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智能化需求驱动的软件开发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fei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媒体智能化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提供了大量新内容和新手段。从媒体智能化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出发,以江南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软件开发类课程的教学为例,分析了当前课程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并结合媒体智能化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模式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 软件开发类课程; 媒体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6)06-0071-03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以工为主,以艺为辅,艺工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数字媒体相关软件研发能力的新兴专业。[1]目前,国内已经有许多本科和职业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在组织专业教学过程中,他们从自身的学科基础和办学特色出发,将工科基础与艺术元素进行有机的融合。由于这些高校的科研基础不同、人才培养定位各异,因此,其侧重点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使得该专业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
  江南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隶属于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该专业以“艺工交融”为指导思想,以“专业的发展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为育人原则,面向新媒体时代致力于培养创新型数字媒体技术高级人才。在近年来的办学中,紧密围绕“智能信息处理”这一学科特色,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新路。
  1 当前软件开发类课程教学现状之思考
  江南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依托原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部分师资组建而成,其软件开发类课程也延续了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专业课,是该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群既包括了“程序设计I”“ 程序设计II”“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面向对象技术与C++”等专业基础课程,也涵盖了“软件工程”“脚本编程技术”“ Java与对象分布技术”、“计算机动画编程技术”和“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动手编程能力,基本上满足了长三角地区数字媒体行业对软件研发人员的需求。我们在进行软件开发类课程设置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竞争性原则,即优化和整合学科优势资源,在紧跟媒体智能化发展步伐的同时,实现学科专业的竞争性发展;二是特色性原则,即在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建立迎合新媒体时代需求和具有长三角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彰显专业品牌优势;三是可行性原则,即紧密结合学院的科研发展目标,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和师资培养,使得专业建设目标得以实现。
  在先前的教学研究中,笔者已经针对本专业相关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术轻艺术、重内容轻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2]。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面向以智能化技术为特色的新媒体时代,这些工作还是有限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我们发现当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软件开发类课程在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教学内容缺乏时代特色,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能紧密結合。随着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智能化的软件产品,同时企业也需要大量掌握智能化技术的人才。但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沿用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中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于时代的需求。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虽然我们也曾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2-3],但是这些工作没有体现智能化技术在新媒体时代的广泛应用。如何将智能化技术溶入本科生的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学习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能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是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二,教学环境单一,无法激发“九零后”学生的求知欲望。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仅适合教师的讲授,很难形成师生的有效互动。而现代教学观主张强调师生的共同探讨与交流。这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如何利用先进的智能化设备来构建满足“九零后”学生心理特点的智能化教学环境,是我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第三,教学模式缺乏新意,智能化特色不显著。已有研究表明,传统 “填鸭式”灌输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培养以创新为特色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如何借助于数字媒体学院“智能信息处理”这一学科特色,以此为教学平台开发“艺工交融”的教学新模式,是我们在教学中关注的另一个实际问题。
  以此为出发点,本文结合笔者在江南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任教的多年教学实践,面向软件开发类课程的本科生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2 以媒体智能化为特色的软件开发类课程教学改革
  2.1 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面向的教学内容设置
  教学内容是专业培养的灵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软件开发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更是决定着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水平。从本质上讲,一方面,数字媒体技术工作是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即数字媒体技术人才所设计的产品要有所创新、与众不同;另一方面,数字媒体技术工作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即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劳动是通过工程实践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软件开发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要重基础,还要体现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彰显院校特色。
  为此,笔者特地走访了长三角地区的多家软件企业,对当前的行业需求进行了深入了解和细致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再次明确了智能计算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同时,我们也发现,智能计算与交互设计的无缝融合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色,这两者的紧密结合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产品开发导向和市场需求热点。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仅局限于传统技术进行软件开发方面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结合互联网、移动电话的普及和Web2.0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需求,我们在已有课程的基础上,我们对“脚本编程技术”“Java与对象分布技术”“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计算机动画编程技术”“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和“虚拟现实与数字娱乐”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量更新,并将“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基础”“模式识别”等列为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我们倡导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项目实践进行专业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基于Javascript、OpenCV、Object C等技术,结合智能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构建了相应的实例库作为本专业各课程的教学素材,所涉及的平台包括Windows、iOS、Android等。此外,我们还从企业中聘请了有丰富软件开发经验的工程师,以开办专题讲座的形式请他们传授实际的开发经验。   2.2 以师生互动为导向的智能化教学环境构建
  课堂是展开教学的公共场所。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大多使用黑板和粉笔来传授知识;后来在课堂上增加了扩音设备、投影、幻灯等设备,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室开始在高校中普及。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且信息量大,但是,教师在课前需要作充分的准备,同时,也不利于授课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移动计算是新媒体时代的一大亮点,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是智能化产品的优秀代表,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流配置。在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堂教学除了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具有鲜明的新媒体特色外,在课堂环境方面也应该与时俱进。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笔者尝试将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引入教学,其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诸如“Java与对象分布技术”、“计算机动画编程技术”,“ 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和“虚拟现实与数字娱乐”等专业主干课程与移动终端密切相关。将平板电脑、手机等引入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在教师讲解相关内容后迅速进行练习,课堂上就能验证所学习的内容。
  其次,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与学生距离很近,在课堂通讯软件的支持下可以充分实现师生互动。
  第三,移动终端可以随身携带,课后还可以借助于QQ群、微信等软件进行充分的师生交流,这有利于构建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四,移动终端本身就是高度智能化的产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这些智能化产品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媒体智能化给现实生活带来的便利,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开发智能化软件的兴趣。
  2.3 以“翻转课堂”为引导的教学模式探索
  软件开发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自主学习,学生之间需要经常交流与合作,这对软件开发类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素养。基于此,笔者将翻转课堂引入了软件开发课程的教学环节。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通常借助网络在家里学习老师上传的视频资料,到校后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进行点拨和有针对性答疑。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为翻转课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契机。以笔者所教授的“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笔者将博客(Blog)、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ing)等新兴媒体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些新兴媒体包含相当多的智能化元素,从而有利于学生切身感受到智能化技术给我们的课程学习带来的乐趣与便利。此外,本学院相关科研团队在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的科研成果了有力的促进了本科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笔者则要求学生通过基于项目的个性化展示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过程中,课堂从传统意义上的授课场所演变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场所;教师也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但是,教师仍然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主要推动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最重要的收获就是通过课堂的交流与讨论,对需要学习的软件开发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 结语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4]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同时也为全新的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软件开发类课程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学中溶入智能化元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适应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笔者在专业教学实践中,将智能元素灵活的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目前正逐渐发展为一个较为完整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 黄成云.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 邓赵红, 王骏, 王士同. 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课程群教学方法探讨[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2(6):41-43.
