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的我国电视剧市场在“限娱令”的紧锣密鼓中开启,目睹了视频网站价格和明星演员们身价的潮涨潮落,见证了各卫视频道或未雨绸缪或随机应变或逆风飞扬的努力与挣扎,最后伴随着“甄嬛”娘娘即将起驾美国的消息而徐徐落幕。2012年以来我国的电视剧市场从生产、发行到播出与收视具有丰富的数据特征,笔者认为整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十个特点。
一、电视剧仍然保持播出与收视的龙头地位
电视剧作为电视台主打的节目类型,深受观众欢迎,其播出比重和收视比重一直以来都高居各类节目的首位,且资源使用效率呈现良好状态。从80城市的数据看,2012年电视剧作为中流砥柱的地位依旧稳固。电视剧(不含栏目剧)播出比重高达24%,收视比重占31%,在与各类节目中的竞争中,电视剧优势突出。
从播出与收视结构看,2012年80城市各级频道的电视剧收视比重均高于播出比重,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地面频道电视剧的资源使用效率较高。电视剧占中央级频道节目总播出量的12%,占省卫视节目总播出量的37%,占地面频道的24%。电视剧占中央级频道收视量的15%,占省卫视收视量的45%,占地面频道收视量的31%。可见省卫视对电视剧的依赖度最高,电视剧对省卫视的收视贡献几乎占了半壁江山,远远大于其他频道组(图1)。
二、近一半取得发行证的电视剧当年就能播出
多年来,电视剧通过审批发行的数量差不多每年保持在400-500部、14000多集左右。近两年我国电视剧市场投资热情高涨,吸引了多方资本进入。2012年获准发行的电视剧集数达到506部、17703集。
随着电视剧产量的不断提升,80城市全天时段每年播出的新剧数量也在连续走高,由2009年的269部增至2012年的391部,2010、2011、2012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23%、15%和3%。可见一方面每年进入播出市场的电视剧绝对数量在逐年递增,新剧盘子在不断扩展,电视剧市场的竞争强度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新剧的年增长率在不断下降,说明播出市场的接纳容量有一定限度,传统电视频道数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对于电视剧的总需求量会比较固定。
虽然总容量有限,但是电视剧播出周期缩短、“越播越快”的态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有近一半取得发行证的电视剧在当年就能播出。当年通过审批发行当年就能播出的电视剧,2010年的比例为31%;2011年、2012年已经上升到47%~48%(图2)。
三、(现)当代剧播出量多于古装剧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朝代更迭频繁,五千年的文明创造了各朝各代灿烂的文化,也成为电视剧所汲取的灵感和内容源泉。针对不同时代电视剧所采用的服化道、台词、人物、剧情等都有极大区别。根据电视剧剧情中所描述、坐落的主要时代背景,电视剧大体可粗分为古装剧、年代剧、(现)当代剧和跨越剧。
不同时代的电视剧播出量会受到制作难度、观众熟悉度、政策限制、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常古装剧制作难度较高,年代剧所受政策限制多,而(现)当代剧贴近性强、颇受观众欢迎,制作相对更为灵活,同时还具有政策照顾的优势,因而是制作大头和播出主力;跨越剧由于市场需求和制作难度而处于相对小众的状态。反映到播出比重上,2012年在全国80城市,(现)当代剧独占四成天下(41%),年代剧占36%,古装剧占18%,跨越剧仅占5%。
四、编、播、视三方对核心题材的选择一致
无论是制作市场、播出市场还是收视市场,对于电视剧主力题材的选择大体趋于一致,尽管某些题材存在一定的偏差,但不可否认三者整体上构成了一种难得的“默契”与平衡关系(见图3)。
2012年全天时段,在80城市,都市生活、近代传奇和反特/谍战播出比重分别为13.6%、12.2%、12.2%,组成了最为核心的主力题材;军事斗争题材近两年来驶入快车道发展,2012年播出比重历史性地激增到9.9%,成为新贵题材之一;社会伦理剧占9.6%。这五类加起来共占总播出时长的57%。
从收视效果看,播出方的选择大体上和观众的收视偏好吻合。2012年18:00-24:00时段每个城市收视率排入前20名的不重复电视剧中,近代传奇、反特/谍战、都市生活、军事斗争和社会伦理题材受到百姓欢迎,收视比重分别占到15.3%、14.7%、12.5%、11.4%、10.1%,这五类加起来共占总部数的64%。
此外,笔者还统计了从2007年到2012年在80城市播出过的所有电视剧,统计其参与创作的编剧在题材方面的分布,结果显示:倾向于写以上五类题材的编剧总人数占总量的56%左右。对于这种均衡结构,笔者认为这是制片、频道和观众共同博弈、自然选择之结果。
五、电视剧主体观众特点:女人、老人、闲人
电视剧深具大众基础。2012年在80城市平均每人全年收看电视剧的时间是310小时,平均每天收看51分钟。相对于这个均值,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的观众,哪些人收看超标?哪些不达标?
