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主义”往往为专心某领域的人增加前进的动力和权威的光环,这词放在邓超的身上颇合适:从职业高中时期就开始学话剧;表演领域横跨舞台剧、电视剧、大银幕;皇帝、高千子弟、武侠等每一种角色都演绎到极致……作为演员并享受演员这一职业,邓超喜欢在自己的“职场"让自己更专业,客观上也的确配得起“专业演员”的光环。
宣传《四大名捕》当天大早,邓超不迟不早准时赴约,带着得体的妆容和)中天飞机头发型,亲自挑选出拍摄用的服装和场景,并努力控制摄影师的镜头走向和焦点所在。
即使已经是人群中的焦点,邓超仍然有办法让所有人感染到他的专业主义精神。
“衣服皱了能让摄影师后期补救吗?这无异于电影的成败靠剪辑一样荒谬。”
“人人都觉得演员这个行业竞争极其剧烈,我倒觉得中国的演员太少了。”
“我要让我的观点灌输别人全身,我是一个多么以自我为中心的,很自负的人。”
思维缜密,稳稳地抛出一个一个话题点——与他塑造的很多角色不同,真实的邓超没有阳光偶像派的不假思索,也不像娱乐圈老江湖那样居高缶下,听他聊起演绎到极致的种种角色,听他讲自己全情投入的小剧场事业,很明显地感觉到,这是个专业主义至上的男人,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和明确的方向。
出道多年,邓起始终笃定自信地潜心表演,以步脚印的踏实姿态,迈向“大演员”之路。
在导演身上寻求安全感
在《画壁》、《四大名捕》两度合作之后,导演陈嘉上称,“邓超是可以多方面发展的人,目前只开发了很小部分,以后包括喜剧方面他可以尝试不同的角色。”
邓超的多面性与他塑造的角色息息相关。从《少年天子》、《少年康熙》的两部皇帝代表作开始,到军旅剧《幸福像花儿一样》的重墨浓彩亮相,再到《少年包青天3》同人物演绎不同的风格的高超功力展现……邓超成功从古装小生进化到扮相宜古宜今的电视剧实力派明星。
在最近的大银幕作品《四大名捕》里,他又将“侠义”、“冷血”等关键词演绎得特立独行,吊足观众胃口。
而他丝毫没有满足。“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越不像我的越会去做,越是哪种角色被人记住,就越要脱离哪种角色。不断的创新,就如同爬山,翻过一个又一个坡,起起伏伏,尝试一个接一个被人记住的角色。”
《风尚周报》:《四大名捕》是第二次和陈嘉上导演合作,这次跟《画壁》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邓超:陈导是一个很给别人安全感的导演。他就像一个诗人,或者说是文人,他自己直致力于对电影行业特别是对中国电影行业的推广,所以我在第一次跟他合作之前就很尊敬他。
我们合作《四大名捕》非常简单,就是我想做个侠义的东西,是跟普通人有关的那种侠义。而这恰恰也是陈导的希望,他希望这种侠义的东西在道德观不那么明确的当代得以彰显。尤其是当帮助人都变得很容易被人质疑的时候,应该运用什么东西来改良或发展,每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考虑这个问题。文艺作品也是方面:有这样的黑暗势力,我们几个普通人如果能够改变一点点,也是值得做的。当然在这个电影(《四大名捕》)里他们不普通,他们都身怀绝技。
《风尚周报》:你会是一个需要寻找安全感的演员吗?演皇帝你演到被称为“皇帝专业户”,演军人被称为“军人专业户”,你既然能把某一个角色演绎到极致,恰恰是最不需要安全感的演员吧?
邓超:这种安全感的寻找恰恰是从专业主义角度考虑的结果。首先我很享受表演,其次我专注度最高的也是表演,好像除了表演之外,别的事情都不是那么的重要。我希望我在演绎某一个角色的时候就投入到一种世界里,我一定是那个人,我进入他的世界,讲述着他的故事,这样才能带观众看到那个世界和那个人物。
《风尚周报》:你称之为“准确”的表演方式,是在一开始演戏时就有这种想法吗?
