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深夜里说什么

来源 :广州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anca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只顾赶时间,没注意后面有没有人,等到码头的时候,我才看到他,在村子的盐滩那我们打过一个照面,依稀有点印象。现在我们面对的共同结果是,船不开了。
  轮渡站的人说,上头打来电话,有大风影响,停航了。他说得倒是轻巧,而我的心情却莫名烦躁。怎么看都不像不能开船的样子啊,船首的大旗离飘扬还差得远呢。
  我们就这样面对面地站在那里,我抬眼打量着他,四十岁左右,戴着眼镜,梳着大背头,背着的书包盖里鼓出一篷草,看行头不像本地人。他不停地倒步,小声嘀咕着,一天还是只开两班船。谁愿意待在这个鬼地方?没有一家旅馆,没有一家像样的商场。他看了我一眼,两条深眉急促地抖动着。见我没有任何表示,他忙递了一支烟给老头,老头接过问,你们第一次来?
  是的。我抢在他前头说了。我们互相看了一眼。
  你们一道的?我们又互相看了一眼,点了点头。
  老头把烟夹在耳边,问,城里人?他说是,说完,他朝辽阔的洋面上望过去。海天交接处,几只海鸟悠闲地飞着。早上来的时候,那边客运码头没说回不去了,早知道如此,鬼才来!老头瞪了我一眼,嘴里嘟囔着什么。我吼了一句:这风平浪静的怎么不开了?这一声,在空旷的码头天然形成混响的效果,仿佛连空气也搅动了起来。
  他讶异地望了我一眼,嘴巴张了张,但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把书包的带子理了理。
  停航很正常,那年死了12个人,比这还风平浪静,青天白日的。老头淡淡地扔下话,取下耳朵上夹着的烟,很快地点上。你说的是10年前的那次。男人接腔了。他挪了几步,抬头望了望天,像是沉浸在悠远的回忆中。黄灿灿的天空下,乌云厚重地飘移,无比漂亮的晚霞把海面映得通红,近处,碎碎的波浪声格外清晰,渡船随着潮水的起伏轻微摇动着,船舷以一种若即若离的方式亲吻着码头,站在这里,丝毫感受不到大风来临的预兆。
  唉,这天又不长眼,也不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风说来就来,它难道跟你商量?老头边说边往船走去。男人并不死心,掏出一包烟,老阿伯,能不能加个班?老头摆了摆手,哼了声,这船是上头管的,上头说不能开就是不能开,一开,我工作就没了。刚有一艘养殖场的运输个体船开走,你们啊,迟了一步。男人讪讪的样子,伸出去的手缩了回来,摸了另一只口袋,抽出一根烟,没有点上,夹在手指上拨弄,自言自语道,跟家里人都没说,什么东西都没带。
  我注意到,他的手指又细又白。
  死人的事我有所耳闻,报纸上说死了10个人。10个人与12个人差别可大了,10个人以上是特大事故,而10人以下只是较大事故。若在平时,我一定会跟他聊聊这件事,可现在我实在没有心情。我关心的是船能不能开。我们不死心,在码头了磨蹭了一会。天慢慢地黑了。
  船上的对讲机响了,老头转身一扭跳上了船。他边听边回应着,好的好的,晚上我会管船的。听完指示,老头从驾驶台窗口探出头说,回去吧,坐到天亮也没用,明天再来。明天有船,我叫人喊你們。我和他面面相觑。老头好像看出我们的疑虑,他指了一条道,往前直走五六百米,右拐,有一幢房子,以前开舞厅的,有两间专门接待“落难”的客人。
  男人突然插话,舞厅还开着啊。
  老头说,都什么年代了,早关了。说完,老头挥了挥手,快去吧,晚上8点要停电了。
  我向他多瞧了几眼,那双眼睛转起来有些特别。
  早上的那个人是你吧?我正懊恼着,并不想搭理他。男人失去了耐心,扫了我一眼,说,跟我走吧。
  我没多想,跟在他后头。走到半道,还真像老头说的,原先一二幢有灯光的房子突然墨黑一片。我们像被什么东西击中了,如舞台剧的换场,咣地停在某个时空隧道中,间歇性失明。等眼睛稍微适应,两人错开几米站住,能感觉到彼此的呼吸,并竭力假装淡定。凭着上午的印象,这屁大的地方,大致的方向感还在。
