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我国高校水产专业的招生方式、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考核体系和素质教育、专业设置方面的改革战略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校;水产;专业教育;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13-02
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时代,我国水产专业高等教育一些教育模式遇到了新的挑战,为全面提高我国高校水产专业教育对市场需要的应变能力,结合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特点,为此,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拙见:
一、改变现有招生方式
1.招生时按专业大类招生,不要细分专业。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报考专业时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报考专业有什么特色,以及这些专业的社会价值何在,甚至也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报考专业时失去了自主性,这样的学生往往听从于家长或教师的所谓推荐安排,而家长和教师在替学生选择专业时,总是受限于他们自己的阅历、学识水平、认知结构及价值观。这样,当学生走入校园后,随着其眼界的开阔及学识水平的增加,以及对自身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才发现自己陷入了“误区”[1]。因此,在高校招生时,因此我们建议按专业大类招生,可解决学生报考专业的误报和退学问题。
2.按行业招生,降低录取分数,使有志于水产行业的学生能够就读水产专业高校。水产是国家发展离不开的专业,故国家应有政策倾斜,政府扶持政策对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水产为艰苦行业,应按行业招生,纳入特殊行业招生,进入提前批次招生。如在日本,大学录取方法是采取试读方式,水产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同时录取,保留学籍一段时间。对那些从水产相关行业的生产第一线来的学生,他们愿意学习职业需要的课程,特别是那些解决工作疑难问题的课程,他们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动机尤为强烈,可适当考虑特招。现毕业生的就业已无省界限制,故招生计划应打破省界,使生源较好的省有较多的招生指标。
二、全面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师队伍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教师则是主体,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点。为了全面建设一支能适应现代信息时代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认真解决当前水产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问题,必须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水产实践基地进行短期培训。熟悉水产专业高等教育规律和特点等。因此,选配一批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任教,才能使授课内容贴近科技和生产实际的前沿,易于被学生接受,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要严格教学管理,建立必要的淘汰机制,优化师资队伍。一是要通过拓宽师资来源、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进修、实行竞争上岗、鼓励教师流动等举措,如实行教师分流机制,可分为基础科研系列、应用研究系列、成果推广系列、技术服务系列、科技入户型,建设学术梯队(包括科研梯队、教学梯队建设),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革现行学生单一考核模式
1.改革目前学生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要转变,变“死记硬背式”考核为“综合创意式”考核。如采取以开卷考试为主、闭卷考试为辅的模式;改变过去太过于依赖笔试的考试办法,变为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改变过去太过于以理论考试为主的模式,变以理论考试与水产专业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2.改变考试题目的内容。考试题目应设有启发式、动态式、辐射式等方面结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激励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再则考察学生自学情况、到课情况等,把学生课堂学习与平时自学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考评。
四、改革现有专业设置体系
1.形成新专业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新专业,调整旧专业[2]。目前我国渔业经济还处于产业结构形成与演化的初级阶段,我国高校涉渔专业建设需要根据我国渔业经济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组建一些新专业群。随着教育综合化发展,拓宽专业面的教学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改革专业设置与扩大专业方向的根本目标就是扩大学生专业覆盖面,增强学生对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如加强诸如水产品深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加强水产品保鲜专业、苗种培育方向、病害防治方向的培养力度等。
2.专业设置要考虑跨学科的发展方向。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应该积极主动去适应新变化和要求,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综合性边缘学科[3]。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前提基础和保障条件,也是反映高等学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而特色专业建设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培育办学特色,同时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4]。因此,高校专业会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而不断地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老专业更新或被淘汰,而新专业不断涌现[5]。
3.创建品牌学科的基础上带动品牌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围绕社会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以课程的合理设置和相应的授课内容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6]。专业学科群是一种学科的综合教学模式,学科群的综合教学方式对其所属各学科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7]。专业结构调整可以构建“品牌专业—专业集群—专业体系”的新教学模式,即以品牌专业为龙头,形成若干相关专业集群,再由这些专业群构成一个合理的专业体系[8]。水产专业设置也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建立品牌学科基础上发挥品牌学科优势,优化现有专业结构,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地缘优势的品牌专业,逐步办成有特色,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应用型、交叉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五、加强水产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以适应当前就业的严峻考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首先必须是社会所需要的[9]。为了让学生适应当前严峻考验就业形势,我们建议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素质教育。
1.应加强学生对危机的责任感认识的教育。因为大学生的第一学年与第二学年是关键期,学风、班风应在头二年树立起来,因此应提倡班主任为主的学生引导管理模式,让有丰富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的老教授或老教师亲身去指导学生,在指导过程可以建立沟通交流渠道,也可以发现人才,引导人才,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