邓超:没有。一开始演戏,比如说在刚毕业演《少年天子》的时候,表演是非常“满”的,我会觉得我的能量无穷,在哪块都想演绎到十全十美。其实后来我发现,准确是最重要的。
人物表达的准确怎么来达成?就是依靠导演,我们演员,包括整个剧组的工作人员——这就是要在团队成员身上寻找安全感的原因。有的时候多不一定是好,还是准确最好。因为每个人不一样,每个角色也不一样,你得随着他的出生、他的人生阅历和他这个故事中要表达的去做戏。
就跟做菜一样,每个菜放的东西不一样,做出来的味道才会百花齐放。可能今天做四川火锅,放多少辣子,调料怎么用,葱姜蒜放多少,都和上海菜做法不一样。
《风尚周报》:所以你在角色选择上也常常一下子跨越到之前并没有触及过的类型,这大概就是源自于这种纠结吧?会担心因为熟练而变得有惯性。反而不能准确地塑造人物。
邓超:对。因为我要从性别上,或者说我要从外形上变成你,而你的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其实我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知道。所以当我一下子觉得很爽的时候是不对的,得原人物爽才对。就一瞧,“哇,太像我了。”而不是我觉得我像。
《风尚周报》:你会经常听到这样的称赞吗?
邓超:我爱听称赞,但是小高兴一下,马上又过去了。
《风尚周报》:演绎“冷血”这样一个角色,你是觉得很“爽”还是有困难?
邓超:不爽,很困难。冷血他不怎么说话,语言变成基本没用的东西,这个人物多数都是在行动。然后他又是一个比较“冷”的人,所以演绎起来很有挑战性。表面上他是一个特“冷”的人,但是一旦触怒他的话,他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就像做一场梦一样,这个梦发展成什么样子,他也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他得从六扇门出来,好像名正言顺地被革职,其实进入神侯府是为了做卧底的工作——所以这个人就是很复杂。
《风尚周报》:这么复杂的角色,又不依靠语言。那你有没有为他设计邓超式的特别的动作,或者表情来体现他的风格?
邓超:没有没有,我不要做邓超式的冷血,要做冷血式的冷血。
不过很多时候特效化妆帮了我很多忙,经常把我的面部骨骼,包括身上的脊椎骨骼都改变掉,变成一个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的人。 《风尚周报》:很多演员和跟你合作过的导演都说你是一个“戏疯子”,这跟你在职业高中时期就学话剧有关系吗?
邓超:人会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找一个宣泄口。表演这东西,我进了戏剧学院一年后,疯了一样喜欢它。但小的时候我自己对那个没兴趣。只因为父母说,你得弄个文凭,然后就去了,考上了,开始在那念书。我得感谢我们科的科主任,他也是我干爹,也姓邓。
《风尚周报》:他当时对你的帮助很大?
邓超:那个时候我对表演没有兴趣,我认为也是像采茶戏或者样板戏那种模式一样,没什么特别的。但是邓老师就一直督促我,鼓励我。我也很奇怪,因为我也不是好学生,但他一直说我行,像古代的私塾先生那样一心一意希望我好。
《风尚周报》:某种程度上是他救了你?
邓超:可以这样说,他对我影响非常大。回过头来看,话剧的学习经历对我现在的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们是一个系统的,就像在一个公司干活一样,只不过进去公司之后你要分隔几个办公室,今天我们到这个主题办公室来聊,明天我们到那个主题的办公室来聊,反正都在这个体系里头。不管是话剧也好,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都分别有导演,有整个制作班底,有对手,有表达的形式。
《风尚周报》:在你自己看来,你是一个天赋型的演员还是勤奋型的?
邓超:我是勤奋型的,老黄牛型的。
《风尚周报》:青春期的黄头发,到《狄仁杰》的白头发,这算是一种成熟吗?