  来之前我背过书,岛上原居民不到 300人,常住50人左右,5个养殖场,2个盐滩,外来人员大约10来人,司职泥涂赶海。交到我手头的背景材料不到一张A4纸。林主任星期一早上召开编辑报题会,说是要采访一个失学的儿童,他父母在一次海难中双双离世,希望做一个深度的版面,赶在“六一”儿童节之前刊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解决留学儿童教育等问题。林主任说完,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报社里混了多年“老油条”并不乐意接这单活,光是单趟航程就得一个半小时,费时费工,况且岛上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他们都知道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冷场的间隙,我自告奋勇地揽过了任务。我不是冲着专版特稿去的。我刚入职不久,总想着有所表现,这个机会算是从天而降了。林主任舒了一口气。他说版面给我留着。一句话,不露声色地下了死命令。
  采访并没有预想中顺利,早上7点,闹钟响了三次我才醒来,紧赶慢赶才上了船。通过镇上的办事处,我联系上了村里的王大姐。我跟在她身后,从码头往岛上更深处走。
  临到头,那个孩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王大姐领着我从东头跑到西头,从西头赶到东头,就是不见孩子踪影。路上所见甚至比背景材料上的介绍还简略:海塘,养殖场,几堆垃圾,到处乱窜的狗和野猫。王大姐一面表示歉意,一面絮絮叨叨地介绍男孩的情况。说到那次意外的海难事故。王大姐的眉毛拧了起来。你说奇怪吗,风平浪静的,船就钻进海底了,没一个人生还。他爸爸妈妈也在这艘船上,这孩子多聪明啊,本来我们这里有初中、小学,学生多着呢,那次海难后,大家像着了瘟病一样,争着往外搬。这几年人口越来越少了,先是初中部撤掉,两年前小学也撤了,好端端一个地方就这样散掉了。王大姐嘴里嘀嘀咕咕,吐出几句难听的脏话。从她口中得知,她还兼着妇女主任的职务,家随大流搬到城里去了,她平时在城里,有事才上岛。我早就不想干了,也不是贪那几块钱,镇里做我工作,加上我是本地人,岛上的几个老人、小孩也放心不下。唉,她叹了一口气。出事那会他才3岁啊,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听了王大姐的话,我一时沉默。谁碰到这种事心里都不好受,太背运了,有的人或许一辈子都走不出来。想到这里,我不禁对小孩产生了几分同情。   近午时,我们在海塘边看到一个人在海涂里采泥螺。王大姐以为是男孩,拼命地在海塘边摇手跺脚,巨大的声音,在无遮拦的空间中传开,转瞬被一种无形的浩大吸走。王大姐费了很大劲把他摇过来,临近,才发现自己搞错了。她尴尬地清了清喉咙,对我笑了笑,自嘲道,在海涂里干活的都长得差不多。的确如此,看到他时,他全身都是泥,连头发都没幸免,露出的眼睛滴溜溜地转,那模样太滑稽了,像泥人雕塑。我差点要笑出来。
  王大姐告诉我,这是那个男孩的爷爷。说着,她尖起嗓子喊道:你孙子哪去了?老人似乎觉得我们费了他的时间,脸上很是不高兴。听明来意后,嘴皮子也没动,转身迈开腿,缓慢地移开。他的身影越来越小,变成一个点。潦草瞄一眼,会以为那是一只水鸟栖在滩涂上。距他不远处,大蓬大蓬的野草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问王大姐,王大姐说是碱蓬草。盐碱地上到处都是这种草,干也干不死,旱也旱不死。我开玩笑道,那可以作为岛草,不死的精神。王大姐说,早上我还看见有个人在盐场那边采碱蓬草呢,你们是一起的吧?这草有什么用呢?我说我是一个人来,急急忙忙上船,没怎么注意。
  我们边聊边往前走。路过盐场时,那个男人还在,半蹲着身子。王大姐扬起手喊道,忙好了没?要不要吃个便饭?他没有回应。这下,我把他对上号了。
  要说一点没收获不至于,最起码把这个村兜了一个底,不来真不知道岛上的情况,眼见为实。媒体工作者的素材是跑出来的,手勤笔勤不如脚勤,身边的王大姐就是个很好的事例。至于手头的任务,如果配上男孩的照片,我能编出一个版面,照片的事再说,应该有补救的办法,只是听了男孩的情况介绍,我不想这样随便应付,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我原计划是住一晚,刚才绕了几圈,我不由得打了退堂鼓,荒村野店的瘆得慌,待在这里是种煎熬。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杵在这里,首先得找一个地方落脚。想到这我向他看了几眼。
  唉,我们几乎同时开口,又几乎同时收声。尴尬中算是认识了。
  早上在船上好像沒看见你。我说。