电视剧代入感极强。相比更为理性的男性,相对感性的女性观众更爱看电视剧,女性平均每人每天收看56分钟电视剧,男性每人每天收看46分钟,二者相差10分钟。
电视剧作为电视连续节目篇幅很长,少则二三十集,多则上百集,有时间收看电视的人才有“闲”消受。电视剧市场一个规律是,成年观众年龄越大,收看电视剧的时间越长。45岁以上的各年龄段观众平均每天收看时间超过1个小时,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收看时间更是突破了84分钟,超出年轻人1倍。
电视剧收看“门槛”极低,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消弭了很多智商、情商、知识的差异,有没有读过书、有没有固定工作之人都可以尽情享受。相比之下,中低等学历的观众偏爱看电视剧,高学历者收看时间较短。职业相对高端、固定的观众收看电视剧的时间较短,职业相对低端、非固定的观众则收看时间较长。 电视剧是平头百姓最方便、最便宜、最放松的一种精神娱乐方式之一,低收入观众更爱看电视剧,高收入观众相对收看时间较短。人均月收入在601-1200元的观众收看电视剧的时间最高达每天62分钟,人均月收入在2600元以上的观众每天仅看42分钟(图4)。
六、“专业型”编剧与“全面型”编剧共存
近几年来在优秀电视剧市场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不仅形成了专业型编剧,还涌现出一批全面型编剧,两类人才共同存在,均在各自领域获得了成功。
数据显示,对于许多编剧而言,“术业有专攻”,七成编剧只参与1类题材电视剧的创作,14%的编剧写过2类题材的电视剧,6%的编剧写过3类题材,约8%的编剧写过4-9类题材,参与过10类及以上题材的编剧寥寥无几。有的编剧擅长某类题材,在特定领域内有多部作品获得了收视上的成功,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例如,金超群在公案剧,晓茅在神怪玄幻剧,韩兆和永展编剧群在都市生活剧,弋戈在反特/谍战剧,梁恩东在警匪剧,张继在农村剧,王静茹在社会伦理剧,于正在戏说演绎剧等,均成为该题材领域内的大腕级编剧。
然而,市场上也涌现了一批多面手的编剧,涉猎题材面非常广泛。2007年至2012年播出的电视剧中,李晓明、李绮华、赵冬苓、王琛、陈静仪、刘枝华、阮少娜、汪海林、林和平、黄国辉等人,所涉猎的题材涵盖面超过10类,他们在多个内容领域如鱼得水,显示了高超的创作才华。例如,李晓明或独自或与人合作参与了言情、悬疑、戏说演绎、武侠、时代变迁、社会伦理、商战、人物传记、历史故事、军事斗争、奋斗励志、反特/谍战、都市生活等题材电视剧的编剧工作。
七、优秀电视剧资源在不同频道分布不均
先看全国市场,观众注意力资源在省级卫视电视剧中的分配并不均衡。全天时段,湖南卫视单频道竞争能力最强,在所有频道中获取5.4%的收视份额;其次是山东卫视获得4.2%,江苏卫视获得4%;安徽、天津、浙江这三家卫视各得3%以上;四川、上海各得2%以上;北京、黑龙江和江西卫视各自获得了近2%的份额。可见,在这场争夺注意力的战争中,湖南、山东、江苏等强势卫视在电视剧市场更具有竞争优势。
优秀电视剧资源牢牢掌握在强势卫视手中,随着不少二三线卫视也敢于猛砸心仪剧目,也获得宝贵晋升机会。在80城市19:30-21:30时段卫视频道平均收视率超过(含)1%的电视剧部数,2012年达到94部,其中江苏、山东、浙江三家卫视所占的数量比2011年均至少翻了一番。湖南卫视加入此时段播出电视剧之后,有15部平均收视率超过1%。天津、上海、辽宁、黑龙江等卫视也都有不同数量的剧目入选(表1)。
再看地方市场,电视剧的收视竞争集中度也是相当之高,大多数城市的电视剧收视市场被2-4个频道所垄断。2012年80个城市中,各地晚间黄金时段近六成的城市其收视率前20名的剧目来自2-3个频道。
