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张闻天在外交部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nt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5年1月8日,苏联政府同意刘晓为新任驻苏大使后,张闻天就开始了他的辞行拜会。总理来电,催他早日回部主持常务。张闻天于1月19日乘火车回国。
  反 右
  1957年2月,我跟张闻天去东南亚视察使馆工作。转到印尼,国内就开始了反右派。周总理开始电召张闻天回国主持外交部运动。张闻天对于搞运动没兴趣,所以他就请求视察完驻印尼和驻缅使馆再回去。后来国内一再电催,他们夫妇俩才于7月中乘飞机赶回北京。当我们回到外交部,反右派斗争已经搞得热火朝天了。张闻天回部主持运动,有些人已被划右派,已经是生米煮成熟饭,无法扭转了。他在经过一段时间了解了运动情况后,就开始设法降温,尽量保护一批知识分子干部。
  乔冠华曾被说成是外交部右派的头子,他们家是裴多菲俱乐部,是右派的大本营等等。在大鸣大放期间,他们家常聚集一些人议论天下大事,那些人回到本单位也继续鸣放,其中好几个后来就被划成了右派。乔冠华似乎不但有“自由化”思想,而且也喜欢开玩笑出洋相,在抗战时的重庆曾沾上“二流堂”的边,日内瓦会议期间又吹出个“废话协会”,整风中鸣放出一些怪论是可想而知的。据说,他就提过两党制的问题,意思是要有监督机制,如果搞美国式的两党制不合适,也可以在党内搞成两派嘛。但乔颇有才华和能力,工作认真负责,一直得到周恩来的赏识和重用,在外交界和全国知识界都有点儿名气。他是绝不会反党、反毛主席、反社会主义的。至于在反右派中出点问题,恐怕除了思想认识外,也同他心胸不够宽广、名位观念过重有关系。
  对于乔冠华的处理,可能是张闻天在反右派运动中最感棘手的一件事。一方面是来自下面的压力很大。不少干部认为乔的问题严重,纷纷议论说,一些受他影响和鸣放期间去过他们家的人被划成了右派,他反而不划,就太不公平了。张闻天并不同意把乔打成右派。他本来就不主张把许多知识分子打成右派,何况乔这样高级的干部。而且我估计,还有一层周总理的关系。请示吧,明知总理不便表态,不是等于将总理的军?不请示吧,违背组织原则,处理这样一级干部怎能不通过党组书记?但又不能不照顾下面的反应。所以他和刘英商量好的办法就是拖,来个冷处理。一是拖过运动高潮,下面的反应就不会大了。二是等早已确定的部长陈毅正式上任,这样也好转圜。所以乔的问题一直拖到反右派运动过去的1958年三四月才处理。陈毅虽然上纲很高(说成外交部右派的头子之类),但还是同意只给一个较轻的处理。只给一个党内警告,被撤销了党组成员。由此可见,在反右派运动中,设法让乔冠华渡过难关,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张闻天是顶着一定压力,费了不少心血,尽了很大努力的。
  张闻天和陈毅
  我从驻苏使馆回到外交部就听说陈毅一再提出想做外交工作,后来也确实看到他参加的外事活动特别多,超过所有其他国务院副总理,显得非常突出。但在他的分工中除常务外有政法、文教、科学院和部分国防,却没有外交。1955年随周恩来出席万隆亚非会议,1956年在党的八大会上就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做发言,陈毅要做外交工作的大局就已基本上看定了。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直到1958年2月才宣布他代替周恩来兼任外交部长。
  对于陈毅来外交部,张闻天早就料到了,估计他的心情会是复杂的。他固然是个能上能下、不计较名位的人,但是明显地得不到信任,恐怕总会感到不那么愉快。对于和陈毅相处,一方面,他一直听说陈毅坦率直爽,以为比较容易相处;另一方面,两人终究没有共过事,不完全能摸准对方的脾气,这又使他的处境有点微妙或者说是难办。大胆抓工作吧,他可能顾虑被怀疑为擅权,是不是目无领导;缩手缩脚、摸领导意图或遇事退后,这又完全违背他的精神和性格。为了确定今后走向,在陈毅上任前他先去摸了一下底,主动找陈恳谈。据《张闻天年谱》记载,他事后检讨说,他是欢迎陈毅来任部长的,两人也谈得很好,陈毅强调他是专职部长,要每天来部上班,大小事都要管。面对这种情况,张闻天认为自己应该在工作上“尽量后退一些,请他抓起来”。张闻天还向办公厅做了布置,为部长每天来上班做好准备。至于张闻天自己,为了让陈毅更多和更放手地抓工作,他采取了几项措施(大约也流露出一定的个人情绪),一是建议设两个常务副部长:自己仍然留任,但偏重于形势和政策的研究;另一位为章汉夫,着重日常外交业务的处理。这一建议得到周恩来和陈毅的赞同,陈毅还表示研究工作正是他的不足之处。二是每天只上午上班(实际上还是经常下午也来,因为那是“大跃进”时期,开会和要办的事比较多)。三是成立综合业务组,除为部里起草文件报告、编写内部通报刊物、接收原研究室的业务外,还为张闻天的某些研究工作服务。陈毅上任后除去头几天来部里主持开了几次会以外,并没有来外交部上班,后来也一直没见过他来上班,还是在中南海内办公。
