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我院处方点评结果分析,了解门急诊不合格处方的类型,为提高医院处方质量、加强医疗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5~9月份门急诊处方9878张对处方用药情况和处方书写质量进行点评统计分析。结果 在9878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数为579张,占全部抽查处方的5.86%,处方合格率为94.14%。门急诊不合格处方主要有不规范处方和用药不适宜处方两大类。 结论 我院门急诊处方合格率偏低,医院应针对存在问题制订相应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医务人员对《处方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培训,规范医生、药剂人员的处方行为,提高医院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 处方点评;处方分析;不合格处方;存在问题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性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对处方的书写规范和用药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及时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不合理之处并实施合理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合理用药。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评价医师、药师的服务质量,以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2007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1] (以下简称《规范》)及相关规定[2] 要求,我院每月对门急诊处方进行抽查点评。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5~9月份门急诊处方。
1.2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5~9月份门急诊处方9878张,处方样本基本覆盖全院门、急诊各专科,依据《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及药品说明书等进行点评,对处方用药情况和处方书写质量进行点评统计分析。
1.3点评内容 处方书写规范,处方用法用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执行情况,有无配伍禁忌等方面进行评价。
2.结果
2.1依据《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及药品说明书等相关标准规定,抽查的9878张处方中,合格处方数为9299张,合格率为94.14%,不合格处方数为579张,不合格率为5.86%。与国家要求的处方合格率≧95%规定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013年5~9月份处方点评结果
2.2 579张不合格处方基本情况:
依据《规范》处方具体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处方。不合格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本次点评的579张不合格处方中,部分处方两项或(和)两类别都有,现分别进行分析,情况如下:
2.2.1 不规范处方点评结果:见表2
表2 不规范处方结果统计
2.2.2 用药不适宜处方点评结果:见表3
表3 用药不适宜处方点评结果统计
类 别 处方(张) 占用药不适宜处方比例(%)
适应症不适宜的 26 16.15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55 34.16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1 0.62
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44 27.33
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21 13.04
重复给药的 10 6.21
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4 2.49
合计 161 100
2.2.3 两项或(和)两类别都有處方点评结果:见表4
表4 两项或(和)两类别都有处方点评结果统计
类 别 处方(张) 占不合格处方总数比例(%)
有不规范处方两个类别的 27 4.66
既有不规范处方类别
又有用药不适宜处方类别的 21 3.63
有用药不适宜处方两个类别的 32 5.52
合计 80 13.81
3.讨论
3.1 处方点评基本情况:综合分析我院2013年5~9月份随机抽取的9878张门急诊处方,不合格率占5.84%。不合格处方主要是不规范处方,比例占58.38%,其次就是用药不适宜处方占27.81%,两项或(和)两类别都有处方占13.81%。
3.2 处方开具不规范: 《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开具有明确规定,但我院处方一般项目(前记,后记)不合格率很高,在338张不规范处方中占29.88%,是造成处方不合格率偏高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处方的前记,后记内容缺项:开具处方未写明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也有把症状写为诊断);未按规定写正确年龄等。处方前记主要是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是建立患者药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追踪患者的用药情况,也是药师审核处方的重要依据。
3.3 处方正文书写不规范 处方正文的书写存在的问题较多。不按《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处方的书写必须使用通用名称,使用药品的通用名称有利于医院用药管理,避免重复用药,正确选用药物[1] ;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有些医师不熟悉药品的剂量和规格,有的剂量过大,有的剂量过长。或者药品的规格和数量书写字迹潦草不清,使药师的判断失误,极易造成发药错误。如临床诊断:冠心病。用药:厄贝沙坦,0.15g*14片*3盒、 用法:0.15g/次、口服、qd ,超过门诊口服用药一个月时限。
3.4 处方用药不适宜
3.4.1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占比34.16%,比例很高。如腹痛,选用头孢唑肟针,腹痛原因有多种,细菌感染性肠炎或阑尾炎可以使用抗生素,但是胃溃疡、胃肠蠕动增强,药物引起不良反应都会造成腹痛。
3.4.2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由表3可看出适应症不适宜占比27.33%,比例较高。比如头孢唑肟。头孢唑肟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3] 。作用特点为代谢时间短,增加给药次数维持血药浓度可增强治疗效果。
3.4.3适应症不适宜的 如诊断为:高脂血症,用药:头孢克洛缓释胶囊、胆宁片,无高脂血症适应症。头孢克洛缓释胶囊适用于金葡萄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敏感菌株引起的下列部位的轻、中度感染。胆宁片疏肝利胆,清热通下。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临床药物治
疗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处方点评可及时发现不合格之处,医生也能够及时得到不合理和不合格处方的反馈信息;同时也能提高医生对处方重要性的认识。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对《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的学习,了解国家有关处方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4] 。提高医生对处方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培训,定时通报处处方点评结果。增强医生责任感,做到慎重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地用药[5] ;增加医生责任心,从而提高处方开具的质量。同时医生要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药学知识,药师严把处方质量关,提高处方审核水平,不合理处方及时通知医师予以纠正或上报领导。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逐步改善我院处方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部长令[2007]53号).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卫医管发[2010]28号).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36-237.
[4] 吴晓玲,谢奕丹,医院处方点评模式的研究,医药导报,2010,29(1):1—4.