邓超:黄头发是我自己染的,白头发是徐克染的。
很多事情都像谈恋爱
拍完《四大名捕》,恰恰到了邓超与华谊约满的节骨眼上。度传言与他争夺“华谊一哥”的劲敌黄晓明其时早已离开华谊自立门户,又是网罗年轻演员自组公司又是投拍电影做老板,事业滚动得风生水起。
天时地利,放眼望去,邓超在华谊的地位似乎一时无两。
而期满之日,邓超平淡地选择了离开老东家,挥挥衣袖,丝毫不把“哥”的称号放在眼里——甚至谈起离开的理由,也光明磊落地摆在桌面上。
“这种关系和很多事情样,都像谈恋爱。我们关系依旧很好,只不过我自己的工作室也很忙,双方都很忙,既然合同正常到期了,各自分开也很正常。我们也可以找另外的时间再合作啊,包括项目上、角色上,什么样的合作形式都有可能。”
离开后邓超全情投入的大事,也不像其他艺人工作室般聚焦于商业合作项目、慈善项目。这个专业主义至上的演员,选择“玩票”话剧老本行,租下了中演的剧场,做起剧场项目。
至于赚钱与否,则完全在考虑范围之外。
《风尚周报》:此时的你选择不再续约华谊,是不是一个相对理性的选择
邓超:这个事太复杂了。到底怎么样签,怎么样才不签,很多问题要考虑。然后既然现在正常到期了,我又有自己的工作室项目要忙,索性各自分开也很正常。
《风尚周报》:之前外界在猜测你跟黄晓明的“一哥之争”尘埃落定,一定会续约华谊?
邓超:“哥哥”、“姐姐。这种事情,我以非常乐观和非常好玩的心态来看待。做自己比较重要,而不是做“一哥”“二哥”“二姐”什么的。那些都是别人眼中的你,你要做自己眼中的你。
《风尚周报》:所以这一次上海电影节的华谊之夜盛大派对你也没有去?
邓超:没有,因为昨天我去“冰上雅姿”啦,是很早就答应申雪和宏博要去的。如果有时间我还是会去的。
不续约就不做朋友了?真的不至于。我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放到台面上来讲。签约,不签约,跟谁签,不跟谁签,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都以为里面很神秘,想进去里面搅一搅,没必要。我希望有更多的好的对手、好的伙伴来给观众、给我们自己带来点心灵鸡汤,大家都来做点专业的事情。
《风尚周报》:就像你现在在做的,因为热爱舞台,所以自己做起了剧院的项目?
邓超:对,这就是热爱的表现。我和俞白眉起,在北京东四十桥那边做了一个小剧场,就是以工作室的名义。
《风尚周报》:剧场会关注什么剧种?
邓超:我们什么剧种都会演,反正现在我们自己剧也挺多,然后也在做新的剧目。我希望它变成个戏剧文化平台。未来打算楼上做成像欧洲那种的精品小酒店,可以坐人;一楼做成书吧,可以有专业书和其他各种门类的书,让喜欢戏剧的人觉得在那里待天是非常丰富的。
《风尚周报》:这是个冒险的项目,因为很多戏剧制作人都抱怨这个行业在凋零。
邓超:就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做,我们做好长期培养它的打算了。
也有很多人质疑,为什么你不去投个戏啊,为什么不去做餐厅啊。那些我没乐趣啊,开剧场我有乐趣啊。我们几个合伙人商量的时候,预估出会赔的一个数字,我们商量,愿意赔吗?愿意赔就慢慢做呗。大家把最坏的都想好了,就没有最坏了。而且现在我们的戏在每个月都在演,我们是盈利的。
《风尚周报》:这个小剧场在你的规划里面,算不算一个综合性的文艺空间?
邓超:我觉得太需要这样的空间了。那个地方本来是中演的,要被卖掉做motel。当时我们看那个舞台虽然很旧,但还是个非常棒的舞台,虽然装修要花很大的工夫,但是我们还是愿意把它留下。
而且我们的剧场是民营的,没有任何资助。
《风尚周报》:要做这么—个需要长期培养的项目,你是有个什么样的契机P
邓超:没有什么契机,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想着这个事情,和我起做的搭档都是十几年的朋友,都是有剧院情结的人。
《风尚周报》:会不会联合以前的同学、现在的演员朋友—起来出演话剧?
邓超:当然了,比如江燕也演舞台剧,我跟她说有机会合作,刘亦菲也是。反正朋友没事都可以来玩,我们还可以帮朋友们定制戏剧。
《风尚周报》:目前有比较熟的剧作者已经在进行合作了吗?
邓超:当然有,比如俞白眉、宁财神。那天碰见宁财神,他说要跟白眉PK一下,两边同时制作,今天演他的戏,明天演白眉的,看谁票房高。我觉得挺好的,只要能玩得起来就挺好。因为我的初衷就是想变成一个开放的戏剧平台,永远是开放性的,永远欢迎大家来玩。
也给年轻演员个机会。我特别懂得刚毕业走出校园片迷茫的感觉,有很多优秀的学生没分到单位,又不是北京户口或者上海户口,就是喜欢演戏,该去哪?怎么办?来我们这。而且我们给演职人员的工资好像都比别人高。
《风尚周报》:孙俪支持你在做的这个项目吗?
