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教学成为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根据听力教学的现状,探讨听力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听力教学 文化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可回避地会遭遇文化差异。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教学中,主要侧重的四大方面: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如今看来,莫不彰显了文化,是文化的媒介。要完整、真实、正确的运用英语,必须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听、说、读、写、译作为英语专业生的五项基本技能,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听力能力不仅是交流的重要保证,同时可以促进读、说、写、译能力。而文化知识的缺失往往会导致交际失误乃至失败。
二、听力教学现状
以邵阳学院为例,从每年的专业四、八级成绩分布反映出来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听力能力亟待提高,在日常的听力教学中,学生的听力水平也是差强人意。主要表现在:基本功方面的欠缺,这个主要表现在词汇量积累不够,部分学生语音不规范,导致听力识别能力失误,还有语法的掌握都直接成为听力提高的拦路虎。其次,应试教育下,学习习惯养成不良。很多大一学生对于听力的提高,还全指望在每周两课时的课堂教学中,还是高中那一套,课外没有养成多听多练的习惯,对英语听力重视不够。再者,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对英美文化知识的欠缺,这个反映在各个方面,比如在词汇中的习语,很多背后蕴藏着物质文化、宗教文化乃至生态文化。对于文化的不了解,理解上的误差在所难免。最后,中学教学模式与大学教学模式的不对接。传统中学教学模式之下,老师主要注重学生的读写能力,听说在课堂教学的比重中所占分量较轻,很多高三的课堂,基本上还是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也是采用“题海”战术,这个“题海”主要表现在“烂笔头”上,而在英语专业的高考招生中,除了少数几年,对于报考英语专业的学生,听力已经很久没有作为单独考试科目,加试,并且划分分数线单独进行考核,因而,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水平的参差不齐,和相对较高的课程要求形成巨大矛盾。老师在课堂的把握上,常常难以创新,沿用“听—对答案—再听”的旧模式。
三、文化缺失对听力的影响
1.神鬼传说。在这方面,中西方文化是契合的,在说话、写作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引经据典,也就是引用传说、宗教、历史、文学中的人物以及事件。这类的词汇往往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比如听力材料中的“man Friday”源自《鲁滨逊漂流记》,不能根据字面理解为星期五男人,而是要理解为得力的助手,类似的Shylock(贪得无厌的人);Uncle Tom(逆来顺受的人);古希腊罗马典故中衍生出来的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Achille’s heel(致命弱点),apple of discord(祸根),Pandora’s box(灾祸的根源),Adam’s apple
(喉结),Damon and Pythias(生死莫逆之交),satyrs(好色之
徒),Labors of Hercules(指需要大力气的工作)
2.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里,相同的颜色词蕴含的文化内涵大不相同,以常见的红色为例,在中国文化里,红色一般是大吉大利的象征,中国人喜欢红色,红灯笼,红绣球,红烛高照,红盖头都是象征着美好的东西,在英语中红色却往往让人联想到血腥,比如red hands(沾血的手),red battle(血战),red vengeance(血腥复仇),red ruin(火灾),to see the red light(灾祸临头),be caught red handed(被当场抓住)。
3.动物词汇。以中国龙为例,龙本身是来自于古代中国神话,常常被描绘成能够呼风唤雨的祥瑞之物,龙也象征古代帝王和皇权,但是在西方文化里,中国龙是不存在的,西方文化里的“dragon”往往是凶残的象征,所以我们常常用tiger来翻译中国龙。还有狗,在西方文化里,常以狗来比喻人,比如a lucky dog (幸运儿)。
4.方法与对策。第一,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老师要改变观念,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因为听力知识中涵盖了语音知识、语用知识、策略知识以及学生最薄弱的文化知识。以高教社英语听力教程4为例,全书11个单元,分别讲述了不同购物方式、投资、借贷、税收以及保险政策、商业视野、名望与财富、商业成功、金融市场、顾客与服务、市场与销售。以第一单元为例,老师可以简单介绍国外的支付方式以及消费观念,比如第四题提到的outlet mall,这属于典型的外来文化的东西。
第二,在教材之外,适当增加相关实践性资料。本教材每单元的第七小节都是“watch and enjoy”要求学生观看视频片段,这跟近年来倡导的看电影,學英语是不谋而合的,现在网络资讯的发达,使得学生在课外寻找、观看英语原版材料也成为可能,要想获得听力水平的飞跃,除了课堂上的精听,课外的泛听必不可少。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指导组织学生的课外泛听。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词汇学习方面,老师可以布置任务,比如本教材第二单元词汇部分出现了“piggy bank”,存钱罐,由此可以布置学生收集相关动物习语及表达,并且由学生在课堂上作介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增强学习兴趣。
四、结语
总之,听力教学作为传统语言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当今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引入文化教学是顺应大环境的需要。只有老师改变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听力水平,实现听力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段荣.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