八、合纵连横、独家首播各领风骚
越来越多的省卫视注重资源的独占性,近两年竞争力强的电视剧更多采用独家首播模式。2012年省级卫视频道在19:30-21:30时段播出的电视剧,在全国80城市平均收视率超过1%的电视剧,超过一半采用了独家首播模式(表2)。其中,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播出的独家首播剧整体表现突出。
相比之下,多家首播剧胜在规模效应,收视率总和能够轻松超过单部剧。例如,2012年《樱桃》、《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在四家卫视的总收视率均突破了4%;《正者无敌》、《北京青年》等剧的总收视率也都超过了3%(表3)。
九、引进(海外)剧缺乏亮点、风光不再
除了国产剧,引自各个国家、地区的海外剧已经成为我国电视剧市场中不可缺少的有益补充。然而2012年海外剧整体表现低迷,高收视的剧减少了,平均收视率超过1%的仅有中央台八套播出的韩剧《走出迷茫》。湖南卫视播出的台湾剧《我可能不会爱你》平均收视率为0.79%。安徽卫视播出的韩剧《别再犹豫》、《好老婆大联盟》系列和《面包大王》平均收视率均在0.7%左右。
十、收视市场竞争格局暂不明朗
自“限娱令”之后,电视剧市场面临洗牌,为某些卫视增加了翻牌几率,市场更加充满变数。2012年上半年晚间黄金时段重点省卫视竞争胶着,收视率曲线走势此起彼伏,难以泾渭分明地分出层次。但是,这种高下难分的局面自10月份起被打破了,湖南、江苏、浙江这三家卫视凭借几部强剧异军突起(图5)。进入2013年收视曲线的差异化走势依旧存在,湖南卫视暂时领先,然而尘埃是否最终落定尚待观察。
这种不明朗的竞争格局,和电视剧收视的扁平化、顶尖剧目稀缺有一定关系。几个强势卫视排名靠前的剧彼此之间的收视率差距在缩小,卫视之间的竞争更加胶着、激烈。2011-2012年晚间19:30-21:30时段,所有卫视播出的电视剧中,每年约1%的电视剧平均收视率超过2%,每年总数量不超过10部,约两成的电视剧收视率在0.5%-1%之间,约七成的电视剧收视率不足0.5%。
结语
2012年电视剧市场呈现出一番风雷激荡之景象,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秩序需要建立,颠覆、革新、变化、重塑、彷徨、慌乱、阵痛、观望、应对……这些都可以作为2012年电视剧市场的索引词。市场资源重新布局、流动、组合,虽出现了一些收视亮点,但同质化泛滥、创新乏力的问题同样突出。未来市场变化莫测,然而无论如何风云变幻,对于电视产业而言,创造好剧、发行好剧、深耕好剧,方是获得可持续发展之关键。
(作者单位:CSM媒介研究)
一、电视剧仍然保持播出与收视的龙头地位
电视剧作为电视台主打的节目类型,深受观众欢迎,其播出比重和收视比重一直以来都高居各类节目的首位,且资源使用效率呈现良好状态。从80城市的数据看,2012年电视剧作为中流砥柱的地位依旧稳固。电视剧(不含栏目剧)播出比重高达24%,收视比重占31%,在与各类节目中的竞争中,电视剧优势突出。
从播出与收视结构看,2012年80城市各级频道的电视剧收视比重均高于播出比重,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地面频道电视剧的资源使用效率较高。电视剧占中央级频道节目总播出量的12%,占省卫视节目总播出量的37%,占地面频道的24%。电视剧占中央级频道收视量的15%,占省卫视收视量的45%,占地面频道收视量的31%。可见省卫视对电视剧的依赖度最高,电视剧对省卫视的收视贡献几乎占了半壁江山,远远大于其他频道组(图1)。
二、近一半取得发行证的电视剧当年就能播出
多年来,电视剧通过审批发行的数量差不多每年保持在400-500部、14000多集左右。近两年我国电视剧市场投资热情高涨,吸引了多方资本进入。2012年获准发行的电视剧集数达到506部、17703集。