邓超:当然,非常支持。
宣传《四大名捕》当天大早,邓超不迟不早准时赴约,带着得体的妆容和)中天飞机头发型,亲自挑选出拍摄用的服装和场景,并努力控制摄影师的镜头走向和焦点所在。
即使已经是人群中的焦点,邓超仍然有办法让所有人感染到他的专业主义精神。
“衣服皱了能让摄影师后期补救吗?这无异于电影的成败靠剪辑一样荒谬。”
“人人都觉得演员这个行业竞争极其剧烈,我倒觉得中国的演员太少了。”
“我要让我的观点灌输别人全身,我是一个多么以自我为中心的,很自负的人。”
思维缜密,稳稳地抛出一个一个话题点——与他塑造的很多角色不同,真实的邓超没有阳光偶像派的不假思索,也不像娱乐圈老江湖那样居高缶下,听他聊起演绎到极致的种种角色,听他讲自己全情投入的小剧场事业,很明显地感觉到,这是个专业主义至上的男人,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和明确的方向。
出道多年,邓起始终笃定自信地潜心表演,以步脚印的踏实姿态,迈向“大演员”之路。
在导演身上寻求安全感
在《画壁》、《四大名捕》两度合作之后,导演陈嘉上称,“邓超是可以多方面发展的人,目前只开发了很小部分,以后包括喜剧方面他可以尝试不同的角色。”
邓超的多面性与他塑造的角色息息相关。从《少年天子》、《少年康熙》的两部皇帝代表作开始,到军旅剧《幸福像花儿一样》的重墨浓彩亮相,再到《少年包青天3》同人物演绎不同的风格的高超功力展现……邓超成功从古装小生进化到扮相宜古宜今的电视剧实力派明星。
在最近的大银幕作品《四大名捕》里,他又将“侠义”、“冷血”等关键词演绎得特立独行,吊足观众胃口。
而他丝毫没有满足。“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越不像我的越会去做,越是哪种角色被人记住,就越要脱离哪种角色。不断的创新,就如同爬山,翻过一个又一个坡,起起伏伏,尝试一个接一个被人记住的角色。”
《风尚周报》:《四大名捕》是第二次和陈嘉上导演合作,这次跟《画壁》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邓超:陈导是一个很给别人安全感的导演。他就像一个诗人,或者说是文人,他自己直致力于对电影行业特别是对中国电影行业的推广,所以我在第一次跟他合作之前就很尊敬他。
我们合作《四大名捕》非常简单,就是我想做个侠义的东西,是跟普通人有关的那种侠义。而这恰恰也是陈导的希望,他希望这种侠义的东西在道德观不那么明确的当代得以彰显。尤其是当帮助人都变得很容易被人质疑的时候,应该运用什么东西来改良或发展,每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考虑这个问题。文艺作品也是方面:有这样的黑暗势力,我们几个普通人如果能够改变一点点,也是值得做的。当然在这个电影(《四大名捕》)里他们不普通,他们都身怀绝技。
《风尚周报》:你会是一个需要寻找安全感的演员吗?演皇帝你演到被称为“皇帝专业户”,演军人被称为“军人专业户”,你既然能把某一个角色演绎到极致,恰恰是最不需要安全感的演员吧?
邓超:这种安全感的寻找恰恰是从专业主义角度考虑的结果。首先我很享受表演,其次我专注度最高的也是表演,好像除了表演之外,别的事情都不是那么的重要。我希望我在演绎某一个角色的时候就投入到一种世界里,我一定是那个人,我进入他的世界,讲述着他的故事,这样才能带观众看到那个世界和那个人物。
《风尚周报》:你称之为“准确”的表演方式,是在一开始演戏时就有这种想法吗?