【关键词】听力教学 文化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可回避地会遭遇文化差异。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教学中,主要侧重的四大方面: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如今看来,莫不彰显了文化,是文化的媒介。要完整、真实、正确的运用英语,必须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听、说、读、写、译作为英语专业生的五项基本技能,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听力能力不仅是交流的重要保证,同时可以促进读、说、写、译能力。而文化知识的缺失往往会导致交际失误乃至失败。
二、听力教学现状
以邵阳学院为例,从每年的专业四、八级成绩分布反映出来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听力能力亟待提高,在日常的听力教学中,学生的听力水平也是差强人意。主要表现在:基本功方面的欠缺,这个主要表现在词汇量积累不够,部分学生语音不规范,导致听力识别能力失误,还有语法的掌握都直接成为听力提高的拦路虎。其次,应试教育下,学习习惯养成不良。很多大一学生对于听力的提高,还全指望在每周两课时的课堂教学中,还是高中那一套,课外没有养成多听多练的习惯,对英语听力重视不够。再者,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对英美文化知识的欠缺,这个反映在各个方面,比如在词汇中的习语,很多背后蕴藏着物质文化、宗教文化乃至生态文化。对于文化的不了解,理解上的误差在所难免。最后,中学教学模式与大学教学模式的不对接。传统中学教学模式之下,老师主要注重学生的读写能力,听说在课堂教学的比重中所占分量较轻,很多高三的课堂,基本上还是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也是采用“题海”战术,这个“题海”主要表现在“烂笔头”上,而在英语专业的高考招生中,除了少数几年,对于报考英语专业的学生,听力已经很久没有作为单独考试科目,加试,并且划分分数线单独进行考核,因而,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水平的参差不齐,和相对较高的课程要求形成巨大矛盾。老师在课堂的把握上,常常难以创新,沿用“听—对答案—再听”的旧模式。
三、文化缺失对听力的影响
1.神鬼传说。在这方面,中西方文化是契合的,在说话、写作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引经据典,也就是引用传说、宗教、历史、文学中的人物以及事件。这类的词汇往往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比如听力材料中的“man Friday”源自《鲁滨逊漂流记》,不能根据字面理解为星期五男人,而是要理解为得力的助手,类似的Shylock(贪得无厌的人);Uncle Tom(逆来顺受的人);古希腊罗马典故中衍生出来的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Achille’s heel(致命弱点),apple of discord(祸根),Pandora’s box(灾祸的根源),Adam’s apple
(喉结),Damon and Pythias(生死莫逆之交),satyrs(好色之
徒),Labors of Hercules(指需要大力气的工作)
2.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里,相同的颜色词蕴含的文化内涵大不相同,以常见的红色为例,在中国文化里,红色一般是大吉大利的象征,中国人喜欢红色,红灯笼,红绣球,红烛高照,红盖头都是象征着美好的东西,在英语中红色却往往让人联想到血腥,比如red hands(沾血的手),red battle(血战),red vengeance(血腥复仇),red ruin(火灾),to see the red light(灾祸临头),be caught red handed(被当场抓住)。
3.动物词汇。以中国龙为例,龙本身是来自于古代中国神话,常常被描绘成能够呼风唤雨的祥瑞之物,龙也象征古代帝王和皇权,但是在西方文化里,中国龙是不存在的,西方文化里的“dragon”往往是凶残的象征,所以我们常常用tiger来翻译中国龙。还有狗,在西方文化里,常以狗来比喻人,比如a lucky dog (幸运儿)。
4.方法与对策。第一,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老师要改变观念,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因为听力知识中涵盖了语音知识、语用知识、策略知识以及学生最薄弱的文化知识。以高教社英语听力教程4为例,全书11个单元,分别讲述了不同购物方式、投资、借贷、税收以及保险政策、商业视野、名望与财富、商业成功、金融市场、顾客与服务、市场与销售。以第一单元为例,老师可以简单介绍国外的支付方式以及消费观念,比如第四题提到的outlet mall,这属于典型的外来文化的东西。
第二,在教材之外,适当增加相关实践性资料。本教材每单元的第七小节都是“watch and enjoy”要求学生观看视频片段,这跟近年来倡导的看电影,學英语是不谋而合的,现在网络资讯的发达,使得学生在课外寻找、观看英语原版材料也成为可能,要想获得听力水平的飞跃,除了课堂上的精听,课外的泛听必不可少。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指导组织学生的课外泛听。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词汇学习方面,老师可以布置任务,比如本教材第二单元词汇部分出现了“piggy bank”,存钱罐,由此可以布置学生收集相关动物习语及表达,并且由学生在课堂上作介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增强学习兴趣。
四、结语
总之,听力教学作为传统语言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当今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引入文化教学是顺应大环境的需要。只有老师改变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听力水平,实现听力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段荣.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