  我也没看见过你。我有些不舒服,在后舱躺下了。我补充道。
  早上在盐场那边的人是你吧。他点了点头。
  我没有直接问他捡草的事。我说这里的泥螺非常有名,是这个岛上唯一值得说道的事(王大姐家中腌泥螺的味道还留有余味)。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地方除了那次海难,想找个有价值的新闻简直是……我想找一个适当的词语,一时卡顿了。现在是泥螺的繁殖盛期,个大肉美。他低头往前走着,抽了抽鼻子,欲言又止。我跟他说了一件事,我小时候吃过新鲜泥螺,不小心得了叫“泥螺胖”的病,头胀得这么大,我做了个手势。他说,他也得过。那时不懂得科学,大多吃了新鲜泥螺,喝生水,毒素并发,厉害时眼睛肿得睁不开,大人好像都不怎么挂在心上,弄些土办法,一星期左右就好了,哪有现在小孩生病难弄啊。我说时代变了,科技发展了,病也与时俱进。我们很轻声地笑了起来。笑声在静寂的夜里特别清晰,像不知名的夜鸟的啼叫。旁边一丛丛的暗影如影随形,恍惚间我想起白天的事。
  我说,这个岛上除了泥螺,还有碱蓬草……
  他哦了一声,笑道:碱蓬草,种子油具有防止血栓形成,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体内脂肪,增加肌肉等作用;嫩苗味道鲜美,可以食用。这草适宜在此地生长,越没人管,越有生命力。他叹了一口气,说,人要是能像它一样有多好。这是目前为止,他说得最多的一次,我奇怪他怎么会对这种草如数家珍。我说,我以为你是来捡泥螺,原来是捡草。你不觉得它很倔强,它的旺盛加速了此地的荒凉。他没有接话,心不在焉地啧着嘴,对面塘里呼啦一阵响动。我们意识到某种忌讳,屏住呼吸,想分辨出什么。半晌,不见动静,一切像是沉在暮色的底部。
  天边透了些亮光,朦胧中,对面村里几幢房子的轮廓若隐若现,像一头巨大的怪物静伏在那里。路上不见个行人,初夏的风吹在人身上甚是舒爽,若是在城里,这会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我回头朝码头方向瞟了一眼,不知什么时候,船首的灯亮了起来,码头空空荡荡,氤氲的光影里愈加显得冷清,我们此刻的默不作声突然有了诡异的气氛,空气中有一股蒸腾的海腥味。
  他的个子比我高,步子迈得比我大,没几下就把我拉下一截。我朝四周一瞥,周围黑黢黢,只有脚步声像时钟一样清脆地摆动。我连忙加紧脚步,仓皇跟上。后来,我几乎是慢跑跟上他。我为中午的草率决定而后悔,告别的时候,应该跟王大姐留个后手。白天,一切都明晃晃的,毫无遮拦,实谓看见,其实不见。夜晚,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心里的念想蠢蠢欲动,每想一下,暗色的底片里,看不见的森然排山倒海,塞满脑袋,与固有的记忆重叠倒置。
  他到岛上来专门来采草?我几次想张口问个究竟,但临到头又缩了回去。我说,这里浪费蛮可惜的,海岛土地稀缺,如果合理利用,建几个足球场蛮好,封闭起来,配上高档酒店,说不定能办个世界杯或者什么大赛。说到这,我为自己的想法而兴奋起来,编辑部林主任经常说,做工作要创新要有点子,要想别人不敢想,要功成不必在我。我期望抛出橄榄枝,一带两便,顺理成章地套出他此行的目的。再陌生的人,如果走同一段路,见同样的风景,爬同一座山,喝同一壶酒,尿一个坑,也会成为最热闹的朋友。在我认识的男人中,足球、烟、酒、女人总能扯开源源不断的话题,如果连这些都不感兴趣,那他可以搬到星空上去。
  1998年世界杯,荷兰与巴西,罚点球的时候,电没了。他突然停下了脚步,我一不留神,差点撞上了他。他把书包扯了扯,正回原样。我期待着这个话题的延续,大约有几秒钟的停顿。他说,年轻的时候,荷兰与巴西的足球,代表着青春和华丽,是男人的荷尔蒙,为了看一场球赛,什么出格的事都可以做出来。
  你呢?你期待哪一支球队赢。他反问我。我希望荷兰队赢,那是我心目中足球队应该有的样子,如果是现在,我期望巴西队胜。我比那时更为理性和现实。我成长了许多,从20岁到30岁,幼稚是一件可笑的事情。足球是速度、力量、技术、身体合一的集体项目,背后的支撑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如果你再问我,我可能会考虑德国队。我开始夸夸其谈。   1998年的夏天,我交了个笔友。她来信问我,你们岛多大?我随口胡诌了一句,像100个足球场那么大。我直接堵住她想问的把球能踢出岛的幼稚问题,以前交的笔友问起岛来总往这个方面抒情,我腻烦了。让你踢,你也没这么大的本事。后来,我就不再理她。把岛比成一个足球场,亏她想得出来,我实在懒得交往。话说回来,这么多年的沉沦后,依然爱着足球那是奢侈和情怀。我们还有情怀吗?这样的晚上,仿佛又回到了逝去的青葱岁月。
