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态学研究的角度解释人眼的调节:与《调节机制新概念:基于超焦距-微变焦的人眼光学系统》作者的商榷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d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节是由中枢神经系统与眼睛各个调节相关组织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从十九世纪开始就逐渐出现了各种调节机制的学说,其中以Helmholtz的经典调节理论最为著名,但也受到了其他学说的挑战.迄今,调节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观察调节系统相关结构在调节过程中的形变是研究调节最直接的方法,也是诠释调节机制最客观的表达.高速发展的成像技术在眼科的应用使之成为可能.本文将从形态学角度阐述利用各种眼科成像技术对活体眼进行的调节研究。

其他文献
巨噬细胞诱导型C型凝集素受体mincle是一种新发现的非经典型C型凝集素受体,主要表达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可以在某些真菌、结核分枝杆菌、坏死细胞的刺激下与相关配体结合,激活核因子-κB(NF-κB)途径,引起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在宿主的固有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目前,mincle受体在一些免疫相关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但关于其在眼科炎性感染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甚少,深入研究mincl
视网膜变性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治疗的重要工具,目前常用于基础研究的视网膜变性动物模型包括系列视杆细胞变性小鼠(rd),如rd1小鼠、rd10小鼠和nmf137小鼠,这些模型鼠均为磷酸二酯酶β亚基(Pde6b,PDEβ)基因突变的小鼠模型,因其发病机制与人类具有某些同源性,因而已大量应用于视网膜变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研究中.为了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就3种模型鼠的发病机制、药物
微小RNA (miRNA)是一类新的非编码小RNA,它通过与靶mRNA特异性结合,导致靶向mRNA降解或抑制其翻译过程而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天然存在的重要基因调控分子.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miRNA异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miRNA-146即为其中研究较多的一个.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己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难以做到根治.就miR
患儿,女,12岁,半年前患儿家长发现其左眼外观异常,无眼痛、眼胀、眼红等.患儿既往健康,足月顺产,否认新生儿吸氧史、外伤史、严重感染史、家族遗传病史及眼部手术史.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0.8.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左眼前房下方有一直径约4 mm、孤立、无蒂的虹膜囊肿,呈棕色球形,囊肿的位置随头位的改变而改变,当头左右晃动时,囊肿可在前房内左右飘动;当头停止晃动时,囊肿逐渐停于前房下方,
期刊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导致老年人中心视力丧失的主要视网膜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表明,受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调控的细胞外基质(ECM)的代谢障碍在AMD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MPs与TIMPs平衡的失调导致Bruch膜不同的病理性改变,参与玻璃膜疣的形成,调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