2.应加强职业生涯设计与培训。目前世界经济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高校毕业的学生需要根据本人实际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故水产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应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从不同类型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出发,推出适合水产专业学生进入职场实习前期的职业训练,并跟踪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水产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系列培训,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3.应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产、学、研合作式教育培训体系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灵活办学的体现,是顺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适应,是发挥高校社会教育职能,是加强高校与社会联系的必要环节[10]。因此,高校水产专业的教育应该分配较多的课时让学生参加水产行业的实践锻炼,比如用2~3个月时间在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教育[11]。
4.应该加强本科生的心理引导训练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入,高校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挑战[12]。因此心理引导训练作为适应新形势大学教育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还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不断积极探索与实践,采取必要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措施,并开展一些“以人为本”的心理素质训练课程。
参考文献:
[1]余厚洪.大学生“专业困境”的原因及对策[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5(1):96-98.
[2]潘懋元.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1999,(1):1-6.
[3]舒扬.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J].广西社会科学,2003,94(4):170-172.
[4]刘彬让.试论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8,03,03:47-49.
[5]江剑华.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必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04,增刊:147.
[6]刘瑞涵,吴春霞,桂琳.浅谈人才培养中的学科与专业建设[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增2):51-53.
[7]官春云.建立“大农学专业”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2.136(10):3,19.
[8]潘爱珍,虞聪达,地方性海洋院校涉海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12):47-249.
[9]史义成,翟龙江.搞好专业建设强化能力本位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J].中国林业教育,1999,(4):36(37).
[10]贡福海,孙绍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建品牌特色专业[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6(4):74(76).
[11]王亚杰.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9,(3):4-6.
[12]雷秀雅,高淑芳,赵威,张国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五个维度[J].中国高教研究,2009,(1):90-91.
关键词:高校;水产;专业教育;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13-02
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时代,我国水产专业高等教育一些教育模式遇到了新的挑战,为全面提高我国高校水产专业教育对市场需要的应变能力,结合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特点,为此,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拙见:
一、改变现有招生方式
1.招生时按专业大类招生,不要细分专业。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报考专业时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报考专业有什么特色,以及这些专业的社会价值何在,甚至也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报考专业时失去了自主性,这样的学生往往听从于家长或教师的所谓推荐安排,而家长和教师在替学生选择专业时,总是受限于他们自己的阅历、学识水平、认知结构及价值观。这样,当学生走入校园后,随着其眼界的开阔及学识水平的增加,以及对自身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才发现自己陷入了“误区”[1]。因此,在高校招生时,因此我们建议按专业大类招生,可解决学生报考专业的误报和退学问题。
2.按行业招生,降低录取分数,使有志于水产行业的学生能够就读水产专业高校。水产是国家发展离不开的专业,故国家应有政策倾斜,政府扶持政策对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水产为艰苦行业,应按行业招生,纳入特殊行业招生,进入提前批次招生。如在日本,大学录取方法是采取试读方式,水产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同时录取,保留学籍一段时间。对那些从水产相关行业的生产第一线来的学生,他们愿意学习职业需要的课程,特别是那些解决工作疑难问题的课程,他们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动机尤为强烈,可适当考虑特招。现毕业生的就业已无省界限制,故招生计划应打破省界,使生源较好的省有较多的招生指标。
二、全面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师队伍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教师则是主体,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点。为了全面建设一支能适应现代信息时代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认真解决当前水产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问题,必须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水产实践基地进行短期培训。熟悉水产专业高等教育规律和特点等。因此,选配一批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任教,才能使授课内容贴近科技和生产实际的前沿,易于被学生接受,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要严格教学管理,建立必要的淘汰机制,优化师资队伍。一是要通过拓宽师资来源、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进修、实行竞争上岗、鼓励教师流动等举措,如实行教师分流机制,可分为基础科研系列、应用研究系列、成果推广系列、技术服务系列、科技入户型,建设学术梯队(包括科研梯队、教学梯队建设),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革现行学生单一考核模式
1.改革目前学生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要转变,变“死记硬背式”考核为“综合创意式”考核。如采取以开卷考试为主、闭卷考试为辅的模式;改变过去太过于依赖笔试的考试办法,变为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改变过去太过于以理论考试为主的模式,变以理论考试与水产专业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2.改变考试题目的内容。考试题目应设有启发式、动态式、辐射式等方面结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激励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再则考察学生自学情况、到课情况等,把学生课堂学习与平时自学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考评。