  那么,你看动物世界吗?我很奇怪他怎么会冒出这个话题,360度大转移。我思忖着如何引到原来的话题中,刚刚点到,怎么可以停止呢?对面房子不知什么时候亮了微弱的灯光。我慢下了脚步,说,我不看动物世界,小孩的节目我没有兴趣。我们明明没有体验过胡狼的生活,又有什么资格说它是坏蛋。虽说如此,敌视粗暴之徒,同情顺从者,敌视掠食者,同情被猎食者,这都是人之常情。即便自己坐在家里大啖尚在滴血的牛排,看到电视上的小鹿被追逐,也会大喊“快跑”。他的语速极快,像是模拟赵忠祥的经典桥段旁白。
  我受不了,最主要是我女儿受不了。我怀疑听错了话,前言不搭后语。也许此刻他的呼吸与他的主题准确叠合,充满了臆想中的诗情画意。而我有些不习惯,我们明显不在一个节拍上。我不由得把他这次海岛之行,与他女儿联系起来,我看了看他背的书包,某个黄昏中,扎着小辫子的小女孩形象在我面前展开。张艺谋电影中成片的色彩填补着失色的空间。夜晚似乎变得明亮起来。我环视了一下四周,捕捉着有用的影像,还要多久,才能找到老头所示的目的地。几次想问,可他坚定的步子打消了我的疑窦。枝枝蔓蔓间,让我产生虚弱又牵挂的感觉。
  脑子里过一遍,1500米的海塘外头就是码头,依山脚稀疏地坐落着老旧房子,当中夹着连片的养殖场,翻过山岗以前是个学校,废弃的政府办公场所。笔直顺过来,我没有记错的话,现在已经接近那家小店了。上午的印象还在,青色斑驳的墙壁上毛糙地写着“小店”两字,“小”字缺胳膊少腿,像是上古时代的甲骨文,窗子斜角上方画着一个足球,旁边画了叉叉。窗口是老式的排门,前面放着一个长条凳子,白天,两个老人并排相向坐着,彼此不搭理。王大姐引着我,边走边介绍,热情地打着招呼,两个老人只是抬起眼皮漠然地扫视一眼,不置一词。你知道,这里以前多热闹吗?有3000多个人,船只有100多艘,诺,你看,小店后面是一家舞厅,当时,年轻后生小姑娘都往那涌。前面两条海塘,都是我们自己筑的,没有向国家讨一分钱。我们走过小店时,围墙上方颓倒的院子里突然伸出一只脑袋,吓了我一跳。我走出好远的时候,回头瞅了一眼,他(她)一动不动,灰白的头发,迎风招展。混浊的眼神,空洞而茫然。
  他们去哪里了?我想到那双眼睛。
  夜的眼睛,我脱口而出,他问,什么?我自觉失口,故作掩饰,星星是夜的眼睛。灯光是夜的眼睛。那么,他们呢,我头皮有些发麻,越说,越觉得那看不见的人,在熄灯的屋子里,扒着窗棂窥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每一幢空着的房子里都睁着一双闪亮的眼睛。无数双眼汇聚在一起瞄准我们,老朽的身体里发出腐烂的气味。在欢喜与恐惧之间,自己身体里的某一部分机能正在微妙转移,塌陷。我莫名地惊惶起来。
  有烟吗?我感觉自己的嘴唇哆嗦,声音颤抖地直接下坠。他像是没听见,我紧趋几步,与他平行。我说,有烟吗?他依然没有停下的意思,只是稍微放慢了速度。现在,我已超过他半个身位。我其实已经戒烟了。他突然停了下来。带烟纯是交际的需要。十年前,我抽得很凶,那时的生活,烟,酒,诗,足球……还有女人,他笑了。
  你还没结婚吧,我那时刚结婚,还没当爸爸,心性没收回来,尽想着玩。他递给我一支烟。我踢了一下脚边的石头。我想起了那个笔友对我说的话,把岛比成一个足球场,至少在这样的夜晚,并没有太过离谱。如果,这里真有一个现代化的灯光球场,如果此刻,正在进行一场A级比赛那有多好。小岛在此刻忽然焕发了新的生命,一切蓬勃起来。想必比王大姐描述的3000人场面更为壮观。伟大的现实来自梦想。
  其实,足球的最大魅力来自不可确定性,每个优秀的运动员罚点球时都是对命运不可估量的投掷,某种紧张感,那种悲剧的交流电,在空气中伸手可触,可是谁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
  你是在说1998年的那场球赛。
  我是在说罗伯特·巴乔。我看到他罰失的那个点球,忧郁得让我心碎,巴乔是足坛诗人,巴乔的离去给世界足坛留下了无尽哀伤的情绪,他带走了一个属于忧郁的时代,也带走了无数球迷的梦想。巴乔自豪地断言:胜利只能通过忍受痛苦来获取。不存在不经过忍受痛苦的胜利。
