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由“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到“注重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这些教育理念的更新都是进步的,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课改取得的成果,让我们思考,课改带给了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关键词】关键词;课改;教育;经验
鉴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压力,也为了适应新时期下的教育,实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市从2002年开始进行课程改革,算来已有11年了,这十一年来,经过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是符合我市教育实际的,由“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由“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到“注重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这些教育理念的更新都是进步的,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愿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正确解读课程标准
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阶段所实行的新课程改革,必须能够正确解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理念和总体目标。现进的教育理念是课程标准的核心,是方向,是旗帜。总体目标的规定让我们明白我们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正确解读课程标准。
二、努力达到课改中的教学目标
陈旧的教学目标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很明显,新课改中的教学目标除了知识和技能,又添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对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学生的发展来说,课堂应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和个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来说,它是经验的共享,情感的融会与灵魂的感召。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只有关注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本质所在,只有关注学生的差异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学生学有所成,个性也得到彰显。因而,我们不能只注重于学生知识的获取,更要注重于学生获取知识的体验过程。所以就要让学生广泛的参与课堂,让他们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进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所以,为了学生都能够得到有力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授课中体现新课改中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角色应正确定位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传统的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现在有了新的定位,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精心策划的活动,它的价值取向、性质特点等都与教师本人有直接的关系,它可能是启发式的,也可能是填鸭式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获得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动手实践的机会,也有可能只有“背起双手,认真听讲”的权利。整个教学课堂成了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成了“一言堂”。课堂就成了老师的讲,学生的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总是被动的。而如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他已经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了下来,变成了参与课堂的一份子。真正的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由学生完成教学活动,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在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只有学生广泛参与的课堂,才是有活力、动感的、影响深刻的精彩的课堂。
四、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就是权威,学生不得“反叛”,新课改对此作了修改,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
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尊重学生,不是有了亲切的微笑就是尊重学生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老师整堂课都灿烂的微笑着,而课却上的如同白开水,毫无滋味,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吗?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就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尊重他们出错的权利。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学生是活泼泼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要培养他们健康而有收获的成长,所以我们教师应有一颗爱的心去包容他们,才能营造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五、重视反思
我们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才能有长足的发展。有人说,努力就会成功,但我们还要有时间静下来好好的反思,这样我们才能成功的更快一些。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重视反思,我们上的每节课并不都是成功的,这就需要我们作深刻的反思,找到问题所在,只有经过学习——实践——反思这样一个过程,不断地反思,一次次的积累,我们的课才会越来越精彩,我们自己也会底气十足。
六、不可忽视的学生内在品格形成
重视课堂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中,面对新课程标准,我又有了新的收获,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近段时间的一些所思跟大家分享一下。
1、思想的形成。
我们学习,一方面是为了知识的增长;另一方面是为了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优良品德。一篇文章,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知识,还有思想,而我们教学有时就是把一些思想、优良品德逐渐转化为学生个人的思想和品德。比如:教会小朋友们爱护动物,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要学会尊重别人,给予总比索取快乐等等一些优良的品德。而这些思想及优良品德形成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总还能保持道德的底线,做人的准则。你不觉得这很重要吗?
2、心态的形成。
经常听到这样的报道,某某因为工作压力大而跳楼等等一些令人惋惜的事。究其内因,还是心态的原因。一幕幕实例摆在我们的眼前,还不值得我们反思么!所以我们教师要教给孩子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面对困难,要有坚强的信心,强大的毅力,用积极的心态迎难而上,而不是退缩,裹足不前。你不觉得这种心态的形成对孩子的未来是极为重要的吗?