[5] 吴春颖,赵宁.我院急诊不合格处方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8):747-748.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我院处方点评结果分析,了解门急诊不合格处方的类型,为提高医院处方质量、加强医疗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5~9月份门急诊处方9878张对处方用药情况和处方书写质量进行点评统计分析。结果 在9878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数为579张,占全部抽查处方的5.86%,处方合格率为94.14%。门急诊不合格处方主要有不规范处方和用药不适宜处方两大类。 结论 我院门急诊处方合格率偏低,医院应针对存在问题制订相应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医务人员对《处方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培训,规范医生、药剂人员的处方行为,提高医院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 处方点评;处方分析;不合格处方;存在问题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性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对处方的书写规范和用药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及时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不合理之处并实施合理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合理用药。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评价医师、药师的服务质量,以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2007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1] (以下简称《规范》)及相关规定[2] 要求,我院每月对门急诊处方进行抽查点评。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5~9月份门急诊处方。
1.2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5~9月份门急诊处方9878张,处方样本基本覆盖全院门、急诊各专科,依据《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及药品说明书等进行点评,对处方用药情况和处方书写质量进行点评统计分析。
1.3点评内容 处方书写规范,处方用法用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执行情况,有无配伍禁忌等方面进行评价。
2.结果
2.1依据《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及药品说明书等相关标准规定,抽查的9878张处方中,合格处方数为9299张,合格率为94.14%,不合格处方数为579张,不合格率为5.86%。与国家要求的处方合格率≧95%规定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013年5~9月份处方点评结果
2.2 579张不合格处方基本情况:
依据《规范》处方具体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处方。不合格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本次点评的579张不合格处方中,部分处方两项或(和)两类别都有,现分别进行分析,情况如下:
2.2.1 不规范处方点评结果:见表2
表2 不规范处方结果统计
2.2.2 用药不适宜处方点评结果:见表3
表3 用药不适宜处方点评结果统计
类 别 处方(张) 占用药不适宜处方比例(%)
适应症不适宜的 26 16.15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55 34.16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1 0.62
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44 27.33
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21 13.04
重复给药的 10 6.21
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4 2.49
合计 161 100
2.2.3 两项或(和)两类别都有處方点评结果:见表4
表4 两项或(和)两类别都有处方点评结果统计
类 别 处方(张) 占不合格处方总数比例(%)
有不规范处方两个类别的 27 4.66
既有不规范处方类别
又有用药不适宜处方类别的 21 3.63
有用药不适宜处方两个类别的 32 5.52
合计 80 13.81
3.讨论
3.1 处方点评基本情况:综合分析我院2013年5~9月份随机抽取的9878张门急诊处方,不合格率占5.84%。不合格处方主要是不规范处方,比例占58.38%,其次就是用药不适宜处方占27.81%,两项或(和)两类别都有处方占13.81%。
3.2 处方开具不规范: 《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开具有明确规定,但我院处方一般项目(前记,后记)不合格率很高,在338张不规范处方中占29.88%,是造成处方不合格率偏高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处方的前记,后记内容缺项:开具处方未写明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也有把症状写为诊断);未按规定写正确年龄等。处方前记主要是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是建立患者药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追踪患者的用药情况,也是药师审核处方的重要依据。
3.3 处方正文书写不规范 处方正文的书写存在的问题较多。不按《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处方的书写必须使用通用名称,使用药品的通用名称有利于医院用药管理,避免重复用药,正确选用药物[1] ;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有些医师不熟悉药品的剂量和规格,有的剂量过大,有的剂量过长。或者药品的规格和数量书写字迹潦草不清,使药师的判断失误,极易造成发药错误。如临床诊断:冠心病。用药:厄贝沙坦,0.15g*14片*3盒、 用法:0.15g/次、口服、qd ,超过门诊口服用药一个月时限。
3.4 处方用药不适宜
3.4.1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占比34.16%,比例很高。如腹痛,选用头孢唑肟针,腹痛原因有多种,细菌感染性肠炎或阑尾炎可以使用抗生素,但是胃溃疡、胃肠蠕动增强,药物引起不良反应都会造成腹痛。
3.4.2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由表3可看出适应症不适宜占比27.33%,比例较高。比如头孢唑肟。头孢唑肟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3] 。作用特点为代谢时间短,增加给药次数维持血药浓度可增强治疗效果。
3.4.3适应症不适宜的 如诊断为:高脂血症,用药:头孢克洛缓释胶囊、胆宁片,无高脂血症适应症。头孢克洛缓释胶囊适用于金葡萄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敏感菌株引起的下列部位的轻、中度感染。胆宁片疏肝利胆,清热通下。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临床药物治
疗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处方点评可及时发现不合格之处,医生也能够及时得到不合理和不合格处方的反馈信息;同时也能提高医生对处方重要性的认识。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对《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的学习,了解国家有关处方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4] 。提高医生对处方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培训,定时通报处处方点评结果。增强医生责任感,做到慎重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地用药[5] ;增加医生责任心,从而提高处方开具的质量。同时医生要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药学知识,药师严把处方质量关,提高处方审核水平,不合理处方及时通知医师予以纠正或上报领导。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逐步改善我院处方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部长令[2007]53号).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卫医管发[2010]28号).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36-237.
[4] 吴晓玲,谢奕丹,医院处方点评模式的研究,医药导报,2010,29(1):1—4.
[5] 吴春颖,赵宁.我院急诊不合格处方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8):747-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