  他轻轻地重复着,胜利只能通过忍受痛苦来获取。不存在不经过忍受痛苦的胜利。很哲学是吗?你不信?我问他,他说他并不是不信。只是不知道忍受痛苦需要多长。很多人是稀里糊涂地死去,还有一些人在煎熬中溃不成军,比如这个岛将来会变成什么,是一直如此荒凉,最终成为废墟,还是来个大项目,搞小岛开发,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岛城。我们就这个话题进行一番讨论,离岛微城慢生活是我们共同期望的目标,刹那间,我对他的兴趣超过了男孩。他似乎有某种难言之隐,或者在回避着什么。我趁着夜色的掩护,审视着他。那不算长的夜行,一递一声,至少让我放下了矜持。两个陌生人的不适因一个莫名其妙的话题而松弛下来。当然,得加上他给我的烟。人在空虚的时候,害怕的时候,本能地要抓住点什么,或者干点什么。我没法想象一个灯塔工人一辈子守着灯塔的日子,那比青春期的自渎更无聊。那个男孩现在在干什么?难道他一辈子在这里吗?陪他入睡的是月亮的忧愁,寂寞的长夜,他应该要有更好的生活空间。
  一切皆有可能,说不定10年后,我们再来这里,会看到崭新的面貌。我想到男孩,心里有点难受,用劲踢了一块石头,黑乎乎一道美轮美奂的弧线,甩在看不见的地方,“啪嗒”一声。不知所以的对面,哗啦啦一阵响动。有一团黑影唰地向我们冲来,我们慌乱躲闪,他抡起书包挥舞着,试图砸出一道安全半径。它们快速地冲过我们,发出浊重的鼻音,向村庄的方向跑去,一只眼睛闪着绿色的光芒,像萤火虫般地一晃而逝。动荡与不安瞬间凝固。他提着书包,顾自喃喃。我的一只腿还没落位,僵在那里。我们谁也没有说话,根本没看清楚是什么动物。我犹豫着要不要去找找鞋子,还是继续往前走。这时,身后传来一阵轻盈而急促的脚步声。我们不约而同抖索地喊道:谁?   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我,是我爷爷叫我过来的。男孩揿亮了手电筒,笔直的光柱兜头钉住,我感觉像是被人绑了手脚。男孩忽然笑了起来。两个大男人怕这些小猫小狗。男人清了清嗓子,往地上啐了一口。说,不像。不像?男孩不屑一顾,猫在晚上會发出绿色的光芒,你没看见过。我接过来说,我好像看见过。男孩说,我们这里起风的夜晚野猫野狗特别多。
  你听谁说的?男人的声音有些颤抖,没想到他比我还胆小。我已经缓了过来,你早上干吗去了?
  早上?早上在山那边礁石上放蟹笼,你在找我?我说是,你为什么不上学了?我拿出录音笔,按下开关,红色的按钮闪闪烁烁,男孩没有接话,收起了手电筒,往前晃了晃,前面就是了。这是早上看到过的小店,“甲骨文”若隐若现,平添了年代的沧桑感。我说这字写得很艺术,男孩得意地说,村里除了我能写几个字,没人会写了。我还替人回信呢。
  这足球也是你画的?
  男孩哼了一声。我一本正经开导道,你要上学,如果你学了大本事,说不定这里将来真能弄个足球场,到时你更能发挥作用。
  我讨厌足球,我爷爷也讨厌它。他把手电筒朝上,拉住自己的下巴,耷拉着猩红的舌头,露出狰狞的面目。
  男人在不停地转圈,转了一会,他快速走了过去,把男孩支着的手拖下。问道,刚才,真是猫?
  男孩把手电筒向前晃了晃。这里多的是,有什么大惊小怪,或许跑到屋子里去了。
  那幢房子。男人用手指了指。男孩拨拉他一把,闪出空当,侧着身子好奇地盯着我的录音笔。问,这是什么?会唱歌吗?我说你把我们晚上安排好了,它就能唱歌。我跷着脚斜着身子。他把手电筒往我脚下扫了扫,呵呵呵,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说,等会,我帮你找一下。我的许诺收到了效果,毕竟是孩子。一会,男孩提溜着鞋子上来,还好,只是污了些泥,我也管不了那么多,在路边蹭了下,跷着脚蹬上。
  男孩走一会又停住了,盯着我的录音笔。我笑了,伸出手掌。男孩弯下头,思索了一会,说,你不会骗人吧。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男孩忽然跑过来,扯出我的手指,用劲地拉了拉。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谁变谁是小狗,不,是小狗小猫。说完,把头转向了男人,斗气似的。
  男孩领着我们绕过小店,走到后头,熟练地爬进窗子,然后从里面打开了门,里面居然铺着木质地板。窸窸窣窣摸索一阵,男孩从灶间点亮了蜡烛。朦胧的灯光下,我和男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看得出他有些沮丧,他抬起头环顾着四周,咬着嘴唇。三个人的影子相互转位,伏在墙壁上显得十分邪魅,仿佛即时上演的魔术秀。男孩见我盯着木质地板,解释道,这里以前开个舞厅,老板叫我爷爷大阿伯。
  那他人呢?搬走了?