3、方法的形成。
有些事顺向思维不能解决,就要逆向思维的想一想;还有些事情我们是要转换一下角度才能看得明白的;更有一些事情我们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能解决,就要与他人团结协作才能解决的。面对困难,有积极的心态还是不够的,关键我们还是要找到一种合理的方法去解决事情,所以,在学习中,在活动中,我们教师还要教给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注重孩子们身上的差异。
世上没有完完全全两个一样的人,容貌的差异,性格的差异,才有了这样一个多彩的世界。而有些学生的天分是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我们是让他的这种天分或者喜好继续发展呢?还是就扼杀在萌芽期呢?我们教师就要负责人的做出明智的选择,也许在你不经意间一个大师就这样产生了。尊重学生的差异,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
【关键词】关键词;课改;教育;经验
鉴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压力,也为了适应新时期下的教育,实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市从2002年开始进行课程改革,算来已有11年了,这十一年来,经过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是符合我市教育实际的,由“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由“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到“注重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这些教育理念的更新都是进步的,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愿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正确解读课程标准
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阶段所实行的新课程改革,必须能够正确解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理念和总体目标。现进的教育理念是课程标准的核心,是方向,是旗帜。总体目标的规定让我们明白我们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正确解读课程标准。
二、努力达到课改中的教学目标
陈旧的教学目标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很明显,新课改中的教学目标除了知识和技能,又添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对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学生的发展来说,课堂应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和个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来说,它是经验的共享,情感的融会与灵魂的感召。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只有关注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本质所在,只有关注学生的差异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学生学有所成,个性也得到彰显。因而,我们不能只注重于学生知识的获取,更要注重于学生获取知识的体验过程。所以就要让学生广泛的参与课堂,让他们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进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所以,为了学生都能够得到有力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授课中体现新课改中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角色应正确定位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传统的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现在有了新的定位,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精心策划的活动,它的价值取向、性质特点等都与教师本人有直接的关系,它可能是启发式的,也可能是填鸭式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获得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动手实践的机会,也有可能只有“背起双手,认真听讲”的权利。整个教学课堂成了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成了“一言堂”。课堂就成了老师的讲,学生的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总是被动的。而如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他已经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了下来,变成了参与课堂的一份子。真正的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由学生完成教学活动,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在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只有学生广泛参与的课堂,才是有活力、动感的、影响深刻的精彩的课堂。
四、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就是权威,学生不得“反叛”,新课改对此作了修改,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
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尊重学生,不是有了亲切的微笑就是尊重学生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老师整堂课都灿烂的微笑着,而课却上的如同白开水,毫无滋味,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吗?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就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尊重他们出错的权利。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学生是活泼泼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要培养他们健康而有收获的成长,所以我们教师应有一颗爱的心去包容他们,才能营造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五、重视反思
我们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才能有长足的发展。有人说,努力就会成功,但我们还要有时间静下来好好的反思,这样我们才能成功的更快一些。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重视反思,我们上的每节课并不都是成功的,这就需要我们作深刻的反思,找到问题所在,只有经过学习——实践——反思这样一个过程,不断地反思,一次次的积累,我们的课才会越来越精彩,我们自己也会底气十足。
六、不可忽视的学生内在品格形成
重视课堂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中,面对新课程标准,我又有了新的收获,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近段时间的一些所思跟大家分享一下。
1、思想的形成。
我们学习,一方面是为了知识的增长;另一方面是为了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优良品德。一篇文章,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知识,还有思想,而我们教学有时就是把一些思想、优良品德逐渐转化为学生个人的思想和品德。比如:教会小朋友们爱护动物,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要学会尊重别人,给予总比索取快乐等等一些优良的品德。而这些思想及优良品德形成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总还能保持道德的底线,做人的准则。你不觉得这很重要吗?
2、心态的形成。
经常听到这样的报道,某某因为工作压力大而跳楼等等一些令人惋惜的事。究其内因,还是心态的原因。一幕幕实例摆在我们的眼前,还不值得我们反思么!所以我们教师要教给孩子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面对困难,要有坚强的信心,强大的毅力,用积极的心态迎难而上,而不是退缩,裹足不前。你不觉得这种心态的形成对孩子的未来是极为重要的吗?
3、方法的形成。
有些事顺向思维不能解决,就要逆向思维的想一想;还有些事情我们是要转换一下角度才能看得明白的;更有一些事情我们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能解决,就要与他人团结协作才能解决的。面对困难,有积极的心态还是不够的,关键我们还是要找到一种合理的方法去解决事情,所以,在学习中,在活动中,我们教师还要教给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注重孩子们身上的差异。
世上没有完完全全两个一样的人,容貌的差异,性格的差异,才有了这样一个多彩的世界。而有些学生的天分是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我们是让他的这种天分或者喜好继续发展呢?还是就扼杀在萌芽期呢?我们教师就要负责人的做出明智的选择,也许在你不经意间一个大师就这样产生了。尊重学生的差异,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