随着电视剧产量的不断提升,80城市全天时段每年播出的新剧数量也在连续走高,由2009年的269部增至2012年的391部,2010、2011、2012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23%、15%和3%。可见一方面每年进入播出市场的电视剧绝对数量在逐年递增,新剧盘子在不断扩展,电视剧市场的竞争强度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新剧的年增长率在不断下降,说明播出市场的接纳容量有一定限度,传统电视频道数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对于电视剧的总需求量会比较固定。
虽然总容量有限,但是电视剧播出周期缩短、“越播越快”的态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有近一半取得发行证的电视剧在当年就能播出。当年通过审批发行当年就能播出的电视剧,2010年的比例为31%;2011年、2012年已经上升到47%~48%(图2)。
三、(现)当代剧播出量多于古装剧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朝代更迭频繁,五千年的文明创造了各朝各代灿烂的文化,也成为电视剧所汲取的灵感和内容源泉。针对不同时代电视剧所采用的服化道、台词、人物、剧情等都有极大区别。根据电视剧剧情中所描述、坐落的主要时代背景,电视剧大体可粗分为古装剧、年代剧、(现)当代剧和跨越剧。
不同时代的电视剧播出量会受到制作难度、观众熟悉度、政策限制、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常古装剧制作难度较高,年代剧所受政策限制多,而(现)当代剧贴近性强、颇受观众欢迎,制作相对更为灵活,同时还具有政策照顾的优势,因而是制作大头和播出主力;跨越剧由于市场需求和制作难度而处于相对小众的状态。反映到播出比重上,2012年在全国80城市,(现)当代剧独占四成天下(41%),年代剧占36%,古装剧占18%,跨越剧仅占5%。
四、编、播、视三方对核心题材的选择一致
无论是制作市场、播出市场还是收视市场,对于电视剧主力题材的选择大体趋于一致,尽管某些题材存在一定的偏差,但不可否认三者整体上构成了一种难得的“默契”与平衡关系(见图3)。
2012年全天时段,在80城市,都市生活、近代传奇和反特/谍战播出比重分别为13.6%、12.2%、12.2%,组成了最为核心的主力题材;军事斗争题材近两年来驶入快车道发展,2012年播出比重历史性地激增到9.9%,成为新贵题材之一;社会伦理剧占9.6%。这五类加起来共占总播出时长的57%。
从收视效果看,播出方的选择大体上和观众的收视偏好吻合。2012年18:00-24:00时段每个城市收视率排入前20名的不重复电视剧中,近代传奇、反特/谍战、都市生活、军事斗争和社会伦理题材受到百姓欢迎,收视比重分别占到15.3%、14.7%、12.5%、11.4%、10.1%,这五类加起来共占总部数的64%。
此外,笔者还统计了从2007年到2012年在80城市播出过的所有电视剧,统计其参与创作的编剧在题材方面的分布,结果显示:倾向于写以上五类题材的编剧总人数占总量的56%左右。对于这种均衡结构,笔者认为这是制片、频道和观众共同博弈、自然选择之结果。
五、电视剧主体观众特点:女人、老人、闲人
电视剧深具大众基础。2012年在80城市平均每人全年收看电视剧的时间是310小时,平均每天收看51分钟。相对于这个均值,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的观众,哪些人收看超标?哪些不达标?