  跑到海底看足球赛去了。男人突然身子颤抖了下。明天估计没有船,大风来的天气里,我们这里的人都会跑光。男孩领我们上楼梯时,一手扶着蜡烛,一手对着烛芯的火焰做出若干动物的造型。恬美温柔的笑容不动声色浮在脸上。
  男人转头一动不动地盯着墙壁上的影子,然后慢慢地举起一只手覆在另一只手上,墙上出现一条吐着舌头的狗。男人换了手势,造型差点意思。男孩说,你只会这一种吗?他把蜡烛递给我,两只手灵巧比画,墙壁上出现姿态各异的若干动物,或奔,或跑,或蹲。不,默片的造型比动物世界更具感染力。男人放下了手,凝视着他:
  你也喜欢看动物世界?
  男孩点了一下头,又摇了摇头。
  男人说,我女儿也喜欢看。
  男孩说,电视机给爷爷砸了。
  为什么?
  爷爷说电视里有妖婆,让人心智迷惑。你难道没有发现,我们这里的人都不看电视,杀死足球。男孩蹲了蹲身子,做出了一个蹦跳的动作。他嘟囔着,不看电视也不见得有什么好,不是疯了就是老了。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你那个东西呢?它能讲故事吗?我只好说实话,这个只是录音笔,我回去给你弄个MP4。他有些失落,夺过我手里的蜡烛。我安慰他,我们已经拉过钩了,说话得算数。他撇了撇嘴:大人专门骗人。他说的没错,我小时候也这样认为。现在有时持这个观点。但我向他保证,决不骗他。我说,我这次来专门写一篇文章,上面署我的名字,如我骗你,你可以来找我。他将信将疑,怏怏的。
  如果你骗人的话,晚上野猫咬死你。说完,咧了咧嘴。古怪精灵的一个男孩。我得换个角度来了解他。
  沉默良久的男人忽然接腔道,不会,我作证。他向我看了一眼,从裤兜里掏出皮夹,捻出一张50元钱,相信我。男孩好奇地转头看了看我,男人说,拿着。男孩迟疑不决,男人又从皮夹里掏出一张100元,拿着。男孩犹豫了一会,接过那张50元钱。转头对我说,我先帮你拿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他忽然俯在我的耳旁说,上面可以泡个澡,你可以先泡。说完,瞪了男人一眼。
  老头说的没错,两张木床,刚好够我们睡,男人绕着房间徘徊着,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他问我要不要洗个澡,我说先休息一下,起早摸黑一天,累了。我开玩笑道,你好像很熟悉。他看了看男孩,黯然不语。后来,我们坐了一会,男孩趴在窗户上,从这里可以看到海边的码头。码头边有一盏灯亮着,那条通往码头的路隐隐约约,显得那么辽阔,在这若明若亮的光亮中,周遭的一切似乎在成倍地繁殖、敞开,并为亦真亦幻的物事制造崭新的轮廓。我觉得应该把今天没完成的任务完成,问男孩为什么不上学了,男孩像是变了一个人,对我的问题置若罔闻,他茫然地伏在那里,缓缓地说道,起风了。听起来,有一种莫名的忧伤。男孩说,你们说将来这里会怎样?我说你希望变怎样?
  我希望这里有很多很多人,像我爷爷说的以前那样。我拍了拍他的头,想说什么却不知该对他说些什么。
  我有些伤感,借故上了一趟厕所,等我上完后,发现那个男孩不见了。男人和衣躺在床上,我问男孩哪去了?他好像没听见,啪嗒一声,他点上了烟,明亮交替的刹那,缩在一角,像个小孩,透着一丝若隐若现的阴暗。男人说,那个男孩帮我们去找点东西吃。我说,面对他不知该说些什么,准备的话觉得此时此刻说什么都是冒犯,有一种无力感,他这个年纪不晓得的事情很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得让他念书,最起码让他念到初中毕业。他沉默不语,我问,你不舒服吗?不是,我掉了东西。他的书包口张开着。   一定掉在刚才的地方。
  可能是吧!
  朦胧中,我看见窗台上,跳上一只猫,它闪着绿色的眼睛。都说动物会循着气味找过来。我走过去,它瞪了我一眼,呜咽一声,跳下窗跑了,我探头望了望,有一丝寒意,顺便拉下破旧的窗帘,一边轨道失灵了,一扯半个窗帘掉了下来。我问:你是专门捡草而来?