四、改革现有专业设置体系
1.形成新专业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新专业,调整旧专业[2]。目前我国渔业经济还处于产业结构形成与演化的初级阶段,我国高校涉渔专业建设需要根据我国渔业经济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组建一些新专业群。随着教育综合化发展,拓宽专业面的教学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改革专业设置与扩大专业方向的根本目标就是扩大学生专业覆盖面,增强学生对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如加强诸如水产品深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加强水产品保鲜专业、苗种培育方向、病害防治方向的培养力度等。
2.专业设置要考虑跨学科的发展方向。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应该积极主动去适应新变化和要求,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综合性边缘学科[3]。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前提基础和保障条件,也是反映高等学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而特色专业建设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培育办学特色,同时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4]。因此,高校专业会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而不断地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老专业更新或被淘汰,而新专业不断涌现[5]。
3.创建品牌学科的基础上带动品牌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围绕社会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以课程的合理设置和相应的授课内容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6]。专业学科群是一种学科的综合教学模式,学科群的综合教学方式对其所属各学科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7]。专业结构调整可以构建“品牌专业—专业集群—专业体系”的新教学模式,即以品牌专业为龙头,形成若干相关专业集群,再由这些专业群构成一个合理的专业体系[8]。水产专业设置也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建立品牌学科基础上发挥品牌学科优势,优化现有专业结构,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地缘优势的品牌专业,逐步办成有特色,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应用型、交叉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五、加强水产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以适应当前就业的严峻考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首先必须是社会所需要的[9]。为了让学生适应当前严峻考验就业形势,我们建议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素质教育。
1.应加强学生对危机的责任感认识的教育。因为大学生的第一学年与第二学年是关键期,学风、班风应在头二年树立起来,因此应提倡班主任为主的学生引导管理模式,让有丰富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的老教授或老教师亲身去指导学生,在指导过程可以建立沟通交流渠道,也可以发现人才,引导人才,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
2.应加强职业生涯设计与培训。目前世界经济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高校毕业的学生需要根据本人实际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故水产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应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从不同类型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出发,推出适合水产专业学生进入职场实习前期的职业训练,并跟踪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水产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系列培训,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3.应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产、学、研合作式教育培训体系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灵活办学的体现,是顺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适应,是发挥高校社会教育职能,是加强高校与社会联系的必要环节[10]。因此,高校水产专业的教育应该分配较多的课时让学生参加水产行业的实践锻炼,比如用2~3个月时间在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教育[11]。
4.应该加强本科生的心理引导训练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入,高校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挑战[12]。因此心理引导训练作为适应新形势大学教育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还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不断积极探索与实践,采取必要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措施,并开展一些“以人为本”的心理素质训练课程。
参考文献:
[1]余厚洪.大学生“专业困境”的原因及对策[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5(1):96-98.
[2]潘懋元.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1999,(1):1-6.
[3]舒扬.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J].广西社会科学,2003,94(4):170-172.
[4]刘彬让.试论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8,03,03:47-49.
[5]江剑华.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必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04,增刊:147.
[6]刘瑞涵,吴春霞,桂琳.浅谈人才培养中的学科与专业建设[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增2):51-53.
[7]官春云.建立“大农学专业”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2.136(10):3,19.
[8]潘爱珍,虞聪达,地方性海洋院校涉海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12):47-249.
[9]史义成,翟龙江.搞好专业建设强化能力本位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J].中国林业教育,1999,(4):36(37).
[10]贡福海,孙绍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建品牌特色专业[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6(4):74(76).
[11]王亚杰.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9,(3):4-6.
[12]雷秀雅,高淑芳,赵威,张国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五个维度[J].中国高教研究,2009,(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