邓超:没有。一开始演戏,比如说在刚毕业演《少年天子》的时候,表演是非常“满”的,我会觉得我的能量无穷,在哪块都想演绎到十全十美。其实后来我发现,准确是最重要的。
人物表达的准确怎么来达成?就是依靠导演,我们演员,包括整个剧组的工作人员——这就是要在团队成员身上寻找安全感的原因。有的时候多不一定是好,还是准确最好。因为每个人不一样,每个角色也不一样,你得随着他的出生、他的人生阅历和他这个故事中要表达的去做戏。
就跟做菜一样,每个菜放的东西不一样,做出来的味道才会百花齐放。可能今天做四川火锅,放多少辣子,调料怎么用,葱姜蒜放多少,都和上海菜做法不一样。
《风尚周报》:所以你在角色选择上也常常一下子跨越到之前并没有触及过的类型,这大概就是源自于这种纠结吧?会担心因为熟练而变得有惯性。反而不能准确地塑造人物。
邓超:对。因为我要从性别上,或者说我要从外形上变成你,而你的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其实我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知道。所以当我一下子觉得很爽的时候是不对的,得原人物爽才对。就一瞧,“哇,太像我了。”而不是我觉得我像。
《风尚周报》:你会经常听到这样的称赞吗?
邓超:我爱听称赞,但是小高兴一下,马上又过去了。
《风尚周报》:演绎“冷血”这样一个角色,你是觉得很“爽”还是有困难?
邓超:不爽,很困难。冷血他不怎么说话,语言变成基本没用的东西,这个人物多数都是在行动。然后他又是一个比较“冷”的人,所以演绎起来很有挑战性。表面上他是一个特“冷”的人,但是一旦触怒他的话,他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就像做一场梦一样,这个梦发展成什么样子,他也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他得从六扇门出来,好像名正言顺地被革职,其实进入神侯府是为了做卧底的工作——所以这个人就是很复杂。
《风尚周报》:这么复杂的角色,又不依靠语言。那你有没有为他设计邓超式的特别的动作,或者表情来体现他的风格?
邓超:没有没有,我不要做邓超式的冷血,要做冷血式的冷血。
不过很多时候特效化妆帮了我很多忙,经常把我的面部骨骼,包括身上的脊椎骨骼都改变掉,变成一个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的人。 《风尚周报》:很多演员和跟你合作过的导演都说你是一个“戏疯子”,这跟你在职业高中时期就学话剧有关系吗?
邓超:人会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找一个宣泄口。表演这东西,我进了戏剧学院一年后,疯了一样喜欢它。但小的时候我自己对那个没兴趣。只因为父母说,你得弄个文凭,然后就去了,考上了,开始在那念书。我得感谢我们科的科主任,他也是我干爹,也姓邓。
《风尚周报》:他当时对你的帮助很大?
邓超:那个时候我对表演没有兴趣,我认为也是像采茶戏或者样板戏那种模式一样,没什么特别的。但是邓老师就一直督促我,鼓励我。我也很奇怪,因为我也不是好学生,但他一直说我行,像古代的私塾先生那样一心一意希望我好。
《风尚周报》:某种程度上是他救了你?
邓超:可以这样说,他对我影响非常大。回过头来看,话剧的学习经历对我现在的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们是一个系统的,就像在一个公司干活一样,只不过进去公司之后你要分隔几个办公室,今天我们到这个主题办公室来聊,明天我们到那个主题的办公室来聊,反正都在这个体系里头。不管是话剧也好,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都分别有导演,有整个制作班底,有对手,有表达的形式。
《风尚周报》:在你自己看来,你是一个天赋型的演员还是勤奋型的?
邓超:我是勤奋型的,老黄牛型的。
《风尚周报》:青春期的黄头发,到《狄仁杰》的白头发,这算是一种成熟吗?
邓超:黄头发是我自己染的,白头发是徐克染的。
很多事情都像谈恋爱
拍完《四大名捕》,恰恰到了邓超与华谊约满的节骨眼上。度传言与他争夺“华谊一哥”的劲敌黄晓明其时早已离开华谊自立门户,又是网罗年轻演员自组公司又是投拍电影做老板,事业滚动得风生水起。
天时地利,放眼望去,邓超在华谊的地位似乎一时无两。
而期满之日,邓超平淡地选择了离开老东家,挥挥衣袖,丝毫不把“哥”的称号放在眼里——甚至谈起离开的理由,也光明磊落地摆在桌面上。
“这种关系和很多事情样,都像谈恋爱。我们关系依旧很好,只不过我自己的工作室也很忙,双方都很忙,既然合同正常到期了,各自分开也很正常。我们也可以找另外的时间再合作啊,包括项目上、角色上,什么样的合作形式都有可能。”
离开后邓超全情投入的大事,也不像其他艺人工作室般聚焦于商业合作项目、慈善项目。这个专业主义至上的演员,选择“玩票”话剧老本行,租下了中演的剧场,做起剧场项目。
至于赚钱与否,则完全在考虑范围之外。
《风尚周报》:此时的你选择不再续约华谊,是不是一个相对理性的选择
邓超:这个事太复杂了。到底怎么样签,怎么样才不签,很多问题要考虑。然后既然现在正常到期了,我又有自己的工作室项目要忙,索性各自分开也很正常。
《风尚周报》:之前外界在猜测你跟黄晓明的“一哥之争”尘埃落定,一定会续约华谊?