  十年前我来过。
  我非常惊愕,仔细一想觉得也不是很意外。怪不得你对这个地方熟悉。
  每次动身的情景,就像在昨天,那些人,像是永远无法离开海边启航船只上的死结。海塘边那单调杂乱顽强的碱蓬草,随着我的脚步移动着,比潮水的音乐更让我缄默。你说的对极了,那是一种不死草。可是……他的声音变了调。
  他说他有个女儿,女儿二三岁的时候,保姆告诉他,女儿的眼睛会在晚上发光,起初以为拣了宝,民间所谓的福分,就是刚才说的“猫眼”,小心翼翼地瞒着不声张。例行体检的时候,检查得了坏毛病(眼癌),最后在上海的医院里动了手术。碱蓬草,人家说有这草有药效,我就来试试。男人说着哽咽起来。我一直觉得他有故事,没想到会是如此。一时竟找不到恰当的词汇。
  说不定真有效果呢。我安慰道,快睡吧,累了一天。我不想让他反复沉沦在伤心的往事中。
  没想到我会遇见他。
  十年前也是这条船,一点没变,机油味,锈迹斑驳的船舱。这里最好吃的就是泥螺,我上次来,一桌就上了五道泥螺菜,有鲜炒的、蒸的、炝的、煮的,还有一个我想不起来,这是我辈子吃得最多的泥螺,居然有这么多做法。再也找不出有一个地方吃泥螺有这么多花样。现在我甚至想找那个老头要一点泥螺过来。
  我说,等会叫那个男孩要点来。
  不。你别叫他。是我把他支走的。我想说说,我憋得难受。我抽出他放在桌上的一支烟,点上。房间里烟雾缭绕。我说,你觉得有必要,说出来会好受些。说到哪就哪吧。
  十年前,船长和一个城里来的朋友,我们一起在这楼下看足球赛,大约看到凌晨二三点钟。他早班开船,人还在糊涂中,为闪避一艘船,转舵过急,侧翻钻入海中。
  我的脑子开始晕荡,赶紧在床上躺下。那张床像船一样晃荡起来。我强作镇定:不是说,那天有大风吗?那只是官方的说法,事情不是这样的。也不知怎么回事,那天晚上岛上的猫和狗都在叫,叫得让人很不安宁。那天,睡得太迟,我实在起不来,错过了航班。他一直在神神道道地说。恍惚中,我看见窗台上,又跳上一只猫,它闪着绿色的眼睛,一动不动地倾听着。但我不确定,我也没有声张。迷迷糊糊中,我似乎睡着了,他一直在说。我没法打断他,也不想打断他。
  你明白吗?我看见猫的眼睛就害怕,它像是要吃了我,吃了我女儿。他说,看到那个男孩,特别难受,我想起了陪女儿的不眠之夜。男人一直说啊说,边说边饮泣,他的嗓子突然哑了,他的嗓音像片枯叶无力地下沉。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钟声敲响了日落,柏油路跃过山坡,爬满青藤的房子,屋檐下的邻居在黄昏中飞驰……”那些场景依次更替,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在此地,又在彼处。在无尽的时光中,是他,是我,是那个男孩,男孩的爷爷。我以为我可以破译它的本质,交出一份得意的版面。我以为可以读懂村庄的秘密或者预测,以及它含而不露不曾表达的东西。我明白,不管我如何妙笔生花,我忽略了它本质的气息,它剧烈而又数不尽的混乱。至少在少年投向我目光的一刻,我顯得异常无力。
  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男人不在床上,我哎,哎,哎,喊了一通,不见任何响动。我推开厕所的门,发现他蜷缩在浴缸中,我头皮一阵发麻。匆匆下楼,慌急慌忙地往码头的方向跑去,感觉到道路被什么照亮了。路上真的起风了。后来,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风的呼啸也成了静的一部分,男孩和女孩的形象在我眼前交替跳跃,他们一起向我跑来……
  责任编辑:杨希
其他文献
一  与珮洁彻夜长谈的那个晚上,妈妈永远地离开了我。珮洁的到来与妈妈的死没有必然而直接的关系,即便珮洁那天没有来我家,即便我与珮洁没有进行那么深入而密切的交谈,即便我没有珮洁这个闺蜜,妈妈总有一天也会离我而去,早一天或晚一天,都是相差不大的。  只是,那个周末,按照惯例,如果珮洁不来找我,我本该是要回爸妈家的。如果当时我待在妈妈身边,她还会死去吗?如果我守在她身旁,她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是否会感到圆
期刊
《广州文艺》的《后浪起珠江》栏目在开设之初我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热切关注。因为它是一个能让无名小卒脱颖而出的好地方。许多年前,《花城》的《花城出发》就曾经果敢地推出从没在公开刊物发表过小说的我,给了我巨大的鼓舞,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后浪起珠江》也将会改变一些年轻人,让他们像一滴水从此汇入江河,走向星辰大海。  李立的中篇小说《金色代币》是一篇关于少年成长的小说,也是关于忏悔和救赎的小说。老实