电视剧代入感极强。相比更为理性的男性,相对感性的女性观众更爱看电视剧,女性平均每人每天收看56分钟电视剧,男性每人每天收看46分钟,二者相差10分钟。
电视剧作为电视连续节目篇幅很长,少则二三十集,多则上百集,有时间收看电视的人才有“闲”消受。电视剧市场一个规律是,成年观众年龄越大,收看电视剧的时间越长。45岁以上的各年龄段观众平均每天收看时间超过1个小时,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收看时间更是突破了84分钟,超出年轻人1倍。
电视剧收看“门槛”极低,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消弭了很多智商、情商、知识的差异,有没有读过书、有没有固定工作之人都可以尽情享受。相比之下,中低等学历的观众偏爱看电视剧,高学历者收看时间较短。职业相对高端、固定的观众收看电视剧的时间较短,职业相对低端、非固定的观众则收看时间较长。 电视剧是平头百姓最方便、最便宜、最放松的一种精神娱乐方式之一,低收入观众更爱看电视剧,高收入观众相对收看时间较短。人均月收入在601-1200元的观众收看电视剧的时间最高达每天62分钟,人均月收入在2600元以上的观众每天仅看42分钟(图4)。
六、“专业型”编剧与“全面型”编剧共存
近几年来在优秀电视剧市场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不仅形成了专业型编剧,还涌现出一批全面型编剧,两类人才共同存在,均在各自领域获得了成功。
数据显示,对于许多编剧而言,“术业有专攻”,七成编剧只参与1类题材电视剧的创作,14%的编剧写过2类题材的电视剧,6%的编剧写过3类题材,约8%的编剧写过4-9类题材,参与过10类及以上题材的编剧寥寥无几。有的编剧擅长某类题材,在特定领域内有多部作品获得了收视上的成功,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例如,金超群在公案剧,晓茅在神怪玄幻剧,韩兆和永展编剧群在都市生活剧,弋戈在反特/谍战剧,梁恩东在警匪剧,张继在农村剧,王静茹在社会伦理剧,于正在戏说演绎剧等,均成为该题材领域内的大腕级编剧。
然而,市场上也涌现了一批多面手的编剧,涉猎题材面非常广泛。2007年至2012年播出的电视剧中,李晓明、李绮华、赵冬苓、王琛、陈静仪、刘枝华、阮少娜、汪海林、林和平、黄国辉等人,所涉猎的题材涵盖面超过10类,他们在多个内容领域如鱼得水,显示了高超的创作才华。例如,李晓明或独自或与人合作参与了言情、悬疑、戏说演绎、武侠、时代变迁、社会伦理、商战、人物传记、历史故事、军事斗争、奋斗励志、反特/谍战、都市生活等题材电视剧的编剧工作。
七、优秀电视剧资源在不同频道分布不均
先看全国市场,观众注意力资源在省级卫视电视剧中的分配并不均衡。全天时段,湖南卫视单频道竞争能力最强,在所有频道中获取5.4%的收视份额;其次是山东卫视获得4.2%,江苏卫视获得4%;安徽、天津、浙江这三家卫视各得3%以上;四川、上海各得2%以上;北京、黑龙江和江西卫视各自获得了近2%的份额。可见,在这场争夺注意力的战争中,湖南、山东、江苏等强势卫视在电视剧市场更具有竞争优势。