邓超:“哥哥”、“姐姐。这种事情,我以非常乐观和非常好玩的心态来看待。做自己比较重要,而不是做“一哥”“二哥”“二姐”什么的。那些都是别人眼中的你,你要做自己眼中的你。
《风尚周报》:所以这一次上海电影节的华谊之夜盛大派对你也没有去?
邓超:没有,因为昨天我去“冰上雅姿”啦,是很早就答应申雪和宏博要去的。如果有时间我还是会去的。
不续约就不做朋友了?真的不至于。我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放到台面上来讲。签约,不签约,跟谁签,不跟谁签,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都以为里面很神秘,想进去里面搅一搅,没必要。我希望有更多的好的对手、好的伙伴来给观众、给我们自己带来点心灵鸡汤,大家都来做点专业的事情。
《风尚周报》:就像你现在在做的,因为热爱舞台,所以自己做起了剧院的项目?
邓超:对,这就是热爱的表现。我和俞白眉起,在北京东四十桥那边做了一个小剧场,就是以工作室的名义。
《风尚周报》:剧场会关注什么剧种?
邓超:我们什么剧种都会演,反正现在我们自己剧也挺多,然后也在做新的剧目。我希望它变成个戏剧文化平台。未来打算楼上做成像欧洲那种的精品小酒店,可以坐人;一楼做成书吧,可以有专业书和其他各种门类的书,让喜欢戏剧的人觉得在那里待天是非常丰富的。
《风尚周报》:这是个冒险的项目,因为很多戏剧制作人都抱怨这个行业在凋零。
邓超:就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做,我们做好长期培养它的打算了。
也有很多人质疑,为什么你不去投个戏啊,为什么不去做餐厅啊。那些我没乐趣啊,开剧场我有乐趣啊。我们几个合伙人商量的时候,预估出会赔的一个数字,我们商量,愿意赔吗?愿意赔就慢慢做呗。大家把最坏的都想好了,就没有最坏了。而且现在我们的戏在每个月都在演,我们是盈利的。
《风尚周报》:这个小剧场在你的规划里面,算不算一个综合性的文艺空间?
邓超:我觉得太需要这样的空间了。那个地方本来是中演的,要被卖掉做motel。当时我们看那个舞台虽然很旧,但还是个非常棒的舞台,虽然装修要花很大的工夫,但是我们还是愿意把它留下。
而且我们的剧场是民营的,没有任何资助。
《风尚周报》:要做这么—个需要长期培养的项目,你是有个什么样的契机P
邓超:没有什么契机,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想着这个事情,和我起做的搭档都是十几年的朋友,都是有剧院情结的人。
《风尚周报》:会不会联合以前的同学、现在的演员朋友—起来出演话剧?
邓超:当然了,比如江燕也演舞台剧,我跟她说有机会合作,刘亦菲也是。反正朋友没事都可以来玩,我们还可以帮朋友们定制戏剧。
《风尚周报》:目前有比较熟的剧作者已经在进行合作了吗?
邓超:当然有,比如俞白眉、宁财神。那天碰见宁财神,他说要跟白眉PK一下,两边同时制作,今天演他的戏,明天演白眉的,看谁票房高。我觉得挺好的,只要能玩得起来就挺好。因为我的初衷就是想变成一个开放的戏剧平台,永远是开放性的,永远欢迎大家来玩。
也给年轻演员个机会。我特别懂得刚毕业走出校园片迷茫的感觉,有很多优秀的学生没分到单位,又不是北京户口或者上海户口,就是喜欢演戏,该去哪?怎么办?来我们这。而且我们给演职人员的工资好像都比别人高。
《风尚周报》:孙俪支持你在做的这个项目吗?
邓超:当然,非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