期刊
广州盛夏,窝在家里读张欣的小说《狐步杀》。  明明是一部悬疑爱情剧,张欣却写得冷静克制,好比徐徐展开一幅广式生活浮世绘,将广州的穷人、富人、特权阶层、普通市民、小孩、老人、谋生计者、命案犯者一色人等的日常与失常,看似不经意地勾勒出来。紧要处只几笔,撕破杀机。  悬疑爱情剧里“杀人”是小高潮,需浓墨重彩,方才显露侦破的难度和爽度,以调动读者情绪大开大合。《狐步杀》里有三起命案,原可以写得七情上面,提
期刊
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书时,还未开始写作,但是个比较饥渴的读者。我当时不太确定该读哪些书。后来我在国大中文图书馆发现了一个特殊的书架,上面陈列的全是同一种书:红色硬皮,繁体竖版,书脊上印着烫金字体:诺贝尔奖作品全集。这套书是由白先勇、陈映真主持编译的,翻译和印刷的水平都很高,囊括了从20世纪初到80年代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代表作品。这个书架成了我最常光顾的书架,这一套书成了我最常翻看、借阅的书,因为
期刊
故乡对我来说,就是和父母一起居住的大院子,院子里有高高的葡萄架,繁茂的果树,围墙上爬着啤酒花的藤蔓。晚上的星星很繁密很亮,随风飘来苹果花幽幽的香气,飘进那个温暖安心的家。  这样的时光一直延续到高中毕业,直到外出求学,踏进长途班车时戛然而止。那是十七八岁心比天高的年纪,没有回头看看父母不舍担忧的眼神,无比坚定地将目光望向车头的前方,那才是我将要奔赴的未来。  我和弟弟,父母手心里的一对宝,一前一后
期刊
一  我回来的这天,看到罕见的猩红的晚霞。平常这样的黄昏,都是被大海打散的。我惊讶为何从未注意这里的日落,地方阔绰,归家的太阳张牙舞爪,像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我注视它即将下沉到海那头的屁股,我确定那是屁股,虽然书上经常把它形容成圆盘或者太阳公公的笑脸,但我却觉得它像一个慢腾腾坐下去的屁股。  这样的景致是独特的。怪不得连锁酒店这些年像螃蟹那样爬满整片海滩。这里没有真正的春天,气候输送的只有整年的热
期刊
敬过一轮酒后,钱奎坐回我身边的位置。  他向我靠过来,嘴里喷出浓烈酒气:“你注意到陈康有什么问题吗?”  陈康坐在我正对面,他左右都是女同学。他来得晚,班长让插个凳子,坐她旁边。小时候,班长总是代老师训陈康。现在,他也显得拘谨。  “我看不出什么问题啊。”我抬眼望一眼陈康,他正侧耳听班长激动地讲话。  “他不喝酒!”  我小声责怪钱奎:“他以前喝酒误过事。喝酒有啥好的?”  “你懂个鬼。去,上个厕
期刊
就说看见  比如西天彤红的云朵  从水中溢出来  就像静默丢失了自己的疆土  而水看不见云  唯有早年的一种陌生感  遮蔽了他  从拐弯的地方看过去  水是静物  能够生长出爱情  只是我并不看好这些浮云  滋养的秘密  秋色向晚  温润的光在落叶上  休眠  飘浮的吱吱声  从古寺旁一直望过去  碧空净  都褪去了烟火味  秋虫也已褪去  在冷雨袭来之前,远处  杂色的山林  就是一场盛宴  我
期刊
走在博爱路上  孙文西路,一个玩滑板的孩子  停下来,认真说:爷爷,你先过  我弯腰摸摸他的小脸,手上一束阳光  不觉里,我步入下午,太阳偏西  开始忘记一些名与词。不要紧  我记得你,某个时刻的笑和蹙眉时  一闪而过的忧郁。就像眼前我并不知  人力车夫是谁?绅士是谁  却记得他们的黄铜气质  古镇镇的灯饰,照亮民国老街  它的本名是灰塑骑楼南洋建筑  并置的包容  拆除内心中长蘑菇的房子  让更
期刊
一  如果黄土像波浪一样起伏,那一定有不平凡的故事藏在山里。  在柘蓬的望夫岭上看到那片黄土包的那年,我只有17岁,我在离望夫岭大约五六公里的桃坪公社永红关山,当了一个下放知青。没有文字记载的空白处,望夫岭就是陌生的黄土,鲜嫩的黄土,就有隐秘的故事。  以一个17岁的知青的眼光,我无法认识这座阴风惨惨的望夫岭,无法看穿这片黄土的秘密。黄土的形状,让我联想起坟墓,但是那样整齐排列,那种队列一般的壮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