失,而城市绿地绝对是运用传统建园手法的一个合适的空间,既可以对外宣传当地本土文化,又可以传承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在城市绿地中,顺应地势,因地制宜,营造天然的园林空间,既可以美化城市,又使其自然融入到城市之中。即使是城市中的一些小得环岛,或者高速架桥下面的绿色空间,都是可以运用这些造园手法的,例如,因地制宜,能够使绿色空间自然融入到环境之中;对比,即使是在城市绿地之中亦可以运用自如。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山林,身居闹市区的人们一旦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节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即可获得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若将城市之中点缀一些这林泉之乐,不也能使身居闹市之人随时都感受的到身临自然之感。
参考文献
[1]钱学森.关于山水城市给顾孟潮的信.见:宋启林,顾孟潮.城市学与山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白德樊.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张为平.隐形的逻辑:香港,亚洲式拥挤文化的典型[M].南京:东南大学出社,2009.2-97.
[5][美]杜·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M].杨立能,陈大柔,李汉松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社,1981.
[6]蒋涤非.城惑:自在的图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47-165.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美;城市绿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苏州和天堂联系起来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苏州那庞大的封建古典园林的存在。苏州园林艺术之久远,数量之庞大,造园艺术之高超都在全国首屈一指。据考证已有1500多年的治园历史,至今保持完好的有69处之多。现在,苏州园林的含义已不仅仅是位于苏州的园林,更是作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代称。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是人类文化艺术水平的良好传承,它包含了人文艺术,建筑艺术,诗词画作,以及中国古典哲学思维。从平面来看,苏州园林就是一副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从立体来看,虽非迷幻莫测的空中阁楼,却倒有一番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在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自然博物馆。在此,依据苏州园林的造园特点和根据我所了解的资料,重点介绍苏州园林艺术中的两朵奇葩——拙政园和留园,分析园中运用的设计手法。
据明朝文征明所作《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图》的记载,明中叶建院之始,园内建筑物稀少,而茂树曲池,水木明瑟旷远,赋予自然情趣。清初吴三桂婿王永宁据园时,大兴土木,堆置丘壑,原状大为改变。此园位于住宅北侧,原有园门是住宅间夹弄的巷门,中经曲折小巷而入腰门,内有黄石假山一座作屏障,使人不能一眼看到全园景物。山后有小池,循廊绕山转入远香堂前,顿觉豁然开朗。这是古典园林常用的大小空间对比手法。
远香堂周围环境开阔,采取四面厅做法,四周长窗透空,可环视四面景物,犹如观赏长幅卷画。堂南假山叠石尚称自然,不失为黄石山中较好的作品之一。堂北临池设宽敞的平台,池中累土石成东西二山,二山之间隔以小溪,但在组合上则连为一组,起着划分池面和分隔南北空间的作用。西山山巅建长方形平面的雪香云蔚亭,东山山上建六角形待霜亭,两者有所变化。两山结构以土为主,以石为辅,土多而石少。阳向一面黄石池岸起伏自然,背面原有土坡苇丛,野趣横生,前后景色又有变化。满山遍植林丛,品种以落叶为主,间植常绿树种,使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西与南轩相接,池水在此分出一支向南展延,直至界墙,这一代水面以幽曲取胜。廊桥小飞虹与水阁小沧浪横跨水上,与两侧亭廊组成水院,环境幽深恬静。由小沧浪凭槛北望,透过小飞虹桥,遥见荷风四面亭,以见山楼作远处背景,空间层次深远,景面如画。远香堂东望,另有土山一座,上建绣绮亭。山南侧枇杷园一区建筑不多,院内布置简洁,东与听雨轩及海棠春坞二小院相邻,并用短廊相接,在不大的面积内分隔成几个空间,通过漏窗门洞又可连成一气,似隔非隔,增加了景面层次,处理很成功。
而留园则在苏州阊门外,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徐泰时的东园。假山为叠山名手周秉忠所筑。清朝嘉庆年间园归刘恕所有,予以改造,称为寒碧庄。光绪初,归官僚豪富盛康,更加扩大,增添建筑,改名为“留园”。全园大致分为四部分:中部是徐氏东园和寒碧庄的原有基础,经营时间最久,是全园精华所在。山池一区大体西北两面为山,中央为池,东、南为建筑。这种布置方法,使山池主景置于受阳一面,是大型园林的常用手法。池东曲溪楼一带重楼杰出,池南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等建筑,其高低错落,虚实相间,造型富于变化,白墙灰瓦配以门窗装修,色调温和雅致,构图优美,可称为江南园林建筑的代表作品。西部土山上有云墙起伏,墙外更有茂密的枫林作为远景,层次丰富,效果很好。自此东去,是一组以冠云峰为观赏中心的建筑群。石峰南隔小池,有奇石寿太古——池南有临泉耆硕之馆。石峰以北有冠云楼作为衬托和屏障,登楼可以远眺虎丘,是借景的一例。
此园建筑空间处理最为突出,无论从鹤所进园,经五峰仙馆一区,至清风池馆、曲溪楼达到中部山池;或经园门曲折而入,过曲溪楼、五峰仙馆而进东园,空间大小、明暗、开合、高低参差对比,形成有节奏的空间关系,衬托了各庭院的特色,使全园富于变化和层次。通过以上一段小空间“序幕”,绕至绿荫而豁然开朗,山池景物显得格外开阔明亮,这是小中见大的处理手法。在主要山池周围,另有若干小空间或隔或联,作为呼应与陪衬。由此往东,经曲溪楼等曲折紧凑的室内空间到达主厅五峰仙馆,顿觉宏敞开阔,也是一种对比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一些建园手法渐渐流失,而城市绿地绝对是运用传统建园手法的一个合适的空间,既可以对外宣传当地本土文化,又可以传承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在城市绿地中,顺应地势,因地制宜,营造天然的园林空间,既可以美化城市,又使其自然融入到城市之中。即使是城市中的一些小得环岛,或者高速架桥下面的绿色空间,都是可以运用这些造园手法的,例如,因地制宜,能够使绿色空间自然融入到环境之中;对比,即使是在城市绿地之中亦可以运用自如。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山林,身居闹市区的人们一旦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节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即可获得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若将城市之中点缀一些这林泉之乐,不也能使身居闹市之人随时都感受的到身临自然之感。
参考文献
[1]钱学森.关于山水城市给顾孟潮的信.见:宋启林,顾孟潮.城市学与山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白德樊.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张为平.隐形的逻辑:香港,亚洲式拥挤文化的典型[M].南京:东南大学出社,2009.2-97.
[5][美]杜·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M].杨立能,陈大柔,李汉松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社,1981.
[6]蒋涤非.城惑:自在的图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4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