  [3] 刘以安, 王骏. 基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知识发现研究[J]. 镇江高专学报, 2006, 19(4): 13-16.
  [4]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3-30)[2016-05-06].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_3.shtml.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Courses Driven by the Demand of Intellectual Media: A Case Study o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in Jiangnan University
  WANG Jun, XIE Zhen-ping, JIANG YI-zhang, DENG Zhao-hong, WANG Shi-tong
  (School of Digital Media,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Abstract: The media intelligence provides a lot of new content and new means for the course teaching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demand of digital media talents for media intellig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courses. Combining with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rough media intelligence, several issue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teaching modes.
  Key words: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software development courses; media intelligence
  责任编辑 祁秀春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知识的传播途径和教师间的交往方式,打破了教师学习系统中原有的平衡。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方式的变革进行研究,能够重构教师学习生态系统,找到维持信息技术在教师学习生态系统中达到动态的平衡的生态路径,具体包括教师主体的自我转变、优化教师学习的校园生态环境、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信息技术;教师学习方式;变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的内容不仅包括技术合作,资源共享和基地建设,应该还包括党建合作。党建合作能够在更高层面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发展,共同育人,能够有效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校企双方党建合作应该从合作前提、合作愿景、利益平衡和协同机制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合作成效。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协同发展;可行性;理念;机制;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加里·斯奈德是美国当代的荒野诗人,有深刻而独到的荒野思想和丰富的荒野实践经历。其荒野观中西交融,既有对西方荒野观念的传承,又有缘于东方文化的创新;它强调野性的价值和个体的作用,其“荒野是地方”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斯奈德的荒野实践是一种用身体来感知世界的方式,是与自然万物建立一种非征服性关系的仪式化行动。斯奈德一生既留恋荒野,又有入世情怀。他致力于环境保护运动,又积极倡导文化重建,还
期刊
摘 要:闲暇生活满意度是研究95后大学生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在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家庭收入、生源地、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有学生干部经历、是否有留守经历等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大学生闲暇满意度差异。分析并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探索社会、高校和家庭3个维度加强和创新闲暇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关键词:95后大学生;闲暇生活;满意度;闲暇管理;闲暇教育  中图类分号:G645.5
期刊
摘 要:以常州市为例,对流动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结构不合理、简单粗暴,父母对子女存在“高期望低关注”现象,教育方式倾向于“单行原则”以及教育行为“重言传轻身教”。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家长的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落后、经济地位低等;儿童在态度行为上缺乏配合、对父母教养方式的不理解;家庭教育资源匮乏等。因此,需要从社区、学校、家长等层面加强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
期刊
摘 要:在当前欧美民粹主义大行其道,逆全球化浪潮涌动的历史性转折点上,针对其现状与危害,基于列宁对俄国民粹派的村社社会主义“逆全球化”观批判的视角,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研究当前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思潮的阶级实质、两面性及全球化的不平衡结构,提出对策建议,加以有效引导,抵制这股国内外民粹主义逆全球化寒流。通过构建习近平新型全球化思想来丰富和完善开放、包容、普惠的中国特色社
期刊
摘 要:钱谷融是常州籍当代著名学者和文学批评家。他身处在现代与当代交界时期,他所接受的主要是民国时期的教育,任教和治学又集中在当代。在学术方面,他上承民国文人遗风,下启当代学者心智。在后辈学者中,他对鲁枢元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钱谷融与鲁枢元的通信多达九十余封,对书信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当代文学批评的师承关系和思想源流。  关键词:文学批评;钱谷融;鲁枢元;文化理论;生态文艺学;学术精神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乔纳森·弗兰岑在《强震》中探讨了自由市场环境下的商业伦理问题。他揭露部分企业肆意排污,破坏环境的做法,提出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将希望寄托于个人伦理意识的觉醒。他的创作回应了现实问题,同时延续了社会小说的批评传统,为当代美国小说的现实主义转向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乔纳森·弗兰岑;《强震》;商业伦理;生态危机;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北朝时期,君主为了加强统治,利用佛教倡导的“因果报应”的说法大力宣传“君权神授”。为此,君主斥巨资兴修佛教庙宇,建造佛像。佛教造像的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水平在当时达到新的高度,尤其是佛教造像的服饰风格非常富有特色。以青州龙兴寺为例,浅究北朝佛教艺术发展与造像出土状况、龙兴寺佛教造像“曹衣出水”的服饰艺术风格;以及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的比较。  关键词:北朝佛教;造像服饰;青州龙兴寺;佛教艺术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以及语文学科中蕴含的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是语文教学实施生命教育的优势。然而小学语文教师是否能意识到这一优越性,是否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生命教育值得思考。采用问卷法、观察法等方法调查了灵宝市某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现状,经数据统计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成因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教育;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中图分类号
期刊