  根据我个人两年的观察体会,陈毅和张闻天的作风大不相同。张闻天始终保持着知识分子和文化人(是作家而不是诗人)的气质,陈毅则是将军(元帅)加诗人,作风显得粗犷和豪放,工作放手,不拘细节,容易得到干部和群众的欢迎,但有时在外交场合就显得不完全适应了。这里顺便举两个例子。一是1965年9月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的谈话,其中提到:让美国帝国主义、苏联修正主义、日本军国主义、印度扩张主义一齐都来吧,趁我们这些老家伙还在,干脆打完了再建设。当时可是吓了外国记者一跳。二是1962年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期间,一天印度代表团团长、国防部长梅农来访。这位老兄有点瘸,拄了个拐棍。陈老总起身接待时开玩笑说,大家在讨论解除武装,你怎么还带着“武器”(指拐棍)。梅农听了翻译扭头就走,怎么解释也消不了气,弄得很尴尬。而且他当部长,并不像跟张闻天说的那样,“部里什么事情都要管,每天要到部里办公”,而是部里的日常工作基本不管。一些重大问题如炮打金门和中美会谈,是周总理在直接抓。最近我又翻阅了一下陈毅和张闻天的《年谱》,《年谱》载明,陈毅更多的是对外宾的欢迎欢送、接见陪见、设宴赴宴、参观访问以及在文化界、科学界和军方的出面。张闻天正好相反,对外活动比较少(这既与他的地位职务有关,也是他不喜欢交际的表现),而参加有关形势政策及外交业务的讨论会或找相关人员谈话则比较多。其实,根据陈毅的性格和作风看,他就是只进行些大面上的活动,外交部的一切工作仍照以前那样由张闻天等几个副部长和各单位去办,他主要是承上启下,对重要文件向上照转,再大一点的事情自有周总理以至毛主席抓。
其他文献
网络出版社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出版物提供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其必须要通过国家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才可以获得相关的网络出版许可证,网络出版服务是一种新兴的出版
大量的证据表明地衣可以诱发和加速矿质基质的物理、化学风化过程,着生于建筑物表面的地衣能对建筑材料导致明显的生物破坏。其中,地衣菌丝在矿质基质中的穿插生长、原植体随环
由于受到光照、遮挡、倾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基于深度学习的文字检测方法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布存在差异,导致模型在不同真实场景下的鲁棒性不足。为了提升现有模型的泛化能力,改善模型在真实场景下的抗干扰能力,尝试从网络结构角度出发,为机场标记牌文字检测任务设计具有域不变性的网络结构,在不增加计算量的前提下提升算法鲁棒性。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有效提升模型在不同真实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研究了乙草胺在6种不同浓度下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生长速率的影响。采用密闭法测定乙草胺对土一生物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草胺对土壤微生物种
根据不确定度的传播规律,对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灵芝中蛋白质含量的检验过程进行分析评定。其中由硫酸标准溶液标定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其次是数值修约引入的不确定度和检测过
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最近演示了一种新型太赫兹半导体激光器,其发射的太赫兹光波准直性能与传统太赫兹光源相比显著改善。该激光器的研发成功,为太赫
Recently,we have proposed a new model of one Wav diffusion for the D-H replacement observed for D-implanted SrCeo.95 Yb0.05O3-δ exposed to air vapor at room te
期刊
建立了聚[4-乙烯苄基-(2-羟乙基硫醚)]螯合树脂(PVBS)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矿样中金的方法.考察了树脂粒度、吸附时间、金的起始浓度、酸度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试验了
采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技术研制了镍(Ni)膜微桥结构试样,应用陶瓷压条为承力单元,与纳米压痕仪XP系统的Berkovich三棱锥压头相结合,解决了较宽Ni膜微桥加
他是一代曲学大师,在民国学林享有盛誉。他对曲律、曲史包括词学理论造诣极深,以一本《顾曲尘谈》深得蔡元培赞赏,遂于1917年被聘为北大教授,讲授古乐曲。他叫吴梅,在世时与王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