优秀电视剧资源牢牢掌握在强势卫视手中,随着不少二三线卫视也敢于猛砸心仪剧目,也获得宝贵晋升机会。在80城市19:30-21:30时段卫视频道平均收视率超过(含)1%的电视剧部数,2012年达到94部,其中江苏、山东、浙江三家卫视所占的数量比2011年均至少翻了一番。湖南卫视加入此时段播出电视剧之后,有15部平均收视率超过1%。天津、上海、辽宁、黑龙江等卫视也都有不同数量的剧目入选(表1)。
再看地方市场,电视剧的收视竞争集中度也是相当之高,大多数城市的电视剧收视市场被2-4个频道所垄断。2012年80个城市中,各地晚间黄金时段近六成的城市其收视率前20名的剧目来自2-3个频道。
八、合纵连横、独家首播各领风骚
越来越多的省卫视注重资源的独占性,近两年竞争力强的电视剧更多采用独家首播模式。2012年省级卫视频道在19:30-21:30时段播出的电视剧,在全国80城市平均收视率超过1%的电视剧,超过一半采用了独家首播模式(表2)。其中,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播出的独家首播剧整体表现突出。
相比之下,多家首播剧胜在规模效应,收视率总和能够轻松超过单部剧。例如,2012年《樱桃》、《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在四家卫视的总收视率均突破了4%;《正者无敌》、《北京青年》等剧的总收视率也都超过了3%(表3)。
九、引进(海外)剧缺乏亮点、风光不再
除了国产剧,引自各个国家、地区的海外剧已经成为我国电视剧市场中不可缺少的有益补充。然而2012年海外剧整体表现低迷,高收视的剧减少了,平均收视率超过1%的仅有中央台八套播出的韩剧《走出迷茫》。湖南卫视播出的台湾剧《我可能不会爱你》平均收视率为0.79%。安徽卫视播出的韩剧《别再犹豫》、《好老婆大联盟》系列和《面包大王》平均收视率均在0.7%左右。
十、收视市场竞争格局暂不明朗
自“限娱令”之后,电视剧市场面临洗牌,为某些卫视增加了翻牌几率,市场更加充满变数。2012年上半年晚间黄金时段重点省卫视竞争胶着,收视率曲线走势此起彼伏,难以泾渭分明地分出层次。但是,这种高下难分的局面自10月份起被打破了,湖南、江苏、浙江这三家卫视凭借几部强剧异军突起(图5)。进入2013年收视曲线的差异化走势依旧存在,湖南卫视暂时领先,然而尘埃是否最终落定尚待观察。
这种不明朗的竞争格局,和电视剧收视的扁平化、顶尖剧目稀缺有一定关系。几个强势卫视排名靠前的剧彼此之间的收视率差距在缩小,卫视之间的竞争更加胶着、激烈。2011-2012年晚间19:30-21:30时段,所有卫视播出的电视剧中,每年约1%的电视剧平均收视率超过2%,每年总数量不超过10部,约两成的电视剧收视率在0.5%-1%之间,约七成的电视剧收视率不足0.5%。
结语
2012年电视剧市场呈现出一番风雷激荡之景象,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秩序需要建立,颠覆、革新、变化、重塑、彷徨、慌乱、阵痛、观望、应对……这些都可以作为2012年电视剧市场的索引词。市场资源重新布局、流动、组合,虽出现了一些收视亮点,但同质化泛滥、创新乏力的问题同样突出。未来市场变化莫测,然而无论如何风云变幻,对于电视产业而言,创造好剧、发行好剧、深耕好剧,方是获得可持续发展之关键。
(作者单位:CSM媒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